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25 题,单选题 3 题,连线题 2 题
简单题 13 题,中等难度 15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5 题
  1. 电视剧《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由此可见,“中朝”

    A. 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 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

    C. 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 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A. 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 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

    C. 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 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据史记载:“故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由此可见该制度

    A. 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B. 使土地和政治权力层层分割

    C. 确立了中央集权制

    D. 扩大了国家疆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学家指出: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造成“分散性、松散性”的原因是

    A. 贵族拥有土地所有权

    B. 分散的自然经济

    C. 贵族拥有世袭特权

    D. 王室日益腐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一个人如果不祭祖先,那是没有容足之地的。“孝亲”的另一表现是对在世长辈的绝对顺从和孝敬。正如《孝经》中说的,“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这根源于下列哪一个制度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君主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著名史学家夏曾佑说:“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对“政”解释最为准确的是

    A. 中央集权

    B. 郡县制度

    C. 保甲制度

    D. 焚书坑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恩格斯指出:国家是一种“特殊的公共权力,构成这种权力的,不仅有武装的人,而且还有物质的附属物,如监狱和各种强制机关”。中国古代社会的“特殊的公共权力”的特征是(    )

    A.外儒内法

    B.皇权加强、相权削弱

    C.对地方的监督不断加强

    D.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唐朝元和年间,中书省丞相皇甫禣奏请减少内外官俸钱,门下省官员崔祐认为此法不妥,封还诏书,皇帝采纳了崔祐的意见,皇甫禣的建议作罢。由此可见

    A. 唐朝时期的丞相权力大于皇权

    B. 唐三省制有互相制衡和分散相权作用

    C. 唐朝门下省权限高于中书省

    D. 唐朝的中枢机构具备君主立宪制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唐摭言》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 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 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C. 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 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撇开道德方面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皇帝”制度创立于秦朝,关于这项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 国家的法律、政策,都决定于皇帝一个人的意志

    B. “主独制于天下而无所制也”成为中国古代的政治定律

    C. 历代官僚体制虽有变化,但都以维护王权服务于皇帝为基本准则

    D. “法令出一”意思是说,皇帝的决策往往要得到群臣的一致意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史料记载,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天问大臣:“天下谁人最快活?”有的说:“金榜题名。”有的答:“功成名就。”朱元璋都不以为然,当大臣万钢回答说“畏法度者快活”时,却极为赞赏,随后对其委以重任。朱元璋赞赏万钢并委以重任的原因是

    A. 其他大臣的回答自相矛盾

    B. 万钢强调了对专制统治的服从

    C. 万钢的回答揭示了快乐的源泉

    D. 其他大臣的回答背离了主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 部门有所精简、名称得到更改

    B. 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 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D. 六部直接隶属于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

    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

    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

    ④扩大了统治基础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是一张清末上海会审公廨审案情形的照片,它集中反映了列强侵犯了近代中国的

    A. 领土主权

    B. 关税主权

    C. 贸易主权

    D. 司法主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清朝官员袁昶说:“中国是礼仪之邦,春秋之时已有明约,两国相争不斩来使,如今攻使馆,要开杀戒,一背礼义之道,二背国际公法。拳术不可恃,外衅不可开,杀公使,悖公法,事将不可收拾。”从材料中可得出的确切信息是                                      (  )

    A.袁昶反对利用义和团来抗击八国联军

    B.袁昶注重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和现实作为依据

    C.袁昶的观点得到了当时统治者的支持

    D.印证了当时八国联军有灭亡中国的野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李鸿章认为《马关条约》的签订是“环境所迫,无可奈何”。这一说法

    ①有自我辩解的成分

    ②隐含了一些苦衷

    ③一味强调客观因素对签约的影响

    ④认为自己签约有功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这是近代爱国诗人邱逢甲的一首诗,它充分表达了作者

    A. 对清政府割台的强烈不满

    B. 对宰相擅权割地的谴责

    C. 对收回祖国河山充满信心

    D. 对人民反抗斗争的歌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守常而贻害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于中国而不归中国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无穷”的是

    ①建立租借

    ②片面最惠国待遇

    ③开设工厂

    ④领事栽判权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曾以清光绪帝名义发布的《罪己诏》称:“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的“议约”是指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下图反映的就是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任人摆布。请问,清政府最终成为任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面哪个条约签订之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如果要再现邓世昌英勇杀敌.壮烈殉国的场景,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是

    A. 威海卫战役

    B. 台湾保卫战

    C. 辽东半岛战役

    D. 黄海海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台湾诗人丘逢甲的《春愁》诗:“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往事”应指

    A. 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旅顺大屠杀

    B. 三国干涉还辽事件

    C.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 甲午海战中国失败被迫签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观察下列图片,说法正确的是

    A. 图二反映的是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

    B. 三图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C. 三图都是围绕维护国家主权这一共同历史主题斗争,体现了抵御外辱的爱国精神

    D. 三图都反映了人民群众自发的斗争精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3 题
  1. 《明史》载:“成祖简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其时章疏直达御前,多出宸(帝王)断。儒臣入直,备顾问而已。”可见,当时内阁阁臣的职责是

    A. 参与机务,批答章疏

    B. 参与决策,传达公文

    C. 参与政务,充当顾问

    D. 参与政事,主管文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因而使得他们无法联合起来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这一制度是

    A. 世官制度

    B. 察举制度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祖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

    A. 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

    B. 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C. 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 君臣关系等级森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2 题
  1. 山东是我国经济和文化大省,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的山东行政图

    材料二据文献记载:

    ①鲁、齐等诸侯在其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收赋役的独立性。

    ②秦代官吏必须经过国家委任才能就职;官吏调任时,不得带随员;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违者要依法治罪。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一、图二、图三反映的山东大地出现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图一、图二反映的两种政治制度在地方权限上有何不同?

    (3)材料一中哪两幅图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为什么能产生深远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请回答:

    (1)圆明园世称“万园之园”,她被劫掠焚烧是在哪次侵略战争时期?图3的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2)图2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何年?什么条款内容突出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侵略要求?

    材料二

    (3)材料二是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的两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什么?并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事件。

    (4)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

    材料三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5)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怎样的错误估计。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说明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的主要表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