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6 题,综合题 3 题
中等难度 29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26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

    百家争鸣的局面。“百家争鸣”产生的影响有(     )

    ①  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形成

    ②使儒家思想在战国时期成为主流思想

    ③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④“学在民间”取代了“学在官府”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    )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    )

    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     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     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历史上大凡激烈变革和动荡的时代,总不免出现两种倾向:一种是要砸烂一切旧传统的革命倾向,一种是要维护旧传统的保守倾向。中国历史上符合这种现象的时期有(    )

    ①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

    ②7世纪初期

    ③20世纪初期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某历史学家对西方一种思想评价道:“人之一切自然本能,蛮性的权力意志,向外征服欲,得一尽量表现之机会;而形成近代文化中另一种人之神性与其兽性之纠缠”。这一评价针对的是:(     )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自由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在牛顿描述的世界中,处处充满着井然有序的规律和法则……于是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这一观点说明了牛顿的发现(     )

    ①可以改变人的世界观

    ②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兴起产生了影响

    ③对思想家们描绘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蓝图产生影响

    ④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A.①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物质、能量、信息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因素,但人类对三者的认识和应用却不同步。下列与此相关的科技成就依次是(     )

    A.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相对论互联网

    B.相对论原子能利用经典力学互联网

    C.经典力学相对论原子能利用互联网

    D.经典力学互联网原子能利用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新青年》创刊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发行量长期徘徊在1000册左右;1918年后,发行量猛增至20000册。出现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     )

    A.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B.文学革命的开展    C.十月革命的影响   D.五四运动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胡适曾说过:“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这里所谓的“树墩”是指(    )

    A.传统思想文化      B.君主专制制度      C.传统的小农经济    D.反动政府的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孙中山说:“所以我们在中国革命决定采用民权制度,一则为顺应世界的潮流,二则为缩短国内战争。因为中国自古以来,有大志向的人,多是想做皇帝,……我们宣传革命主义,不但是要推翻满清,并且要建设共和。……我们要把这种做皇帝的思想完全铲除,一概肃清。”材料反映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

    A.从理论上解决了夺取政权与建设政权的问题

    B.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要求

    C.表达了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

    D.表达了中国人民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强烈愿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其中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晚清(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孙中山模式(议会民主)——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C.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面漫画反映的是票证在不同时期价值的变化,从理论根源上看,导致这种变化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影、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形来构筑意象。”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

    A.“恰似一地打碎了的玻璃”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如实地表现我所生活的时代的风俗和思想面貌”     D.“我不爱理性的绘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梭伦在自己的诗中写道:“自由不可太多,强迫也不应过分;富厚如属于没有教养的人们,厌足就要滋生不逊。”这里他反对的是(    )

    A.贵族凭籍特权的专横与压榨         B.“债务奴隶”被废除后的贪婪

    C.“海岸派”的财产富有与激进            D.公民大会没有实际权力的现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在战国的变法运动中,提出了“圣人苟可以强国,不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 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孟子        C.商鞅         D.荀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北史》载:“孝文帝引见朝臣,诏断诸北语,一从正音……于是诏:‘年三十以上,习性以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下列对这一诏令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A.通过行政命令推行汉话

    B.提倡官员说汉话而不说鲜卑话

    C.30岁以下的官员必须严格执行法令

    D.罢免在朝廷上不说汉话的官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这段文字主要反映了(     )

    A.北魏迁都洛阳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B.土族制度在中原得到全面的发展

    C.南朝统治下的洛阳经济得到恢复

    D.5世纪的洛阳商业盛极一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天主教会为拓展自身的势力,发动了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的“十字军东征”。天主教所指的“异教”主要是指  (     )

    A.东正教      B.伊斯兰教         C.犹太教         D.佛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

    A.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B.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D.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        B.冗兵      C.积贫       D.积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北宋韦骧在《钱塘集》中对王安石变法写诗颂道:“惠遍农无乏,输均役不骚。保兵知警守,吏实禄绝贪饕。……万里耕桑富,中原气象豪。河淤开亿顷,海贡集千艘。”该诗涉及到有利于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有(   )

    ①青苗法

    ②免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市易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沙皇政府1649年通过的《法律大全》明确宣布地主有权以1626年编纂的土地财产登记簿或1646~1647年的人口调查表为依据,无限期地追捕逃亡者,所有逃亡农民不论逃亡时间多久,都要连同他们的家庭、财产一起返回并定居在原来的地主领地里。这一规定(      )

    ①反映了农民被奴役的程度日益加深

    ②说明了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③从法律上确立了农奴制的地位

    ④标志着俄国农奴制度最后确立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为研究毛泽东的思想变化过程,某研究者收集了以下史料:

    史料一 : (注释:年)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民力报》,那是一份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我深受这篇报道的感动,发现《民力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份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他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有名的领导人。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注释:)。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注释:)的前夜。我激动之下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堂的墙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思想还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他们之间的差别。所以我在文章里提出,把孙中山从日本请回来当新政府的总统,康有为当国务总理,梁启超当外交部长!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毛泽东自述》(1936年6月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自述)

    史料二:下图为1911年8月1日《民立报》的影印件,记有“七十二烈士”的报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史料一中有三处(标有①②③序号)需要注释,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校勘和注释。(3分)

    (2)依据史料一,毛泽东当时赞成在中国实行什么政体?属于什么性质?(2分)

    (3)毛泽东为什么说自己当时“思想还有些糊涂”?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及毛泽东三者所走的救国道路有何不同?(8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科技发明统计资料

    时间

    401—1000年

    1001—1500年

    1501—1840年

    中国在世界科技中的比例

    70%

    58%

    29%

    ——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材料二: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历程

    1956年,中国组建0038部队,由钱学森担任院长,开始谋划发展独立的航天事业。

    1960年,中国自制的第一枚导弹1059发射成功。

    1965年,中国开始正式立项研制航天运载火箭。

    1970年,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1973年,中国第一次卫星(长空1号卫星)发射失败。

    199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把美国制造的“亚洲l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市场。

    1996年,中国第一次发射外国卫星(“国际星7A'’)失败。

    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1501年——1840年的科技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原因。(6分)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航天科技发展的国内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有哪些?(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以魏源为代表的中国地主阶级改革派,对阿里改革评价很高。《海国图志》一书对埃及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作了全面介绍,对阿里内政和对外扩张作了评述。魏源说:阿里“甚聪明,尤灭弄权之骁骑,招士通商,训练阵法与列国无异”。

    材料二  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三  真正的独立需要一支能够抵抗西方入侵的现代化军队,而现代化军队需要建立起现代化工业,以提供必要的军事装备。                                     ——穆罕默德·阿里

    材料四  穆罕默德·阿里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在取得埃及政权后,他表面上装着向素丹称臣纳贡,内心里却想摆脱素丹的统治……穆罕默德·阿里的最终宿愿是以埃及为中心,建立一个庞大的阿拉伯帝国,以取代日益衰落的奥斯曼帝国。       ——《埃及近代史》杨灏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阿里是如何“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的?(4分)

    (2)根据材料三、四回答,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核心内容是什么?(1分)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4分)

    (3) 穆罕默德·阿里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与中国的洋务运动有何相同之处?(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叶,俄国知识分子对克里米亚战争前夕俄国局势这样预测:“自反击拿破仑的那场光荣之战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我们却停滞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

    材料二

    ①  下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的“停滞不前”?(4分)俄国是怎样改变这一局面的?(2分)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三种描述哪一种描述较为客观并简述其理由。(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