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5 题,其中:
选择题 20 题,综合题 5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0 题
  1. 《礼记》载曰“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该段材料记录了我国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其选拔标准有

    A.才学、血缘、等级、地位        B.血缘、门第、等级、世袭

    C.血缘、品行、才学、世袭        D.才学、门第、品行、世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清代《韵鹤轩杂著》一书描述当时的苏州“士之事贤友仁者必于苏,商贾之籴贱贩贵者必于苏,百工杂技之流其售奇鬻异者必于苏。”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的苏州

    A.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社会活动有严格的区域限制               D.经济文化十分繁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韩非子视商人为“邦之蠹也”(蠹,蛀虫)。下列观点与之明显不符的是          (    )

    A.“今驱民而归之于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

    B.“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C.“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D.“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先哲曾留下若干睿智的言论。下列人物组合与表中引文顺序完全吻合的是

    A.朱熹、王夫之、顾炎武、黄宗羲        B.程颐、朱熹、李贽、黄宗羲

    C.王阳明、黄宗羲、董仲舒、顾炎武      D.王夫之、程颐、王阳明、顾炎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近代一位诗人曾言:“和议知非策,瀛东弃可伤,坠天忧不细,筹海患难防。”又言:“初传烽火照辽阳,忽见干戈满故乡。”使这位诗人感到愤闷的历史事件是

    A.火烧圆明园     B.清政府割让台湾     C.八国联军侵华    D.国民党败退台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然而在19世纪七十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下列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                                              B.洋人发明的火车

    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                                                    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教育新闻网曾撰文指出:“新文化运动以来,国民道德水平下降,思想混乱形势严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带动文化全球化,我们会不会成为没有精神家园的流浪儿……”。这里作者主要是针砭新文化运动

    A.引进西方学说                  B.批判尊孔复古思潮

    C.提倡文学革命                          D.彻底否定民族文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研究性学习中,老师希望学生以民族实业家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为素材做一小论文,要求学生自行搜集材料。下列四位同学的研究方法最能客观反映大生纱厂历史的是

    A.甲生想以纱厂的档案为主要材料,因为这最能反映当时工厂的生产经营活动

    B.乙生想利用该纱厂职工的回忆录,因为这是当事人留下的文字材料,最可信

    C.丙生想访谈南通地区的老人,因为这些人目睹纱厂营运,所做的口述最翔实

    D.丁生想以当时各种报刊杂志为主要材料,藉以了解并掌握该工厂的发展状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以下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即知识”

    C.“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D.“舍善而趋恶不是人类的本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1949、1972、1992年分别形成了三次建交高潮。下列史实与三次高潮成因相对应的是

    A.中苏建交       尼克松访华         两极格局的崩溃

    B.一边倒         “求同存异”       《中美建交公报》

    C.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

    D.不结盟运动     重返联合国         多哈会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口号不仅是浓缩的历史,还是影响人们思想观念、引导人们行为取向的有效鼓动方式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下列口号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革命无罪,造反有理②发展是硬道理③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④三年超英,五年赶美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③④①②       D.①④③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邮票可以反映历史,也是设计者所处时代和设计者本人思想认识的反映。下图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寓意理解正确的是

    ①邮票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by thepeople,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国曾经追求过“美国式”的民主

    ③邮票突出“抗战建国”反映了当时中美两国有共同的利益和要求

    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台湾已经回归中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美国老报人斯东在《苏格拉底的审判》中说,苏格拉底的死“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了一个污点。这乃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约有一半左右的政治家(包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民众的惩罚。这些史实表明

    A.雅典政治腐败,阶级矛盾激化

    B.苏格拉底等人仇视民众,主张实行贵族政治

    C.直接民主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

    D.雅典的民主政治保护了全体雅典人的利益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自公元1651年起及从此以后,……无论为英人或别国人的殖民地所生长、出产或制造的任何货物或商品,如非由属于本共和国人民所有的任何种类船舶载运,皆不得输入或带进英吉利共和国……或殖民地或领土”英国政府的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打击

    A.西班牙         B.荷兰         C. 法国        D.北美殖民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欧洲无产阶级的科学是由两位学者和战士创造的,他们的关系超过了古人关于人类友谊的一切最动人的传说。”这里的“科学”指的是

    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                B.法国的启蒙思想

    C.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德国的古典哲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889年,第四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首都巴黎举行。为迎接这次经济盛会,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尔铁塔作为新的标志性建筑。下列关于这次盛会与埃菲尔铁塔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铁塔上有可能会采用电灯照明技术

    ②展品中可能会有以柴油为燃料的内燃机

    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飞机在飞行

    ④人们可以采用电话这种快捷方便的方式进行联系(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一本史书描述:“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组建联合国军,介入此次冲突。这是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的军事联合行动。”这次冲突是

    A.朝鲜战争        B.柏林危机        C.古巴导弹危机        D.海湾战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提出:“从一定意义上说,赫鲁晓夫既是斯大林模式的掘墓人,但最终还是扮演了守墓人的角色。”主要是指赫鲁晓夫(    )

    A.揭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不够实事求是

    B.改革缺乏正确指导思想

    C.改革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仍未从根本上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D.坚持斯大林模式,不愿进行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面实现西方化(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她们。”据此推断这位画家的绘画风格应该是

    A. 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5 题
  1. 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人民版教材必修一146页

    材料二 “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它依仗自己的实力与地位,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以西方价值观念为准绳、以北约军事力量为后盾的单极世界……因此,“多极”与“一极”之争将持续一个相当长的时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多极格局的形成尚需待以时日,多极化作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将在曲折中取得发展。

    ——《时政评说》

    材料三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哪些?(5分)

    (2)美国实施“冷战”政策有何具体表现?(3分)

    (3)材料三中所说的“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4)你认为美国能否建立单极世界?谈谈你的理由。(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 个…… 各关税吏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 在这样的苛税下“商贾望见关津,如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材料三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明清时期的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经济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郭德利认为“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是什么?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4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黄宗羲的观点。有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启蒙思想家把欧洲的封建制度比作漫长的黑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散现实的黑暗。

    ——摘自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  孟德斯鸠指出“暴君之所以有权力,正在于他剥夺别人的生命。”“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

    材料三  伏尔泰对英国政治制度这样描述:“一个受人尊敬而富裕的国王,有无限的权力做好事,却无力为非作歹,当了一个自由、强盛、擅长经商,又很开明的国家的首领。一边是贵族重臣,一边是城市代表,与国君共分立法之权。”

    卢梭提出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创立民主共和国,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国家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四  现在我们知道,这个理性的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理想化的王国;永恒的正义在资产阶级的司法体系中得到体现;平等归结为法律面前的资产阶级的平等。

    ——摘自恩格斯《反杜林论》

    回答:(1)材料一中“现实的黑暗”指什么?为了驱散“现实的黑暗”,材料二提出了怎样的设想?这种设想有何进步作用?(3分)

    (2)材料三中两位思想家关于国家政体方面的主张各是什么?(4分)在以后的欧美资产阶级革命中,这两种主张有何具体实践?请各举一例说明。(2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如何评价启蒙运动?(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众所周知,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它与革命交相更替,互为作用,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亦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即使那些既有势力而又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让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他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录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的《二一九法令》

    材料三  “大凡国家之强弱,系于人民之贫富,人民之贫富,系于物产之多寡,而物产之多寡,在于是否勉励人民之工业。所以,归根结底是依靠政府官吏的诱导奖励之力。”

    ——大久保利通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梭伦调解社会矛盾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分)梭伦改革中有哪些政策能体现这一思想?(2分)

    (2)据材料二,说明法令条文中两种农民在权利规定方面的不同。(2分)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自由的前提是什么?(1分)

    (3)材料三体现了大久保利通的什么政策?(1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时期在这一政策方面采取了哪些奖励措施?(2分)

    (4)结合上述材料,请指出梭伦、亚历山大二世、大久保利通等人的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1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克伦威尔顺应士兵和广大民众的要求,把国王当作暴君、叛徒、杀人犯和国家公敌。他在审判国王的特别法庭上,竭力向摇摆不定的法官们阐明处死国王的理由……最后不顾法官们的暧昧态度,并排除来自法国、西班牙等国封建势力的干预,亲自起草对国王执行死刑的命令。

    ——米·阿·巴尔格《克伦威尔及其时代》

    材料二  英国长老派(清教徒中的一派)代表人物巴克斯特说:“(克伦威尔)本质上是诚实的,他一生中大部分的经历是虔诚的,有良知的,但在取得荣誉和功名后他堕落了。他的宗教热情完全为野心所取代,而且随着成功逐渐发展。当他的成就击败几乎所有对手时,他为那面临着他的最大诱惑所征服,正如他征服别人一样”。

    ——王龙《李自成和克伦威尔的悲剧有何异同?》

    材料三  虽然,天下人云者,常人居其千百,而非常人不得其一,以常人而论非常人,乌见其可?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语日:“盖棺论定。”吾见有盖棺后数十年、数百年而论犹未定者矣。各是其所是,非其所非,论人者将乌从而鉴之?

    ——梁启超《李鸿章传》

    请回答:(1)材料一中克伦威尔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

    (2)材料二中克伦威尔“在取得荣誉和功名后他堕落了”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这一观点。(3分)

    (3)材料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依此观点指出材料一、二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是否矛盾?并说明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有哪些?(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