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3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持该观点的诸子百家学派应该是

    A.墨家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A.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C.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D.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学者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指出:“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面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

    A.分工明确,相互牵制                    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

    C.相权三分,独立施政                    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史·食货志一》记载“ 洪武二十年,命国子生武淳等,分行州县,随粮定区。区设粮长四人,量度田亩方圆,次以字号,悉书主名及田之丈尺,编类为册,状如鱼鳞,号曰鱼鳞图册。”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A.鱼鳞图册对于中国土地制度的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B.鱼鳞图册可以作为封建政府征派赋税徭役的依据

    C.明代鱼鳞图册中记载的土地性质为封建土地国有

    D.鱼鳞图册的编订不可能从根本上限制封建土地兼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明孝陵为明清皇陵组成部分之一,为明太祖朱元璋陵寝,现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陵寝按照皇帝生前的皇宫格局进行布局,神道前立有下马坊,刻有“诸司官员下马”六字,两旁立有神兽石刻、翁仲(仪仗侍卫),气氛庄严肃穆。对明太祖及明孝陵表述正确的有

    A.明孝陵整体布局体现封建社会皇权威严至上的建筑特点

    B.明孝陵地理位置位于北京,是明代十三陵组成部分之一

    C.明代丞相、内阁六部官员祭拜皇陵必须在下马坊前下马

    D.明太祖传位于皇长孙建文帝朱允炆,背离古代宗法制传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图为国家博物馆馆藏文物“豆青地青花红彩旭日东升碗”,碗中外壁一轮红日跃于海面喷薄而出,与彩云连为一体,呈现出日出东海的壮丽景象,碗底双行排列 “大清康熙年制” 六字。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该碗纹饰含有“国泰民安,祥瑞和平”之意

    B.该碗制瓷工艺为青花工艺,技术精致细腻

    C.该碗碗底文字特点为结构严谨、具有实用价值

    D.该碗由于海禁政策影响,不可能出现在海外市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徽州少年林光錀,以日记的形式,记载了清朝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林家成员的生产、生活等活动。以下材料是根据林光錀所写的日记编制而成,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林父与林光錀一年生产、生活时间分配表(单位:天)

    人物

    生产劳作

    其他活动

    外出活动

    休闲

    统计

    林父

    185(51%)

    45(15%)

    28.5(8%)

    79.5(26%)

    365(100%)

    林光錀

    313(86 %)

    22.5(6%)

    7(2%)

    22.5(6%)

    365(100%)

    说明(1)林父的“其他活动”主要包括“打杂”、“做风水地”两项(2)林光錀的“生产劳作”以牧牛为主,占264.5天。

    ①林家父子的身份应该是自耕农,主要活动是从事农业劳动

    ②林光錀当时可以在其他活动期间就近前往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劳动

    ③林父当时可以在休闲期间前往洋务企业务工,补贴家用

    ④林父可以在外出活动期间前往通商口岸南京,采购必须物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解放日报》曾经刊载胡乔木先生写的题为《祝美国国庆日——自由民主的伟大斗争日》的社论指出:“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典型的民主国,而且直到今天,也与社会主义的苏联成为民主世界的双璧。”,“我们共产党人现在所进行的工作乃是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等早已在美国进行过了的工作,它一定会得到而且已经得到民主的美国的同情”。这一社论发表的背景是

    A.罗斯福新政成功实施                    B.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团结合作

    C.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D.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图为某一战役形势图,关于这一战役表述正确的是

    A.该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场大捷

    B.刘邓大军参加了这场战略决战,重创了国民党主力部队

    C.该战役发动是因为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

    D.该战役的结果是基本上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反动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产,发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这份文件的出处应该是

    A.《论十大关系》                    B.《新民主主义论》

    C.《共同纲领》                          D.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周恩来是中共外交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指挥者,他的外交活动影响到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下列活动中与此相关的有:

    ①参与了国共两党谈判,推动合作抗日  ②提出“求同存异”思想,促成万隆会议成功

    ③出席日内瓦会议,体现大国外交风采  ④与美国总统尼克松会谈,见证中美建交历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法国学者费奈隆曾经对雅典民主制度进行评价时说:“民众支配雅典,演说支配民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所有雅典居民对国家大事都享有决策权  ②民主制的需求促进了雅典雄辩术的发展

    ③演说支配下的民众做出的判断未必正确  ④雅典的民主政治促进了智者学派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教皇子午线(图所示)是1493年5月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仲裁下,将亚速尔群岛和佛德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实线)作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殖民地的分界线。1494年,西葡两国又缔结条约,把这条线向西移动270里格(虚线)。对该子午线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线以西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西班牙

    ②该线以东的殖民地主要划归葡萄牙

    ③该线西移说明了教皇权威受到宗教改革的冲击

    ④该线是环球航线开辟后对西葡势力范围的划分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首届世博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这次博览会展示了英国先进的工业展品,例如大功率蒸汽机、火车头等大型模型。中国广东商人徐荣村得知伦敦要举办该届世博会的消息,快速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潮丝”装成12捆,紧急船运往英国,最终获得金、银大奖。对此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①中国参会产品表明中国传统手工艺产品仍然驰名中外

    ②英国参会产品表明英国在19世纪科技经济一直领先世界各国

    ③中国参会表明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努力尝试跻身国际市场

    ④中国参会产品最佳船运路线为经过苏伊士运河抵达英国

    A.①②③④         B.①               C.①②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651年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1656年清政府颁布《禁海令》。对两者认识正确的是

    A.是依据各自的经济基础而制定            B.不利于两国海外市场拓展

    C.都禁止各自国民进行海外贸易             D.增强各自国家的经济实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法国《人权宣言》被誉为“旧制度的死亡证书”和“新制度的诞生证书”。主要是因为这一宣言

    A.标志着法国大革命任务顺利完成

    B.成为美国制定《独立宣言》的理论依据

    C.宣告了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

    D.以法律形式否定了王权、神权和封建特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814年是延续了25年的大动荡结束的一年。今后要长期治理法国,就只能首先满足引起法国革命的双重需要,在政府中,要有真正的政治自由,在社会方面,要有物质福利,这是不断提高的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法国史学家米涅《法国革命史》)作者认为法国社会改造的时代任务是

    A.警惕封建王朝的反攻倒算和君主制的复辟

    B.改善工人待遇以避免激进社会革命

    C.建立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和经济基础

    D.制定宪法,确定资产阶级共和体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都很丰富           B.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和工业革命的需要

    C.东方和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在全球建立的需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图为德国杂志一幅漫画:《马克的葬礼》。有人献花、有人心事重重、有人无可奈何、也有人悲痛欲绝……对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①漫画反映了德国人怀念德国马克的真实心态

    ②漫画反映了东德人对自己被并入西德的担忧

    ③漫画反映了德国马克将退出流通领域的事实

    ④漫画反映了德国面临经济区域化发展做出的选择

    A.①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在南非德班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大会上,巴西、印度、南非和中国组成的“基础四国”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大幅度减排,同时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这说明了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

    ①发达国家拥有资金和技术优势     ②加强国际合作十分必要

    ③区域集团化程度加快             ④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中美两个大国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19世纪中期)执行的是“小舢板”政策,即跟英国军舰后面,搭英国以武力迫使中国割地赔款、开放口岸的顺风车,即占到了中国的便宜,但又不成为中国应对的矛盾焦点。

    -------《中国人怎样看美国----一个历史的考察》

    1899年,美国政府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在中国实行所谓“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 主要内容是: 美国在承认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和已经获得的特权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

    -------- 根据百度资料整理

    材料二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的美国和世界》

    材料三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同样我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早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0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9世纪中期美国对华政策及其表现,说明到19世纪末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造成这种政策变化的主要原因。(10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对美国带有“友好和感谢的心情”? (6分)

    (3)  根据材料三说明新中国建国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导致这种政策调整的原因。(6分)

    (4)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导致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2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近现代历史上,各国针对各自经济发展问题都进行了有益的积极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1921年列宁的讲话

    材料二   1929-1937年美国失业率变化表

    年份

    1929

    193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失业率(%)

    3.2

    8.9

    16

    24

    25.2

    22

    20.3

    17

    14.3

    材料三   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9月23日封面。题目是《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很清楚地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苏俄“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得益于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有何重要意义?(6分)

    (2)  根据材料二,说明美国这一时期失业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6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时代周刊》将邓小平列为该期杂志的封面人物的原因。你又是怎样理解这期杂志封面的标题?(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追求公平公正、致力社会和谐始终是人类不懈追求的重要目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据我的看法,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和谐”。自古以来,中国就主张“和谐”。……我们讲和谐,不仅要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还要人内心和谐。

    ——《季羡林说和谐人生》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四   1982年5月亚太地区老龄问题政府间预备会议上,大会秘书长柯里根说:“随着各国工业化和都市化,许多国家的家庭遭到破坏,对老年人产生可悲的后果。希望中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创造出整套处理好家庭关系的办法,树立正确对待老人的榜样,这是对人类社会的一项重大贡献。”

    ——据陈功《家庭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诸子百家思想为例说明传统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作用。(举两例即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为什么20世纪初的中国“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处理柯里根所提出的“老龄问题”?(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