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null 1 题,单选题 20 题,选择题 4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5 题,中等难度 20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null 共 1 题
  1. 18世纪末,奥地利作曲家海顿到访伦敦时发现,“雾如此之浓,以至于都可以抹到面包上”,浓雾之下,鸟儿也因无法觅食而从天上跌落下来。当时英国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是由于

    A. 圈地运动的进行

    B. 蒸汽动力的应用

    C. 石油工业的发达

    D. 电器的广泛使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20 题
  1. 24、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谈及简政放权时这样强调:“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郭田勇对此解读说:权力属于公共财产,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在严格的监管约朿下运用,不可有丝毫的任性。下面启蒙思想主张与之最为相似的是

    A. 天赋人权   B. 三权分立   C. 自由平等   D. 社会契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罗马教会授意马丁•路德宣布放弃一己之见,然而路德说出了历史上著名的抗辩辞:“我不能在教皇或教会之下委曲我的信仰……我只信奉《圣经》……我不能,亦不会放弃。”这里,路德坚持的“一己之见”是指

    A. 废除罗马教会

    B. 信仰即可得救

    C. 王权高于教权

    D. 简化宗教仪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礼记》中说:“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孟子》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中说:“言无二贵,法无两适。”这反映当时学者

    A. 相互竞争百家争鸣

    B. 强调变革和法律

    C.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D. 重视规则和秩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小说《西游记》中的诸天神佛、取经僧人师徒及各路妖怪,均被赋予了鲜明的人物性格。神佛妖魔,他们或娇憨,或城府,或温吞,或火爆,或欲望,或牵绊,他们也都生存在“神’’际或“妖”际关系复杂的世间。这反映出

    A. “三教合一”的社会趋向

    B. 该神魔小说折射的是世俗百态

    C. 宗教逐步庸俗化文学化

    D. 人文主义在古代中国的缘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陈独秀说:“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由此可知,陈独秀

    A. 以民主科学作为反对尊孔复古的武器

    B. 主张政治革命、文学革命与伦理革命并重

    C. 视儒学道德为新文化运动的首要目标

    D. 冲破传统道德礼教的束缚,倡导女性解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五四”前后搬入中国的种种社会主义学理(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工读主义、新村主义、基尔特主义等)虽曾一度汇成涌流之潮,极其明显地影响过那个时候的社会思想和学术思想,但在短短几年之后就波平浪静,了无痕迹了。只有马克思主义在风雨之中扎根在了中国社会。这说明

    A. 马克思主义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 五四运动证明资本主义不可行

    C. 马克思主义扎根于中国是历史的必然

    D. 当时的北洋政府倡导思想自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鸦片战争后,“西学中源”说一度盛行,一些有影响的学者宣称,西学源于中学,是中学在西方的流传和发展。因此,“采西学”是“失礼求诸野”,是光复旧物。这种说法

    A. 缺乏事实依据且毫无价值

    B. 客观上有利于人们接受西学

    C.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D. 成为人们向西方学习的障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

    A. 重视教化

    B. 心由性生

    C. 心外无物

    D. 人性本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生态文明宣传教育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弘扬生态文明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①天人合一

    ②与民休息

    ③兼爱尚贤

    ④道法自然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也层出不穷,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和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两者都

    A. 冲击了传统教育

    B. 得到统治者的推崇

    C. 受外来文化影响

    D. 再现孔子思想精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是《明史·列女传》中的一段记述,对此段记述的评价曰:“然至性所存,伦常所系,正气之不至于沦澌!”这说明了当时(  )

    A. 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B. 封建礼教高度强化束缚民众思想

    C. 儒家纲常成为官方史学价值标准   D. 明清进步思潮改变社会价值取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 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 古代中国科技的实用性与稳缓性

    C. 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 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认为,从开元末至安史之乱爆发之前,诗歌创作有三个趋势是明显的:一是超脱现实,清高隐逸,这一趋势由张九龄、孟浩然开其端;二是正视现实,抨击黑暗,以王昌龄、李白、杜甫为代表;三是愤世嫉俗,崇儒复古,以萧颖士、元结等为代表。这反映出

    A. 文学创作受社会环境的影响

    B. 文学作品有预测战争的功能

    C. 诗歌是社会进步的真实反映

    D. 唐朝政治、经济全面走向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人梁嵫《评书帖》认为要对不同历史时代书艺群体风格的整体审美把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以下属于“晋韵书风”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康有为“从崇尚经典走向怀疑经典,又从怀疑经典转向‘大讲西学’,最后吸取了西学中的近代精神,又回过头来重新解释经典”。这反映了康有为

    A. 欲使儒家思想近代化

    B. 借传统文化推行变法

    C. 主张以西学取代中学

    D. 调和了中西文化矛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新文化运动期间,胡适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因而造成某些“流弊”。这体现了胡适

    A. 反孔批儒的态度很坚决

    B. 肯定了孔子的教育方法

    C. 认为儒家学说的弊端多

    D. 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苏格拉底认为对于自然的真理的追求是无穷无尽的;感觉世界常变,因而得来的知识也是不确定的。要追求一种不变的、确定的、永恒的真理,这就不能求诸自然外界,而要返求于己,研究自我。这表明苏格拉底

    A. 关注自然界,强调生命的意义

    B. 否定理性的价值

    C. 主张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

    D. 主张美德即知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文艺复兴时期某一名著,由百个短篇故事构成,讲述各色人物故事,尽显人间百态,高扬着被中世纪禁欲主义压制了近千年的人性,后人称之为“人间喜剧”或“人曲”。该名著作者是

    A. 但丁

    B. 薄伽丘

    C. 彼特拉克

    D. 巴尔札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

    A. 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

    B. 物理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

    C. 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论概括

    D. 数学成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表反映出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

    年代

    应用研究

    年代

    生产推广

    年代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4 题
  1. 《春秋繁露》中有关于“灾异”是“天谴”,帝王将兴有“美祥”、将亡有“妖孽”,治世与乱世有不同征兆与不同之气的内容。这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 因果报应

    B. 天人合一

    C. 君权神授

    D. 天人感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卢梭强调“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这一观点

    A. 充分保障了公民的自由

    B. 容易导致社会秩序的混乱

    C. 揭示了社会更替的规律

    D. 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经济的异变与政治的异动都会引发社会思想的变化。明末清初的新儒学与民国初年的新文化运动都属于这种思想变化。它们的共同之处在于

    A. 都体现了新的社会阶层的诉求和对传统思想的批判

    B. 都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C. 都崇尚贤人治国的开明君主统治模式

    D.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利益诉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爱因斯坦曾这样评价过牛顿:“其实在您的时代,阁下的思想和创造力已是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即使在今天,您的诸多创见仍指引着物理学的发展。虽然在我们的追根究底之下,这些观念必须以其他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来取代。”对上述相关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①牛顿的“思想和创造力”为启蒙运动产生提供了基础②爱因斯坦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③相对论是“违反日常经验的东西”④爱因斯坦对牛顿评价比较客观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日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日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

    材料二孔子提出“仁”学。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地理解和体贴他人,以此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古希腊智者学派将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这一切构成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Ⅲ《文化发展历程》

    材料三顾炎武的《郡县论》认为郡县制是政治最大的弊端,“此民生之所以日贫,中国之所以日弱而益趋于乱也。郡县制是皇帝最大化自己权力和利益的手段,所谓“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中央专权钳制之下,地方社团和地方官毫无积极性可言,致使民穷国弱,而振兴国家的办法就是分权给地方,让地方社团强盛,授地方官以实权,“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以厚民生和强国势。

    ——摘编自彭小瑜《以政治人类学质疑“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什么?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揭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弊端的出发点,及其所倡导的振兴国家的途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各类技术在总技术中的比较(%)

    朝代

    类型

    春秋

    战国

    西汉

    东汉

    魏晋

    南北朝

    北宋

    南宋

    农业

    16

    26

    1

    5

    4

    12

    13

    1

    4

    2

    7

    12

    6

    2

    「大一统」

    13

    12

    59

    24

    41

    12

    13

    58

    32

    53

    43

    28

    34

    40

    手工业

    40

    43

    0

    63

    47

    35

    45

    27

    47

    43

    39

    37

    45

    46

    医药

    20

    18

    0

    8

    8

    41

    10

    14

    16

    2

    10

    3

    13

    12

    其他

    11

    1

    0

    0

    0

    0

    19

    0

    1

    0

    1

    20

    2

    0

    备注:「大一统」指管理地域辽阔的大一统帝国需要仰仗的发达的通讯技术(交通运输和文化交流、传播工具等)、强大的军事技术、敬授民时的历法、土地丈量技术、绘制地图的技术,乃至体现皇权威严的皇宫建筑技术等等,我们把这些与大一统国家密不可分的技术专门抽取一项,统称为「大一统」技术。

    ——据金观涛《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说明:可以就表格内某一项科学技术与国家统一的关系进行论述;也可以提炼新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一个半世纪(从1840年开始)中国变乱的性质,就是两千年一遇的“社会文化大转型”现象,期间死人如麻,痛苦至极。不过,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一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

    ——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二最大中国迷之一的伏尔泰(1694—1778年)在其著作里,部分地把中国视为自己作品灵感的源泉。儒家思想吸引着他,被当作他憎恨的宗教的哲学替代物,就中国国家的绝对权力,他看到了永恒的力量。孟德斯鸠(1689—1755年)则断言“棍棒统治着中国”,他谴责中国是“暴虐国家,其原则是让人民恐惧”。伏尔泰的同事魁奈(1694—1774年)辩称“开明专制主义有利民众而非贵族”,他说儒家思想制约着专制主义。到18世纪60年代,一位英国讽刺作家曾说:“我们的知识来自明智的中国人。”

    ——摘编自【美】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世界:一部历史(下)》

    材料三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为《新青年》),其封面印着“LAJEUNESSE”,是法语“青年”的意思。陈独秀和他的战友们在《新青年》上发表大量赞美法国启蒙思想、讴歌法国大革命的文章。李大钊在1917年10月发表的《暴力与政治》一文中两处引用了中江兆民翻译的卢梭《民约论》。陈独秀的亲密战友高一涵思想中也糅合了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民主权”观念。但随着时局的发展,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领导人所宣传的资产阶级民主观必然注入新的内容,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淡出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摘编自胡燕《法国启蒙思想与新文化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社会文化大转型”内涵,并分析20世纪20年代之前仁人志士为通过“历史三峡”所做的探索。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欧洲人18世纪和19世纪对待中国文化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1789年以后中国文化的威望黯然失色……最大的原因是欧洲文明的巨大进展,它现在开始是在远远超过中国的水平上运动着。

    ——摘编自郭成康等《康乾盛世历史报告》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的欧洲文明取得了哪些巨大进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