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24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2012年是农历龙年,在古代中国以及今天农村的许多地方,每当久旱不雨时,人们就用许多美食祭拜龙王,希望它能够行云布雨,广洒甘霖。形成这一风俗的主要因素是

    A. 宗教习俗   B. 农业生产   C. 祭祀祖先   D. 纪念庆典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材料中“中国富农大贾仿造洋机器制作”产生了(  )

    A. 洋务派的军用工业   B. 外商在华的近代工业

    C.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 四大家族官僚资本企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发明的某种工具,利用河水的冲力转动机械轮轴,使鼓风皮囊张缩,不断给高炉加氧,“用力少,见功多”。这项发明

    A. 是古代冶铜技术的一大进步   B. 导致唐代筒车的出现

    C. 推动了当时冶铁技术的发展   D. 促进了灌钢法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鸦片战争以后,素有“衣被天下”美誉的松江、太仓地区因洋布充斥市场而很快萧条。这种现象说明中国东南沿海局部地区

    A. 土布市场消失

    B. 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C. 当地人崇洋媚外

    D. 生产土布的原料枯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海者,闽人之田”、“潮漳以番舶为利”。宋朝以来,出海贸易被视为沿海居民衣食之源。明朝倭寇成患,甚至中国沿海平民一度成为倭寇的主体。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朝贡贸易体制的弊端         B.小农经济影响了对外贸易

    C.西方殖民势力的侵略         D.“海禁”政策带来消极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关于我国农业,《孟子•梁惠王上》中有“深耕易耨”之说;在《荀子•富国篇》中也有“多粪肥田”、“长斗石,取上种”等说法。这些记载反映出战国时期

    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统治者对农业的重视

    C. 农业主体地位的形成

    D. 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在各类农具中占主要地位。能够佐证这一说法的最有力证据是(  )

    A.古籍文献中关于“铁”的记载

    B.《史记》等史学著作记载流传的故事

    C.战国时期的历史遗迹中出土的铁农具远远多于其他材质农具

    D.当代学者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的验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宁国志》载:“(宁国)为农产区,土产甚富,足以供给,无商货经过。清咸丰前,民康物阜,盐以外,几无外货入境。”材料反映当时宁国地区(    )

    A.经济受外国廉价工业品影响大               B.商品经济繁荣

    C.是自给自足经济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 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讲究因地制宜

    C. 注重精耕细作   D. 强调自给自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   )

    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

    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

    C.古代冶金业的发达

    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据《清朝文献通考》载:“农务兴而野无旷土,国计裕而泉货流通”,“朕思商民皆吾赤子,何忍使之苦累”,“务遵定例征收”。通过这一史料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   )

    A.全国农田垦殖的信息           B.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

    C.国内外经贸交流的盛况          D.商民相对惬意的生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事,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

    A. 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   B. 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

    C. 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   D. 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清人钱泳在《履园丛话》中认为:“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当铺又次之。”此观点出现的社会背景是

    A.重农抑商观念的影响        B.农民封建地租的沉重

    C.国内商品经济的繁荣        D.国家推行“海禁”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

    A. 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C. 加快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D. 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A. 商品经济   B.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自然经济   D.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据地方志记载,至1897年,无论通都大邑、僻壤狭瞰,衣大布者不过十之二三,衣洋布者已有十之八九。对于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加速了自然经济的瓦解          B.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说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D.土洋结合生活方式普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思想的是

    A. 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 开办轮船招商局

    C. 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

    D. 创办福州船政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如果为下图选择一个图题,最为贴切的是

    A. “清王朝自救运动”

    B. “近代工业的起步”

    C. “实业救国的浪潮”

    D. “民族工业的春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据《申报》记载,1896年杭州通益公纱厂开建,“经丁绅丙、王绅震元等创办,其时风气未开,集资不易,故迭拨官款,以为提倡,先后共拨至401000两之巨”。这表明晚清(    )

    A.民间发展实业蔚然成风        B.政府对民族工业态度发生转变

    C.官僚资本主义开始产生       D.资本主义的道路得到政府充分认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如图是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美光染织厂的宣传广告,据此可知

    ①资本家重视产品及其形象宣传

    ②这一广告突出了对产品功效的宣传

    ③广告设计具有中西结合的特色

    ④美国自由神得到普通民众的广泛认同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

    A. 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 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 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 以儒家思想指导商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农工商部向各省发出长篇通告,提出欧战正是“工商业发达之转机”,公布《维持工厂办法大纲七条》,规定糖类、棉毛织物等数十种制造厂家,均在维持之列。该材料说明

    A.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B. 糖类、棉毛织物等行业发展迅速

    C. 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国家政权

    D. 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世纪30年代,民族企业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因爱国运动之激昂……注重产品质量,讲究信誉,产品销售遍于南北。”“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 这一时期,该厂发展的原因有(   )

    ①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②政府支持   ③列强放松侵略     ④企业经营有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43年6月7日,上海某报刊登《商业利润与大众生活》:“限制利润,为统制经济主□(注:原文无法辨识)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安定民生,为战时经济政策所要求的一个条件。因此,上述 两种条件的配合,乃是其绝对的必要性。”文章宣传了当时在上海、武汉等地推行的经济统制政 策,这种政策

    A. 利于日本掠夺中国战略资源

    B. 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C. 利于市场繁荣和民生的改善

    D. 限制利润符合节制资本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白居易《朱陈村》

    材料二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就是说,土地最肥沃,耕作最精细,人民最多而且最勤勉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波罗的记述比较,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也许在马可·波罗时代以前好久,中国的财富就已完全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允许的发展程度……若易以其他法律和制度,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即财富增长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材料三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

    ——《乾隆帝复英王乔治三世》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经济模式?这种经济发展模式有何特点?

    (2)你认为材料二中亚当·斯密关于中国“停滞性”的结论是否切实?亚当·斯密是如何分析中国长期停滞的原因的?

    (3)如果你同意上题中“停滞性”的结论,请再分析造成停滞的另外两个原因。如果不同意,请写出两点理由。

    (4)根据材料三,从乾隆帝复英王的信中,能看出当时中国怎样的情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醒世恒言》叙述:明朝浙江淳安县的一个小地主,依靠仆人贩售漆油等物品,致富数千金,于是购置田产,成为大地主。又有苏州王宪,出生于大地主家庭,经营了一个玉器店铺,更富裕了。

    材料二 新都(新安)勤俭甲天下……青衿士子在家闲,走长途而赴京试,则短褐至玕,芒鞋淅足,以一伞自携,而吝舆马之费。问之则皆千万金家也。徽人四民咸朴茂,其起家以资雄闾里,非数十百万不称富也,有自来矣。

    ——顾炎武《肇域志·徽州府》

    材料三 《郑氏规范》介绍,大地主郑氏家族的条规规定:“佃人用货币折租。”

    材料四 《清代全史》叙述:杭州人张瀚的祖先在(明朝)成化末年购织机一张从事纺织,织布精良,“每一下机,人争鬻之”,因此获利甚多,后来织机发展到二十余张。

    请回答:

    (1)以上材料提及的人物从事的经济活动有哪几种?

    (2)这几种经济活动对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材料二中,顾炎武认为徽商发财致富的原因有哪些?徽商发财致富反映了明清经济发展的什么特点?

    (4)哪一种经济活动是当时社会经济的主流?产生这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材料二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者。”

    材料三清雍正帝说:“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请回答:

    (1)陈亮的观点是否正确?说明了什么?

    (2)从材料二、三中分别归纳黄宗羲和雍正帝的观点。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