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单选题 34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2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1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34 题
  1. 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 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按唐制,中男(16至21岁)不服兵役,成男(22岁以上)才服兵役。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提议,得到太宗的许可。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

    A. 尚书省

    B. 中书省

    C. 兵部

    D. 门下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7世纪90年代,英国开始从议会的多数党派中遴选阁员,组织行政班底,为国王提供咨询。这一举措

    A. 标志责任内阁制正式形成

    B. 为《权利法案》的颁布奠定了基础

    C. 表明国王仍然具有行政权

    D. 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会席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罗马法中确立了许多原则,如:自由人在私法范围内权利平等原则、契约自由原则,财产权不受限制原则,遗嘱自由原则,侵权行为的归责原则,诉讼中的不告不理原则,等等。这些原则

    A. 仅仅适用于罗马公民范围

    B. 主要体现了罗马平民要求

    C. 以经济利益为唯一衡量依据

    D. 具有超越时空的借鉴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充分体现了普鲁士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在经济方面照顾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互为支撑,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最终促成了德意志工业化的迅速实现。上述材料表明

    A. 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

    B. 专制集权符合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C. 容克阶级在政治上能够自觉近代化

    D. 1871年宪法基本符合当时德意志国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随着商业和(罗马)帝国的发展,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能再满足需要……”为了能够适应新的社会发展要求,万民法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因为万民法

    A. 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贵族的专横和特权   B. 内容侧重于急需的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

    C. 体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自然法原则   D. 能较好地理顺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春秋左氏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   )

    A. 用神权强化王权   B. 嫡长子继承制

    C. 严格的等级关系   D. 王位世袭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曾朝贡周王三次,朝觐齐国十一次,朝贡晋国二十次,朝贡楚国二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   )

    A. 分封制正逐步地瓦解   B. 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

    C. 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   D. 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这说明皇帝制度的特征是(   )

    A. 皇权至上   B. 皇帝独尊   C. 强化专制   D. 皇位世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程天相说道:“中国古代历史几千年以来,所有改朝换代者、革命成功者或是王朝的建立者,没有一位是状元出身的,有的甚至还是落第秀才。”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   )

    A. 考试内容单调乏味   B. 选用的人才文化素养太低

    C. 考生的知识面有限   D. 选拔的人才为统治者服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秦始皇》中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对秦朝废分封、行郡县是“行其大公”的看法存在下列种种解读,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B. 有利于打击专制皇权

    C.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 有利于打破血缘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学者评价古代某项制度时表示,它是皇帝私人的顾问班子,直接听命于皇帝,帮助皇帝出主意,并给皇帝提供奏章的处理意见。以下各项与“它”相关的是(   )

    A.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B.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

    C. “专擅票权,阁权至重”   D.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民主政治被看作是雅典灭亡的罪魁祸首。能证明这一观点的证据是(   )

    A. 人民主权原则使政府处于监督之下   B. 公民大会繁琐的辩论影响了行政效率

    C. 极端的民主导致了国家权力的滥用   D. 奴隶社会施行民主政治违背社会规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在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中,国王远离至上权力,临朝不理政,游离于党派政治纷争之外,无权废除任何法律。”这一现象发端于(   )

    A. 1640年资产阶级革命   B. 1689年《权利法案》

    C. 1787年联邦宪法   D. 第三共和国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符合其观点的举措是(   )

    A. 实行君主立宪政体   B. 保障人民基本权利

    C. 确立分权制衡原则   D.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美国宪法在前言的第一句话就清楚表明,制定宪法的主体是“合众国人民”,而不是君主或某个贵族阶级。这说明(   )

    A. 宪法体现人民主权原则   B. 立法权属于全体人民

    C. 联邦机构要对人民负责   D. 美国开近代民主先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于割地赔款的条款答应得十分“爽快”,但是对于外国要求的中外互派大使等外交事宜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肯答应。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中国地大物博的心理

    B. 近代外交的不公平性

    C. 天朝上国观念的作祟

    D. 华夷观念的彻底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51年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1856年“天京事变”,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短短十四年间,太平天国经历了发生、发展、全盛到衰败,最终灭亡。导致太平天国最终“悲剧”的重要原因是(   )

    A. 斗争的战略决策失误   B. 统治阶层思想腐朽堕落

    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农民无法突破阶级局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诗歌中“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指的是(   )

    A. 台湾属于热带气候夏季气温较高   B. 荷兰侵略者趁明末动乱占据台湾

    C. 中法战争间法国侵略者攻击台湾   D. 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日本人福泽谕吉说过: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改变三个方面: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的改变。日本就是按照这个顺序走的,最后成功了。由此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斗志消沉,人心不齐   B. 武器落后,力有不逮

    C. 制度腐朽,误国误民   D. 倭寇力强,横行无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清末,义和团等各种自发性反侵略组织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列强的势力。《辛丑条约》后,列强要求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这反映了(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列强侵华从商品输出为主转到资本输出为主

    C. 列强由攫取经济利益为主转为对中国的瓜分

    D. 中国的反动势力变成为列强在华的统治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1939年5月,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撰写纪念五四运动二十周年的文章。文章说:“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新”在

    A. 帝国主义放弃了对中国的侵略

    B. 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C. 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D. 第一次国共合作局面正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2011年《解放军报》在纪念遵义会议76周年之际,发表了一篇题为“遵义会议,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的文章。将遵义会议视为中国共产党的“成人礼”,主要理由是(   )

    A. 遵义会议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

    B. 遵义会议制订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纲领

    C. 遵义会议事实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领导

    D. 遵义会议结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遥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在太原会战中中央军、晋军正面防御,八路军攻击敌军两翼。115师切断了忻口与张家口、北口的敌军交通线;120师切断了忻口与大同的交通线;129师陈锡联偷袭了阳明堡机场,削弱了日军对山西战场的空中威胁……这说明(  )

    A. 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互相配合

    B. 太原会战是国共合作抗战的典型

    C. 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D. 太原会战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这两次革命(   )

    A. 在革命的性质上完全不同   B. 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国内的反动势力

    C. 都打击了资产阶级的特权   D. 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共产党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典政治文献之一,是无产阶级政党最基本、最重要的政治纲领之一。近年来美国教育部公布的“美国中学生必读书目”之一,通过阅读《共产党宣言》,美国学生可以了解(   )

    A. 资本主义制度是最优越的   B. 世界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C. 法国巴黎公社的经验教训   D.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871年3月,法国爆发巴黎公社运动,这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但是很快公社运动就失败了,说明(   )

    A. 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   B. 只有取得农民支持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C.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条件尚未成熟   D.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国际联合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列宁发表这一言论的背景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的任务全部结束   B.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经形成

    C. 七月流血事件使人民群众觉醒   D. 俄国遭受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某报道称:“……是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的政府。”该报道中的政权建立(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B. 改变了亚洲地区的政治格局

    C. 拉开了国共两党合作的序幕   D. 标志着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第二十一届全国政协好新闻评选揭晓,参评主题特色鲜明,政协特色突出,充分展现了各级人民政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对材料中“政协特色”理解正确的是(   )

    A. 审核并通过宪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   B. 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的管理

    C. 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   D. 充分发挥人民代表的权力与职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于1951年发布了《关于处理带有歧视或侮辱少数民族性质的称谓、地名、碑碣、匾联的指示》,废除了带有侮辱性的称谓、地名等。这一做法(   )

    A. 充分体现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是实现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需要

    C. 巩固祖国统一局面的主要手段   D. 主要是为了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差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余光中在《乡愁》中写道:“……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台湾歌手王少峰在歌曲《海峡两岸》中写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意浓。”审视1949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乡愁”的背景是海峡两岸的分离   B. “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C. “太痛”说明两岸人民都渴望统一   D. “太美”表明两岸都接受“一国两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1986年4月,电影《血战台儿庄》在香港举行首映式。万民争看,轰动香港。蒋经国说:“从这个影片看来,大陆已经承认我们抗战了。这个影片没有往我父亲脸上抹黑。看来,大陆(对台湾)的政策有所调整,我们相应也要作些调整。”上文中大陆对台政策调整体现在

    A. 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

    B. 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 大陆放弃武力统一

    D. 大陆成立了“海协会”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十一年(637年)以后,在朝廷决策工作中,把宰相参议朝政改为由宰相议定朝政,然后奏闻,皇帝行使批准权。建立起“皇帝专制——三省分权——政事堂集议”三者相结合的新的中央集权的体制。政事堂集议也就是宰相决策会议,成了御前决策会议之外的另一个高层次的决策会议。此种宰相决策会议既以“议定朝政”为职任……它可以充分发挥作为皇帝幕僚的集体宰相的作用,并对三省分权制具有协调的功能,克服了此前存在的由于中书省与门下省分掌出令和封驳以致造成各持己见争论不休或者相互依违知非不举的弊端。

    ——俞鹿年《中国政治制度通史·隋唐五代》

    材料二  (北宋)从太祖开始,用设官分职、分割各级长官事权的办法,将权力集中于皇帝,削弱了各级长官的权力。为防止宰相专权,设置了参知政事和枢密使,以分散其权力。在北宋前期,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分管民、军、财政,三者鼎立,彼此不相知。

    ——白钢《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概括唐朝中央机构的特点及其积极意义。

    (2)据材料一、二,概括比较唐宋中央机构的异同。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当今中国深化政府改革应该借鉴唐宋的哪些经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变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里,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