↑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选择题 2 题,字词书写 2 题,句子默写 1 题,现代文阅读 4 题,名著阅读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话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 题
  1.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B. 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C.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D. 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作品人物情节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水浒传》—林冲—倒拔垂杨柳

    B. 《鲁滨逊漂流记》—鲁滨逊—智救“星期五”

    C. 《骆驼祥子》—祥子—拉车北平城

    D. 《穆斯林的葬礼》—韩子奇—携宝赴英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字词书写 共 2 题
  1. 根据拼音写汉字。

    家juàn(__________) tián(________)静   huì(________)暗   wò(_______)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人情(_____)故  叹为(______)止  (_______)然而止   (________)声匿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句子默写 共 1 题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①______________,故为乎中露?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诗经·式微》)

    ②蒹葭萋萋,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蒹葭》)

    ③______________,在城阙兮。一日不见,____________________。(《诗经·子衿》)

    ④气蒸云梦泽,______________。(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偏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这是哪篇课文的节选片段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偏然归来”的“偏然”的意思是“______”,这个字的正确写法是“______”。

    (3)这段文字采用了___________的说明顺序。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社戏》中的节选文字

    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

    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

    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

    1.节选第三段“那声音大概是横笛···使我的新也沉寂”中“大概”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2.“那声音”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跑”字与上文__________字相呼应。这两个字写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几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是(   )

    A. 冷峻犀利,富含人生哲理。   B. 清新自然,充满诗情画意。

    C. 华美绚丽,摇曳多姿,生动形象。   D. 古朴典雅,委婉含蓄,表意丰富。

    5.对上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中的“点”“磕”“退后”“上前”等词,生动地表现少年们驾船技术的熟练和月夜相伴去看戏的兴奋心情。

    B. 选文有三处写到了豆麦,是为了清楚地说明夜气里清香的来源。

    C. 第三段中的“他”指的是“那声音”,也即第二段中提到的“歌吹”

    D. 文中的“自失”有陶醉之意,表现了社戏对于童年的“我”诱惑力极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课外阅读《塑料瓶装水真的干净吗?》回答下列问题

    出门在外,口渴的时候我们都习惯买一瓶水喝,瓶装水给我们的印象是干净和方便,尤其是高档瓶装水都会标榜自己“出身清白”,“从未受到过人类污染”。例如,“王岛云雨”产自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岛,那里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干净的空气”,雨水自然清洁无比;“公元前1万年”产自号称“地球上最古老的水源”——加拿大卑诗省沿岸的冰川,水质更是纯正无比。然而,科学家指出,塑料瓶装水也有可能“不干净”。

    英国化学研究人员威廉·肖迪克表示,装饮用水的塑料瓶生产过程就有污染隐患,因为在制造瓶子的过程中,会使用含有锑元素的化合物作催化剂,随着塑料瓶的成型,锑元素也进入了塑料中。塑料瓶可能会持续向瓶中的水溶解重金属元素锑,这种元素长期积聚在体内可能危害健康。威廉·肖迪克对当地的15种热销瓶装水进行化学检验,结果发现天然地下水中的锑含量是万亿分之一,而刚出厂的瓶装水的锑含量平均为万亿分之一百六十。[<时间越长,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这个过程就像泡茶一样。出厂3个月后,瓶装水中的锑元素的含量竟然增加了一倍。然而,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瓶装水包装上注明的保质期大多是24个月。>]另外,温度越高,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越大,而人们对瓶装水需求量较大的季节是温度高的夏天。肖迪克表示,虽然摄入极少量的锑元素不会导致人生病,但是大量摄入则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米歇尔等人发现,不少塑料瓶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与出生缺陷、发育问题、心脏病和糖尿病患病风险高有关联。专家对它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表示担忧,而一些国家已将该物质正式列为有毒物质。

    此外,荷兰研究者发现,瓶装矿泉水经常被细菌和真菌污染,污染的瓶装矿泉水对健康个体致病的危险可能有限,但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和婴儿,则有更高的感染危险。

    英国“水与环境管理协会”的执行主席尼克·里夫斯还表示,瓶装水对环境的污染也不容忽视。全世界每年用于制造塑料瓶的塑料为270万吨,这些塑料的原料大多是从石油中提取的,仅在美国,制造这些塑料瓶就要消耗150万桶石油,这些石油可以供10万辆汽车使用一年。86%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年至1000年才能降解。这些塑料垃圾在燃烧时会产生有毒气体和含有重金属的灰烬。

    (摘自2011年5月《知识就是力量》,略有删改)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随着温度增高,时间增加,塑料瓶中的锑元素在水中的溶解量会越来越大。

    B. 大部分的塑料水瓶最后都变成了垃圾,需要400至1000年才能降解。

    C. 专家认为,在塑料瓶加工过程中所加入的名为双酚A(BPA)的化学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D. 重金属元素锑一旦被人体摄入,就会诱发呕吐,甚至可能致命。

    2.对第②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比较  打比方  列数字   B. 作比较  举例子  打比方

    C. 列数字  打比方  下定义   D. 列数字  分类别  打比方

    3.请结合上文和下面的链接材料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塑料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风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用塑料袋或者塑料瓶来装运各种物质。但是,很多塑料含有污染性的化学物质,而且,一般来说,一个塑料袋或者塑料瓶需要几十甚至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够降解。此外,80%的塑料袋或塑料瓶是无法回收的。所以,限制塑料的使用成了人们一个共同的认识,我国也推行了“限塑令”。

    (1)为什么说塑料瓶装水可能“不干净”?

    (2)我国为什么要推行“限塑令”?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课外阅读《环保与和平》回答下列问题

    2004年的诺贝尔和平奖破天荒地授予肯尼亚的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博士,表彰她发动“绿带运动”,动员广大的贫穷妇女姐妹在非洲大陆种植了3000万棵树苗,在可持续发展与和平方面做出历史性贡献。消息传出,招致国际上一些人士的批评与质疑,他们担心如此扩展“和平”的含义,将会淡化这个奖项应有的意义。

    和平与自然环境及环境资源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仔细想来,二者确有联系。“和平”不但是指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对抗,而且包含着人类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

    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担忧,健康植物正在遭受着外来物种的侵袭和污染,面临不断被同化与异化的危险,其物种的纯洁性和生命力正受到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动物因其生存环境日益受到破坏,生存空间正在不断缩小,为适应这一新形势,动物正在进行着“当代进化”:体积越来越小,寿命越来越短,种类越来越少。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污染行为,对大自然的征服活动,正在改变着动植物的生存环境,威胁着动植物的前途命运。

    坦桑尼亚北部的曼亚纳湖是著名的火烈鸟生息地和聚居区。火烈鸟飞翔形成的自然奇观令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如醉如痴。遗憾的是,今年6月以来,曼亚纳湖的火烈鸟成群地死亡,且死因不明。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向曼亚纳湖排放的大量生活垃圾以及农药残留物和重金属污染,改变了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火烈鸟的集体死亡。

    伴随着珍奇动物的相继“销声”与稀有物种的不断“匿迹”,人类也在品尝着“战天斗地”带来的苦果。频率越来越高的台风登陆,遮天蔽日的沙尘暴不期光临,人类比过去更多地见证了“赤日炎炎似火烧”与“洪水滔滔如席卷”两者同时并存的自然现象。“天行有常”,人类对大自然的“有意”改造,得到了大自然的无情回报。实践告诉人们,尊重大自然就是尊重人类自己,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与大自然和平相处。中国古人言:“礼之用,和为贵。”人类对大自然也应以礼相待,以和为贵。

    战争是人类之间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而引发战争的不少矛盾就是围绕自然资源而展开的。古今中外,不同的民族和利益集团为了争夺自然资源、霸占自然资源而大打出手的事例屡见不鲜。古人有为“水”而战的,而今人更有为“油”而争的。自然资源因人类的破坏而日益贫乏和短缺,人类接着又为了掠夺和抢占有限的自然资源而发动战争。如此恶性循环一旦形成,后果难以设想。由是观之,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就是“防患于未然”,有效地减少和防止冲突的发生,就是对人类和平的重大贡献。从这个意义上讲,马塔伊和她的姐妹们播种的不只是绿色,而且是“和平”!

    同居于一个地球,所有野生动植物皆是人类的朋友。人类能够与大自然和动植物和平共处于同一片蓝天之下,体现出人类的觉悟与智慧、宽容与博爱。诺贝尔和平奖内涵与外延的丰富与扩展,体现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关爱与重视。倡导人类与动植物和睦为邻与彼此相依,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选摘自《人民日报》)

    1.根据第五段,说说人类在“有意”改造自然的同时得到了那些无情的回报?

    2.通读全文,请回答:设立诺贝尔和平奖的本意是什么?为什么2004年却颁发给了环保主义者马塔伊博士?

    3.读了本文,你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了哪些新的理解?你打算怎么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著阅读 共 1 题
  1. 《傅雷家书》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________和________的时候,从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________;以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出傅雷对儿子的________,以及对音乐艺术的真切感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背诵《小石潭记》完成题目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_     (2)斗折蛇行   蛇:______________

    (3)影布石上   布:______________     (4)桑竹之属  属:______________

    (5)具答之    具:______________     (6)俶尔远逝云  俶尔: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呲互,不可知其源。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小石潭记》中,作者的情感前后不同,发生变化,分别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什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话题作文 共 1 题
  1. 按要求完成作文

    “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自然万物皆能容纳,一个人、一个国家何尝不应如此呢?容纳是包容,是接纳,是一种胸怀和气度……它是一个人人格完善的根本,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前提。

    请以“容纳”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题目自拟。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