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1 题,单选题 19 题,填空题 3 题,流程题 2 题,实验题 1 题,科学探究题 1 题,综合题 1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 题
  1. 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以下观点正确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可再生的,人类可以无限制的开发利用

    B.农药和化肥能促进粮食生产,可以尽量多用

    C.塑料属于合成材料,为我们的生活创造便利,但会造成“白色污染”

    D.生活污水可以直接排入河流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紫甘蓝是大众爱吃的蔬菜,含有丰富的花青素,花青素遇酸性溶液变红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在凉拌紫甘蓝丝时,观察到菜丝变成红色,可能是加入了下列哪种调味品(   )

    A. 食盐   B. 味精   C. 食醋   D. 香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诗词既蕴含人文思想,又焕发理性光辉.对下列划线部分的化学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花气袭人知骤暖,喜鹊穿树喜新晴﹣温度高分子运动加快

    B. 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生铁经不断煅烧捶打氧化,降低碳的含量,变成钢

    C.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不发生化学变化

    D.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金的性质稳定,在自然界中以单质形态存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我省明代科学家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详细记述了金、铜、铁、锌等金属的开采和冶炼方法,记述的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 金   B. 铜   C. 铁   D. 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化学肥料“三要素”是(  )

    A. C、H、O   B. N、   C. K   C.N、S、P   D. N、P、K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化学元素含量的多少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人体缺钙易引发的疾病是

    A.贫血     B.夜盲症     C.骨质疏松      D.甲状腺肿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微粒观:一氧化碳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 能量观: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C. 分类观:纯碱和烧碱从组成上都属于碱

    D. 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和原子数目均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N(NO2)3是科学家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火箭燃料.下列关于N(NO2)3说法正确的是

    A. N(NO2)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2

    B. N(NO2)3中氮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2:3

    C. N(NO2)3中总共有3个N原子和6个O原子

    D. N(NO2)3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图示中的“错误实验操作”与图下面对应的“可能产生的后果”不一致的是(  )

    A.

    液体喷出

    B.

    污染试剂

    C.

    酒精溅出

    D.

    读数偏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化学家亨利·卡文迪许是燃素说的信仰者。1766年,他用铁、锌、锡等六种金属与稀硫酸、稀盐酸作用制得“可燃空气”,并将其表示为:

    用所学化学知识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燃空气”是从金属中分解出来的       B.上述六种金属包括铜

    C.“可燃空气”可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D.上述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在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举例中错误的是:

    A.例l: C+O2CO2            B.例2:2H2O2H2↑+O2↑

    C.例3: Mg(OH)2+2HCl=MgCl2+2H2O   D.例4: Cu+2AgNO3=2Ag+Cu(NO3)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现有一包由3.2g铜、13g锌和2g 碳组成的粉末,放到一定量的AgNO3溶液中,完全反应后得到的固体为m种,溶液中溶质为n种.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若m=2,则n=2或3   B. 若固体中金属的质量为 48g,则m=4

    C. 当m=3时,溶液可能呈蓝色   D. 反应后固体的质量不可能超过56g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的符号为Al+3 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 ②中溶液是饱和洛液

    B. 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 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图中字母代表含硫元素的物质,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物质a在纯氧中燃烧可以生成物质b

    B.物质c是二氧化硫

    C.物质d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物质d、e和f中一定那含有氢元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少甘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拟定的实验方案不可行的是

    A.FeCl2溶液(CuCl2) ——加入过量的铁粉,过滤

    B.KCl固体(KClO3)——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并加热

    C.CO气体(CO2)——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干燥

    D.NaCl溶液(MgCl2) ——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过滤,滤液中加稀盐酸至中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17年5月,中国科学家取得了将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化工原料的重大突破。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制取乙烯,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成物分子数之比是1:2:4

    B.乙烯的化学式为C2H4

    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D.无机物不能转化为有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  )

    A. 原子结构模型   B. 物质分类模型

    C. 燃烧条件模型   D. 空气组成模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根据反应事宜能推导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以下推理中错误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银不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反应物的性质

    B

    通常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充分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温度

    C

    硫在氧气中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

    反应物的浓度

    D

    分别将等浓度的稀盐酸加入到锌片和锌粉中,锌粉反应更剧烈

    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往硝酸铜、硝酸银和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缓慢连续加入质量为m的锌粉,溶液中析出固体的质量与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c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和Cu2+

    B. bc段(不含两端点)析出的金属是Fe

    C. ab段(不含两端点)对应溶液中含有的金属离子为Zn2+、Ag+、Cu2+和Fe2+

    D. 若bc段和cd段中析出固体质量相等,参加反应的锌粉质量分别为m1和m2,则m1>m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3 题
  1. 我国古代的物质文明华夏民族在认识、改造和应用物质方面有着辉煌的历史。

    ①东晋《抱扑子》中记载:“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曾青”即硫酸铜溶液)。

    ②战国《周礼》中记载;“#饼烧砺房成灰”(“砺房”即牡砺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灰”溶于水可制得沤浸树皮脱胶的碱液。

    ③元代《庚道集》中记载:“点铜戍银”(即单质锏与砷熔合形成银白色的物质)。

    请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l)在①~③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______(填编号)其中发生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①中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中发生有效的相互作用而促使变化发生的微粒是(写出微粒符号)__________________。

    (3)②中“灰”溶于水的变化中,其能量的转化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4)③中的“银”是否属于合金?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是无结晶水合物的固体甲和乙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该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20°C时,150g水中溶解_________g甲物质恰好形成饱和溶液。

    (2)现有60℃的乙的饱和溶液,与该溶液有关的量有:

    A.水的质量

    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C.溶液的质量

    D.乙的质量分数

    E.60℃时乙的溶解度

    ①保持温度不变,将该饱和溶液稀释,不变的量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如果将该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变的量是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工业上常用红锌矿(主要含ZnO)和18~25%的稀硫酸为原料制取硫酸锌。

    (1)硫酸锌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 。

    (2)l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溶质质量分数为20%稀硫酸。需要水的质量是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流程题 共 2 题
  1. 某工厂产生的烧渣(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的SiO2)可用于制备七水合硫酸亚铁晶体(FeSO4•7H2O),其工艺流程如下:

    查阅资料:SiO2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硫酸反应。

    (1)“浸取”步骤中,FeO、Fe2O3和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FeO+H2SO4=FeSO4+H2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提高“浸取”步骤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写2条,不考虑“搅拌”和“使用催化剂”)。

    (3)“还原”步骤的目的是将Fe3+转化为Fe2+,试剂X可用SO2或Fe。

    ①若试剂X是SO2,转化原理为SO2+Fe2 (SO4)3+2Y═2FeSO4+2H2SO4,则Y的化学式是________。

    ②若试剂X是Fe,转化原理为Fe+Fe2 (SO4)3=3FeSO4.测得“还原”后溶液的pH明显增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化工厂用废硫酸制备K2SO4的流程如下:

    物质

    KCl

    K2SO4

    NH4Cl

    (NH4)2SO4

    溶解度/g(20℃)

    34.2

    11.1

    37.2

    75.4

    (1)生产上将CaCO3研成粉末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2)上述流程中,除可综合利用CO2外,还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填写化学式)。

    (3)反应③中相关物质的溶解度如表所示。反应③在常温下 能实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4)洗涤反应③所得晶体不用水而用饱和K2SO4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检验此晶体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1 题
  1. 实验室获取氮气有很多种途径,常见的3种方法是:

    方法一:将氨气通入灼热的氧化铜粉末,得到纯净的氮气和铜;

    方法二:将空气通过灼热的铜,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和氧化铜粉末;

    方法三:将亚硝酸钠(NaNO2)和氯化铵的混合溶液加热,氮元素全部转化为氮气,产物中还含有相对分子量最小的氧化物。进行实验时可选择的实验仪器如图所示(省略夹持装置与加热装置):

    (1)方法一:制氮气所需的氨气可以用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此反应的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选填装置编号)。请写出生石灰在此反应中的作用:______

    (2)方法二:为保证所得氮气尽可能纯净,除了使用铜外,还可以向装置______(选填装置编号)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以除去其它杂质气体。

    (3)方法三:制氮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4)1892年,英国科学家瑞利(( Rayleigh)发现,采用方法二得到的氮气在相同条件下比方法三得到的氮气密度总是偏大50‰.左右。若上述实验设计与操作均无错误,且氮气已完全干燥,请解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1 题
  1. 某兴趣小组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时发现:烧杯中饱和石灰水先变浑浊,后逐渐澄清。

    (1)写出甲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生成了_______(填化学式)。

    (2)为探究“饱和石灰水浑浊后变澄清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开展了如下活动:

    (查阅文献)碳酸钙(碳酸钠等)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碳酸氢钠等)。

    (提出假设)假设1:挥发出的HCl使浑浊变澄清;

    假设2:__________。

    (设计实验)为除去CO2中的HCl,小华在图1中甲、乙装置之间增加图2装置,装置的连接顺序是甲→_________→_____→乙(填字母序号);其中盛放的试剂合理的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浓硫酸    B.NaOH溶液

    C.饱和Na2C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实验现象)饱和石灰水浑浊后,继续通入足量CO2,沉淀部分溶解但最终并未完全澄清。

    (得出结论)由上述探究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3)该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用pH传感器测得图1烧杯中溶液的pH随通入气体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3。

    ①AB段pH几乎不变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D点所得澄清溶液的成分除H2O外还有________。

    ②BC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1 题
  1. 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到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加,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从A到B过程中,溶液的pH逐渐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2)图二表示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___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