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2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吕氏春秋》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其内容驳杂,有儒、道、墨、法、兵、农、纵横、阴阳家等各家思想,同时又宣扬“一则治,异则乱”。由此可知,该书的创作意图在于(    )

    A. 传承百家思想,保留文化精髓

    B.实行文化高压,加强君主专制

    C. 取各家之精华,成一家之思想

    D.实行礼法并治,实现思想统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韩非子说:“明主之行制也天,其用人也鬼。天则不非,鬼则不困。势行教严逆而不违……然后一行其法。”这说明韩非子(  )

    A. 主张推行开明君主制        B. 认为法、术、势缺一不可

    C. 认同“君权神授”的说法      D. 用封建迷信蛊惑群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920年,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指出:“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此等论调”应该是(  )

    A.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思想

    B.李贽的“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主张

    C. 康有为的“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观点

    D. 黄宗羲的“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指出:“中国科技发展到宋代,已经呈现巅峰状态。”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也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一种支撑这种事业成败与否的无形的精神文化气质。”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取得得益于儒学推动

    B. 开放的文化氛围促进了古代科技的繁荣

    C. 理学的求理精神推动了当时的科技创新

    D.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源于文化的缺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右图为宋朝画家崔白的《寒雀图》,此画以几枝寒干枯木和九只形态各异的麻雀,突出地表现了冬季的“寒”。画中栖枝的麻雀呈现出向、背、俯、仰、正、侧、伸、缩、睡、鸣、倒挂、理羽等各种姿态,充满了生动的情趣。该画意在(    )

    A. 通过写实传神          B. 控诉黑暗社会

    C. 表达文人情怀           D. 描绘山河之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元末明初的《水浒传》称赞聚义于梁山泊的英雄好汉,无论是帝子神孙、富豪将吏,还是猎户渔人、屠儿刽子,“都一般儿哥弟称呼,不分贵贱”。这反映出(    )

    A. 对传统艺术的巨大挑战         B. 对英雄主义的高度赞扬

    C. 对平等平均的精神诉求       D. 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就像一个朝廷命官头戴花翎,满脑子‘三纲五常’,身上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结果,躯干似‘西’,头脑是‘中’,似是而非,不伦不类。”与此评论相符合的是(     )

    A.孔子:“克己复礼”      B.张之洞:“中体西用”

    C.鲁迅:“打倒孔家店”    D.康有为:“托古改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中的人物及其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

    李鸿章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郑观应

    “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章太炎

    “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梁启超

    “共和政治,非国民的继续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思想启蒙与挽救危亡并重

    B.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C.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D.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孙中山将民权主义的内容条理化、法典化,用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下列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

    A.《兴中会章程》:“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建立合众政府”

    B. 孙中山遗嘱》:“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

    C.《时局宣言》:“取消一切不平等之条约及特权”

    D.《《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近代中国著名作家林纾在其小说《荆生》中写道:皖人田其美(指陈独秀)、浙人金心异(指钱玄同)和狄莫(指胡适)三人来陶然亭游览聚会。突然跳出来一个“伟丈夫”荆生,痛骂三人“以禽兽之言,乱吾清听”。小说的结尾处还写道:“如此混浊世界,亦但有田生狄生足以自豪耳!安有荆生?”这说明作者(     )

    A. 属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B. 含蓄地反对新文化运动

    C.以白话文支持文学革命

    D.把荆生塑造为反派人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27年,毛泽东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

    D. 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82年,温州第一批成功的个体户被戴上“投机倒把”帽子,这给刚刚致富的民众带来了恐慌与迷惘。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后,“下海”逐步取代“投机倒把”,开始流行起来。这些变化说明了(    )

    A.领导人言行是经济发展的风向标

    B.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提出合乎人心

    C.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逐步被打破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宋德金在《<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从1979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这是因为我党(     )

    A. 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B. 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这“一系列革命的原则”的突出特征是(    )

    A.打破宗教束缚,推动信仰自由

    B.提倡人文主义,追求个性自由

    C. 反对封建专制,构建理性王国

    D. 打破对神的崇拜,关注人的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古代雅典学者普罗泰格拉在《论神》中说:“神是不可知的,人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语言,造出房屋、衣服、鞋子和床,并且从土里取得养生之资的。”这一观点(    )

    A. 提倡怀疑,肯定人的价值

    B. 尊崇理性,强调道德作用

    C. 否定神性,摧毁神学禁锢

    D.肯定人性,主张认识自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巴西作家若热·亚马多在《无边的土地》中,生动地再现了可可庄园主的发迹和混血种工人的非人生活,揭示了巴西封建时代的主要社会矛盾。下列作品与其创作风格最为相似的是(     )

    A.《唐璜》                B.《西风颂》

    C.《人间喜剧》           D.《巴黎圣母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下图是名画《枫丹白露景色》,作者着重于捕捉一瞬即逝的景象,凸显“光是画中的主角”。其创作风格应属于(    )

    A. 古典派        B. 浪漫派

    C. 现代派        D. 印象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认为:“达尔文彻底完成了哥白尼式革命:他为生物学带来全新概念,将自然世界看作一个运动中的有序物质体系——人类不需要借助任何超自然力量,就可以解释这个概念。”这一认识是基于达尔文的研究(     )

    A.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B. 用证据解释了物种的进化

    C.促进了人口的大幅度增长

    D. 极大地激发了社会竞争意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国家国防科工局于2014年2月12日宣布,“玉兔”号月球车受光照成功自主唤醒,继续开展科学探测。“玉兔”号月球车的检测标志着中国突破了月面高精度机械臂遥操作控制技术,实现了38万公里之外的机械臂毫米级精确控制。这说明(   )

    A.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B. 空间技术决定着国家兴衰

    C. 科技发展是综合实力的展示

    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遥遥领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从理论上来说,虫洞(一种假说,是指宇宙中可能存在的连接两个不同时空的狭窄隧道)不仅可以切割空间,还能切割时间。近期,有美国天体物理学家发表文章,提出了利用虫洞或可能穿越回过去。其可能利用到的主要理论依据是(    )

    A.相对论       B.量子论    C.牛顿力学    D.太阳中心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对“文艺复兴”理解正确的是 ①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  ②人文主义就是否定宗教信仰  ③创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④继承发展了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    )

    A.③④       B.①②     C.④       D.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启蒙运动时期,伏尔泰提出了“砸烂一切无耻”的口号;新文化运动期间,有人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这反映了两大运动(  )

    A.都为未来社会设计了美好的蓝图

    B.都以救亡图存作为最高奋斗目标

    C.都把矛头指向专制统治和旧思想

    D.都缺乏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2014年1O月9日,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获得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其作品曾被誉为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下列作品与该作者创作艺术风格相似的是(    )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20世纪初,巴拉兹在评价某一艺术时说:“它也像印刷术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方法来大量复制并传播人的思想产品。它对于人类文化所起影响之大并不亚于印刷术。”其诞生“不仅创造了新的艺术作品,而且使人类获得了一种新的能力,用以感受和理解这种新的艺术”。该艺术是(    )

    A. 雕刻艺术    B. 电影艺术    C.绘画艺术    D.电视艺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学教材反映了一个时期历史的发展变化。20世纪50年代小学课文《海底世界》一文结尾处的“海底世界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宝库”,到了80年代后已变成“海底真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这一变化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

    A. 仿效苏联模式编写教材

    B.政治色彩体现国家意志

    C. 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D.发扬弘扬国际主义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虽然,由斯之说,必谓彼之所明,皆吾中土所前有,甚者或谓其学皆得于东来,则又不关事实适用自蔽之说也。夫古人发其端,而后人莫能竟其绪;古人拟其大,而后人未能议其精,则犹之不学无术来化之民而已。祖父虽圣,何救子孙之童婚也哉!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是以生今日者,乃转于西学,得识古之用焉。此可为知者道,难与不知者言也。

    ——严复《宪法大义》

    材料二 那时(指1895年),严复的影响已经很大,声望很高,为什么康有为不找严复合作呢?严复既然主张变法,为什么也不找康有为合作呢?这两个大人物谁也不找谁,谁也不提到谁,这两个人好像是并世而不相知,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两个人并不是“志同道合”,而是志同道不合。他们都主张变法,这是志同,但是变法的内容不同,这是道不合。因为志同,谁也不批评谁,因为道不合,谁也不拥护谁,所以就似乎是并世而不相知了。

    ——冯友兰

    材料三 中国由“启蒙”转入“救亡”,决不是偶然的。早在新文化运动以前,严复、孙中山等人已经对西方的社会问题有了轮廓性的认知,早已在思想上破除了对西方文化的迷信。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西方文化危机的总爆发,即便说这种“爆发”还只是处于调整的过程中,处于完成中,但是西方文化内在的缺陷已经昭然若揭。因此,当俄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消息传来时,长期受实用思维影响的中国人很快就转移了视线。罩着“救亡”的“启蒙”外衣被毫不留情地扒掉了,“德先生”也只好沦为一种历史资源以备来日发掘和使用。

    ——李向帅《中国的启蒙之路》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严复的基本观点。(不要照抄原文)(6分)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严复、康有为学术观点的异同。(6分)

    (2)根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后西方文化在中国出现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就中西文化的关系谈谈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6分)[选修——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把他个人一度掌握的很大权力和权威用在了制订和落实法律制度上。他更注意的不是他在权位上会怎样,而是他不在会怎样。有人嘲笑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但梭伦说:“我制订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直道而行,人人各得其所。”梭伦指向法治的改革获得成功不仅与其个人政治素质和魅力有关,也还依靠了雅典人当时已经比较尊重法律的民情。

    ——摘编自何怀宏《梭伦改革的两点启示》

    材料二   在王安石建议之下设立了一个叫做“明法”的新科,考试科目是律令、《刑统》大义和断案。……凡应“明法”考试而被录取的,即由吏部列入备用的司法人员的名单当中,其名次且列在及第进士之上。到十六年后,保守派的首脑人物司马光做了宰相,在科举方面首先废除了明法新科。

    ——邓广拓《王安石》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梭伦施行法治的特点。你是否同意“他编订的法律好像蜘蛛网,只能缠住那些落在网里的弱者,遇到富人和权贵就会被扯得粉碎。”这一看法?并说明理由。(10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王安石设立明法科的直接意图。依据材料概要分析梭伦改革和王安石变法一成一败的原因。(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选修——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3年,爱因斯坦在为英国一刊物撰稿时写到“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何使用它,它是给人赐福还是给人降祸,取决于人本身,而不是取决于工具。刀子对人生活是有用的,但是它能够用来杀人。……我们的惟一希望在于,拒绝任何有助于战争准备或战争意图的行为”。

    材料二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说过:机器生产的发展要求自觉地应用自然科学。并且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了,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在全国科学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1978年)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的主要观点。(6分)

    (2)指出爱因斯坦和邓小平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侧重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二人在论述科学作用时的共同价值取向是什么? (10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