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6 题,多选题 6 题,实验题 2 题,简答题 4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6 题
  1. 如图所示,在楔形木块的斜面与竖直墙间静止着一个光滑球。这时楔形木块对水平地面的摩擦力为f,光滑球对斜面的压力为N,若在光滑球的最高点再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外力F,木块仍处于静止,则N、f变化情况是             (   )

    A. N增大,f不变

    B. N、f都增大

    C. N不变,f增大

    D. N增大,f变化情况不能确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几个同学找了两个用过的“易拉罐”在靠近底部的侧面各打了一个洞,用手指按住洞,向罐中装满水,然后将易拉罐分别竖直向上和水平抛出,空气阻力不计,假定在易拉罐的运动中不会出现转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竖直上升的的易拉罐在运动过程中,洞中射出的水的速度越来越快

    B. 水平抛出的易拉罐在运动过程中,洞中射出的水的速度越来越快

    C. 不论易拉罐做平抛运动还是竖直上抛的运动,水都不会从洞中射出

    D. 不论易拉罐做平抛运动还是竖直上抛的运动,洞中射出的水的速度都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截至2009年7月,统计有1.9万个直径在10cm以上的人造物体和太空垃圾绕地球轨道飞行,其中大多数集中在近地轨道。每到太阳活动期,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开始增加,使得部分原在太空中的垃圾进入稀薄的大气层,并缓慢逐渐接近地球,此时太空垃圾绕地球依然可以近似看成匀速圆周运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太空垃圾在缓慢下降的过程中,机械能逐渐增大

    B. 太空垃圾动能逐渐增大

    C. 太空垃圾的绕行周期可能是100分钟

    D. 太空垃圾环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是11.2km/s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伽利略在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时候,用两个对接的斜面,一个斜面固定,让小球从斜面上滚下,又滚上另一个倾角可以改变的斜面,斜面倾角逐渐改变至零,如图所示。伽利略设计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说明(   )

    A. 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运动到与释放时相同的高度

    B. 如果没有摩擦,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C. 维持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并不需要力

    D. 如果物体不受到力,就不会运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图如下图甲所示,a、b、c、d 分别为介质中的4个质点。该波的周期为T,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 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乙图可表示c质点从t0时刻开始的振动图象

    B. 若波沿x轴正向传播,则乙图可表示b质点从 (t0+T/4) 时刻开始的振动图象

    C. 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乙图可表示a质点从 (t0+3T/4) 时刻开始的振动图象

    D. 若波沿x轴负向传播,则乙图可表示d质点从 (t0+3T/4) 时刻开始的振动图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A、B两个皮带轮被紧绷的传送皮带包裹,传送皮带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在电动机的带动下,可利用传送皮带传送货物。已知皮带轮与皮带之间无相对滑动,皮带轮不转动时,某物体从皮带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到皮带底端所用的时间是t,则

    A. 当皮带轮逆时针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端由静止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一定等于t

    B. 当皮带轮逆时针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端由静止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一定小于t

    C. 当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端由静止滑到底端所用时间可能等于t

    D. 当皮带轮顺时针匀速转动时,该物体从顶端由静止滑到底端所用时间一定小于t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多选题 共 6 题
  1. 如图所示,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摆球从最大位移

    A处由静止开始释放,摆球运动到最低点B 时的速度为v,则(   )  

    A. 摆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的平均功率为2

    B. 摆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合外力的冲量为mv

    C. 摆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的瞬时功率先增大后减小

    D. 摆球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在一次救灾工作中,一架静止在空中的直升机A,用悬索(重力可忽略不计)救起了伤员B。直升机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竖直方向上伤员与直升飞机的高度差h与时间t的关系为h=H-bt2(式中h表示伤员到直升机的距离,H表示开始计时时伤员与直升机的高度差,b是一常数,t表示伤员上升的时间)。不计伤员和绳索受到的空气阻力,这段时间内从地面上观察,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

    A. 悬索始终保持竖直

    B. 伤员做直线运动

    C. 伤员做曲线运动

    D. 伤员的加速度大小、方向均不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起重机的钢绳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提起质量为m的重物,当重物的速度为v1时,起重机的有用功率达到最大值P,此后,起重机保持该功率不变,继续提升重物,直到以最大速度v2匀速上升为止,则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重物的最大速度v2=

    B. 重物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为-g

    C.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

    D. 钢绳的最大拉力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物块A、B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B与竖直墙面紧靠。另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C 以某一初速度向A运动,C与A碰撞后粘在一起不再分开,它们共同向右运动并压缩弹簧,弹簧储存的最大弹性势能为6.0J。最后弹簧又弹开,A、B、C一边振动一边向左运动。那么(    )

    A. 从C触到A,到B离开墙面这一过程,系统的动量不守恒,而机械能不守恒

    B. 物块C的初始动能是8.0J

    C. B离开墙面后,A、B、C三者等速时弹簧此时的弹性势能是2.0J

    D. B离开墙面后,A、B、C三者等速时系统的动能是4.0J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水平面上放置一物块,第一次以水平恒力F1作用于物块,经时间t1后撤去此力,物块通过总位移S后停下来,第二次以水平恒力F2作用于物块,经时间t2后撤去此力,物块也通过总位移S后停下,已知F1>F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 水平推力所做的功W1>W2

    B. 水平推力所做的功W1=W2

    C. 力F1对物体m1的冲量较小

    D. 摩擦力对m2的冲量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为0.4m处,水平固定一根长直光滑杆,在杆上P点固定一定滑轮,滑轮可绕水平轴无摩擦转动,在P点的右边,杆上套有一质量m=2kg小球A。半径R=0.3m的光滑半圆形细轨道,竖直地固定在地面上,其圆心O在P点的正下方,在轨道上套有一质量也为m=2kg的小球B。用一条不可伸长的柔软细绳,通过定滑轮将两小球连接起来。杆和半圆形轨道在同一竖直面内,两小球均可看作质点,且不计滑轮大小的影响,g取10m/s2。现给小球A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F=60N。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把小球B从地面拉到P点正下方C点过程中,力F做的功为24J

    B. 小球B运动到C处时的速度大小4m/s

    C. 小球B被拉到离地h=0.225m时与小球A速度大小相等。

    D. 小球B被拉到C处时小球A的速度为0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图甲是用来探究加速度和力之间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13乙是其俯视图。两个质量相等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前端各系一条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盘里可放砝码。两个小车通过细线用夹子固定,打开夹子,小盘和砝码牵引小车运动,合上夹子,两小车同时停止。实验中可以通过在小盘中增减砝码来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为了探究小车的加速度大小和其受力大小之间的关系,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

    A.用刻度尺测量两小车通过的位移比为1:2,可知两车加速度的比为1:4

    B.两小车质量相同时与桌面间的摩擦力相同,因此在本实验中可以不考虑摩擦力

    C.同一次实验应在两小盘内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两小车内也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

    D.同一次实验应在两小盘内放置不同质量的砝码,两小车内放置相同质量的砝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用半径相同的小球1和小球2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14所示,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安装好实验装置,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接下来的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1: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

    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有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2:把小球2放在斜槽前端边缘位置B,让小球1从A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

    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步骤1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两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步骤3: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M、P、N离O点的距离,即线段

    OM、OP、ON的长度。

    ①对于上述实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A.实验过程中,白纸可以移动,复写纸不能移动

    B.小球1的质量应大于小球2的质量

    C.应使小球每次从斜槽上相同的位置自由滚下

    D.斜槽轨道必须光滑

    ②本实验除需测量线段OM、OP、ON的长度外,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_。

    A.小球1和小球2的质量m1、m2   

    B.小球1和小球2的半径r

    C.A、B两点间的高度差h1      

    D.B点离地面的高度h2

    ③入射球a的质量为m1,被碰球b的质量为m2,各小球的落地点如上图所示,下列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轨道末端必须水平

    B.实验中必须测量两个小球的直径

    C.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m1+m2

    D.要验证的表达式是m1=m1+m2

    ④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实验小组对上述装置进行了改造,如图所示。在水平槽末端与水平地面间放置了一个斜面,斜面的顶点与水平槽等高且无缝连接。使小球1仍从斜槽上A点由静止滚下,重复实验步骤1和2的操作,得到两球落在斜面上的平均落点M′、P′、N′。用刻度尺测量斜面顶点到M′、P′、N′三点的距离分别为L1、L2、L3。则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所测物理量的字母表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4 题
  1. 如图所示,一质量m=0.40kg的滑块(可视为质点)从固定的粗糙斜面的底端以v=6.0m/s的速度滑上斜面。已知斜面的倾角θ=37°,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0, sin37°=0.60,cos37°=0.80,若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滑块沿斜面上滑的加速度大小;

    (2)滑块上滑的最大高度;

    (3)滑块在斜面底端时重力的瞬时功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一个粗糙的1/4圆弧轨道,其半径R=0.9 m,轨道的最低点距地面高度h=1.25 m,一质量m=0.4 kg的小滑块从轨道的最高点A由静止释放,到达最低点B时的速度大小为v=3.0 m/s.不计空气阻力,g取10 m/s2,求:

    (1)小滑块运动到圆弧轨道最低点B时,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

    (2)小滑块落地点C距轨道最低点B的水平距离x;

    (3)小滑块在轨道上运动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如图,水平桌面固定着光滑斜槽,光滑斜槽的末端和一水平木板平滑连接,设物块通过衔接处时速率没有改变。质量m1=0.40kg的物块A从斜槽上端距水平木板高度h=0. 80m处下滑,并与放在水平木板左端的质量m2=0.20kg的物块B相碰,相碰后物块B滑行x=4.0m到木板的C点停止运动,物块A滑到木板的D点停止运动。已知物块B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0.20,重力加速度g=10m/s2,求:

    (1) 物块A沿斜槽滑下与物块B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

    (2) 滑动摩擦力对物块B做的功;

    (3) 物块A与物块B碰撞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 要发射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使它在半径为r2的预定轨道2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为此先将卫星发射到半径为r1的近地暂行圆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如图所示,在A点,使卫星速度增加,从而使卫星进入一个椭圆的转移轨道1上,当卫星到达转移轨道的远地点B时,再次改变卫星速度,使它进入预定轨道2运行,试求卫星从A点到B点所需的时间.已知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地球的半径为R.

    (2)物体在万有引力场中具有的势能叫做引力势能。若取两物体相距无穷远时的引力

    势能为零,一个质量为m0的质点距质量为M0的引力源中心为r0时,其万有引力势

    (式中G为引力常数)。若卫星在椭圆轨道1上运动的过程中,动能

    和引力势能相互转化,它们的总量保持不变。已知卫星在轨道1上运动时的质量为m,

    B点距地球表面的高度分别为h1、h2,经过A点的速度大小为v,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

    度大小为g,地球的半径为R.请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求它经过B点时的速度大小;

    (3)在(2)问的基础上,若要让这颗人造地球卫星能够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则必须使它的速度大于或等于第三宇宙速度。若把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近似认为是圆,且不计其它星体对飞行物体的作用力,地球的公转速度为29.8km/s,求第三宇宙速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