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4 题,综合题 6 题,实验题 1 题
简单题 4 题,中等难度 1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若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1 mol Cl2作为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为NA

    B. 在0℃、101 kPa时,22.4 L氢气中含有NA个氢原子

    C. 14 g氮气中含有7NA个电子

    D. NA个一氧化碳分子和0.5 mol甲烷的质量比为7∶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4 题
  1. 美国科学家用某有机分子和球形笼状分子C60制成了“纳米车”(如图所示),每辆“纳米车”是由一个有机分子和4个C60分子构成。“纳米车”可以用来运输单个的有机分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们用肉眼可以清晰看到“纳米车”的运动

    B. “纳米车”诞生说明人类操纵分子的技术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C. 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D. C60与12C是同位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在下列状态下,能导电的电解质是

    A. 氨水   B. 液态氯化氢   C. 二氧化碳气体   D. 熔融的氧化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俄罗斯科学家最近合成第114号元素的原子,该原子的质量数为289,存在时间达到30秒,这项成果具有重要意义.该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

    A. 175   B. 114   C. 61   D. 289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下列原子结构模型中最切近实际的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分类法在化学的发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化合价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和吸热反应

    ⑤根据水溶液能否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A. 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⑤   D. ⑤④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溶液和胶体的本质区别是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可出现一条光的通路,溶液则没有此现象

    B. 氯化铝溶于水后产生的氢氧化铝胶体吸附了水中悬浮颗粒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

    C. 凡是均一、透明的、没有丁达尔现象的液体都是溶液

    D. 过滤氢氧化铝胶体溶液,可得到氢氧化铝固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为了除去硝酸钾晶体中所含的硫酸钙和硫酸镁,先将它配成溶液,然后加入KOH、K2CO3、Ba(NO3)2等试剂,配以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制成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其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

    A. K2CO3→Ba(NO3)2→KOH→HNO3   B. Ba(NO3)2→KOH→HNO3→K2CO3

    C. KOH→K2CO3→Ba(NO3)2→HNO3   D. Ba(NO3)2→KOH→K2CO3→HN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N2O是一种有甜味、能溶于水、能助燃的无色气体,它能刺激神经使人发笑,俗称“笑气”;它具有麻醉作用,曾用作牙科麻醉剂。现有等物质的量的笑气和二氧化碳,下列数值不一定相同的是

    A. 体积   B. 电子数   C. 原子数   D. 分子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氯气(Cl2)和氧气(O2)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甲烷(CH4)反应。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由此推断Cl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最终生成物是

    A. CCl4和HCl   B. CCl4和H2   C. CH2C12和H2   D. C和HCl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新制氯水中存在多种分子和离子,下列实验现象和结论一致且正确的是

    A. 加入AgNO3后,再加稀硝酸酸化,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有Cl-

    B. 新制氯水使红玫瑰变为白玫瑰,说明有Cl2

    C. 将KHCO3固体加入新制的氯水中,有气泡产生,说明有HClO

    D. 光照新制氯水有气泡逸出,该气体一定是Cl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现有H2SO4、Ba(OH)2、Na2CO3和氯水四种溶液,有如图所示的相互关系,图中每条线段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 M一定是Ba(OH)2   B. Y可能是氯水

    C. X一定是Na2CO3溶液   D. Z可能是H2SO4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许多元素有多种核素,如氧元素存在168O、178O、188O三种核素,氢元素有11H、21H、31H三种核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由168O、11H、21H三种核素最多可能组成4种水分子

    B. 10.0g由21H、168O组成的水分子其中含质子数为5NA

    C. 10.0g由31H、168O组成的水分子其中含中子数为5NA

    D. 由 31H和168O两种核素组成的水分子,其摩尔质量为18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溶液中的氯离子浓度与50 mL 1 mol·L-1的AlCl3溶液中氯离子浓度相等的是

    A. 150 mL 3 mol·L-1的KClO3   B. 75 mL 2 mol·L-1的NH4Cl

    C. 350 mL 3 mol·L-1的NaCl   D. 150 mL 0.5mol·L-1的CaCl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将足量的二氧化锰与40 mL10 mol·L-1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同0.1 mol二氧化锰与足量的浓盐酸反应产生的氯气相比

    A. 两者产生的氯气一样多   B. 前者产生的氯气的量是后者的2倍

    C. 后者产生的氯气的量比前者多   D. 后者产生的氯气的量是前者的2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下列说法或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下层液体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层液体由上口倒出

    ②使用容量瓶之前必须进行检漏操作

    ③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

    ④将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NaCl晶体

    ⑤用加热法可以分离高锰酸钾和碘单质的混合物,因为碘单质受热易升华

    ⑥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液中析出时,应将蒸发皿中NaCl溶液中的水全部加热蒸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现有几种元素的性质或原子结构如下表:

    元素编号

    元素性质或原子结构

    T

    失去一个电子后,形成Ne原子电子层结构

    X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

    Y

    其单质之一是空气中主要成分,最常见的助燃剂

    Z

    形成双原子单质分子,黄绿色气体

    (1)元素X的一种同位素用来作原子量标准,这种同位素的符号是__________。

    (2)画出T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写出由T、Y和Z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氯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自来水的消毒、农药的生产、药物的合成等都需要用到氯气。

    I.工业上通常采用电解法制氯气:观察下图,回答:

    (1)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酚酞,通电后_____(填a或b)侧先变红。

    (2)电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某学生设计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利用氯气与潮湿的消石灰反应制取少量漂白粉(这是一个放热反应),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在A装置中用固体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在加热条件下制取氯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漂白粉将在U形管中产生,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实验所得漂白粉的有效成分偏低,该学生经分析并查阅资料发现,主要原因是在U形管中还存在两个副反应。

    ①温度较高时氯气与消石灰反应生成Ca(ClO3)2,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试判断另一个副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避免此副反应的发生,可将装置作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家庭中使用漂白粉时,为了增强漂白能力,可加入少量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

    A.食盐     B.食醋     C.烧碱     D.纯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某学习小组按如下实验流程探究海带中碘含量的测定和碘的制取。

    实验(一)   碘含量的测定

    取0.0100 mol·Lˉ1的AgNO3标准溶液装入滴定管,取100.00 mL海带浸取原液至滴定池,用电势滴定法测定碘含量。测得的电动势(E) 反映溶液中c(Iˉ)的变化,部分数据如下表:

    V(AgNO3)/mL

    15.00

    19.00

    19.80

    19.98

    20.00

    20.02

    21.00

    23.00

    25.00

    E/mV

    -225

    -200

    -150

    -100

    50.0

    175

    275

    300

    325

    实验(二)   碘的制取

    另制海带浸取原液,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如下:

    已知:3I2+6NaOH=5NaI+NaIO3+3H2O。

    请回答:

    (1)实验(一) 中的仪器名称:仪器A_________, 仪器 B___________________。

    (2)该次滴定终点时用去AgNO3溶液的体积为20.00mL,计算得海带中碘的百分含量为_______%。

    (3)①分液漏斗使用前须检漏,检漏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步骤X中,萃取后分液漏斗内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有关步骤Y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A.应控制NaOH溶液的浓度和体积       B.将碘转化成离子进入水层

    C.主要是除去海带浸取原液中的有机杂质   D.NaOH溶液可以由乙醇代替

    ④实验(二) 中操作Z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方案甲中采用蒸馏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实验室制备氯气并进行一系列相关实验的装置(夹持及加热仪器已略)。

    (1)制备氯气选用的药品为:漂粉精固体【主要成分为Ca(ClO)2】和浓盐酸,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同时装置B亦是安全瓶,监测实验进行时C中是否发生堵塞,请写出发生堵塞时B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氯气是否具有漂白性,为此C中I、II、III依次放入:________。

    a

    b

    c

    d

    I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II

    碱石灰

    硅胶

    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III

    湿润的有色布条

    湿润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干燥的有色布条

    (4)设计装置D、E的目的是比较氯、溴、碘的非金属性。当向D中缓缓通入足量氯气时,可以看到无色溶液逐渐变为红棕色,说明氯的非金属性大于溴。打开活塞,将装置D中少量溶液加入装置E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溴的氧化性强于碘,原因是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溴化钠、碘化钠的混合物平均分成五等份,分别加水配成溶液并编号为甲、乙、丙、丁、戊,再分别向各溶液中通入一定体积的氯气,将反应后所得溶液蒸干,灼烧固体。通入氯气的量与最终所得固体质量记录如下:

    编号

    固体组成

    NaI、NaBr、NaCl

    NaBr、NaCl

    NaCl

    氯气的体积/ml

    V

    2V

    3V

    4V

    5V

    固体质量/g

    54.62

    43.64

    35.48

    30.14

    29.25

    求:(1)请填写表中空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标准状况下氯气的体积V为_______,原混合物中溴化钠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1)该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该硫酸配制240mL0.46 mol·L-1的稀硫酸,则

    ① 需要该硫酸的体积为________mL;

    ② 有以下仪器: A 烧杯 B 100mL量筒 C 250mL容量瓶

    D 500mL容量瓶  E 玻璃棒  F 托盘天平(带砝码)

    G 10mL量筒   H 胶头滴管。配制时,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__(填代号);

    ③ 配制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的步骤和操作如下图所示:将上述实验步骤A—F按实验过程先后次序排列。

    ④ 该同学实际配制得到的浓度为0.45 mol·L-1,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A.量取浓H2SO4时仰视刻度

    B.容量瓶洗净后未经干燥处理

    C.没有将洗涤液转入容量瓶

    D.定容时仰视刻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