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

    A.牛顿运动三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有句谚语说:“龙生龙、凤生凤、耗子的儿子会打洞。”这种思想在政治上源于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管子•乘马》记载,春秋时期“是故夜寝早起,父子兄弟不忘其功,为而不倦,民不惮劳苦”。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力提高,开始使用金属工具 

    B.井田制已彻底瓦解,封建经济的形成

    C.赋税制度的改革 ,土地私有出现

    D.重农抑商政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政府禁止民间织造龙凤、蟒、飞鱼、斗牛等图案,违者“工匠处斩,家口发充边军”:同时也禁止民谣“烧造官样青花白地瓷器”,违者首犯凌迟,籍其家产。以上规定的目的主要是

    A.抑制民间手工生产               B.维护专权统治权威

    C.确保外贸商品质量               D.保证政府利益垄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太宗推崇道教,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主要反映了

    A.儒教地位受异教的冲击           B.道教地位超过佛教

    C.儒释道三教融合的趋势           D.佛教地位较为稳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

    A.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      

    B.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

    C.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

    D.“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

    A.天人感应      B.格物致知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一位思想家“通过对理气、道器、能所、知行等诸多哲学问题的讨论,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维……最终完成了在理论上终结宋明理学的思想使命。”该思想应该是

    A.王阳明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又陷入到万籁俱寂中,二十年里,只有少数先觉者开始了对外面世界的了解。”要研究先觉者对外面世界了解的状况,应借鉴的直接资料是

    A.《海国图志》     B.《变法通议》

    C.《中外纪闻》     D.《庶民的胜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近代某条约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照全例,凡有英商等赴各口贸易者,无论与何商议,均听其便”。该项规定对中国的实质影响

    A.中国全境对英国开放        

    B.中国传统闭关体制走向瓦解

    C.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       

    D.中国经济命脉被英国所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中国近代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再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这一演变反映的实质是

    A.中国学习西方从器物到制度层面的过程

    B.中国人从天朝上国向正视现实的态度转变

    C.近代中国顺应世界发展大势的历史必然 

    D.顽固派和洋务派、顽固派和维新派的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0年代,《抗建通俗画刊》刊载了邵恒秋创作的漫画《日本的的今昔》(右图),其昭示的是主题是

    A.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B.抗战时一场持久战争

    C.民族觉醒,抗战必胜

    D.中国国力已超过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图是国民政府某一时期发行的一套纸币中一张(金圆券 500万元)。该套纸币的发行

    A.推动了国统区经济的健康发展

    B.造成中国对外贸易严重入超

    C.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完全解体

    D.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人说,在20世纪70年代的中国,有的人看时间,先向外伸胳膊露出手表,然后翻手腕,最后才是看手表指针,形成经典的看表三部曲;现在看时间,只须低头看一下手表即可,再没了经典三部曲。这一现象反映出在新时期

    A.人们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 

    B.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文明

    C.人们的虚荣心较以前减少

    D.手表功能发生了根本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这是某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这份报道

    A.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证明英国没有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C.反映出英国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无奈

    D.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的态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邓小平理论与“东方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一文指出,邓小平理论既有政治上的鲜明性和针对性,也有理论上的深刻性和创造性,而“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达到一个新境界。主要是因为“南方谈话”着重阐述了

    A.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B.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

    C.完成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D.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400—1800年世界不同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单位:百万) 下表说明了

    A.工业革命是不同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根源

    B.印度人口的持续增长是因大量黑奴的贩人

    C.中国与拉美人口数量的变化均缘于殖民扩张 

    D.不同地区人口变化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柏拉图曾说:“事物对于你自己,就是它向你呈现的样子,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样子。”与此相似的命题是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          D.世界的本源是人的理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5世纪的欧洲,父母给孩子们起名字,不是取自圣经中的人物和基督教的圣哲,而是取不信基督教的名人,如凯撒、荷马、梭伦、黛安娜、茱莉亚等等,这一做法在当时蔚然成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文主义思潮的复兴,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地位受到冲击

    B.宗教改革,使人们反对基督教神权

    C.15、16世纪的欧洲人们逐步放弃信仰基督教

    D.启蒙运动的兴起,欧洲各国逐步摆脱天主教会的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荷兰在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英国在18世纪中期打败法国成为“日不落帝国”。两者反映出的实质问题共同点是:

    A.拥有海军优势               B.工业国对农业国的胜利

    C.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D.先进制度对落后制度的胜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929—1933年期间,美国有5500家银行倒闭,13万多家企业破产,对外贸易下降了70%,失业人数达到1700万。材料反映这场经济危机

    A.爆发十分突然           B.影响极其深远

    C.破坏性非常强           D.波及地域广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2015年5月15日,某机构批准给中国提供两笔贷款共计2.5亿美元,用于焦作绿色交通及交通安全改善项目和云南红河州滇南中心城市交通项目.为两地居民提供更安全、便利和高效的交通服务。该机构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银行

    C.亚太经合组织               D.世界贸易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力真空 

    B.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新一轮扩张

    C.美国失去对全球事务主导作用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作品被公认为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其主人公曾经是理性主义的追随者,爱真理,为自由而奋斗,但现实告诉他,人的理性克服不了自私的本能,“到处是伪善,到处是欺诈”的现实无法改变。与这部作品创作风格一致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唐璜》

    C.《大卫•科波菲尔》              D.《等待戈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25年英国建成第一条铁路后,美国、德国等相继开始修建铁路。到1850年止,世界上

    有19个国家建成铁路并开始营业。这个时期正值产业革命后期,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等已达到

    一定水平,同时工业发展又有原材料和产品的输送问题需要解决。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后,有关铁路的知识开始由西方传教士传入中国。1876年,英国商人在上海

    修建的淞沪铁路,被认为是在中国土地上的第一条铁路。1 909年建成的京张铁路是中国首条不使

    用外资及人员,由中国人自行设计、投入运营的铁路,但也仅仅只是一个象征而已。直至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前,中国平均每年修建铁路300余公里,不仅数量少且分布偏、标准杂、管理混乱。

    材料三  世界主要国家铁路网密度统计表:

    铁路网密度

    按人口计算

    按国土面积计算

    总里程【公里】

    统计年份

    单位

    公里/每万人

    公里/万平方公里

    中国

    0.84

    114

    91000

    2012

    美国

    5.55

    538.3

    226427

    2007

    加拿大

    16.18

    1009.2

    57216

    2007

    俄罗斯

    5.9

    699.1

    128000

    2006

    法国

    5

    533.62

    29901

    2008

    ——引自《世界铁路发展史》铁路资料库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第一条铁路出现在英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中国铁路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根据材料三,比较中国所处世界铁路发展中的地位,并谈谈你对21世纪中国大力发展铁路交通网的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狄遇之。

    ——司马迁《史记•秦本纪》

    材料二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

    ——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秦国在西部崛起时面临怎样的形势?当时秦国的政治处境如何?

    (2)材料二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

    (3)秦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二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秦统一后继续保持“虎狼之国”的传统,产生了怎样的严重后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