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语言应用 3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丽/角  腾/耗  使/日月如  纰/未雨绸

    B.佑/邻  服/游  桎/纨子弟  草/顺摸瓜

    C.巡/峭  床/除  养/宫折桂  地/金蝉脱

    D.烂/费  聚/粮  齿/踽独行  款文断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市侩  破相  闹义气  咎由自取  声嘶力竭

    B.邀功  撮和  集散地  实至名归  权宜之计

    C.棘手  纠葛  黄金档  慢条丝理  疾言厉色

    D.邋遏  迂腐  吉祥物  一笔勾销  披肝沥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电视剧《皮五传奇》中讲述的明朝市井小民皮五揭露婚托骗财以及屠夫卖肉作假的故事,被认为    了当今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具有辛辣的讽刺意义。

    ②山于竞争激烈,压力较大,大型企业的职工很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管理人员对此应该高度重视,对相关人员及时进行心理   

    ③大学毕业后,他本想到京城寻求更好的发展机会,但父母却希望他陪伴在身边,他不愿违背二老的心愿,只好   

    A.映射  疏通  曲从   B.影射  疏通  屈从  C.影射  疏导  曲从   D.映射  疏导  屈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米手机凭借互联网销售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惊人的销售业绩,一时成为国产手机的众矢之的,华为、中兴等手机厂家也纷纷效仿这一模式。

    B.月光如水的夜晚,沏一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一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C.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D.江西三清山素有“清绝尘嚣天下无双福地,高凌云汉江南第一仙峰”的美誉,所到之处,但见奇峰林立,深谷清幽,果然名正言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大年初一,长春市有关部门在向市民赠送含有“蒸蒸日上”祝福寓意的馒头时,遭到市民哄抢,让人感叹部分国人的素质亟待提高。

    B.现在商店里出售的一些廉价儿童玩具制作粗糙,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家长在购买时切忌不要一味贪图便宜,以免孩子的健康受到影响。

    C.故宫博物院在加拿大多伦多市展出明清时期生活文物,展品种类繁多,涵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的社会风貌。

    D.瑞士某激进组织提交的一份旨在以实现居民收入平等为目的的修改宪法提案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很多政府官员对此提出质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

    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

    罗静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以自主、自我、自由为典型特征的自媒体以感性、个性、散乱等方式,来实现对信息的传播。自媒体一方面蕴含着提升主体信息传播主动性等功能,另一方面却隐藏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导致自媒体环境下的部分信息存在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问题。

    近几年涌现出的“微电影”可谓自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诠释了自媒体时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成为时代发展的又一“符号”,相较于传统的电影制作而言,微电影具有与之相区别的审美与价值定位。其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获得了社会广大受众的认可,展现出了独特的生命力。

    所谓“微电影”,是指在自媒体时代的大环境下,一种以“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记录”为内容特征,以精致、简短、筒约为表现特征的电影。微电影实现了电影从传统精英制作模式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的转变,成为一种有别于传统电影制作,但又脱离于普通拍摄记录的影视作品。实践中,不同视角下的微电影具有不同的分类,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可将其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其中,自由创作型系个人情感意志的自由表达,不带有任何商业目的,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传播;企业定制型则是由企业投资进行制作,内容倾向于广告化、商业化;专业制作型是由专门的影视公司进行制作,以商业化为创作取向。

    从当下微电影所反映的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题材来源于现实,“再现”于现实,能够让广大受众置身于剧中,具有纪实性与真实性,系一种纪实的美学。在这一点上,有别于通过各种电影特技来塑造美、抽象美的传统的蒙太奇流派。然而,更为重要的是,微电影在取材源于现实、“照顾”现实的同时,也渗透许多非纪实手法进行拍摄,具有制作的技术性与修饰性,如运用再现场景的拍摄手法,同传统的电视纪录片相区别。

    当我们在对微电影进行审美鉴赏时,需要从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的角度去进行理解,即应该从微电影剧情背后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否则便偏离了剧情所反映的审美内涵与审美意义。例如,微电影《京杭运河行》中,从剧中最为典型的“桥和船”画面,衔接到一段段的历史和今天的画卷,从小处展现了京杭大运河的宏大,摆脱了传统“宏观选题”的叙事背景。对此,我们在对剧中所透露的美进行解构时,不能仅就剧中画面进行美的欣赏,应该将其上升到整个京杭大运河宏大的背景中,从大的视角进行解读和欣赏。

    可见,以“微电影”为典型的现代电影,在传承蒙太奇流派的审美构造时,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再现”;倾向于纪实主义的审美构造。该种审美构造或许可以说是奇观化、平庸化,但不能脱离其内在的真实性,从而使得广大受众感同身受,以塑造其内在的美。

    【注】蒙太奇:指剪接组合镜头,以形成完整的电影片。

    1.下列关于“微电影”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微电影”作为自媒体的一种,具有自主、自我、自由的典型特征,其传播信息的方式县有感性、个性、散乱等特点。

    B.“微电影”是数字化时代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典型代表,微小投入、微小制作、微小剧情、微小记录等具体体现了“微”的特点。

    C.“微电影”之所以成为时代发展的“符号”,是由于其不仅诠释了自媒体时代的内涵,而且代表了现代电影美学的嬗变。

    D.“微电影”具有精致、简短、简约的表现特征,无论哪个层级的微电影,都主要依靠个体的媒体平台进行制作和传播。

    2.下列对“自媒体时代下的电影美学嬗变”的分析与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以“青年化”“生活化”“民间化”等为创作品质的“微电影”,凭借“奇幻化”“平庸化”审美构造赢得社会广泛认可,这一点上区别于传统电影制作。

    B.“微电影”实现了从传统精英制作向草根“拍客”的转变,从普通事实记录向剧情创作的转变,不同于传统电影的制作。

    C.从内在审美取向来看,大多数“微电影”的题材来源于现实,又“再现”于现实,其纪实的美学特征有别于传统的蒙太奇流派。

    D.“微电影”取材源于现实,但也采用许多非纪实拍摄手法,具有制作的技术性与修饰性,与传统的电视纪录片有一定区别。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媒体环境下的信息传播存在着缺乏传播统一性、客观性等方面的缺陷,能够造成部分信息价值错位、审美异化等方面的结果。

    B.按照创作的层级不同,“微电影”可分为自由创作型、企业定制型和专业制作型。这三类中只有自由创作型不以营利为追求目标。

    C.文中举《京杭运河行》的例子,说明了微电影的欣赏要透过剧情对所反映的现实问题、社会现象等方面进行审美解读。

    D.与传统电影只关注审美真实不同,“微电影”兼顾审美真实与本质真实,以内在的真实性塑造内在的美,来赢得广大受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18分)

    亮亮的家

    万芊

    男人在村小代了几年课后,没课代了,男人一家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男人跟女人说,不如我们带着娃走出大山,也许有些好日子过。

    就这样,女人跟着男人带着七岁的男娃走出了大山,随着东进的火车来到了繁华的江南。

    打工的日子并不好过,夫妻俩白日黑夜在一个小镇上做,去掉吃住,日子仍过得紧巴巴的。

    有一回,男人跟车进城卸货,回来说,我们还是进城吧,也许机会多些。

    进了城,男人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在眼镜厂打过工的男人觉得眼镜在城里也许好卖,于是做了只扁平的大木板盒子,合起来能背到身上,摊开来就是一个小眼镜铺面,很便宜地卖些社队办工厂质量检验剔出来的有些瑕疵的眼镜,生意倒也挺好的。女人也看到了自己的机会。在服装厂打工的女人,竟然在城里看到了好些被人丢弃的布角废料。旺街是麓城里正在形成的一条服装街,是附近几个省的服装采集基地。密集的服装商铺和加工厂,为沿街的垃圾桶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布角废料,好的已经被回收,稍次的也被人收购了,这些是最次的,但仍可换钱。更何况满街的人都忙着做生意,这个机会谁也不屑一顾。最开心的是七岁的娃也看到了机会,满街都是塑料饮料瓶,拾了也能卖钱。

    男人在旺街边上的小区里租了一个车库,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忙碌而又滋润。

    一天中午,男人做成了好几宗买卖,心境好,便买了一大包肉包子。满街找女人跟娃,找着女人再找娃。可找来找去,没娃的影子。女人说,娃刚才还在旺街口呢。挨个问街口的的人,谁都说不知道。只有一个半瘫的老者用含糊不清的话告诉他们,几个小孩追运垃圾的车去了。于是,男人跟女人,轮番坐在街口等娃。一直等到天黑路灯亮了,还不见娃的影子。男人焦虑,女人哭。就这样一等等了几天。女人等,男人找,找遍所有该找的地方,想遍所有该想的法子,但仍不见娃的影子。男人女人有点绝望了。

    男人跟女人说,娃应该是认得回来的路的,我们只要死守着这街口,娃一定会回来的。

    男人跟女人轮番守着街口,一守就是二十多年。这二十多年,街口的变化实在是惊人的大,楼越造越多越造越高,商铺越做越旺。男人呢,从租街口弄堂口的亭子间到租商店的铺面,到自己开店,再到自己买店面,生意越做越大,竟然做成了麓城最大的眼镜商场,拥有好几家连锁店。而女人呢,从捡废布角料开始,进入废旧品收购行业,渐渐做大,垄断了整个街区的布角料回收业务,在郊区买了一大片筑路挖土废弃的低洼地,做成了附近最大的垃圾王。公司总部就设在旺街口。

    为等娃,男人跟女人,把做生意只看作是等娃的一种方式,不以赚钱为目的,只不亏就可以。不料想,这样做生意倒赢得了声誉,生意竟然越做越大。

    为等娃,男人跟女人,特同情带着娃进城找工作的夫妻,几乎是有求必应。这二十多年中,他们不知招了多少对带娃的夫妻,真心待他们,还拿钱资助他们的孩子读书,给那些读书读得好的娃发奖金,一发几千几万。每当这时,男人跟女人总是满脸的灿烂。这些人渐渐成了骨干,掏心为企业做事。后来,政府搞城乡统筹建设,要动用女人的废品基地,女人当年的投入也得到了较大的回报。

    为等娃,男人跟女人把所有能聚集的资金都聚集了起来,还跟银行贷了一些款,把旺街口新建的一栋十五层的商业写字楼买了下来。下面五层做了商场,自己经营,商场取名亮亮的家。商场里到处悬挂着娃当年的大幅照片。商场里也收了好些小时候跟爹娘走丢的员工。

    有一回,商场里来了一对带着一个男娃的小夫妻。小伙子看着满商场的大照片瞪大了眼睛,非常诧异地跟自己的媳妇和娃说,这些都是我小时候的照片。这小伙子,原先在村小做了一阵子代课老师,没课代后,一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小伙子就跟自己的媳妇说,不如我们带着娃走出大山,当年自己的爹也是这样带着我们走出大山的。

    就这样媳妇跟着小伙子带着七岁的男娃走出了大山,随着依稀的记忆来到了繁华的江南,找到了当年曾捡过塑料瓶的旺街口。

    见小伙子带的娃特像照片上的娃,商场里的员工叫来了男人和女人。男人和女人见了娃就叫亮亮。小伙子夫妻特惊讶,问,你们怎么知道娃叫亮亮?男人和女人说,我们的娃就叫亮亮。小伙子说,我小时候也叫亮亮,但领养我的爹娘不让我叫亮亮。男人和女人问,你还记得你自己的爹娘叫啥,小伙子说了,正是拿人和女人的大名。男人和女人哭了,说,娃,你终于回来了,你看,这是你的家呀!

    小伙子抬头看,巨大的“亮亮之家”光彩夺目。

    1.从全文的角度,分析文中两处画线部分在小说情节结构上的作用。(4分)

    2.作者为什么用“亮亮的家”作为小说的标题?(4分)

    3.亮亮的父母在事业上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4分)

    4.有人认为小说“大团圆”的结局非常完美,有人认为若采用“亲人离散”的悲剧性结局应更精彩。你赞同哪一种观点?请简要说明你的看法。(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上运使孙司谏①书

    王安石

    伏见阁下令吏民出钱购人捕盐,窃以为过矣。海旁之盐,虽日杀人而禁之,势不止也。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无赖奸人将乘此势,于海旁渔业之地搔动艚户,使不得成其业。艚户失业,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此不可不以为虑也。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百亩之直,为钱百千,其尤良田,乃直二百千而已。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方今田桑之家,尤不可时得者,钱也。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州县不得不鞭械以督之。鞭械吏民,使之出钱,以应捕盐之购,又非所以为政也。且吏治宜何所师法也?必曰古之君子。重告讦之利以败俗,广诛求之害,以失百姓之心,因国家不得已之禁而又重之,古之君子盖未有然者也。购将安出哉?出于吏之家而已,吏固多贫而无有也;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安有仁人在上,而令下有失职之民乎?在上之仁人有所为,则世辄指以为师,故不可不慎也。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

    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常恐天下之势,积而不已,以至于此,虽力排之,已若无奈何,又从而为之辞,其与抱薪救火何异?窃独为阁下惜此也。循今之法而无所变,有何不可,而必欲重之乎?今阁下为之,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纾一切之急也。虽然,阁下亦过矣,非所以得财利而救一切之道。今之时,士之在下者,浸渍成俗,苟以顺从为得,而上之人亦往往憎人之言,言有忤己者,辄怒而不听之。故下情不得自言于上,而上不得闻其过,恣所欲为。伏惟留思而幸听之。

    (选自《王安石文集》,有删改)

    【注】①孙司谏:指两浙转运使孙甫,当时他正担任右司谏一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重诱之使相辅告,则州县之狱必蕃     蕃:繁多,众多。

    B.则必有合而为盗,贼杀以相仇者   贼:伤害,杀害。

    C.又其间必有扞州县之令而不时出钱者   扞:触犯,抵触。

    D.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   权:权变,变通。

    2.下列备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直二百千而己   ②项伯夜驰之沛公军

    B.①则其问有鬻田以应责者   ②作《师说》贻之

    C.①与抱薪救火何异   ②孰能讥之乎

    D.①故下情不得自言上   ②其制稍异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购人捕盐”弊端的一组是

    ①今重诱之使相捕告,则州县之狱必蕃,而民之陷刑者将众

    ②某为县于此两年,见所谓大户者,其田多不过百亩

    ③今责购而不可得,则其间必有鬻田以应责者

    ④出于大户之家而已,大家将有由此而破产失职者

    ⑤公家日以窘,而民日以穷而怨

    ⑥盖迫于公家用调之不足,其势不得不权事势而为此,以纾一切之急也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⑥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转运使孙司谏为了杜绝私盐,想通过由百姓出资、官府悬赏的方式来抓捕私自采盐的人,王安石写信认为此举不当。

    B.王安石明确指出,征集钱财来悬赏,费用最终必定落到大户的头上,会导致他们破产失业甚至聚众为盗,应该谨慎行事。

    C.王安石认为孙司谏购人捕盐尽管是为了解决公家之用不足的问题,但是为政还是应该效仿古之君子,并遵循现行之法。

    D.王安石所论从百姓的利益出发,观点鲜明,论述充分、深刻,富有层次性,且无低眉折腰之态,语言直率,念度恳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大抵数口之家,养生送死,皆自田出,州县百须,又出于其家。(4分)

    (2)夫使良民鬻田以赏无赖告讦之人,非所以为政也。(3分)

    (3) 使世之在上者,指阁下之为此而师之,独不害阁下之义乎?(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踏莎行·初春

    徐灿①

    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

    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

    【注】①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②金衣:指黄莺。

    1.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4分)

    2.下片“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两句,含蓄隐曲,历来为人称颂。请对此进行赏析。(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则其负太舟也无力。   (庄子《逍遥游》)

    (2)     ,材木不可胜用也。   (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3)民生各有所乐兮,     。   (屈原《离骚》)

    (4)世间行乐亦如此,——。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5)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   (范仲淹《苏幕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3 题
  1. 将下面一段文字改写成一个语意连贯的长句,可以适当调整语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中央政法委首次向社会集中公布了政法干警违纪违法典型案件。这些典型案件的集中公布,释放出了政法机关在惩治腐败方面的强烈信号,要坚决清除害群之马,用集中公布的方式强力震慑违纪违法分子,并借此方式来打造廉洁过硬的政法队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面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使之与上下文形成句式相似、语意连贯的一段话。(4分)

    无论身处顺境还是身陷逆境,你都可以走进诗歌的意境,与诗人神交,来净化心灵,升华灵魂、名利双收的时候,你可以感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的通达,获得淡泊的心境;一帆风顺的时候,你可以品味“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的睿智,保持头脑的警醒。      ;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下表所包含的主要信息,表述中不得出现具体数字,不超过50字。(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一株小草生长在田里,和水稻混杂在一起。

    一位老农看见这株小草,马上把它连根带叶地拔了起来,对身后的儿子说:“这种草最讨厌,它同水稻争肥料,而且生长又快,只要留下一节根,就会重新长出来,所以我们叫它‘荒田根草’。”说着,就把小草狠狠地抛到大路上,准备把它晒干。

    这时,恰巧有个园艺家走过,看见了这株小草,马上把它带回了城里,种在公园里的一块大空地上,每天浇水施肥。为了防止它被游人踩死,园艺家叫工人在小草四周围起了篱笆,插上牌子,上面写着:爱护草地,严禁践踏!园艺家还对工人说:“这种草生长快,不容易死,不久就是一大片,所以我们叫它‘地皮草’。”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欹外,文体不限,且文体特征鲜明;④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⑤字数不少于800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