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2 题,其中:
选择题 18 题,综合题 4 题
简单题 16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8 题
  1.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A. 严惩贪官污吏

    B. 提倡节俭

    C. 善于纳谏

    D. 重视农业生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A. 金城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 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 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话:……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A. 顾恺之   B. 吴道子   C. 张择端   D. 赵孟頫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2016年《中国诗词大会》节目掀起了全民学诗词的热潮。如果出题:他的诗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他”是(   )

    A. 杜甫   B. 杜牧   C. 白居易   D. 李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

    A. 玄奘西行   B. 鉴真东渡   C. 文成公主入藏   D. 遣唐使到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有关唐太宗,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   B. 创立了三省六部制

    C. 知人善任,虚心纳谏   D. 民族政策开明,被誉为“天可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

    A. 唐初北方无边患   B. 长城已失去防御能力

    C. 唐朝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D. 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融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原创史诗歌剧《鉴真东渡》2016年12月20日在东京奥查德剧场成功举行首演。为契合鉴真大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鉴真东渡》有意引入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部分旋律,并在舞台布景中展示瘦西湖、大明寺等扬州著名景点。歌剧中鉴真随身行囊中不可能有(  )

    A. 《论语》   B. 《史记》   C. 佛学经典   D. 《西游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利玛窦曾说:“国家主持的考试对将给每一位有知识的人提供参政的机会。——秀才相当于学士,举人相当于硕士,而进士相当于博士。”这种“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的精神具有超越封建时代的特征,为世界所接纳。这种制度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蒙曼副教授在百家讲坛开讲《大隋风云》中说:“美国学者写过书,影响世界的百人名单中,中国两位皇帝榜上有名,秦始皇与隋文帝。”对隋文帝建立的丰功伟绩,蒙曼认为“怎么评价都不过分”。“怎么评价都不过分”的隋文帝的丰功伟绩是(  )

    A. 开通大运河   B. 统一全国

    C. 科举考试采用殿试   D. 合并州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毛泽东曾 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 做。”说“后半辈不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后期的( )

    A. 贞观之治   B. 开元盛世   C. 安史之乱   D. 藩镇割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唐诗往往折射了时代特征.下列诗句直接反映唐玄宗时社会经济盛况的是

    A.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B.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C.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D. 千歌万舞不可数,就中最爱霓裳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隋朝一位苏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 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我们现在的高考有“文科状元”、“理科状元”,而科举考试中也有“文状元”、“武状元”。那么“武状元”最早出现于(  )

    A. 唐太宗统治时期   B. 唐高宗统治时期

    C. 武则天统治时期   D. 唐玄宗统治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 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C. 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某历史博物馆举办中国古代历史图片展,在某展厅出现了这样一组图片(如下),该展厅的名字最合适的是(   )

    A. 唐代国家统一   B. 民族政权并立

    C. 唐代文化繁荣   D. 宋代民族融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注人活力,铸就当时的繁荣时代。隋唐时期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  )

    ①曲辕犁和筒车   ②科举制   ③行省制度   ④雕版印刷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日本书纪》

    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义,唐风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四大皆空修道义,六根清静解禅缘。万里崎岖不辞苦,求取真经为

    人间。”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日本在唐时曾和中国往来密切,你能说出当时

    日本派哪些人到中国来学习?

    (2)日本深受唐文化的影响,请你试举两例说明。

    (3)材料二说的是谁?他的主要事迹是什么?

    (4)材料三和唐朝的哪位历史人物有关?请说出他的主要事迹和著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写出隋朝首创的一项政治制度。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如图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二 如下图是某老师所绘的《唐蕃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旧唐书·吐蕃传》

    (1)材料一中的“中华”“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它表明了唐太宗实行的是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表明,唐朝和吐蕃之间友好交往的主要形式有哪些?吐蕃是我国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

    (3)材料三中,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有何重要意义?由此对于那些蓄意破坏民族团结的“藏独”分子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观察下列电视剧的海报,回答问题。

    (1)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哪位皇帝纵横跌宕的一生?请结合图一和所学知识,说说他在位期间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

    (2)结合图二,请你说说武则天对唐朝起了什么作用。

    (3)结合图三说说唐明皇是谁,他统治的前期被后人赞誉为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在以上三位皇帝统治期间出现国家兴盛局面的共同原因有哪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