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1 题,填空题 2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1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一片稻田就是一个小小的生态系统,这里有少许杂草与水稻争压着阳光、养料、水分和空间,蝗虫、三化螟在稻秧上取食;青蛙是忠实的田园卫士,一旦发现害虫,会迅速地将其捕获。下列有关该生态系统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杂草与水稻争夺阳光、养料、水分等,说明二者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

    B.如果人们大量捕获青蛙,则蝗虫、三化螟等害虫猖獗,会造成水稻减产。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上,上述资料中没有提到的成分是分解者

    D.阳光、水分、杂草等都能影响水稻的生长,它们属于非生物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生活在寒冷地区的海豹,胸部皮下脂肪的厚度可以达到60毫米,这是(  )

    A.海豹对环境的影响     B.海豹为捕获更多的食物

    C.海豹对环境的适应    D.海豹为抵御敌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某同学在学校旁边的农田生态系统中,发现了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食物肉共有4条食物链

    B.该食物网中,戊与丁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该食物网中,戊获得能量及毒素最多

    D.5种动物中有2种肉食动物和3种植食动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小明同学测量了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湿度,得到几组平均数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三种不同地点的空气湿度平均值(%)

    时间

    裸地

    草坪

    灌木丛

    早晨

    57.5

    75.5

    90.6

    中午

    40.0

    61.1

    73.1

    晚上

    46.1

    67.4

    85.3

    A.从表中可以看出,空气湿度最大的地点是灌木丛

    B.表中数据表明,早、中、晚不同时间里,空气湿度最大的时间是早晨

    C.表中数据表明,无论是草坪还是灌木丛都有提高空气湿度的作用

    D.测量灌木丛的空气湿度时,干湿计应放在地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兔和鼠吃草,兔常被狐和鹰捕食,鼠常被狐和蛇捕食,蛇有时也被鹰捕食,这些现象可以说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是(  )

    A.能制造有机物    B.能帮助植物传粉

    C.维持生态平衡    D.为人类提供食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活所占的数量关系如图所示,假设这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数量增加,最可能引起的变化是(  )

    A.乙和丙的数量增加        B.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C.乙、丙和丁的数量增加    D.乙和丁的数量增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杀虫剂往往初期灭虫效果显著,后来灭虫效果逐渐下降,其原因是(  )

    A.害虫接触杀虫剂后,慢慢产生了抗药性

    B.由于用药量太少,害虫没被杀死而产生抗药性

    C.害虫为了适应这种环境变化,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D.害虫存在了抗药性变异,杀虫剂对这种变异进行了选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下关键词能正确概述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一组是(  )

    ①自然发生;②物种不变;③过度繁殖;④环境污染;⑤生存斗争;⑥遗传、变异;⑦适者生存

    A.①②③⑦   B.④⑤⑥⑦   C.①③④⑤   D.③⑤⑥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在食物链“草→鼠→蛇→猫头鹰”中,假如生产者合成了10000千克的物质,那么最多能够使猫头鹰体重增加多少千克(  )

    A.2000   B.1000   C.400    D.80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水葫芦是我国从外国引进的一种生物,曾用它来净化污水,但后来因为水质污染导致水葫芦疯长,几乎遮盖了整个滇池,严重威胁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以下描述最科学的是(  )

    A.生物能影响环境             B.生物能适应环境

    C.生物即有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不能适应环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大气的成分中不含有氧气     B.原始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

    C.生物进化的方向与环境变化无关   D.蛋鸡每年下蛋200多枚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的科学家推测:“地球上的生命来自于外星球。”下列支持该假说的证据是(  )

    A.天文学家在星际空间发现了数十种有机物

    B.在月球上发现了原始生命

    C.米勒的实验为该推测提供了证据

    D.“露西”少女骨骼化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B.同源器官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的证据

    C.同源器官是生物进化在解剖学上的重要证据

    D.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关于长颈鹿长颈性状形成原因是描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为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形成的    B.上帝创造的

    C.自然选择的结果              D.是变异的结果,与遗传无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如图所示,将长良好的甲、乙、丙3盆植物放在阳台上,甲盆植物定期浇适量水,乙、丙两盆植物不浇水。15天后,甲、丙两盆植物均存活,乙盆植物枯死。对此实验,下列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  )

    A.乙盆植物因缺水枯死

    B.仙人掌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变异

    C.若仙人掌定期浇水,其叶会转变成阔叶

    D.阔叶植物能进化成仙人掌等叶呈刺状的植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某海岛经常刮大风,岛上有许多无翅或残翅的昆虫,对此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仅无翅或残翅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殖

    B.现存种类是无翅昆虫,基翅被风折断了

    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有翅的个体进化为无翅的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如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数字能表示各类生物呼吸作用的有( )

    A.①④⑦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⑤⑥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B.“始祖鸟”是鸟类进化成哺乳类的典型证据

    C.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生的显著变化是脑容量增加

    D.达尔文提出较为完善的生物进化学说,其核心是自然选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生态系统中共有5条食物链

    B.该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终来自植物草

    C.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还缺少分解者

    D.鹰和蛇的生物学关系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亚洲象是生活在云南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影响它生活的因素是(  )

    A.动物因素               B.非生物因素

    C.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       D.生物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咏柳》中写道:“碧玉妆成一树高,成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此绝句反映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怎样的关系(  )

    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适应环境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与环境之间无直接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列现象中,属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的是(  )

    A.大树底下好乘凉

    B.地衣加速了岩石的风化

    C.沙漠中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D.蜣螂的活动使土壤更加肥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现象中,能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生物种类稀少    B.水质污染造成赤潮

    C.蚯蚓能疏松土壤      D.鼠妇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一个由水稻、蝗虫、青蛙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若水稻被大量破坏,能表示蝗虫数量变化的曲线图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下列各项中,与自然选择无关的是( )

    A.鲫鱼的背部是深灰色、腹部是乳白色

    B.螳螂的体色与周围环境色彩十分相似

    C.一窝小猫的体色有黑色、白色和黄色

    D.草原上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以下诗人或谚语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不对应的是( )

    A.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生物的变异现象

    B.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生物间的捕食关系

    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D.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温度影响植物开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20世纪,由于人类大量使用DDT,使得DDT大量进入海洋,并积累在很多生物体内。你认为下列生物体内DDT含量最高的是(  )

    A.浮游植物   B.小虾    C.鱼   D.企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在某生态环境中不同毛色的同种兔子,调查其数量如图甲,多年后再调查其数量如图乙。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兔子毛色的不同颜色是相对性状

    B.最不利于在此环境中生存的白色兔

    C.浅色兔子为适应环境毛色发生深色变异

    D.不同毛色兔子数量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科学家根据始祖鸟化石得出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结论,运用的研究方法是(  )

    A.调查    B.比较   C.推测   D.分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决定生物进化的内、外在因素分别是(  )

    A.环境因素 遗传和变异    B.适者生存  遗传和变异

    C.遗传和变异 环境因素   D.生存斗争 环境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1953年,美国青年学者米勒(S.L.Miller)模拟原始地球的条件和大气成分,将甲烷、氨气、氢气、水蒸气等气体泵入一个密闭的装置内,通过进行火花放电(模拟闪电),合成了多种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生物体蛋白质的一类机物),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实验中,A装置代表     ;B代表      ;正、负极放电产生火花代表当时的      

    (2)从B到C过程,实际上模拟       过程。

    (3)C装置中含有的有机物实际上是一些       

    (4)米勒提出的问题是:       

    (5)米勒得出的结论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如图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乙分别代表      

    (2)乙、丙、丁三类生物中,数量最多的是       ,数量最少的是     

    (3)在甲、乙、丙、丁四类生物中,其中形成的食物链是    ,如图图中的丁大量死亡,      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4)图中还缺少组成该生态系统的      部分。

    (5)如果该生态系统被DDT污染,最终       体内DDT富集最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温长的地质年代中,植物四在类群在地球上次第出现,不同时期各领风骚。在4亿年以前的近30亿年时间,地球上的植物仅为原始的、低等的藻类。随后,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扩展到了陆地,蕨类植物成为当时陆生植被的主角。3亿多年以前,裸子植物出现,并逐渐取代蕨类植物在陆地上的主角地位。大约1.3亿年前,被子植物迅速发展了起来,成为地球上种类最多、分布最广泛、适应性最强的优势类群,一直到现在。

    请将下面植物四大类群进化趋势的叙述补充完整。

    (1)在生活环境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从水生到陆生。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      中,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中,种子植物能够适应      的环境,因而有着更加广泛的分布。

    (2)在结构功能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      。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     的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具有专门的输导组织,因此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比苔鲜植物更加高大。

    (3)在生殖特点方面,体现出的进化趋势是从低等到高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用孢子繁殖,种子植物用种子繁殖。种皮使幼嫩的       得到保护,子叶或胚乳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因此,种子的生命力比孢子要强得多,寿命也比孢子长。而在种子植物中,被子植物的果实对种子具有     作用,有些果实具有适于传播的特点。因此,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