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4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1 题,诗歌鉴赏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廓(liào)   颓(pǐ)   火(bō)    怩不安(niǔ)  

    B.变(zhǐ)   骨(suǐ)   浸渍(zé)    殒身不(xù)  

    C.袅娜(nuó)   记(diàn)  涸(hé)    兴夜寐(sù)

    D.荷(jì)     缩(juǎn)  相(mào)   浅尝止(zh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黯然   肆业   作揖   桀骜不训  

    B.攀缘   杂糅   瞋目   义愤填膺  

    C.斑驳   聘请   切磋   踌躇满志  

    D.酝酿   磐石   訾詈   豁然开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长达两个星期的鏖战,本届世界锦标赛最终尘埃落定,中国队在赛程极其不利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获得冠军。

    B.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促使知识分子自觉自愿又步履维艰地开始了从器物技术到思想文化的现代性追求。

    C.有人认为天才之作总是合天地之灵气,妙手偶得,据说《透明的红萝卜》就是莫言在用餐时灵感一来随手写在餐纸上的。

    D.碳排放过量会给地球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危害,如果不设法加以遏制,必然会威胁人类的生存,全球性大灾难指日可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影《太极》试图用艺术形象来阐明人生“从零开始”。

    B.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C.近视眼发病的机会多,我们应在平时就养成用眼卫生。

    D.有没有健康而强壮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首要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面有四则短信,最适合教师节发给老师的一则是(  )

    A.小时候,觉得您特别伟岸;年轻时,老对您不以为然;而现在,感觉您思考问题总是那么全面。在您的节日里,祝您开心每一天!

    B.走遍千山万水,看过潮起潮落,尝尽酸甜苦辣,始终觉得您的怀抱最温暖!不论我走多远,心中永牵挂。祝您快乐、健康、幸福!

    C.是您为年轻的梦想插上翅膀,是您为青春的心灵点燃希望,是您为人生的道路指明方向。在这个属于您的日子里,祝您幸福绵长!

    D.开出愉悦的处方,包扎忧愁的伤痕;输入快乐的源泉,拔去烦恼的银针;把住幸福的脉搏,测量开心的体温。祝您生活甜甜蜜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

    戏曲的现代化不能割裂与传统的关系

    从传统戏曲的发展历程来看,一部戏曲史实际上就是传统戏曲如何改变和超越自己、努力适应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方式的变化的历史,一部改革发展和不断地新陈代谢的历史。它始终反映着时代的价值观念、审美选择和人们的表达方式。从院本到杂剧,从南戏到传奇,从谭鑫培到梅兰芳,勾勒出传统戏曲紧跟时代的轨迹,这正是它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一个根本原因。

    无疑,戏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难度和复杂性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所不曾有的。当今社会生活中,人们的思维与欣赏方式、价值观与表达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导致现代生活的内容、欣赏接受方式和传统戏曲的表现形式产生了更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种矛盾,如何实现这种跨越,传统戏曲已经作出了自己的求变的姿态。虽然梅兰芳最终放弃了时装戏,样板戏也因其过于政治意识形态化而饱受非议,现代戏又大量失去了传统戏曲本质因素而不尽人意。但是我们看到,戏曲在由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跨越中已经走出了第一步。

    这个进程最早应该是从五四时期的戏曲改良运动开始的。1905年,陈独秀发表了《论戏曲》,基本上代表了当时许多学者关于戏曲的主要观点,即从内容到形式对戏曲进行改造,试图让戏曲成为社会改良的工具。这本身就脱离了戏曲作为传统艺术的内涵。因此,他们用这种“工具论”的标准改良传统戏曲,结果发现戏曲与传统文化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根本达不到他们所预期的改良社会的宣传效果,于是,他们转而要求戏曲背离传统,向西方话剧学习和靠拢,甚至有的学者干脆主张完全废除传统戏曲,而将西方戏剧移植过来,创造一种新的戏剧,完成中国戏剧的现代化。张庚先生在评价这段历史时说:“‘五四’并没有创造出自己民族的新文化,因而也没有创造出新戏剧来。”究其原因,他认为:“没有任何文化可以不接受遗产而能发荣滋长成为一种高级的结晶,戏剧也不例外。”正是从这一点上来说,割裂了传统与戏曲的关系,戏曲的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话。

    (节选自《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戏曲之所以能获得发展,是它始终反映着时代的价值观念、审美选择和人们的表达方式。

    B.当今社会中,由于人们的思维与欣赏方式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增加了戏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难度和复杂性。

    C.梅兰芳文革时期编演的样板戏,由于不顾观众的需求,没有表现出戏曲由传统向现代的发展、跨越而饱受非议。

    D.张庚先生认为“五四”并没有创造出新戏剧。究其原因,是没有接受传统文化遗产的滋养,导致戏曲变革的失败。
    2.对传统戏曲能够实现现代转型的原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传统戏曲在发展中能够紧跟时代的轨迹。

    B.传统戏曲在发展中能够不断改变和超越自己。

    C.努力适应人们的审美趣味和欣赏方式的变化。

    D.传统戏曲能够和现代戏曲无缝对接巧妙融合。
    3.对“五四”戏曲的变革“割裂了传统与戏曲的关系”的具体表现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求戏曲背离传统甚至主张直接移植西方戏剧。

    B.认为只有西方戏剧才能完全拯救中国传统戏曲。

    C.戏曲变革贵在形式的改变,内容是可以传承的。

    D.中国传统戏曲的内容基本上是来源于传统文化。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15分)

    故乡的食物

    汪曾祺

    小时读《板桥家书》,“天寒冰冻时暮,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 佐以酱姜一小碟,最是暖老温贫之具”,觉得很亲切。郑板桥是兴化人,我的家乡是高邮,风气相似。炒米是各地都有的,但是很多地方都做成了炒米糖,这是很便宜的食品。在我的家乡,通常所说的炒米,是不加糖黏结的,是“散装”的;而且不是作坊里做出来,是自己家里炒的。

    说是自己家里炒,其实是请了人来炒的。炒炒米也要点手艺,并不是人人都会的。入了冬,有人背了一面大筛子,手执长柄的铁铲,大街小巷地走, 这就是炒炒米的。有时带一个助手,多半是个半大孩子,是帮他烧火的。请到家里来,管一顿饭,给几个钱,炒一天。或二斗,或半石;像我们家人口多,一次得炒一石糯米。 炒炒米都是把一年所需一次炒齐,没有零零碎碎炒的。过了这个季节,再找炒炒米的也找不着。一炒炒米,就让人觉得,快要过年了。

    装炒米的坛子是固定的,这个坛子就叫“炒米坛子”,不作别的用途。在孩子眼里,装在坛子里的炒米是一粒粒充满诱惑的珍珠。

    炒米这东西实在说不上有什么好吃。家常预备,不过取其方便。用开水一泡,马上就可以吃。在没有什么东西好吃的时候,泡一碗,可代早晚茶。来了平常的客人,泡一碗,也算是点心。郑板桥说“穷亲戚朋友到门,先泡一大碗炒米送手中”,也是说其省事,比下一碗挂面还要简单。炒米是吃不饱人的。一大碗,其实没有多少东西。我们那里吃泡炒米,一般是抓上一把白糖,如板桥所说“佐以酱姜一小碟”,也有,少。我现在岁数大了,如有人请我吃泡炒米,我倒宁愿来一小碟酱生姜,最好滴几滴香油, 那倒是还有点意思的。另外还有一种吃法,用猪油煎两个嫩荷包蛋——我们那里叫做“蛋瘪子”,抓一把炒米和在一起吃。这种食品是只有“惯宝宝”才能吃得到的。谁家要是老给孩子吃这种东西,街坊就会有议论的。

    炒米实在是很方便,其实,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 “焦屑”。糊锅巴磨成碎末,就是焦屑。我们那里,餐餐吃米饭,顿顿有锅巴。把饭铲出来,锅巴用小火烘焦,起出来,卷成一卷,存着。锅巴是不会坏的,不发馊,不长霉。攒够一定的数量,就用一具小石磨磨碎,放起来。焦屑也像炒米一样。用开水冲冲,就能吃了。焦屑调匀后成糊状,有点像北方的炒面,但比炒面爽口。

    我们那里的人家预备炒米和焦屑,除了方便,原来还有一层意思,是应急。在不能正常煮饭时,可以用来充饥。有一年,记不得是哪一年,总之是我还小,还在上小学,党军(国民革命军)和联军(孙传芳的军队)在我们县境内开了仗,很多人都躲进了红十字会。红十字会设在炼阳观,这是一个道士观。我们一家带了一点行李进了炼阳观。祖母指挥着,把一坛炒米和一坛焦屑带了去。很多人家住在一起,不能煮饭,这一晚上,我们是冲炒米、泡焦屑度过的。

    第二天,没事了,大家就都回家了。(有删改)
    1.文章写的是故乡的食物,可开头为什么要从“小时读《板桥家书》”写起?(4分)
    2.划横线“炒米实在是很方便,其实,我们那里还有一种可以急就的食品,叫做‘焦屑’”一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3.文中的“在孩子眼里,装在坛子里的炒米是一粒粒充满诱惑的珍珠”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4分)
    4.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说不完的故事。你的家乡有哪些精彩的风俗习惯或美味可口的小吃?请选择其中的一种做一个简要的介绍。(3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每小题2分,共8分)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1.下列画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和九年,在癸丑       岁:时间

    B.足以视听之娱          极:穷尽

    C.情随事              迁:结束

    D.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2.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管弦之盛         取舍万殊,静躁不同

    B.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仰观宇宙大           犹不能不以兴怀

    D.会会稽山阴之兰亭       况修短随化,终期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或取诸怀抱         B.感慨系之矣

    C.列坐其次           D.亦将有感于斯文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从时间、地点、缘由、人物、环境,以及人物的心情等方面写兰亭集会的盛况。以写盛会始,以抒感慨终;以做“修禊”为名,以行快乐为实。

    B.第三段写了两种人:一种是喜欢“静”的人,一种是喜欢“躁”的人;这两类人在性格乃至行为上都有很大的不同,而人生观上根本就没有相通之处。

    C.文章前一部分主要是叙事、写景,后一部分变为抒情、议论。由赏景畅饮引发出忧与乐、生与死的感慨,由乐生悲,由生到死,这是作者的哲理思辨。

    D.作者认为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的两件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做点实事之意。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翻译下列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①、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默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任选三题,每小题2分,共6分)。

    ①软泥上的青荇,       ;在康河的柔波里,       。(徐志摩《再别康桥》)

    ②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曹操《短歌行》)

    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诗经·氓》)

    ④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每小题2分,共4分)

    陶者

    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注:陶者:陶,用粘土烧制器物;陶者,烧制陶瓦器物的人。

    ①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分析。

    ②这首诗用字简练,含意深刻,请简要概括诗歌的主旨。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古今不少文人学者喜欢给自己的书屋(又称书斋)命名,以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如:陋室:这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居室兼书房名;诗人曾专门写了篇脍炙人口的《陋室铭》,以描绘自己书斋的简陋,表现自己高洁的志行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七录斋:明朝著名文学家张溥,年幼时酷爱读书,凡是所读的书必定亲手抄写,诵读数遍后烧掉,然后再抄,再读,再烧,这样反复六七次,因此他给自己的书房取名“七录斋”。

    如果你有一间书房,你会给它取个什么名字?请简要说说理由。(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根据下面提示语和要求写句子。(3分)

    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教育行政部门决定在各高中开展“学雷锋” 献爱心捐款、捐物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条宣传标语。

    要求:①、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②、有文采;③、不超过4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位诗人在诗中这么写道:

    我是一株小树,

    但请你想象我参天的雄姿;

    我是一条小溪,

    但请你想象我浩淼的气势;

    我是一棵小草,

    但请你想象我开花的美丽。

    是啊,小树终有一天会长成参天大树,小溪终有一天会汇成江河湖海,即便是一棵小草,也终有一天会开出美丽的花朵。

    请以“小草开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要求感情真挚,文体分明,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得套作和抄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