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4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填表题 1 题
简单题 2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对外政策是(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论从史出是历史研究的方法之一,下列成就能说明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高峰时期的是 (   )

    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指南针用于航海       ④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隋朝统一的历史作用是(  )

    ①结束了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 ②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③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④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东线输水渠道,绝大部分沿用了京杭大运河的河段。这就使大运河——这个作为传承古代文明的重要载体,被赋予了新的历史含义。隋朝大运河在当时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A.方便隋炀帝巡游江都        B.大大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C.防止匈奴南下侵扰         D.平定南方叛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D.明朝加强专制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哪一个皇帝在位期间:(     )

    A.唐太宗   唐玄宗           B.唐玄宗   武则天

    C.唐太宗   武则天           D.武则天唐玄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科举制度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强调以(   )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A、才能        B、家世背景     C、人品       D、修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的文成公主庙始建于1300多年前,是当地人民为纪念文成公主入藏路经此地,向当地人民传播中原文化,造福于当地而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①派文成公主入藏的是唐玄宗

    ②文成公主入藏的最终目的地是日本

    ③当时吐蕃的赞普是松赞干布

    ④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

    A、《开皇律》     B、《隋律》       C、《唐律疏议》   D、《宋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元朝建立了为今天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奠定基础的(   )

    A. 郡县制度         B. 均田制度

    C. 科举制度         D. 行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纸币给商业活动带来极大的便利。一位收藏家的藏品里有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应该是(   )

    A.交子       B.会子      C.美元        D.欧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下列哪一地区的稻米产量很高(   )

    A.太湖流域            B.钱塘江流域

    C.淮河流域            D.黄河流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学者指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人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三国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丞相被称为“百官之长”,丞相一职的废除是在   (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豪迈诗句出自一位明朝抗倭民族英雄之口,他是(    )

    A. 戚继光      B. 岳飞       C. 韩世忠        D. 文天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民族英雄是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我们称郑成功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从荷兰人手中收复台湾      B.抗击东南沿海的倭寇

    C.率军反击沙俄侵略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清朝政府采取措施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下列选项与此无关的是(     )

    A.设置西域都护                B.设立驻藏大臣

    C.确立册封达赖、班禅制度         D.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某学习小组开展题为《明清时期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研究性学习,成员们搜集了以下素材,其中符合要求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路线           ②清政府实行金瓶掣签

    ③郑成功接受荷军投降图       ④抗倭英雄戚继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在此思想影响下,统治者实行(   )外交政策

    A.君主专制   B.重农抑商      C.闭关锁国     D.对外贸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目前,创新已上升到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如今的中国各行各业都掀起了创新的热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制度的创新】

    材料一:

    材料二:科举考试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主要方法。它所一直坚持的是自由报名、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的原则,其基本理念是“至公”,……可以说,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皇族及豪强宗法势力对于政治权力的垄断,促进了社会的良性流动,从而扩大了统治阶级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

    ——摘自邹一南《浅谈科举制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三:“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

    【古代科技的创新】

    材料四:有西方学者曾说:“直至l8世纪中叶,在中国刊印的书籍比在世界上其余地方所印刷的总数还要多。”

    (1)材料一图片反映了什么政治制度?

    (2)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科举考试”创立哪个朝代?

    并从依据材料二中概括为什么“科举制是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

    (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是顾炎武对哪一考试形式的评价?此时的考试考试形式给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消极影响?

    (4)材料四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北宋哪一技术的发明?这项发明有什么作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二:2015年9月8日上午,西藏各族各界干部群众约2万人欢聚拉萨布达拉宫广场,热烈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贺匾上题词“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朝时我国出现民族大融合的新高潮的有利条件是什么?这一时期出现的新民族是什么?

    (2)元朝为加强对地方管理创立了什么行政制度?

    (3)西藏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早在哪个朝代,西藏就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

    (4)清朝时,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采取了哪些重要的措施?(至少写出两种措施)

    (5)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谈谈你对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瑚熟,天下足”。

    材料二   下图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经济重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完成在哪一时期?

    (2)据材料一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有哪些?(答出其中两点就行)

    (3)材料二中图片最早出现在哪一朝代?

    (4)从古代经济发展的史实中,你得到的最大启示是什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表题 共 1 题
  1. 九年级某班在以“我国的对外交往”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了以下表格,请你一起参与。

    历史时期

    对外交往政策

    对外交往史实

    交往道路

    典型事件(史实)

    汉朝

    对外开放

    陆路为主

    丝绸之路

    唐朝

    海陆并举

    1    

    2.   鉴真东渡

    明朝初年

    海路为主

    明朝初年

    明中后期

    政策

    严格限制海外贸易

    (1)在表格中①、②、③处填入合适的内容。

    (2)在明清国力衰退后,我国出现了边疆危机,涌现了很多民族英雄,试举一例

    (3)图中该④处的政策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4)由不同时期的对外政策产生的影响,我们从中得出什么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