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7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1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法国汉学家汪得迈曾说:“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材料所评述的制度

    A. 完善了君主专制制度

    B. 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

    C. 使君臣关系趋向平等

    D. 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1 题
  1.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 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 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C. 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 新文化运动的“民主与科学”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2016年6月,中国外长王毅在第四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谈及近期南海问题时指出,二战期间,日本侵占南沙群岛;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根据开罗宣言等国际条约依法、公开地收复了南沙群岛,“中国和美国当时是盟友,中国军队当时是坐着美国的军舰收复南沙群岛的,这一点美国朋友应该非常清楚。”王毅谈话的主要意图是

    A. 中美合作共同维护南海和平

    B. 批评美日非法干涉南海问题

    C. 再次结成中美同盟反击日本

    D. 论证中国南海主权的合法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学者王亚楠指出:“因为有了这一项根本决定,任何贵族就没有‘食土子民’的权能。经济政治大权集中于一身,他就有无上的富、无上的贵、无上的尊严,‘朕即国家’”。材料中的“这一项根本决定”应是

    A. 设立皇帝称号

    B. 规定王位世袭

    C. 分封子弟为王

    D. 推行郡县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会要》记载:“诸坊市街曲,有侵街打墙,接檐造舍等,先处分,一切不许,并令拆毁。……如有犯者,科为敕罪,兼须重罚。”《唐律疏议》载:“其坊正、市令非时开闭坊、市门者,徙一年。”由此可以推断唐朝

    A. 法律内容十分严苛

    B. 用强制手段维护坊市制度

    C. 抑商制度已经松弛

    D. 商业发展冲击了社会习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乾隆帝酷爱书法,于卧室边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询《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见下图)。下列对“三希帖”书体特征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 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 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C. 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 结构简省,勾连不断,纵任奔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皇帝和贵族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对材料解释正确的是

    A. 军阀官僚统治指广东革命政府

    B. 推翻皇帝和贵族专制政权的是湖北军政府

    C. 结束地主阶级军阀官僚统治的是南京国民政府

    D. 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指北洋军阀政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张謇曾指出“无工商则农困塞……本对末而言,犹言原委,义有先后而无轻重。”“鄙人但望发展中国地利物产,供实业之用耳。”这一认识

    A. 认为工商先行才能活跃经济

    B. 从新视角肯定了农业的作用

    C. 体现了其传统重农抑商思想

    D. 主张牺牲农业以发展T商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2015年6月27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正式批复同意设立南京江北新区。白此,南京江北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中国第13个、江苏省首个国家级新区。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A. 为了服务于上海白由贸易区的建设

    B. 是长三角辐射中西部地区的综合门户

    C.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 为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亚里士多德认为,德性与人的感受和行为相关,而人的感受和行为存在着过度、不及和中道。过度和不及会使人犯错误,招致责备。中道是经实践理性规定而形成的正确因而会受到称赞。而正确和受称赞是德性所特有的或者说是德性的标志。由此可以得出

    A. 守中道就是不犯错误

    B. 守中道必须具有德性

    C. 中道是德性的本质特征

    D. 过度和不及是犯错的根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受“脱欧公投”的影响,英国首相卡梅伦于2016年7月13日前往白金汉宫向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递交辞呈。为了研究英国的首相制度,南京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出示了与之相关的图示。该图反映出近代英国

    A. 内阁首相可以独揽国家大权

    B. 国家机构的分权与制衡机制

    C. 英王受到内阁及首相的监督

    D. 责任内阁制日益发展和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事实上,从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的发展来看,尚无一个缔约方和成员方因为加入该组织后而引起该国经济的衰退,反而是加快了其经济的发展。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A. 顺应全球化对各国经济发展有益无害

    B. 闭关保守整体上不利于一国经济的发展

    C. 世贸组织成为当今最大的区域经济组织

    D. 加入国际经济组织必然有利于经济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华,得寸进尺……大体上自1938年10月到1940年10月,国民政府决定以争取美国为主的外交方针形成,国民政府多次向美国政府提出了援华要求,然而美国最高当局却没有很快作出对华贷款的决定……1940年9月,德、意、日三国签署了《同盟条约》,使法西斯侵略阵营与反法西斯阵营更加明朗化。战争也出现了新的情况,美国的处境到了危险的边缘。于是美国转向制日援华的轨道上来,国民政府争取美国建立庞大的援华体系。1940年11月,罗斯福三度连任美国总统后,即宣布对华提供1亿美元的贷款。1941年4月罗斯福签署了专门命令,批准美国志愿航空队援华,同时又批准4500万美元军火器材援助中国。7月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后,美国退让已到了最后关头,决定采取不再退让的方针。罗斯福随即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存款,禁止所有石油运往日本。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美结盟共同打击日本。

    ——摘编自谢本书《二战时期的中美友谊》

    材料二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日同盟对东亚地区的国际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冷战期间,美日同盟是遏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桥头堡”。美国确立了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完全按照自己的价值体系对日本实行一系列民主改造计划……鉴于冷战的国际形势,日本需要美国的军事保护,把国家的工作重心完全转移到经济建设中,接受了“美主日从”的美日同盟,确立了“以美日关系为基石”的外交与安全政策……日本首相中曾根1983年初访美时对里根总统说,“美日两国是命运的共同体”“日本列岛可以起到不沉的航空母舰的作用,积极支持和配合美国在亚洲的战略政策。”在冷战的背景下,日美双方为了各自的利益需求,结成军事同盟关系。日本在美国的核保护下,为自身的生存和安全赢得了发展空间,客观上促进了美日同盟关系得到实质性发展。

    ——摘编自龙本宁《二战后的美日关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美日三国关系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题文)(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在他刚即位时,便下诏书恢复了原来实行过的十五税一的政策。惠帝又鼓励农民努力耕作,对于有成绩的农民还免除其徭役。为了促使人口增加,惠帝还下令督促民间女子及早出嫁。如果女子到了十五岁还不出嫁,就要征收五倍的算赋。算赋是一种成人的人头税,每人交一百二十钱,即为一算。对于原来限制商人的政策,惠帝也大大放松,以促进商业的发展,增加因家收入。惠帝的这些措施使西汉初年的经济继续健康地向前发展。其次,在文化方面,惠帝也进行了有益的改革。他在公元前191年,将“挟书律”废除。西汉王朝初期,制度基本上是继承秦朝,“挟书律”也不例外。惠帝很有魄力地废除了这一法令,这使得长期受到压抑的儒家思想和其他思想都开始活跃起来,为儒家被汉武帝确定为国家的统治思想提供了前提条件。惠帝在很短的皇帝生涯中,还完成了长安城的全面整修。当时西汉和外界的交往日益增多,长安城的国都形象急需完善,于是惠帝决定整修长安城,在公元前194年正式开工,到前190年完工。整修后的长安城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很有名的,除了罗马城外,没有再和长安相媲美的城市了。长安城共十二座城门,每面城墙有二座,每个城门又分成了三个门道,下边的为入城道,左边的是出城道,中间的则是专门供皇帝用的。

    ——摘编自《爱历史·汉惠帝刘盈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汉惠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惠帝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已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人们的社会生活环境、交往方式以及社会互动关系。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网络技术与人际关系”白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反战和平思想源远流长。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它最早出现在基督教教义之中,“荣耀归于上帝,和平属于世人。”战争没有正义与不正义的区分,一切战争都应该遭到反对和否弃。20世纪40年代末,受到人们对二战的痛苦记忆以及对和平的深切渴望的直接影响,召开世界和平大会,开展和平签名运动,发布和平宣言等来进行反战运动。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越南战争,美国对越南的步步卷入和不断升级,人员伤亡数字的持续上升,以及民众对越南战争正义性的怀疑,引起了美国民众对这场战争的强烈不满。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反核和平运动在西欧各国蓬勃展开。但是由于国际无政府状态的刚性特征以及民主政治过程的内生属性,其实际效用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这就决定了这场以反战和平运动为斗争主体的和平的革命仅仅是一场作用有限的革命,它难以将永久实现世界和平的终极目标推向深入。

    ——摘编自刘宏松《当代反战和平运动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的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潮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反战运动不能实现世界永久和平的认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康熙)二十三年的首次南巡实为东巡,起因于清朝基本完成国家统一……致祭泰山象征着天命所归,颂清功业,接续了中国历史的大一统之治统,致祭孔子则表明接续了儒家的道统,同时也表明了治统所归。进一步证明清朝统治的政治合法性。

    ——常建华《国家认同:清史研究的新视角》

    材料二康熙帝5岁开始学经。康熙八年,除掉鳌拜以后即令臣子开办经筵与日讲,深入学习儒家经典,至康熙二十五年结束,历时17年。儒家学说对康熙的治国理念和政治行为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上据赵秉忠《康熙与儒家学说》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熙帝致祭孔子的政治意图,并填写材料二表格中①、②处的内容。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熙帝崇儒尊孔的积极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