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8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某同学查阅了有关“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人口南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些历史资料进行主题探究,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 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B. 焚书坑儒

    C. 修筑长城

    D.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的这首歌时会想到以下哪位书法家(   )

    A. 钟繇   B. 胡昭   C. 顾恺之   D. 王羲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由是曹之势力,不能复至南方,而三国之势遂定”,奠定这一局面的战役是(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巨鹿之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史记》记载,禹年老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却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 伯益建立夏朝   B.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 夏朝建立标志我国封建社会开始   D. 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央视直播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各种小吃,全方位展示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米饭,永远是江南餐桌上最后的主角。有可能最早享用米饭的古人类(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侧重史书记载   B. 注重史料考证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大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哪一历史现象?       (   )

    A. 丞相权力膨胀   B. 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 外戚专权   D. 宦官专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陆贾在《新语》中写道“秦非不欲为治,然失之者,乃举措暴众而用刑太极故也。”这句话说明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A. 刑法太严酷   B.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 陈胜吴广爆发了起义   D. 可怕的殉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韩非子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 学会制造工具   B. 住在山洞里   C. 懂得用火   D. 过着群居生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竟屡次“烽火戏诸侯”。最初几次,诸侯都会带兵前来保卫周王。诸侯这样做,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 分封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行省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记载于(   )

    A. 龟甲或兽骨上   B. 竹简或木牍上   C. 丝帛或麻布上   D. 麻纸或宣纸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   )

    A. 诸侯国割据混战的范围日益扩大   B. 人民遭受的灾难更重

    C. 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D. 历史向统一的方向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姓名往往是某一历史阶段特征的反映。在古代某个时期,人们多以“牛”、“耕”作为名、字,这个时期可能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春秋战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史书记载“蜀人旱则借以为溉,雨则不遏其流”,以至出现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沃野千里,谓之天府”的局面。这个被“蜀人”充分利用的水利设施是(   )

    A. 郑国渠   B. 大运河   C. 都江堰   D. 灵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汉书》记载“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推行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废井田,开阡陌   D. 奖励军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同学们兴趣盎然,一起讨论起班级各位任课老师的教学风格,并与教材中各家的主张作了比较。下列有关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语文赵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熟谙儒家真谛

    ②数学马老师深入了解学生,知己知彼,颇有道家风范

    ③历史王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做法

    ④思品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假如你穿越时空,来到秦朝,下列情景不可能遇到的是 (   )

    A. 在朝廷中大臣齐呼皇帝万岁   B. 中央官吏太尉正在向秦始皇上奏章

    C. 秦始皇正在用小篆起草诏书   D. 某商人去原楚地经商,正在兑换楚国的蚁鼻铜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

    A. 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 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 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 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西汉统治者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因此,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 提倡节俭   B. 大兴文治   C. 休养生息   D. 平抑物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电视剧《人民的民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其实自中国古代以来就十分重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下列哪些官吏的职责与检察官相似(   )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丞相  ④刺史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局势的是

    A.    B.

    C.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祖冲之   B. 贾思勰   C. 顾恺之   D. 郦道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李平一家利用暑假去洛阳旅游,在洛阳八景之一龙门山色,他们看到断崖上有许多佛像。你知道他们浏览了什么名胜古迹吗?(    )

    A.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云冈石窟

    C. 龙门石窟   D. 敦煌莫高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汉书》

    材料二:

    材料三: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骞凿空”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请参照材料二地图将这条重要通道的起点A与终点B的地名填在方框内。

    (3)为确保材料二中该商路的畅通,西汉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加强对西域的管辖?它的设置有何重要意义?

    (4)根据材料三,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整个中华民族的文明就是各个民族不断交流、融合所产生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材料二: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一改姓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迁往中原的“北方民族”有哪些?(任答两个即可)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原汉族迁往江南”给江南地区的开发带来了哪些有利因素?

    (3)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这次改革有什么特点?两则材料涉及到哪两项改革措施?

    (4)这一改革与材料一中的历史现象,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