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2 题,其中:
名句名篇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4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运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集芙蓉以为裳。(屈原《离骚》)

    (2)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 (王羲之《兰亭集序》)

    (4)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5)位卑则足羞,________。  (韩愈《师说》)

    (6)奈何取之尽锱铢,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4题。

    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能文章,负气节。丞相贾似道爱其文,雅礼重之。拜监察御史,出似道力。然十数年,似道所置台谏皆阘茸,凡有所建白,皆呈稿似道始行。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已似道。

    知临安府洪起畏请行类田,似道主其说,文龙上疏以为不可,似道怒,寝其疏。襄阳久被围,似道日恣淫乐,不少加意。时阳请督师,而阴使其党留己,失襄阳。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范文虎总师无功,似道庇之,以知安庆,又除赵溍知建康,黄万石知临安。文龙言:“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溍乳臭小子,何以任大阃之寄?万石政事怠荒,以为京尹,何以能治?请皆罢之。”似道大怒,黜文龙知抚州,旋又使台臣李可劾罢之。未几,吕文焕导大军东下,范文虎首迎降,与文焕俱东。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以故列城从之皆遁,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时边事甚急,文龙上疏曰:“《书》言:三后协心,同底于道。北兵今日取某城,明日筑某堡。而我以文相逊,以迹相疑,譬犹拯溺救焚,而为安步徐行之仪也。请诏大臣同心图治,无滋虚议。”

    降将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之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风其纳款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其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一十·忠义六》)

    [注] ①阘茸:无能。②大阃:大城,大郡。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独不呈稿,已似道       忤:触怒

    B.失襄阳                      竟:最终

    C.似道兵溃鲁港,溍最先    遁:失败

    D.吾与吾儿同死,又何哉    恨:遗憾

    2.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陈文龙“忠义”的一组是(       )(3分)

    ① 至文龙为之,独不呈稿    ② 文龙上疏极言其失

    ③ 始悔不用文龙之言       ④ 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 

    ⑤ 使持书责世强、刚中之负国   ⑥ 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④⑤    D.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文龙本来很受丞相贾似道器重,并提拔他担任监察御史,但他从不阿附贾似道。

    B.陈文龙极力反对贾似道任用范文虎、赵溍,贾似道立刻免了他的官职,但兵溃鲁港后,贾似道也追悔莫及。

    C.福州投降元军后,王刚中派人到兴化劝降,陈文龙杀了王刚中,并写信斥责备王世强等人的叛国行为。

    D.林华投降元军后,又下令让曹澄孙把陈文龙和他的家人都抓到元军中,百般凌辱,但陈文龙宁死不屈,终至绝食而死。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文虎失襄阳,今反见擢用,是当罚而赏也。

    ________

    ②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3分)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1)这首诗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

    (2)第三联写景运用什么艺术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试作简要分析。

    答: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孟子•尽心下》

    【注】①不下带:带,腰带。古人视不下带,即只视带之上。此处比喻注意眼前常见之事。

    (1)下列关于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言辞浅近,听者容易入耳;含义深远,教育价值自然就大,孟子把它作为“善言”的标准是很有道理的。

    B.孟子所谓的“善道”有两条标准,一是理解掌握不难,二是施行运用的作用广大。

    C.孟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注重自身的修养,从主动替别人耕田这样的小事做起,他就具有了君子的操守。

    D.要求别人做到的事情很多,对自己的要求却很低,这是世俗之人的通病。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这句话与上面的选段表达了什么相同的道理?请简析。

    答: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吴荪甫从李玉亭那儿,得到了新消息:据说美国的金融资本家打算投资中国工业,尚仲礼和赵伯韬将去充当买办,代理他们在华的事务,这必将大大地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也将损害吴荪甫的利益。(《子夜》)

    B.为了笼络关羽,曹操特意取异锦作战袍赐予关羽,可是,关羽将新袍穿在里面,旧袍穿在外面,以示不忘刘备旧恩。(《三国演义》)

    C.“那边出现了三十多个大得出奇的巨人。我打算去跟他们交手,把他们打死,咱们得了战利品,可以发财。”(《堂吉诃德》)

    这句话出自堂吉诃德之口。当时的情节是:大路上赶来了两群羊,卷起了一片尘土。堂吉诃德把羊群看成是出现在他面前的两支军队。他紧握长枪,冲进羊群举枪乱刺。最后,他被牧羊人乱石打倒,还磕掉了三四个牙齿。

    D.聂赫留朵夫决定陪玛丝洛娃一起去西伯利亚服役,他回家乡处理田产,看到农村一副破败景象,农民都在挨饿,他知道这是农民们的土地被夺走的结果。于是,他决定放弃土地所有权,把土地交给农民,只收取租金,而且租金由农民自己支配,用于公共事业。(《复活》)

    E.他想:“我们这个家需要一个叛徒。我一定要帮助三弟成功。他也可以替我出一口气。”便忍不住自语道:“你们看着吧。家里头并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家》)

    说这话的是觉民,他说的“叛徒”是他的弟弟觉慧。对于觉慧决心远走高飞的想法,觉民感到无限地悲哀,但他知道是强留不住觉慧的,犹豫再三,终于答应在暗中支持弟弟的行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填空题(5分)

    (1)却说张飞拔剑要自刎,玄德向前抱住,夺剑掷地曰:“古人云:‘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吾三人桃园结义,不求同生,但愿同死。今虽失了城池家小,安忍教兄弟中道而亡?……”(《三国演义》)

    此段中“丢了城池”的“城池”指 ________城。张飞因“丢了城池”被 ________指责而羞愧难当,欲拔剑自杀,被刘备劝住。

    (2)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受到热情接待。因醉酒误入怡红院,倒在 ________的床上呼呼大睡。 ________找来时,听得鼾声如雷,闻得整屋子酒味,赶忙带她出去。(《红楼梦》)

    (3)爱斯美拉达被判死刑。巴黎流浪人深夜攻打圣母院要搭救她。________在教堂里奋勇抵抗。克洛德乘乱骗出爱斯美拉达。(《巴黎圣母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生命的消逝        刑庆杰

    厉求良看到那只狼的时候,他唯一幸存的伙伴陈小米正背对狼坐在沙地上,从脱下来的旅游鞋里往外倒沙子。

    此刻正是黄昏,整个巴丹吉林沙漠一片寂静。金黄色的夕阳柔和地洒在金黄色的沙漠里,使空气和光线都格外地浓重和华丽。

    厉求良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那是一根胳膊粗的胡杨木,沉重如铁,坚硬如铁。狼充满戒备地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他一眼,慢慢地向陈小米逼近了。狼快接近陈小米的时候,恰好遮住了西照的阳光。狼在厉求良的眼里成了通体发光的轮廓,像一幅图腾。厉求良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他一边缓慢地往后挪动着身子,一边从挎包里取出了照相机,安上长长的镜头,对准了狼和陈小米。

    厉求良是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家,但他的名气仅限于在他工作和生活的那个城市里。出了那个城市,就没人知道他了。他已经年近五十了,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奖,这让他十分苦恼。他把作品的平庸归于自己平庸的日常生活。正是基于此,当他在省城上看到一家旅游公司组团去巴丹吉林大沙漠进行探险旅行时,就不假思索地报了名。他想,大漠旎旖的自然风光一定会给自己带来素材和灵感。但是,当他一路舟车劳顿深入到大沙漠中时,他感到了失望。他所看到的,全是在一些旅游挂图和图片库中经常看到的景象,毫无出奇之处。更糟糕的是,当他正准备无功而返时,却遭遇到了铺天盖地的沙漠风暴。风暴过后,他艰难地从沙子中爬出来,发现全团十几个人,只剩下他和一个叫陈小米的年轻人了。其他的人,连一丝头发也不见了。

    他和陈小米在沙漠里已经跋涉三天了。三天来,他们已经熟悉得像多年的老友。陈小米刚刚三十出头,却是一个成功人士了。他的公司同时在供给着十个贫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在当地也是很有名气的。

    这已经是风暴过后的第三天傍晚了,他们身上的水也喝完了,如果明天再走不出去,那就只有葬身于大漠了。

    陈小米已经抬起了头,看到厉求良正用镜头对着他,就笑了,露出了一口洁白的牙齿。

    厉求良的手剧烈抖动起来。陈小米好像感觉到了来自背后的危险,他将头扭向背后。

    一刹那间,狼准确地衔住了陈小米的喉咙……厉求良按动了快门,嚓、嚓、嚓……整个过程,厉求良拍了二十多张,直到把相机里的胶卷全部用完。

    狼走了,留下了陈小米残缺不全的躯体,和呆若木鸡的摄影家厉求良。

    第二天,厉求良遇到了另外一支探险队,他获救了。

    在这一年的全国摄影作品评选中,一组题为《生命的消失》的作品获得了自然类一等奖,但是,获奖者迟迟没有露面。后经与其单位联系,才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获奖者厉求良在接到获奖通知的第二天就失踪了,他留在自己的办公桌上一张纸条,上面只有两句话:沙漠圆了我的梦想,我要在那里长眠。

    (选自《语文月刊》2008年第二期)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第四段写摄影家厉求良已年近五十,还没有拍出过一幅让自己满意的作品,没有在正规的全国摄影作品比赛中拿过一次奖,是为下文他不救人而忙于拍狼袭击人这千载难逢的镜头作铺垫。

    B.小有名气的摄影家厉求良,“下意识地抓起了身边的拐杖”是想用拐杖赶走狼救陈小米,但“心念一动,放下了拐杖”是因为他觉得狼太凶猛了,自己无法与之抗衡,只好放弃。

    C.厉求良觉得狼成了“一个通体发光的轮廓”与“一幅图腾”是因为他平生追求的精彩的摄影素材——狼袭击人——突然出现,这只狼是他此行最重要的灵感和收获了。

    D.狼“准确地衔住”了陈小米的咽喉,“准确地衔住”更能表现厉求良对生命的忘却与漠视,而对摄影成名的狂热追求时的感觉。

    E.厉求良的作品获奖了却不露面,说明他做贼心虚,担心人们询问作品的由来。

    2.开头两段写到陈小米倒旅游鞋里的沙子,大沙漠一片寂静,夕阳洒下柔和的金黄色等情景,要凸显怎样的氛围特点?联系全文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4分)

    ________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题目“生命的消逝”有哪些含义?(6分)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3题。

    城市生活有损大脑思维

    城市一向都是人类智力生命的原动力。但是,对于城市如何作用于人的大脑,我们却知之甚少。

    美国和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证明,人的城市生活会对思维产生影响。

    美国密歇根大学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心理学家马克·伯曼指出,在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行走几分钟之后,人的大脑在组织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方面的能力大大降低。

    大自然则对大脑健康非常有益。一些研究甚至证明,那些能够透过病房窗户看到树木的住院患者康复速度比那些看不到树木的患者快得多。

    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城市中,钢筋水泥的建筑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构成的城市风貌对人的身体和思维健康都会产生影响,甚至会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已经开始参与到城市规划当中,希望减少城市对人的大脑的损伤。

    在市中心种植树木,或者建造城市公园都可以有效减少城市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当我们漫步在城市当中,大脑总在高度关注着各种潜在威胁,它必须处理与交通和城市生活相关的纷繁复杂的信息。这一过程看似平常,但却会使人筋疲力尽,因为它消耗的是大脑最为脆弱的一种能力,即集中精力。

    城市提供的信息五花八门,对大脑产生无序的刺激,我们必须不断调整,避免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分解注意力,如闪亮的霓虹灯和支离破碎的与人交谈的片断。

    相反,生活在自然环境中就不需要大脑付出这些认知上的努力。大自然中也充满着各种吸引我们注意力的东西,但是它们却不会引起负面的情绪反应,这与城市中的汽车或人群截然不同。因此,大自然可以使人的思维彻底放松。

    紧张的城市生活还会影响人的自我控制力。例如,我们必须抵御各种消费广告的吸引,这就需要用到大脑前皮层,这是负责调整注意力的一个大脑区域。此外,城市生活还会导致情绪失控。专家指出,住在能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的人发生家庭暴力的可能性低于那些只能看到钢筋水泥建筑的人。交通堵塞和城市噪音也会增加人的攻击性

    也许我们无法轻易地回归乡村生活,但是一定要学会建设一个自然的城市。

    (选自《参考消息》2009年2月9日)

    1.下列不属于对“人的城市生活会对思维产生影响”的理解的一项(     )(3分)

    A.人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行走会大大降低大脑组织接收到的信息的能力。

    B.透过病房窗户能看到树木的住院患者康复速度较快。

    C.钢筋水泥的建筑和川流不息的车辆构成的城市风貌会改变人的思维。

    D.闪亮的霓虹灯和支离破碎的与人交谈的片断会分散人的注意力。

    2.城市生活对人的大脑产生损伤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3分)

    A.交通堵塞和城市噪音。

    B.城市中缺少绿化和城市公园。

    C.消耗了大脑思维需要集中精力的能力,使人筋疲力尽。

    D.大脑前皮层是负责调整注意力的一个大脑区域。

    3.下面对文章的解说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市中心种植树木,建造城市公园,有效控制车流量都可以有效降低城市生活给大脑健康带来负面的影响。

    B.支离破碎的与人交谈的片断以及城市里的各种信息,会对大脑产生无序的刺激,人们的注意力就不容易集中。

    C.如果神经科学家和心理学家能在城市规划中起到一定作用,就有可能减少城市对人的大脑的损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访《蚁族》作者廉思        却咏梅

    “蚁族”群体多为“80后”,接受过高等教育,处境却如卑微的蚂蚁,群居在城市的边缘。

    记者:“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廉思:研究发现,大城市均有大规模的“蚁族”存在。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大都倾向于留在城市,加剧了大城市的磁体效应。2002年,有关部门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允许未落实工作单位的大学毕业生,其户口两年内可继续保留在原就读的高校,这就为“蚁族”的产生提供了依据。同时,随着我国首批扩招大学生进入社会,逐年增加的毕业生与下岗再就业职工和民工潮汇聚成就业洪峰,造成我国就业压力空前增大。这也必然要求大学毕业生的就业从精英化走向大众化,让更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入普通劳动者的行列,但是很多学生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适应这种转变。高等教育的发展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市场需求情况并没有及时成为专业设置、招生人数划定的风向标。

    记者:有读者反映,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是艰苦奋斗出来的,“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你怎么看?

    廉思:“蚁族现象”也确实反映了我国社会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蚁族”绝大多数来自经济欠发达地区,是名副其实的“穷二代”。他们勤奋苦读考上大学,背负着家庭很高的期望,但是目睹同学中“富二代”、“权二代”毕业后轻易获得好职位、买房买车。自己却从村到村(从农村到聚居村),求职艰难。他们对贫富差距、社会不公的感受跟其他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这样一群“精英候选人”无法参与社会,或者社会使他们“走投无路”,让他们以年轻脆弱的心灵和一无所有的经济能力裸露于经济危机之下,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

    记者:通过你的研究,“蚁族”现在的思想状况是什么样子?

    廉思:中国社会存在大学生就是“天之骄子”的传统观念,很多乡村出来的大学生自身还承载着父母的厚望、家族的“面子”,所以也会有类似“宁要北上广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想法,迫使他们选择留下来做“蚁族”。“蚁族”普遍认为,在大城市生活会更有利于自己的人生发展。他们急切盼望以积极的思路有序地融入城市,成为新市民。在这个思路的基础上,剩下的问题就是研究怎么解决,采取什么政策、条件和进程。

    记者:最后,请你对“蚁族”们说些心里话

    廉思:我要为“蚁族”鼓掌,“蚁族”并不是失败者,只是尚未成功。放平心态,坚信自己的选择,通过不懈的努力,“蚁族”一定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节选自2010年2月25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5分)

    A.“蚁族现象”在各大城市都有存在,它反映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如果不认真审慎地对待这一现象,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创建。

    B.“蚁族”群体特点鲜明,他们年轻,坚忍,个人条件较欠缺,来自较落后地区,群居城市边缘,但仍积极融入自己所处的城市。

    C.“蚁族”群体的存在必将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构成潜在威胁,因此“蚁族”并不值得同情或怜悯。

    D.大量民工涌入,大批工人下岗再就业增大了“蚁族”社会生存竞争压力,许多“蚁族”无法获得家庭帮助。

    E.中国社会传统观念将大学生视为“天之骄子”,使许多大学生不能随着社会现实的变化而改变自我的定位。

    2.试归纳概括“蚁族”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

    ________

    3.结合全文,谈一谈对“蚁族”应持怎样的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运用 共 2 题
  1. 请在下面一则报道后面加上总结性的文字,不超过40字(3分)

    人们常抱怨“压力”太大。前不久,科学家做了一次有关“压力”的试验。

    他们把一灰一白的两只小老鼠放在一个仿真的自然环境中,并把白鼠体内的压力基因全部取出,使它毫无压力感。结果,灰鼠走路或觅食时总是小心翼翼,有种紧张感。白鼠却要兴奋得多,大胆得多。白鼠因为没有任何压力而爬上了那个高达13米的假山,最后摔了下来,死了。而灰鼠因为有一定的压力,处处谨慎小心,顺利地完成了试验。

    总结性的文字: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简体化汉字已使用了几十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郁钧剑、宋祖英、黄宏、关牧村等21位文艺界的政协委员联名递交了一份关于《小学增设繁体字教育的提案》,建议在小学开始设置繁体字教育,将中国文化的根传承下去。(《南方都市报》3月14日)

    材料二:近日,针对全国政协委员要求“小学设置繁体字教育”、“逐步恢复繁体字”的提案,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代表教育部作出回应,称“推广简化字”是法律的规定,教育部要依法行政。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厦门大学校长朱崇实则对依法推广简化字表示支持。(《潇湘晨报》3月14日)

    ⑴用一句话概括以上两则材料所说的现象。

    ________

    ________

    ⑵针对以上的现象,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简要分析。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时要说话,有时要沉默。”

    “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

    “说话是银,但沉默是金。”

    以上是有关“说话”的一些言论。你是否同意它们的观点?关于“说话”,你有什么经历或看法?请以“说,还是不说”为题,文体自选,完成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