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填空题 6 题,推断题 2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高粱酿酒      B.保险丝熔断     C.光合作用     D.蓄电池充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

    A.变瘪的兵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因为分子受热膨胀变大

    B.氧气加压后变成液氧,是因为分之间的间隔变小

    C.不同的花儿有不同的香味,是因为不同的分子性质不同

    D.非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常用方法。药品纯碱,它与下列哪组属于同一类物质

    A.盐酸、硫酸               B.氯化铝、碳酸钾

    C.二氧化碳、四氧化三铁        D.氢氧化铝、氢氧化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由此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C.氢氧化钠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是Na和OH

    D.该反应的实质是H和OH结合生成H2O分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有关六大营养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A.人体摄入的蛋白质大部分转化为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另一部分被氧化放出

    能量

    B.蔗糖的作用就是调味,是食品中常用的甜味剂,不属于人体营养素之一

    C.油脂是植物油和动物脂肪的合称,在人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是CO2和H2O,是维持

    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

    D.维生素在机体内主要起到调节新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但不合理的推理会得出错误的结论。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

    B.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C.碱溶液的pH都大于7,pH大于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D.分子可以构成物质,物质一定是由分子构成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图像与所述实验相符的是

    A                 B                  C                 D

    A.向一定量锌粒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B.向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中不断加水

    C.向一定量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石灰水

    D.20℃时,向一定量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硝酸钾晶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为了除去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所选用试剂和操作方法都正确的是

    物  质

    选用试剂(过量)

    操作方法

    A

    CO2(CO)

    O2

    点燃

    B

    Cu(Fe)

    稀盐酸

    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

    C

    CuSO4溶液(H2SO4)

    加入铜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D

    氢气(氯化氢)

    碳酸钠溶液

    通过装有碳酸钠溶液洗气瓶后收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6 题
  1. (1)用化学符号表示: 2个过氧化氢分子________; 2个硝酸根离子__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2”的意义: O2;Fe2+________________。

    (3)A表示氧原子,其最外层上电子数为________;下列四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1)碘酒是家庭常备药物,碘酒中的溶剂是________。

    (2)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________的功能。

    (3)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作用下缓慢氧化,同时放出能量,供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的需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表列出了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回答下列问题:

     

     

     

     

     

     

     

    0oC

    10 oC

    20 oC

    30 oC

    40 oC

    A

    37.4g

    36.0g

    34.7 g

    33.8 g

    33.2 g

    B

    13.3 g

    20.9 g

    31.6 g

    45.8 g

    63.9 g

    (1)10℃时,取A、B两种固体各3.5g,分别放入10g水中充分溶解,有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

    试管①中溶解的物质是________(填“A”或“B”),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精确到0.1%)。将两只试管同时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2),

    向烧杯中加入足量NaOH固体并轻轻搅拌,观察到两个试管中的现象分别是:

    试管①________;

    试管②。

    (2)若向烧杯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两试管中的现象与加NaOH固体相同是________。

    A.冰      B.氯化钠     C.生石灰   D.硝酸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是实验室制备CO2和CO2的性质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指出仪器名称:a、________。

    ②指出图中的一处错误

    ③改正后进行实验,可观察到: B处:________;      C处:________;

    ④写出A处、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A处:________;B处:________。

    【解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二氧化碳的制法和化学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某学生设计的一种有洗气、检验、贮气等用途的装置。

    (1)当除去氧气中混有的水蒸气时,混合气体应从________ (填“A”或“B”) 处导管进入,瓶中盛有的物质可以是。

    (2)当检验实验室制取的氢气中是否含有氯化氢时,瓶中盛有的试剂可以 是________ 。

    (3)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一氧化碳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 (填“A 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若要用水将瓶中一氧化碳排出使用,水应从________处导管进入。

    【解析】(1)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用此装置除杂质时,要从长导管进入气体,从短导管排出气体;

    (2)检验氯化氢气体,可以用硝酸银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

    (3)用此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气体时,气体要短进长出,用水排出气体时,要长进短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钠元素在人体内可起到调节体液平衡,维持肌肉正常兴奋和细胞的通透性等作用。假设钠元素全部来源于食盐(NaCl)

    (1) 某病人因为食盐的摄入量不够,需静脉输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NaCl的质量分数为0.9%,密度约为1g/ml)。医生给她确定每天应补充NaCl约2.7g,问每天需输入生理盐水多少毫升?

    (2) 某卫生部门对市场上一批生理盐水进行质量分析,取这种生理盐水250ml,逐滴加入某未知浓度的AgNO3溶液200g,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AgNO3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

    试通过计算判断这批生理盐水是否符合质量分数为0.9%的医用标准,及所用AgNO3溶液的质量分数。

    【解析】(1)根据氯化钠的质量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出溶液的质量,再根据溶液的密度计算出溶液的体积

    (2)氯化钠可以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题目中已给出了氯化银的质量所以可以据此求出氯化钠的质量,然后根据生理盐水的体积及密度利用密度公式可以求出生理盐水的质量,进而求出生理盐水的质量分数,与0.9%相比较后判断是否符合医用标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2 题
  1. 构建知识网络,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下图是盐酸与不同类别物质之间反应的知识网络。

    (1)图中M应为________类物质。

    (2)写出盐酸与一种金属氧化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铜和铁一样容易生锈,铜表面生成绿色铜锈,为了探究铜锈的组成,某兴趣小组从铜器上取下绿色粉未,按如下步骤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步骤⑤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③得到两种气体,请简述其中一种气体的检验方法________;

    (3)步骤④可以得到煤气(主要成分是H2和CO)的一种成分,写出步骤⑦的化学方程

    式________;通过以上实验可知,铜绿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