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8 题,其中:
单选题 19 题,选择题 5 题,null 1 题,非选择题 3 题
简单题 6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9 题
  1. 下面是我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据此可得出

    项目

    中共?党员

    民主?党派

    无党派

    工人

    农民

    解放军

    归国华侨

    少数民族

    妇女

    人数

    668

    274

    284

    100

    63

    60

    30

    177

    147

    比例

    54.48%

    22.85%

    23.16%

    8.16%

    5.14%

    4.89%

    2.45%

    14.43%

    11.99%

    A. 人民代表主要是经政治协商推举出来的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基于多党制基础上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的特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922年,中共“二大”在宣言中指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中的最大要素。农民因为土地缺乏、人口稠密、天灾流行、战争和土匪的扰乱、军阀的额外征税和剥削、外国商品的压迫、生活程度的增高等原因,以至日趋穷困和痛苦。”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以发动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

    B. 提出了由国民革命转向土地革命的方针

    C. 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D. 决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德国君主立宪制

    C. 美国总统共和制

    D. 法国共和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丽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A. 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 香港、澳门回归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 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B. 无法选拔出真正的治国之才

    C. 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高效廉洁

    D. 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皇上召见军机大臣,不许太监在侧,也不准六部长官擅入军机处,军机大臣不得擅自结交外任官员。”材料表明军机处

    A. 封闭性强,有利于政令执行

    B. 是君权的附庸,无行政决策权

    C. 权力很大,凌驾于六部之上

    D. 官员干练,提高了行政效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据记载“伯利克里(或说厄菲阿尔特Ephialtes)颁布了出庭陪审者履行义务的津贴。在进入法院大厦之前,授给每一个陪审员一根出庭杖和一枚证章,凭证可以领受规定的津贴两个欧布尔(Obol,以后又增加到三个欧布尔即半个德拉克玛)”这一作法

    A. 反映雅典公民参与民主是为了获取津贴

    B. 是伯利克里笼络民心的一种手段

    C. 调动了雅典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

    D. 保证了每位雅典居民都能参与政权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自大革命以来,法国就像一个政治制度的试验场,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帝制、共和制,循环多变,轮番实行。这一过程

    A.反映了共和制更优于君主制

    B.反映了法国民主与专制力量的斗争

    C.说明法国工业革命进程太慢

    D.体现了法国革命是最为彻底的革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它和中国儿童游戏中的“锤子、剪子、布”同一原理,即一物降一物。对此种说法你认为

    A. 正确,讲出了三权分立的实质

    B. 正确,说明了三者的关系

    C.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该是互相制约

    D. 不妥,三种权力的关系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客观上有一定积极意义”。这主要是因为中国

    A. 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

    B. 专制君权受到冲击

    C. 主权和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D. 开始走向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53年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颁布《太平礼制》,规定:“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表明

    A. 太平天国政权不再代表农民阶级的利益

    B. 太平天国领导人仍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C. 洪秀全已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代理人

    D. 洪秀全力求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近代某一条约规定:清政府惩办“祸首诸臣将”,在侵略者“被虐”“遇害”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五年”这些条款反映的实质是

    A. 阶级矛盾激化

    B. 中国主权丧失殆尽

    C. 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第二次起点”的说法主要认为五四运动是中国

    A. 旧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完成的标志

    B.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开端

    D. 政治制度与思想文化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指出:在中小学教材中,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确保树立并突出十四年抗战概念。这一举措凸显出

    A.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

    B. 全民族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

    C. 敌后战场在抗战中起了主导作用

    D. 中国长期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马克思在评价某事件时说:“这次革命不是一次反对哪一种国家政权形式……的革命。它是人民为着自己的利益重新掌握自己的社会生活。它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而进行的革命。”由材料可知,“这次革命”

    A. 开创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初次尝试

    C. 是马克思直接领导斗争的结果

    D. 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58年之后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成为一种表决方式,后来甚至出现用热烈的鼓掌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对票决进行明确。这表明改革开放后我国

    A.确立依法治国理念

    B.人大制度得以恢复

    C.健全各项法律制度

    D.逐步完善民主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16年11月30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两岸关系改善与发展的基础是坚持“九二共识”,台湾当局不承认“九二共识”,两岸双方就不可能进行良性互动。材料表明坚持“九二共识”

    A.有利于实现“三通”

    B.不能够推动两岸和平统一

    C.能强化两岸的文化认同

    D.有利于两岸的和谐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中国有句俗话“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 积极参加国际维和行动

    B.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 中日邦交正常化

    D. 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美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 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B. 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 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D. 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5 题
  1. 1912年成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称为亚洲第一个 “美国式”的共和国政府,主要是因为(  )

    A.临时政府是在美国的支持下建立的

    B.《临时约法》是资产阶级宪法

    C.《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临时政府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A. 禅让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罗马法曾规定:丈夫对妻子嫁妆里的不动产,即使征得妻子的同意,也不得出让或抵押。这表明罗马法

    A. 规定了夫妻财产分配原则

    B. 给予妇女相应的政治地位

    C. 重视对私人财产的保护

    D. 解决经济纠纷缺乏灵活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人物传记《乾隆皇帝》中记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弘瞻是乾隆帝最小的弟弟,一天到皇太后宫中请安,在皇太后座旁膝席跪坐,该处正好是皇帝平日跪坐之地。结果弘瞻被革去亲王,降为贝勒,解除一切官职,永远停用,32岁抑郁而终。这则故事反映的本质是

    A. 弘瞻对封建等级的漠视   B. 封建皇权的至高无上

    C. 乾隆皇帝的冷酷无情   D. 宫廷斗争的血腥残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亚当斯此举

    A.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B. 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

    C. 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   D. 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1 题
  1. 李侃编写的《中国近代史》称:“《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争夺中国的步代大大加快,俄、英等国争先恐后地掠夺在华利权,强租海港,划分‘势力范围’。”这实际上反映了

    A. 日本是瓜分中国狂潮中的急先锋

    B. 《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C. 列强在掠夺中国过程中相互勾结

    D. 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5年5月9日晚,莫斯科烟花盛放,人们纵情高歌,庆祝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却发出了一段惊人的论调:“人们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关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乔治•凯南发出上述论调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纯粹建筑在这样一种道德的结合上,国家的特性便是客观的‘家庭孝敬’。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属于他们家庭的,而同时又是国家的儿女。在家庭之内,他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乃是血统关系和天然义务;在国家之内,他们一样缺少独立的人格,因为国家内大家长的关系最为显著,皇帝犹如严父为政府的基础,治理国家的一切部门。”

    ——黑格尔

    材料二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和爱国主义情结的高涨,广大民众的政治觉悟也普遍提高,要求当家作主的愿望愈益强烈。人们不仅以各种方式投入抗战,而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加入到政治生活中来。在敌后抗日根据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政策和行动,使广大民众对民主政治产生巨大的心理认同,激发了人们前所未有的参政热情。

    材料三选举民主,即多数决策,主权在民;协商民主,即广泛参与,集思广益;自治民主,即民族平等,群众自治……选举民主是关键,协商民主是纽带,自治民主是基础,各种民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实现形式,激发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意识。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黑格尔认为中国古代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人们参政热情提高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我国为实现社会主义民主进行了怎样的制度建设?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