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1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 刘备

    B. 孙权

    C. 诸葛亮

    D. 曹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他生活在曹魏时期,他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的楷书为绝世之作。”这位著名的书法家是

    A. 钟繇

    B. 胡昭

    C. 王羲之

    D. 顾恺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学了某课后,同学们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钱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英语孙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④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出现的霸主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诸侯国分别是

    A. 齐桓公秦朝

    B. 晋文公齐国

    C. 齐桓公秦国

    D. 楚庄王秦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元谋人化石出土的地方,人们发现了能够证明元谋人为古人类,与古猿是完全不同的特种,最有力的证据是

    A. 粗糙的石器工具

    B.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C. 炼制的陶瓷碎片

    D. 大题的稻谷种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穴居”,而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却能过上定居生活,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 会建行房屋

    B. 能制作陶器

    C. 原始农业的出现

    D. 能饲养家禽家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传说华夏族的始祖教人们挖井,我们已经从考古中得到验证,河南汤阴和洛阳等地,发现距今(2019年)数千年的水井遗迹,这说明

    A. 传说是不可信

    B. 传说就是历史事实

    C. 传说中有一定的历史真实

    D. 传说太夸张了,应该完全否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礼记》记述说:“天子和诸侯都把世袭当作礼,用城郭、护城河来维护国家的稳固”。第一个借助世袭之“礼”登上王位并治理国家的是

    A. 尧

    B. 启

    C. 舜

    D. 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鼎,作为礼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可僭越(超越本分)。据文献记载,西周天子用九鼎祭祀,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士用三鼎,但春秋晚期寿县蔡候墓使用了九个鼎。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分封制有所动摇

    B. 青铜器铸造水平提高

    C. 天子与诸侯趋于平等

    D. 鼎不再是礼器的象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B.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C.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这一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A.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近代学者王仲麟说:“中国历史上实际的大一统,直到此时方得以正式实现,这的确是政治上一大改革”。“政治上一大改革”指的是

    A. 西周实行分封制

    B.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西汉实行“推恩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有

    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

    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贾谊在《过秦论》里说:“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描写了秦朝的陈胜、吴广起义,此次起义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A. 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着后人起来推翻残暴的统治

    C. 战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D. 攻占郡县,最终建立了西楚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对联中涉及的两个人物是

    A. 晋文公项羽

    B. 项羽勾践

    C. 夫差刘邦

    D. 周幽王刘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安宁,家给人足。”这些歌颂的是

    A. 西汉的建立

    B. 秦的统治

    C. 文景之治

    D. 汉武帝大一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宫,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

    A. 实行冶铁官营   B. 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 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 派张骞出使西域

    B. 颁布“推恩令”

    C. 设置“十三州郡”

    D. 反击匈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 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东汉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这段材料论述了《史记》的

    A. 叙述内容

    B. 编写体例

    C. 文学价值

    D. 著史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班同学相约寒假一起去看中国最早的佛教建筑,他们应该去

    A. 河南洛阳白马寺

    B. 山东曲阜孔庙

    C. 四川成都青城山

    D. 福建泉州老君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之一。与下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A. 商朝、秦朝、三国   B. 隋朝、唐朝、元朝

    C. 商朝、唐朝、明朝   D. 秦朝、唐朝、十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A. 东汉

    B. 东晋

    C. 西晋

    D. 三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晋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材料所指出的当时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稳定

    B. 自然条件优越

    C. 人口南移

    D. 技术先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史料解读是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资治通鉴》记载:“(魏主)今欲断(禁止)诸北语(鲜卑语等),一从正音(汉语)。……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该史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  )

    A. 迁都洛阳   B. 改用汉姓   C. 该穿汉服   D. 学说汉语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发现历史的规律。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诠释了这一规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贵者累百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墨家、法家、纵横家等都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各家在讲学活动中创立了新的学派。在理论上自成体系,标新立异。其中以儒家和墨家的规模比较大。儒家设立的私学,首推孔子。据史书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

    ——摘编自曲士培《中国大学教育史》

    (1)从材料一的两幅图中,你能获取什么历史信息?这一信息说明了什么?

    (2)材料二“口”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哪个诸侯国?最南的是哪个诸侯国?

    (3)材料三记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三概括其主要措施。

    (4)根据材料四,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羸政)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材料二:秦王朝开创的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2000多年来的中国历尽沧桑,也曾战乱分裂,但是不管危机多么深重,由秦汉帝国开创的这一民族共同体总是能够重新走上统一、安定的大道,重现蓬勃生机。

    ——纪录片《中华文明》解说词

    材料三:

    材料四:“一带一路”倡议之所以能够众望所归,首先是契合了各国求发展、谋合作的共同愿望;第二是中国倡导的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被广泛地认同和接受;第三是我们的做法是与各国对接发展战略,平等互利合作。

    ——《大国外交》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指哪一王朝?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写出秦王朝开创“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的重大举措两例。从材料二可见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3)汉武帝时代为实现“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在思想和民族关系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材料三中丝绸之路路线中的A、E两处名称写出来。这条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5)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我们应该弘扬古丝绸之路哪些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