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7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为汉代画像砖中的农事图。此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个体农户的生产劳作状态

    B.精耕细作农业的不断发展

    C.土地公有制下的集体劳作

    D.大地主田庄上的生产情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

    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

    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

    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43年8月,国民党颁布《抗战期间宣传名词正误表》,把“亲日派”“长征时代”“争取民主”“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等归为“谬误名词”,禁止刊载。这反映了国民党

    A.努力缓和与其他党派的矛盾

    B.竭力塑造战时政府的形象

    C.与中共争夺抗战的领导权

    D.力图维护一党专制的局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一只潜入水下的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表

    推动表中所列国际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发达国家经济高速增长造成的资源紧缺

    B.新兴独立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全球化开始扩展到生产领域

    D.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取得显著成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复兴计划,并敦促欧洲方面首先拟定一项联合性质的计划,要求该计划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欧洲国家的同意,也应征得一部分国家的同意。马歇尔计划体现出来的美国对欧政策

    A.有利于煤钢联营的建立

    B.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

    C.导致欧洲出现对峙

    D.成为德国分裂的根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宋代,有田产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日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A.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日常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30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英山县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二三成,有的甚至达到五成,出现“赤色区米价一元一斗,白色区一元只能买四五升”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根据地

    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高涨

    B.红军英勇奋战保卫农民生产

    C.政府主要精力用于增产

    D.人民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

    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

    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公元前5世纪剧作家阿里斯托芬提到,雅典政府有时让行使警察职能的公共奴隶,用染成红色的绳子驱使公民去参加公民大会。若有人因此在衣服上留下红色痕迹,他将被处以罚款。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B.民众失去政治热情

    C.参政是公民的义务

    D.政府丧失民众信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

    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

    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

    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

    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变化反映了

    A.市镇经济与手工业的发展

    B.政府积极推行重农政策

    C.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D.农业中人身依附关系强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甲午战后,梁启超提出“诗界革命”,曾赋诗“泱泱哉我中华……物产腴沃甲大地,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况乃堂矞吾中华!”这反映出“诗界革命”

    A.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成为改良思潮的开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903年,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其中规定禁止使用“团体”“膨胀”“舞台”“影响”“组织”“运动”“报告”“观念”等新名词,其根本目的在于

    A.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反对向西方学习

    D.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65年,美国在越南的军事行动升级后,中国政府在加强对越南的军事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政府传递了一系列警示性信息,要求美国不得将战争无限制升级。美国决策者对此颇为重视,加强相互间的“信息传递”,努力理解中方的信息,并将中方的可能反应作为制定战略决策时必须考虑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同中国政府打交道的过程中,美国表现出某种谨慎和克制,朝鲜战争式的中美直接军事冲突没有重演。

    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政府,面对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困境,以及从亚洲收缩力量的需要,对美国的对外政策做出了重大调整,试图使之适合美国力量的限度和新的国内国际条件。1973年,美国与北越在巴黎签订了协定,越南战争基本结束。

    ——摘编自陈兼、赫斯伯格《越战初期中美之间特殊的“信息传递”》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与中国在越南战争中没有发生直接军事冲突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是著名的反战活动家。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即发出致德国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公开信,呼吁反战,遭到拒绝。从1914年到1918年,他连续发表文章,谴责交战各国政府是战争的罪魁祸首,呼吁立即结束这场自相残杀的战争,但不为人们理解,甚至在自己的祖国也被指责为卖国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发表《精神独立宣言》,总结大战的教训,呼吁知识界保持精神独立,以防战争再次爆发。

    在二三十年代,他发起组织了国际反战反法西斯委员会,不久当选为名誉主席。在世界反战大会上,他被选为大会主席,并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反对指向苏联的一切威胁,保卫苏联。后被提名为国际反法西斯委员会名誉主席。

    ——据杨晓明《欣悦的灵魂:罗曼•罗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概括与一战时相比,罗曼•罗兰二三十年代反战活动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曼•罗兰反战活动变化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