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9 题,其中:
选择题 15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5 题
  1.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此材料反映了(  ) 

    ①周王朝的势力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②井田制逐渐被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③诸侯争霸战争加快了统一的进程   ④分封制逐渐瓦解

    A. ①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继续推进“均衡教育”成为“两会”重要议题。下列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言行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

    A. “仁”的学说   B. 学习要“温故知新”

    C. 创办私学   D. “为政以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②③①④⑥⑤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②①③⑥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元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哪一制度的实行(  )

    A. 三省六部制   B. 行省制度   C. 建立县制   D. 分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92年11月,两位美国大学生骑自行车环球旅行到中国,李鸿章在天津接见了他们,见面时可能谈及的话题是 (  )

    A. 北洋海军的组建及训练情况   B. 中日海军在黄海战事的进展

    C. 康有为正在推行的变法   D. 《新青年》杂志中的相关内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 20世纪初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

    B. 京师大学堂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

    C. 京师同文馆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等学府

    D. 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制即刻被废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歌曲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

    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⑤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A. ⑤①③②④   B. ③⑤①②④

    C. ⑤③①②④   D. ③①②④⑤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莫言小说《蛙》描写到:“1962年秋季,高密东北三万亩地瓜获得了空前的大丰收。跟我们闹了三年别扭、几乎是颗粒无收的土地,又恢复了它宽厚仁慈、慷慨奉献的本性。那年的地瓜,平均亩产超过了万斤。”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使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大跃进运动使粮食产量极大提高

    C. 党和政府全面调整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生产

    D.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中国改革开放经历了三次思想大解放:1978年第一次思想解放冲破个人的崇拜,1992年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计划经济的崇拜,1997年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了所有制的崇拜。“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 邓小平南方讲话

    B. 经济发展分三步走战略的提出

    C.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

    D. 重申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香港、澳门回归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堪称为两河流域的骄傲,终成为古代东方宝贵的法律文化遗产,在人类法律文明演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该文明成就是(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马可·波罗游记》

    C. 《一千零一夜》   D. 《荷马史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主题式学习是基于课程标准的一种学习方式。下列历史事件及所反映的主题对应正确的有(   )项

    ①若把但丁、哥伦布、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等人物组合在一起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最适合的主题是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②若把罗斯福、希特勒、纳粹党、日本军部法西斯等图片组合在一起,研究主题是经济危机的影响

    ③若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人物图片组合在一起,这组图片反映的恰当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与发展者

    ④“冷战与美苏争霸、欧洲复兴、日本崛起、欧盟成立”。如果要给以上知识点确立一个主题,合适的是多极格局下的世界

    A. 1项   B. 2项

    C. 3项   D. 4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历史告诉我们,新真理通常是以异端开始的。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是西欧中世纪以来社会的主宰力量,他们把一切新思想斥之为异端邪说。l4—l6世纪具有代表意义的“邪说”是(  )

    A. 自由、博爱的思想   B. 人文主义思想

    C. “民主”、“共和”思想   D.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A. 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B.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

    C. 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D. 加强了中央集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互联网+”是近几年大热的概念。它指的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渗透、融合和颠覆,促使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催生新兴产业。“互联网”最能反映的当前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 科学技术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B. 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多个领域的革命

    C. 新技术开始改变人们的生活

    D. 科学成果不断涌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思想是行动的先行,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

    材料一: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

    ——《论语别裁》

    (1)材料一反应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

    材料二: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 孟德斯鸠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各列举中外历史上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

    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有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3)根据材料三回答,此材料出自何处?(1分)它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历来为各国统治者所重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周时,耒、耜是主要农具,“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秦国)“用注填阏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顷,收皆亩一锺,于是关中为沃野”。(魏国改革家)李悝说:“今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

    ——摘录自《中华文明史》

    (1)材料一的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摘编自《复兴之路》解说词

    (2)依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族复兴发展道路的选择上进行过成功的实践探索?中国农民最早在哪里“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材料三:歌曲能反映和记录一个时代的历史,也可以见证时代的变迁。

    (3)材料三《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的希望源于什么?《春天的故事》中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有何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科技进步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巩固与扩大,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推动力逐渐使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和货物可以借助多种快捷便利的方式在世界各地之间流动,信息的传递也变得非常容易。

    ——摘自高中历史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在蒸汽时代、电气时代,有哪些有利于人和货物在世界流通的交通工具问世,请各举一例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哪一项发明,使“信息的传递也变得非常容易”?

    材料二: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3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奴都被宣布为自由的,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进行分配……作为回报,农民必须交纳49年的赎地费以偿还政府。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

    ——《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

    材料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各州的奴隶制,在叛乱各州,奴隶从现在也就是1863年1月1日起成为自由人并可应征入伍。

    ——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3)材料三中的宣言与哪个事件有关?你如何评价该事件?

    材料四: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状况

    美国

    德国

    日本

    世界

    外貌缩减

    46.2%

    40.6%

    8.4%

    1∕3

    工业下降

    70%

    69.1%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476万

    300万

    近3000万

    (4)面对上述经济状况,美国、德国和日本是如何应对的?有人说,美国的应对措施改变了美国政府和美国经济的关系,请你用一句话概括出这种新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中外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和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1)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共产党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条怎样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胜利?

    材料二: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2)为纠正材料中所叙述的错误,列宁采取的重大举措的特点是什么?1928----1937年,苏联“用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采取的措施是什么?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怎样的波折?

    材料三:毛泽东说“我们现在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3)为改变材料三的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该举措的实施有什么意义?此后,我国开始了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探索过程中出现了怎样的失误?

    (4)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从两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历程中得到什么启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