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7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5 题,中等难度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7 题
  1. 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一件秦权(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后),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歉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该文物有助于研究

    ①秦朝制度  ②秦始皇功绩  ③古代文字演变  ④秦朝灭亡原因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唐德宗时,分全国为十道,每道设一监察使,派往各地区巡视观察。监察使本是中央官,但后来常停住地方,逐渐演变成了地方长官的最高一级。这样,唐代地方行政机构逐渐由州、县二级制变成道、州、县三级制。下列机构演变历程与此最为类似的是

    A.战国的郡     B.秦朝的道   C.汉代的州     D.元代的行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三位教师对开元通宝是何时期钱币有不同看法。甲教师以唐玄宗年号为开元,认为应属于唐玄宗时期;乙教师以《旧唐书》中记载:“武德(唐高祖年号)四年,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为由认为通行于唐朝;丙教师以《中国古钱目录》和钱币实物等进行考证,得出并非仅指唐朝钱币。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以当时皇帝年号分析,甲教师立论可靠

    B.以唐代史籍记载为据,乙教师认识准确

    C.立足文献和实物考辨,丙教师所论相对合理

    D.三位教师的研究方法与看法都存在较大的缺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研究法》中提出“中国自秦以下两千年,只可说是一个君主一统的政府, 却绝不能说是君主专制。人才的选拔,官吏的升降,赋税的征收,都有传统客观的规定,绝非帝王私意所能轻易摇动。如此般的政体,岂可断言其是君主专制?”作者强调的是

    A.形成统一的史学文化心理认同    B.从文明史观的角度来认识历史

    C.提倡以否定的精神来研究历史     D.要注重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朝赵璘《因语录》载:“有士鬻产于外,得钱数百缗,惧以川途之难赍(携带)也,祈所知纳钱于公藏,而持牒以归,世所谓便换者。”此段材料反映了当时 

    ①在流通领域产生纸币                ②入川交通不便

    ③出现接收汇兑的机构                ④蜀地印刷事业的发达

    A.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马克垚在《中西封建社会比较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国的粮食种植农业是高度劳动密集型的、先进的集约化农业,而西欧农牧混合的农业则是生产技术落后的、带有原始性的粗放型农业,在农业发展阶段上比中国的集约化农业落后得多。”可见,“集约化农业”主要特征是  

    A.自给自足  B.广种薄收    C.集体耕作     D.精耕细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冯天瑜著《中华文明史》记载,南宋临安城居民中,官吏人数占临安城区居民总数的23%左右;从事工商业的居民总数达20万,约占城区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从事文教事业的生员、教谕还有各行业艺人也占临安城区人口的十分之一。以下推断正确的是

    A.作者文中数据可能来自《东京梦华录》

    B.南宋社会生活世俗化程度较低

    C.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已对中国古代政治结构造成严重冲击

    D.南宋兼具“官僚社会”、“文人社会”、“市民社会”的风貌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综观中国历史,儒家“君子”几乎始终是政治、社会批判功能的首要承担者。从汉末“清议”到宋代“太学生”运动,再到晚明东林党人的“一堂师友,冷风热血,洗涤乾坤”,无不是儒家“君子”发挥政治主体意识和批判精神的表现。下列解释与该学者的主张最符合的是

    A.道德修养是儒家“君子”的首要内涵  

    B.儒家“君子”是维护君权和统治者的保守派

    C.儒家“君子”是“批判”的政治主体  

    D.学习知识对儒家“君子”有重要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汉淮南王刘安在《离骚传》中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以兼之。蝉蜕浊污之中,浮游尘埃之外,皭然泥而不滓。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据此可知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爱情题材的诗歌集中在《诗经·国风》 B.《离骚》是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

    C.屈原具有高尚的人格魅力         D.汉赋保留了《离骚》的特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内容上多以闲愁别恨的婉约词为主流。然而,       的横空出世,打破了这道数百年的樊篱,他以壮美的风格和阔大的意境,抒发自我的真实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自成一家,自是一派,开创了“豪放词”的先河,成就了宋词的另一座高峰”。上述材料划线处应填入的是

    A.李煜        B.柳永       C.苏轼        D.辛弃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南京条约》第五条规定:“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这一规定:

    A.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         B.事实上宣告了闭关政策的破产

    C.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海关       D.有利于广州成为全国贸易中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一份由“上海军政分府”发布的安民告示记载:“……凡我义旗所指,罔不踊跃欢迎;……兹已纷纷归顺,具见敌忾同情;惟愿亲爱同胞,仍各安分营生;洋人生命财产,切勿乘机相侵;转瞬民国成立,人人共享太平。”从中可以推断出当时

    A.义和团民阻击列强侵略         B.清政府的统治面临土崩瓦解

    C.反袁护国运动风起云涌         D.北伐战争进程势如破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黔;欢呼学生复课,庆贺商店开门。”五四运动时期的这幅对联反映了

    ①具有反帝爱国的性质            ②具有反封建的性质

    ③运动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         ④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泛地走到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下列西方事物成为中国人生活组成部分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西装   ②电话    ③无线广播    ④电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④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罗马帝国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反映了罗马法

    A.重视国有财产的保护           B.体现契约至上的原则

    C.审判程序较为简洁            D.取决于贵族对法律的解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和他的奴隶遗留给任何他喜爱的人。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该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十二铜表法》  B.《权利法案》  

    C.1787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尼尔·弗格森在其著作《文明》中指出:“新教不仅让西方人学会了工作,也学会了节俭与识字。……新教带来的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下列宗教改革的各项主张中,最有利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的是:

    A.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B.反对向教会购买赎罪券

    C.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中描写了欧洲某个时期出现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推崇理智,将其视为一切社会机构的最高法官;他们组织对神话、教条和迷信的斗争。在他们眼里,教会是愚民政策的代表,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这里的“知识分子”是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             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士         D.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面对独立后的美国境况,汉密尔顿忧心忡忡的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美国采取的“更换栋梁”的措施是:

    A.召开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  

    B.进行总统选举,推举华盛顿为美国总统

    C.建立国家银行,以巩固国家信用

    D.改善同英国关系,与周边印第安人签订友好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光绪皇帝的外语老师张德彝,是目击法国巴黎公社革命的中国人。他在《随使法国记》  中记述道:“夫乡勇乏叛,由于德法已和;盖和局既成,勇必遣撤。撤而穷无所归,衣食何赖?因之铤而走险,弄兵潢池(指微不足道的造反)。”该史料

    A.是研究巴黎公社的第一手史料,观点正确可信

    B.有助于国人第一时间了解巴黎公社,促进中法交流

    C.从中国立场和角度,吸取巴黎公社革命的教训

    D.受囿于目击者的身份,未能理解巴黎公社的革命性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生分析下表后就得出了以下四项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英国棉纺业劳工分布表

    手工织造(人数)

    工厂(人数)

    总计(人数)

    1819—1821年

    240000

    10000

    250000

    1829—1831年

    225000

    50000

    275000

    1844—1846年

    60000

    150000

    210000

    ①在棉纺业,手工织造直到1829—1831年间仍占主导地位

    ②工厂工人人数的增长反映工业革命的发展

    ③1844—1846年间棉纺业劳工总人数减少说明英国轻工业比重下降

    ④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材料说明了

    A.中国世界贸易中心地位的巩固   B.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

    C.西方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料   D.茶叶成为世界的普遍生活必需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记载: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还记载:早在1869年英国一位官员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这主要说明近代中国

    A.外资与华资竞争共生关系         B.民族资产阶级垄断了商业活动

    C.西方在华商品输出都靠中国人经营   D.中国商人在本国市场上很难占有优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是指

    A.开展土地改革    B.进行万里长征   C.工农武装割据    D.实施武装斗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中共的某份宣言指出,“我国家、我民族、已处在千钧一发的生死关头”,然而有些人“数年以来,以‘不抵抗’政策出卖我领土,以‘攘外必先安内’武断宣传来进行内战和压迫一切反帝运动”。这份宣言最有可能出现在

    A.九一八事变前后   B.华北事变前后   C.西安事变期间   D.七七事变以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工厂死在接收上, 鸟窠做在烟囱上。……,民主涂在嘴巴上, 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七大”工作方针》中指出“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这里的“出发点”是指

    A.陕北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B.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C.红军主力在陕北完成改编,奔赴抗日的前线

    D.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由陕北渡过黄河,揭开战略反攻的序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4分)   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

    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夫治天下犹曳(yè,拖拉)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臣之与君,名异而实同耶。

    ——摘自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史论

    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móu,相当)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

    材料三  史观

    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统”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它们可以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因作出解释。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4分)

    (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该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4分)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分)新航路开辟后,中国社会不断受到西方文明冲击,经历了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末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一个忽视或鄙视国外贸易、只允许外国船舶驶入一二港口的国家,不能经营在不同法制下所可经营的那么多交易。此外,在富者或大资本家在很大程度上享有安全,而贫者或小资本家不但不能安全,而且随时都可能被下级官吏借口执行法律而强加掠夺的国家,国内所经营的各种行业,都不能按照各种行业的性质和范围所能容纳的程度,投下足够多的资本。

    ——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

    材料二:“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命,即消灭旧的亚洲式的社会;另一个是建设性的使命,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0页

    材料三:“在印度人自己还没有强大到能够完全摆脱英国的枷锁以前,印度人民是不会收到不列颠资产阶级在他们中间播下的新的社会因素所结的果实的。”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73页

    请回答:⑴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国的哪两项经济政策?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共同的影响。(6分)

    ⑵根据材料二的角度,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6分)

    ⑶材料三提出了什么观点?请从19--20世纪的中国历史发展中举一个比较典型的事例加以说明。(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7分)“认同”在《辞海》中的解释是“承认同一”,如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文化认同、阶级认同等,因此它既是一个心理问题,也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孰为中国人?汉人种(族)是也!”

    ——《警钟日报》1904年7月14日

    材料二 辛亥革命之后,种族认同因内在的局限被剥离出去,政治上的主权在民的共和观念成为新的认同基础,并最终上升到法理的高度……最终确立了民主共和国成为中华民族(指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的政治认同符号。——摘编自许小青《辛亥革命与近代民族国家认同》

    材料三 迄今为止的欧洲一体化历史表明,欧洲似乎已经“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和象征主义等方面的历史中,有希望找到把欧洲作为一个共同体而与世界其他地区区分开来的整体经历和集体记忆,找到为欧洲各民族提供了共同参照的东西”。

    ——摘编自朗东尼·史密斯《国家认同与欧洲统一观念》

    材料四 全世界无产者(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共产党宣言》

    请回答:(1)材料一与材料二在民族国家的认同上有何差异?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欧洲各国在政治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精神文化方面的共同点。请结合古希腊罗马史谈谈你对欧洲在“政治传统、法律传统、文化遗产”等方面存在集体记忆的理解。(6分)

    (3)材料四的认同观是什么?与材料一、二、三的认同观相比有何特点?(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