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5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2 题,语言应用 1 题,材料作文 1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5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5 题
  1. 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横线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锻练   断壁残垣   垂(yán)    穷兵(dú)武

    B.聒噪   不记前嫌   按(nài)   钟灵(yù)秀

    C.剽悍   针贬时弊   复(bì)    臧(pǐ)人物

    D.跳槽   苦心孤诣   (zhé)居   一丘之(h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从古代经典《易经》所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到今天对中国梦的矢志不渝的追求,中华民族5000多年煌煌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孕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B.一个社会,过于激烈的竞争并不是好事情,殊不知,一团和气与互相协作才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

    C.“被电脑”的后果,在中学生的书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你让学生写篇作文,他大笔一挥,龙飞凤舞,而卷面字迹却无法辨认。

    D.过去,大家都一穷二白,连买一件新衣服都是奢侈品;但现在不同了,车子、房子都是我们已经拥有的东西了,由此我们感受到生活所发生的巨大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研究认为,最近频发的强雾霾天气,是异常天气形势造成中东部大气稳定、人为污染排放、浮尘和丰富水汽。

    B.今年以来,全国住房价格过快上涨的势头虽然已得到初步遏制,但是部分大中城市住房价格仍然过高,调控房地产市场的工作依然繁重。

    C.《长沙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已经经长沙市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并颁布,将于2013年5月1日起施行。长沙市人大常委会今天下午召开新闻发布会,对条例中有关长沙地铁的运营安全、票价制定、服务市民等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

    D.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是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借鉴国际先进经验,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改道路的有益尝试才是最佳途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面是曹雪芹《红楼梦》中的一首七律《咏白海棠》,顺序已打乱,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①苔翠盈铺雨后盆

    ②倩影三更月有痕

    ③玉是精神难比洁

    ④多情伴我咏黄昏

    ⑤斜阳寒草带重门

    ⑥莫谓缟仙能羽化

    ⑦芳心一点娇无力

    ⑧雪为肌骨易销魂

    A.⑥④⑤①③⑧②⑦

    B.⑤①⑥④③⑧⑦②

    C.⑤①⑦②③⑧⑥④

    D.⑤①③⑧⑦②⑥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文言文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其他虽吾亦不能知也。

    B.愈之为古文/岂独取其句读不类于今者邪/思古人而不得见/学古道则欲兼通其辞/通其辞者/本志乎古道者也。

    C.读书以为学/缵言以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盖学所以为道/文所以为理耳/苟行事得其宜/出言适其要/虽不吾面/吾将信其富于文学也。

    D.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改过之法(节选)

    袁 黄

    何谓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学者于好色,好名,好货,好怒,种种诸过,不必逐类寻求,但当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阳当空,魍魉潜消,此精一真传也。过由心,亦由心改,如斩毒树,直断其根,奚必枝枝而伐,叶叶而摘哉?

    大抵最上治心,当下清净;才动即觉,觉之即无;苟未能然,须明理遣之;又未能然,须随事以禁之。以上事兼行下功,未为失策;执下而昧上,则矣。

    顾发愿改过,明须良朋提醒,幽须鬼神证明。一心忏悔,昼夜不懈,经一七,二七,以至一月,二月,三月,必有效验。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镇作喜;或梦吐黑物;或梦往圣先贤,提携接引;或梦飞步太虚;或梦幢幡宝盖,种种胜事,皆过消灭之象也。然不得执此自高,画而不进。

    昔蘧伯玉当二十岁时,已觉前日之非而尽改之矣。至二十一岁,乃知前之所改,未尽也;及二十二岁,回视二十一岁,犹在梦中。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吾辈身为凡流,过恶猬集,而回思往事,常若不见有过者,心粗而眼也。然人之过恶深重者,亦有效验:或心神昏塞,转头即忘;或无事而常烦恼;或见君子而赧然相沮;或闻正论而不乐;或施惠而人反怨;或夜梦颠倒,甚则妄言失志;皆作孽之相也。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选自明代袁黄《了凡四训·第二篇》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由心         造:产生

    B.执下而昧上,则矣   拙:愚蠢

    C.须鬼神证明       幽:昏暗

    D.心粗而眼也       翳.:(眼)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此精一真传也     师道不传也久矣!

    B.须明理遣之       斧斤时入山林。

    C.以上事兼行下功    蟹六跪二螯。

    D.常若不见有过者    寡人不知力之不足也

    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容易犯错误,犯了错误若想改正,最关键的是要从心念上去改正,修心是最上乘的改正方法。

    B.作者列举了“心神恬旷”“智慧顿开”“处冗沓而触念皆通”“遇怨仇而回镇作喜”等种种胜事,借此说明“不断思过,就会不断发现错误”的道理。

    C.在节选的文中,作者以蘧伯玉为例,说明了一个人不能画地为牢、自高自大,而应善于不断地反思自己的道理。

    D.在写法上,作者用“太阳当空,魍魉潜消”的比喻来说明“有了正念,邪念就无法生存”的道理;用“斩毒树,直断其根”的比喻来说明“应该从内心来直接改正过失”的道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觉心神恬旷;或觉智慧顿开;或处冗沓而触念皆通;或遇怨仇而回镇作喜。

    (2)岁复一岁,递递改之,行年五十,而犹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过之学如此。

    (3)苟一类此,即须奋发,舍旧图新,幸勿自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1)孔子的《论语》中的“礼”是指什么,请简要解释,并谈谈“礼”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2)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孔子思想体系中“仁”和“礼”关系的理解。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题目。

    郡庭惜牡丹

    徐 夤

    断肠东风落牡丹,为祥为瑞久留难。

    青春不驻堪垂泪,红艳已空犹倚栏。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1.这两首诗都以牡丹为主要意象。徐诗从     字着意,抒发了对人生短暂、青春不驻的感叹;刘诗从赏字入情,表达了                 的心情。

    2.简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古诗文默写。

    (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以为固。(贾谊《过秦论》)

    (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王羲之《兰亭集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生态文学

    王必胜

    时下,生态文学是一个亮点。生态与文学的关联何在?生态文学的基本要素是什么?这些都是有志于此的人们所关心的。当一个社会自觉地以自然为友,自然生态的发展变化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进程。特别是人们面临着生态自然的好坏,环境条件的优劣时,会对如何提高生活质量,幸福指数如何与GDP同步发展等问题有新的期待与新的诉求,于是,文学自然而然地就会把生态发展水平纳入自己的视野。文学为生态建设,为环境保护,为自然可持续发展,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纵观全球,生态文学渐渐受到重视,已成为一个新的文学关注点。

    生态文学,其实是大自然文学,是书写人们在生态建设和自然环境中的生活状态、心情感受。生态文学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生态环境成为书写的对象,山水田园,风花雪月,自然生灵,皆成文章,铸成大雅。“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春来江水绿如蓝,谁不忆江南?”是自然的吟唱,是生活的感怀,是风光的唯美颂歌。二是,忧思于自然世界的恶化对于人类生存的影响,所谓寻找“诗意地栖居”,生态优化型的社会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于是,在有社会责任感的文人笔下,生态自然成为主角。书写高山大漠、森林河流的治理保护也为一时之盛。社会呼唤文学的多样化,而生态文学的出现,更让文学的多样成为可能,有了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正因为生态文学的界定莫衷一是,所以生态文学的历史状态和文本样式也相应地难以归类。但是,对于优美的自然,倾情地讴歌,从中提炼出醇厚的诗味,纯美的文意,是一切类似的文学经典化的表达。如果宽泛地理解的话,生态文学可以说是“古已有之”。东晋时期的山水诗巨将谢灵运的山水诗,其清新的韵致,其闲适的意境,其婉约的意象,给人一种心闲气自华,有牧歌般的轻快情味,从中你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恬淡,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亲近。“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成为千古绝句。大约相同时期的陶潜老先生,以采菊东篱的闲情逸致,唱出了自然与人生的高致情味,其意象与境界,是自然生态的优美写照。他们或许是中国古典生态文学的集大成者。而美国的梭罗,瓦尔登湖旁的轻唱微吟,远离尘嚣,以自然为伴,以沉静自修的禅心,把文学的功利与社会的负累置之脑后,人生的旷达与疏放,成为作品透视出来的精神光点。还有,俄罗斯的普列什文,是一个大自然的歌者。他的《林中水滴》《大自然的日历》《大自然的眼睛》,细腻描写了大自然世界中生命的平凡与灵动、坚韧与高洁。高尔基评价说:“他的心灵与土地、森林、河流,结合得如此完美,在任何一个俄国作家的作品中,我从未见过。”帕乌斯托夫斯基评价道:“普里什文仿佛就是俄罗斯大自然的一种器官”,大到一片森林,小到一颗水滴,他都有熟悉而生动的书写。

    所谓生态文学,其实是一种对大自然生动而沉静的书写,是一种自在自为的精神舒缓的抒发,是一种充满了善待自然、敬畏生物的思想和情感的提纯。因此,作为生态文学的倡行者和实践者,我以为,主要是用一种亲和的态度,描绘出每个人心中的自然,以人性情怀书写每个人心中的自然风物。所谓“我看青山多妩媚,青山看我应如是”;所谓“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这就是生态文学之魂。如同陶氏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自得的优雅,如同梭罗的心闲神定的自在,如同普列什文的笔下,那些自然生灵,有如亲人似地悠游于你的身边,牵手于你的衣袖,或者,你以“亲人般的关注”,将自然“艺术化的方式,打动人心”。当然,还有,真正的生态文学作家,也要像普里什文一样做生态和环保主义的捍卫者,贯穿在身体力行中。

    生态文学不仅是一种纯美的文学,她的厚重在于,既书写这个自然世界的优美和谐,丰姿神韵,也抒发人类对于大自然保护的一种责任。可见风物,也见人文,表达对于消失的风物和失落的生态文明的忧虑。也许,后者是当年陶潜、普列什文、梭罗们所没有想到或做到的,而凸现人文精神,为我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文学的书写,是生态文学行之高远的灵魂与精髓。

    (选自2013年01月11日 《文汇报》)

    1.从广义来讲,“生态文学”其实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即           。“生态”与“文学”的关联在于           

    2.关于“生态文学之魂”,下列表述最准确的—项是

    A.像陶渊明那样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自得的优雅生活。

    B.自然生灵,有如亲人似地悠游于你的身边,牵手于你的衣袖。

    C.把做生态和环保主义的捍卫者,贯穿在身体力行中。

    D.可见风物,凸现人文,为我们所处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文学的书写。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当一个社会自觉地以自然为友,自然生态的发展变化就会直接影响社会的进程,文学才可能把生态发展水平纳入自己的视野。

    B.没有生态文学的出现,文学的多样化就不会成为可能,也就不会有生态文学这一道亮丽的文学风景。

    C.用一种亲和的态度,描绘出每个人心中的自然,以人性情怀书写每个人心中的自然风物,是作者对生态文学的倡导与呼唤。

    D.只要做一个生态和环保主义的捍卫者,并贯穿在身体力行中,就能和普列什文一样成为真正的生态文学作家。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小松鼠

    柯来台

    ①朋友送给我一只松鼠,它全身呈深绿色,翘起的尾巴顶端和腹部则是红色的。我一开始就觉察到它野性十足,它对人一无所知,竟以为可以无所顾忌。第一天,它就把猫咪吓得直哆嗦,而京巴狗在它面前竟说不出话来。瞧着这个快活的家伙一本正经地坐在椅子背上,瞪着那圆溜溜的眼睛盯着每一样东西,谁不发抖呢?

    ②第一天,它喝牛奶。在我的头发上蹭干净两只手,然后在空中蹦跳。不一会又回到我的肩上,梳理我的头发,把冰冷而友好的小鼻子,肉乎乎的舌头在耳朵下方蹭。

    ③一条在它童年时就箍在它腰上的锁链磨坏了它的毛皮,他那如羽毛般轻盈、如火焰般闪烁、翘在空中的尾巴在跳来跳去时便发出一种如苦役犯戴的镣铐的声音。“抓住它,把它拴住,它把糖果盒拿走啦!”它被抓住之后就把长长的手指,塞进钢制腰带间,陷入沉思。我带它到乡间度假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它一直过的是沉闷的城市生活。它没有立刻走出敞开的笼门,而是把一双手紧贴在胸前,出神地凝视无边的绿色草地,身体则有规律地战栗,它的美丽的、如一颗泪珠般凸起的眼睛里映出一片绿色。

    ④我牵住链子的另一端,它便随我一起在草坪上行走。在草地上,它干净利落地小便,采摘一粒粒黑色的种籽。然后,它用前肢抓住一棵鲜花盛开的小树底部的枝桠,发疯似的摇晃它,仿佛要看看这树枝是不是活的。这时,它瞧见空中飞过的鸟儿,便伸长脖子向鸟儿致意,这一举动几乎使它离开了地面。

    ⑤它遇见一条蜥蜴,前额上边立即堆起皱纹,竖立起了脖子和尾巴上的毛。在我起来调解之前,它已经翻了个空心筋斗,像只好斗的公鸡在空中打了个旋,那可怜的小蜥蜴已成了两截。但是,对癞蛤蟆,它只是表现出强烈的厌恶,不过,有时候,它向肥肥的长满疙瘩的癞蛤蟆伸出爪子,很友好地搔它的脑袋。癞蛤蟆鼓起了肚子,表示抗拒,发出刺耳的声音。

    ⑥在乡间,它发胖了。除了我给它的榛子、核桃、杏仁外,它还咬了窗帘、镜框的一角,还整天把一根葡萄枝搂在怀里走来走去,用嘴唇舔着。它轻盈地在我肩上蹿来蹿去,往我耳朵里吹气。小园子里开满了白洋槐花、杜鹃花。小松鼠关在笼子里,把它的可爱的鼻子挤在两条栏杆之间……我知道它在想什么,我终于打开笼子,解开它的锁链——我知道,我会想它的。

    ⑦我给他自由的时候,正是六月,温煦的威风轻拂,自由的松鼠却一动也不动,它两只手交叉,久久地、全神贯注地坐在窗台上。它开始做它习惯的动作,把手塞进腹部和链子之间,但它没找到链子。它笨拙而轻轻地跳了一下,估量那根原先栓他的链带的长度,然后,又试着跳了一下,那时,他只是瞅着我。然后,它不安地咳嗽,急急地奔跑起来,最后,消失得无影无踪。

    ⑧暮霭降临时,我呼唤它的名字,但没有用。可是,夜色深沉时,窗台上面想起了松鼠那轻轻的、朴实的干咳声,它呼唤着我。它像主人似的回到房间。它步履蹒跚,因户外的空气、树木、鲜花和海拔高度而心醉。它就着小盆的水嘴畅饮,用一双手梳洗一番,准备床铺——那个它每天打开裹在身上的毛线团。第二天,我又见到它自由自在地坐在窗边,等待着折断那条其实已不再存在的链子……那天,它没有离开花园。在杜鹃花,洋槐花丛中,重又开始像人间天堂一般的生活。一群飞来飞去的燕子和麻雀围着它,对它鸣叫,它又开始蹦蹦跳跳,欣喜若狂,忘乎所以,追逐猫咪,把猫从洋槐树那儿撵走,它得意洋洋,蹲在洋槐树上,一脸满不在乎的神态:“现在该轮到谁了?”

    ⑨小松鼠没有失去爱交际的性情,不久,邻居小姑娘告诉我,“松鼠坐在我家钢琴上,听我学唱歌”;隔壁的大爷向我诉苦,“我留在盘子里的核桃和葡萄干被它吃了”。

    ⑩它每天早出晚归,精力充沛,皮毛光亮,因为获得自由的缘故,甚至因为感恩的缘故,它显得神采奕奕,它从不忘记回家,从不忘记向我滥施松鼠式的爱抚。这重新开始的世界,这一平衡状态,这野生动物和我们之间的纯洁关系,持续了两三个星期。一天晚上,它没有回来,后来的晚上也没有再回来。我确信,人类的双手又重新抓住了它,抓住了它那伸出脑袋让人抚摸的耳朵。

    1.谈谈对文中“它开始做它习惯的动作,把手塞进腹部和链子之间,但它没找到链子”这句话的作用的理解。

    2.请简析文章结尾的特点及作用。

    3.纵观全文,分析作者笔下“小松鼠”形象的特点。

    4.有人认为,文章写到小松鼠回归大自然的第⑦段即可结束,你认为呢? 请你根据文章主题,谈谈人类应如何处理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新华网济南1月24日电(记者高洁、张志龙、李放) 春节将至,辛苦了一年的中国人又将进入走亲访友、合家团圆的日子,“大吃一顿”早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但面对吃完后餐桌上杯盘狼藉、满桌剩饭剩菜,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反思“舌尖上的浪费”,曾经司空见惯的中国式“剩宴”开始引起网民的关注。

    近日,一组反映上海、广州等多地酒店铺张浪费的照片在网络迅速蹿红,不含酒水五六千元一桌的宴席餐毕,几乎没动过的螃蟹、整只鸡、整条鱼都被扔掉。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最后一张照片中家住甘肃的老人王义忠的独白:“一年中有肉的饭不超过10顿。”

    中国式“剩宴”成为网络上热议的话题。截至23日下午15时,新浪微博关于“剩宴”的搜索超过11万条。为了更为有效地反对浪费,不少网民在网络上发起以吃光盘子里的东西为主题的“光盘行动”。

    1.请为上述消息拟一个标题并阐述理由。

    2.根据上述消息,自选角度,写一段新闻短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材料作文 共 1 题
  1. 阅读莫言在诺贝尔颁奖典礼上讲述的故事,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我们参观一个苦难展览,我们在老师的引领下放声大哭。为了能让老师看到我的表现,我舍不得擦去脸上的泪水。我看到有几位同学悄悄地将唾沫抹到脸上冒充汗水。我还看到一片真哭假哭的同学之间,有一位同学,脸上没有一滴泪,嘴巴没有一点声音,也没有用手掩面。他睁着大眼睛看我们,眼睛里流露出惊讶或者困惑的神情。事后,我向老师报告了这位同学的行为。为此,学校给这位同学一个警告处分。多年之后,我因自己的告密向老师忏悔时,老师说,那天来找他说这件事的,有十几个同学。这位同学十几年前就去世,每当想起他,我就深感愧疚。这件事让我悟出一个道理,那就是:当众人都哭时,应该允许有的人不哭;当哭成为一种表现时,更应该有人不哭。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