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5 题,其中:
单选题 29 题,非选择题 6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32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9 题
  1.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关于人体稳态调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只能反馈抑制垂体的活动

    B. 寒冷环境中,因为产生的热量少,所以散失的也少,体温仍能维持恒定

    C. 肾小管上皮细胞上有与抗利尿激素特异性结合的糖蛋白

    D. 下丘脑受损后,人体的体温和血糖调节能力都将完全丧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主要中枢,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B. 下丘脑中有的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

    C. 下丘脑在维持内环境pH的稳态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 下丘脑的某一区域通过神经的作用可以使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机磷农药可抑制胆碱酯酶(分解乙酰胆碱的酶)的作用,对于以乙酰胆碱为递质的突触来说,中毒后会发生(  )

    A. 突触前膜的流动性消失

    B. 关闭突触后膜的Na+离子通道

    C. 乙酰胆碱持续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D. 突触前神经元的膜电位发生显著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A液和B液间的渗透是相互的

    B. A液中的大分子物质通过C液运回B液

    C. A液、B液和C液组成了细胞在人体内的生活环境——内环境

    D. 红细胞内的氧气进入胰腺组织细胞内发挥作用的部位要经过4层生物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如图是缩手反射弧模式图,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1中B处于静息状态时,若规定细胞膜外为零电位,则膜内表面的电位是负电位

    B. 兴奋在B→C→D传导的过程中至少有3次兴奋传导方式的变化

    C. 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导的结构位于突触中

    D. 图2是图1中B的一段,如果在电极a的左侧给予一适当刺激,电流计的指针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给健康动物注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不会引起(  )

    A. 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量增加

    B. 下丘脑促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减少

    C. 神经系统兴奋性和细胞呼吸增强

    D.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的量减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目前医生通常用注射而非口服法为糖尿病人补充胰岛素,然而最近国外报道,病人口服特殊胶囊包裹后的相应制剂同样起控制体内血糖浓度的效果。下列与这一事实相符的是 (  )

    A. 这一事实不支持教材中关于“蛋白质需要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吸收”的叙述

    B. 该制剂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被吸收

    C. 胰岛素口服被消化后仍能起降低血糖浓度的作用

    D. 该制剂被吸收的过程不需要消耗能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关于以下图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体液免疫过程

    B. 细菌、病毒都可能成为1

    C. 与2的产生有关的细胞结构有: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

    D. 丁可保持对1的记忆功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有计划地接种“甲流疫苗”,接种该疫苗后在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 B细胞、T细胞和浆细胞受到刺激后都不断进行分裂

    B. T细胞受刺激后形成相应的效应T细胞

    C. 吞噬细胞受刺激后能特异性识别甲型H1N1流感病毒

    D. “甲流疫苗”与病毒结合使其失去侵染宿主细胞的能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如下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玉米胚芽鞘的伸长生长的影响。按下图方法处理,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的是(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激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部位可以不同

    B. 植物茎尖的细胞可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

    C. 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可以在同一细胞中起作用

    D. 生长素可通过促进乙烯合成来促进茎段细胞伸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有关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其个体数量将不断增多

    B. 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时,其种群增长率是先增大后减小

    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群落中的物种数目的多少可用丰富度表示

    D. 森林中各种生物的垂直分层现象是由光照决定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资源的合理使用是使产量最大化的同时,又不影响资源的持久利用。自然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假设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据表分析正确的是   (  )

    曲线上的点

    N

    (K-N)/K

    S1

    20

    0.90

    S2

    50

    0.75

    S3

    100

    0.50

    S4

    150

    0.25

    S5

    180

    0.10

    A.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S4点之后

    B. 防治蝗虫应在蝗虫数量达到S3点时进行

    C. 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S3点

    D. (K-N)/K值为0.25时,种群增长率最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根据数学模型图回答关于种群和生态系统的问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

    B. 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模型预测,出现环境阻力是在第五年之后

    C. 如果图乙表示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则①表示分解者

    D. 若图乙表示一个种群,①~④可代表不同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如某年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 862个孩子,则该年的出生率为1.862‰

    B. 某种群某时间段内死亡率增大,则种群密度必定减小

    C. 影响人口出生率和其他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差别较大

    D. 农忙时期,导致某大城市人口数量直线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太平洋一个小岛上的某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如下表:

    年份(年)

    1920

    1925

    1930

    1935

    1940

    1945

    1950

    数量(百只)

    130

    200

    398

    990

    1 350

    1 290

    1 190

    该种群变化率最大的时期为(  )

    A. 1925~1930年   B. 1930~1935年

    C. 1940~1945年   D. 1945~1950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 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

    C. 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竞争关系

    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生物兴趣小组为了调查两个河口水域的水母类动物类群(甲、乙)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特征,使用浮游生物捕捞网(网口内径50 cm,网身长145 cm,网目孔径0.169 mm)各随机取样3次,调查结果如表(单位:个):

    物种1

    物种2

    物种3

    物种4

    物种5

    物种6

    甲类群

    样本1

    55

    10

    0

    15

    12

    0

    样本2

    52

    30

    0

    23

    13

    0

    样本3

    48

    20

    0

    20

    15

    0

    乙类群

    样本1

    33

    40

    12

    40

    0

    10

    样本2

    35

    60

    10

    41

    0

    12

    样本3

    34

    50

    18

    35

    0

    11

    物种7

    物种8

    物种9

    物种10

    甲类群

    样本1

    42

    0

    21

    10

    样本2

    41

    0

    22

    12

    样本3

    39

    0

    20

    11

    乙类群

    样本1

    25

    11

    15

    22

    样本2

    30

    14

    17

    21

    样本3

    26

    12

    16

    19

    下列关于甲、乙两个类群之间物种丰富度和种群密度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甲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2的种群密度小

    B. 甲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4的种群密度大

    C. 乙类群的丰富度大,物种7的种群密度小

    D. 乙类群的丰富度小,物种10的种群密度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有关如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图中只有两条食物链

    ②细菌与狐之间既捕食又竞争

    ③细菌占有第二、三、四、六营养级

    A. ①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B. 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

    C. 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D. 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所示食物网中,X、Y、Z分别表示三个营养级所含的总能量。假定鸟类的食物构成中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各占一半。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当X<5Y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可能遭到破坏

    B. 鸟增加能量Z最多需植物提供能量110Z

    C. X、Y、Z之间存在着X>Y+Z的关系

    D. X>Y>Z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能量通过各营养级生物的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在“棉花→棉蚜→食蚜蝇→瓢虫→麻雀→鹰”这条食物链中,如果食蚜蝇要有5 m2的生活空间才能满足自身的能量需求,则一只鹰的生活空间至少是( )

    A. 5×103m2   B. 5×104m2   C. 53m2   D. 54m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某研究者想调查某菜地的一只虫子每天用于生长和发育的能量。他需测定的内容是(  )

    ①虫子吃的叶片的干物质量

    ②每天虫子粪便的干物质量

    ③每天该虫子的二氧化碳的排出量

    ④每天该虫子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的能量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在生态系统中,对碳循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环节是(  )

    A. 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B.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 动物的呼吸作用

    D. 煤和石油的燃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下图表示一个池塘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图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此池塘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

    B. 从外部引入消费者4可能会使生产者2的数量暂时增加

    C. 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图中所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之和

    D. 组成消费者的各种物质只能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返回无机环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稻田生态系统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 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 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有差异

    D. 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种群密度会下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原生态系统因物种单一,其恢复力稳定性差

    B. 发菜没有叶绿体,在生态系统中不属于第一营养级

    C. 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强,意味着其营养结构越复杂

    D. 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由中国科学院和云南省共同建成的“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曾被评为中国科技十大新闻之一(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  )

    A. 是从生态系统的层次上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B. 对今后的生物科学研究具有直接价值

    C. 其建立可以完全阻止野生生物的灭绝

    D. 由于是人工建立的,因此对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没有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6 题
  1. 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感受器的应为标号________,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电位变化为________。刺激结构④时,会产生具体效应的结构是________,该结构在组成上包括________。

    (2)图乙中的1表示________,该结构由________(细胞器)形成。1中物质是________。

    (3)假如图丙中的Y来自图甲中的A,图丙中的X来自大脑皮层,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Y释放的物质使突触后膜具有产生________的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________作用。

    (4)缩手反射属于________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__的控制。

    (5)只破坏图甲中的结构③,利用电刺激设备和电位,测量仪,通过观察⑤的反应,如何判断②和④在反射弧中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图1为甲状腺激素的结构简式,图2为人和高等动物体内存在的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的器官,a、b、c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研究发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三肽化合物,促甲状腺激素为糖蛋白。向用a、b、c三种激素分别配制的溶液中加入双缩脲试剂后,溶液不会变紫色的是________。三种激素中不能口服的是激素________,在人体内分布最广的是激素________的靶细胞(用字母表示)。

    (2)若已知大白鼠体内激素c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值,为判定导致这种状况的病变器官是甲还是乙,技术人员采取了两种检测方案:

    ①抽取大白鼠的血液,检测其中激素________的含量,若该激素含量正常,说明病变的是器官乙。

    ②注射激素________,然后检测血液中激素________的含量是否正常。请预测该检测方案的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请分析回答:

    (1)农业生产中,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可以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图甲中,可表示单子叶植物受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影响的是曲线________,可选用图中________点所对应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此例说明,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具有________性。

    (2)将大小相近的同种植物分为①、②、③三组,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实验结果如图乙所示。根据图中的①、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________________;继而根据图中的②、③组所示结果进行比较,可得出细胞分裂素______________。

    (3)油菜素内酯是一种新型植物内源激素,主要分布在植物伸长生长旺盛的部位。下表是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水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影响的实验结果:

    油菜素内酯浓度(mg/L)

    0

    0.10

    0.20

    0.30

    0.40

    0.45

    平均株高(cm)

    16

    20

    38

    51

    42

    24

    ①油菜素内酯的作用与________(填植物激素名称)相似。

    ②上述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地媒体披露,市场上销售的一些嫩黄瓜在种植时被涂抹了避孕药(其主要成分是类雌性激素),结合所字知识判断此类报道是否科学?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南方某地的常绿阔叶林曾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中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

    演替阶段

    群落类型

    植物种数/种

    草本植物

    灌木

    乔木

    1

    草丛

    34

    0

    0

    2

    针叶林

    52

    12

    1

    3

    针、阔叶混交林

    67

    24

    17

    4

    常绿阔叶林

    106

    31

    1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为________演替。常绿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又得以恢复的原因,除了植物的种子或者繁殖体可得到保留外,还可能是原有的________条件也得到基本保留。

    (2)在由上述群落构成的生态系统中,恢复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最强的是________生态系统。

    (3)与草丛相比,针叶林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________(填“简单”或“复杂”),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在某鱼塘中有A、B、C、D四种鱼,其营养结构如图甲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该鱼塘只有C种鱼,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如图I所示,池塘的承载量(K值)是________;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D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__所示;若该鱼塘中只有A和B两种鱼(假设二者都只取食同一种藻类),两种鱼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如图________所示。

    (2)科研人员对该鱼塘由浮游藻类、A和D三个环节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得到下表相关数据。NP(净同化量)=GP(总同化量)-R(呼吸量)。

    食物链环节

    GP和NP

    GP=55.6×102

    NP=1.3×102

    GP=176×103

    NP=6×103

    GP=59.3×106

    NP=50.5×106

    NP/GP

    0.02

    0.03

    0.85

    R

    54.3×102

    170×103

    8.8×106

    未利用

    62.8%

    99.7%

    ①Ⅲ所代表的生物是________,其呼吸产生的能量主要用于________。

    ②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的净同化量与总同化量的比值不同,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该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该数据不在10%~20%这一范围,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6月8日是世界海洋日。海洋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

    (1)根据图甲分析,要获得最大持续捕捞量,捕捞后大黄鱼种群数量应处于________点。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大黄鱼种群密度时,若标记个体更易于被捕食,则种群密度的估计值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2)海洋鱼类生活在不同的水层,这体现了生物群落的________结构。新建码头的桩柱表面很快被细菌附着,随后依次出现硅藻、藤壶、牡蛎等,该过程称为________。

    (3)图乙表示某海域能量流动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中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能量在第一营养级和第二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________。

    (4)海洋会受到石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污染。如果污染超过海洋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海洋生态系统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