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9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名句名篇 1 题,现代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2 题,作文题 1 题
简单题 1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9 题
  1. 下列句子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秋豪不敢有所近

    B.太尉判状,辞甚巽

    C.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的虚词“乃”的意义和用法与“良乃入,具告沛公”中相同的一项是(   )

    A.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B.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C.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D.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对下列句子中“谢”字的解释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 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   ③ 阿母谢媒人

    ④ 谢家来贵门           ⑤ 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⑥ 则与卮酒,哙拜谢 

    A.①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⑥/④/③⑤

    C.①②/④/③⑤/⑥       

    D.①/②④/③/⑤/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意义都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①意气勤勤恳恳                 ②范增数目项王  

    ③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④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⑤纵士卒无赖                  ⑥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⑦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⑧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

    A.①④⑦  

    B.④⑦⑧ 

    C.③⑤⑥  

    D.③⑤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分析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常以身翼蔽沛公   ②素善留侯张良   ③此其志不在小  

    ④凡在故老         ⑤始舍于其址   ⑥而其见愈奇  

    ⑦火尚足以明也      ⑧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⑨项伯杀人,臣活之   ⑩今京不度,非制也。

    A.①/⑤/②⑦/③④/⑥⑧/⑨⑩         B.①/⑤⑩/②⑦/③④⑧/⑥/⑨        

    C.①②/⑤⑩/④⑦/③⑧/⑥/⑨         D.①⑩/⑤/②③④⑧/⑦/⑥/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文言特殊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②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③此成危急存亡之秋也           ④有碑仆道 

    ⑤重为乡党所笑                ⑥段公,仁信大人也

    ⑦欲谁归罪?                ⑧请辞于军 

    ⑨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   ⑩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

    A.①⑤/②⑦⑧⑨/③⑥/④⑩        B.①④/⑦⑧⑨/③⑥/②⑤⑩        

    C.①⑨/②⑦/③⑤⑥/④⑧⑩        D.⑤⑩/①②③⑦/⑥⑨/④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位姑娘天生就眼睛深凹,鼻梁挺直,头发卷曲,身材苗条,好似芝兰玉树,在黄皮肤黑眼睛的国度里,很容易被人认出。

    B.为化解部分旅客的不满情绪,他们设立了“旅客投诉中心”,此举说明他们不光有良好的服务意识,还有闻过则喜的雅量。

    C.一名惯偷在车站行窃后正要逃跑,两位守候多时的反扒队员突然拦住他的去路,二人上下其手地将他摁倒,结果人赃俱获。

    D.旧的梦想总是被新的梦想代替,很少有人能从一而终地记住自己做过的华丽缥缈的梦,因为现实需要人们不断调整梦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医疗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但是,这却不影响它会建构一个信仰中心。

    ②儒教信仰缺乏宗教化的制度支撑,却制约于国家设置的宗教制度。

    ③这一信仰中心,它能够囊括所有中国人的信仰。

    ④这个信仰中心近似于“帝国隐喻”。

    ⑤所以,以儒教为主流的中国信仰,也同样缺乏严格的制度宗教中心。

    ⑥也就是说,传统中国缺失了一个制度化的宗教中心,却存在一个表达“帝国隐喻”功能的信仰中心。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④⑥①②⑤

    C.②⑤①③⑥④  

    D.②⑤①④⑥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津要。瑗收众斩逊,州境获宁。除龙骧将军。遁之在州十余年,与林邑累相攻伐。遁之将北还,林邑王范胡达攻破日南、九德、九真三郡,遂围州城。时遁之去已远,瑗与第三子玄之悉力固守,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连捷,故胡达走还林邑。乃以瑗为龙骧将军、交州刺史。卢循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义熙六年,年八十四,卒。慧度,瑗第五子也。初为州主簿,流民督护,迁 九真太守。瑗卒,府州纲佐以交土接寇,不宜旷职,共推慧度行州府事,辞不就。七年,除使持节、督交州诸军事、交州刺史。诏书未至,其年春,卢循袭破合浦,径向交州。慧度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禽循长史孙建之。循虽败,余党犹有三千人,皆习练兵事。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慧度悉出宗族私财,以充劝赏。慧度自登高舰,合战,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循众舰俱然,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斩循及父嘏,并循二子,传首京邑。封慧度龙编县侯,食邑千户。

    高祖践阼,进号辅国将军。其年,率文武万人南讨林邑,所杀过半,前后被抄略,悉得还本。林邑乞降,输生口、大象、金银、古贝等,乃释之。慧度布衣蔬食,俭约质素,能弹琴,颇好《庄》、《老》。禁断淫祀,崇修学校。岁荒民饥,则以私禄赈给。为政纤密,有如治家,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少帝景平元年,卒,时年五十。

                                   (节选自《宋书•杜惠度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宁浦太守,居交趾           遂:于是

    B.分遣二子断水陆津要           遏:禁绝

    C.与林邑相攻伐               累:屡次

    D.以交土接寇,不宜职           旷:空缺

    2.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杜瑗,慧度父子军政才干的一组是(     )

    ①多设权策,累战,大破之

    ②窃据广州,遣使通好,瑗斩之

    ③乃率文武六千人距循

    ④放火箭雉尾炬,步军夹两岸射之

    ⑤一时散溃,循中箭赴水死

    ⑥禁断淫祀,崇修学校

    A.①②③         B.①④⑥        

    C.②④⑤         D.③⑤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瑗处事果决而有计谋。他担任太守时两次平顶骚乱,先是斩杀作乱的九真太守李逊,境内得到安宁;继而与玄之击退来犯的胡达,使之退回林邑。

    B.杜惠度为人谦逊而顾大局。杜瑗死,府州官吏推举慧度主持州府事,他未接受;而当卢循来犯,虽然任命他的诏书未到达,他还是率众抗敌。

    C.杜慧度一心向公而有谙熟战略。与卢循决战前,为激励将士他拿出家族全部财产作为奖励;交战时他又巧用火攻烧毁敌方一应战舰,大获全胜。

    D.杜慧度生活俭朴,治事有方。平日里他布衣蔬食,只管弹弹琴,读读《庄》《老》。而为政却细致绵密,有如治理家庭;遇上饥荒,常以私人薪俸赈济灾民。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六月庚子,循晨造南津,命三军入城乃食。

    (2)由是威惠沾洽,奸盗不起,乃至城门不夜闭,道不拾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思  远  人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1 题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                 

    (3)杜甫在《登高》中发出:“              。”的感慨,抒发了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

    (4)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

    (5)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达诗人旷达之情的句子是:“           。”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针 挑 土  

    芳菲

    从湘西回来,和朋友们说起黑妮;说起在凤凰的偶遇,说起跟她去苗寨跑了一天,看她做的种种事,感慨的很;说想起一句记不全的俗语,“什么什么像针挑土,什么什么像水推沙”,黑妮就是在针挑土;黑妮!黑妮……

    一说起黑妮,脑子里一边浮现她朴素清瘦的样子,不知为什么有隐隐的心疼。凤凰是她的故乡,但和我们这些外人在一起,倒是她有几分害羞腼腆。黑妮如今工作、居住在意大利,做湘西扶贫工作的时间不短了。最初是一帮一地助学,先后帮了几十个孩子。前些年申请到一笔经费,设计了“湘援游”这个项目。如今每年都会回来几趟,带来游人,带来捐款;关键是,耐心地、口苦婆心地,教苗族妇女如何保存她们优美的刺绣艺术。“负责任的旅游”,听黑妮说,这一旅游概念正在欧洲兴起,它强调旅行者对目的地生存和文化的责任,在旅游资费中,捐出一部分作为扶持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基金。

    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

    她在大山里找出苗族传统文化仍保持良好的村寨,从房屋构造、村寨形态、人伦礼仪……最后落实到妇女们的苗绣——这是可以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活计。传统苗绣缤纷五彩,灵动有情,但如今在慢慢地退化、消失,机器绣品在泛滥。黑妮,就要跟她们一遍遍地讲,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不要跟着外面转,要相信你们的祖母和母亲,看着眼前的山水,怀着美好的心愿,做自己创造性的苗绣。

    那天,我们上午去的是老家寨,一路颠簸,开了一个多小时,我已经在揪着心开始晕车了。最后步行20分钟进寨。在山间步行其实是美好的,暖暖的冬阳,弯弯曲曲镶嵌在田野中的蛮石路,清新的空气,收割干净的田野……老家寨的妇女已得知黑妮要来,身着节日服装的她们已经聚集等候,先用快乐的迎客歌在院子里欢迎,然后进屋拿出各自的绣品,等黑妮来评判。

    看样子情况不乐观。黑妮没有面露喜色,也没有愠色。她还是那么一字一句、认真地批评她们:“这个不好,一看就是跟机器学的。”“这个线不好,要用棉线。我们这次带了些来。”……

    黑妮,你这是在做什么?我站在院子里看着这一幕情景,有点发懵。她从那么远跑来,又跑了这么久的山路,就是想通过几句温和的话塑造她们对美和丑的观念吗?堂屋壁板上贴满各种画片,是这个家的装饰墙,也好似所有外来影响的象征:正中一张有些陈旧的毛主席像,把一个更陈旧的大红双喜字贴去了一大半,左边是海南风光照,右边是明星李小龙的赤身拳照,两个胖娃娃图片,一幅小小的西洋画《泉》。

    下午去另一个苗寨,又是近两小时车程。“这一个绣得比较好,就是村寨的形态不如老家寨,建了些新房。”黑妮对一个个目的地都很了解。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晚上我们在沱江边吉夫开的咖啡馆休息聊天。吉夫是湘援游志愿者,今天一路一直是他提着大包的棉线。黑妮的湘援游,就是靠这些当地的志愿者,不取一毫地付出,才运作起来。今天开车的“李万通”,也有自己的公司。

    咖啡馆的壁挂上有一个插页,取下一看,是凤凰手绘地图,封面图案取自传统苗绣,那五彩灵动的喜鹊,我看得呆了一下,原来这样好。地图10元一份,买下可算对湘援游的支持,还可得一枚徽章作奖励。我想了想,红着脸买了四份,说回去送朋友。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老天!

    这有什么用!我心里说。

    有没有用,真不知道,但我忘不掉他们。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 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一下把我的心挑亮了!既然世世代代,要成就一件事都这样难,从来就这样难,那么,以难易成败来衡量黑妮们的行为,有什么意义呢?且写下这一短文,送上对她的祝福吧。

                                                            (有删改)

    1.“黑妮就在其中做穿针引线的工作”一句单独成段,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的用意,以及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1)等到回程,太阳已经有倦容了。

    (2)素静的黑妮眼睛亮了。

    3.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

    4.面对黑妮的“针挑土”行为,“我”表现出怎样复杂的情感态度?文中的相关笔墨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2 题
  1. 请根据下面所给情境补写划线处的文字。

    就读高中的女儿陪同在大学中文系任教的父亲拜访亲友,见其邻家贴有春联:横批“如意吉祥”,上联“进大厦顺风顺水”,下联“入新居得财得利”。父女俩就此展开了一场对话。

    女儿:老爸,这春联似有不妥。

    父亲:哦?说来听听……

    女儿:那我弄斧于班门了!其一,              

    父亲:哈哈,新潮的手机一族对传统的春联知识尚有了解,难得难得!那你能否不改原文字而使之工整呢?

    女儿:这有何难!改成            ,可好?

    父亲:很不错啊!那“其二”呢?

    女儿:其二嘛,从内容方面看此联似有合掌对之嫌,再说也忒俗套。既然玩传统文化就该典雅些呗!

    父亲:未免吹毛求疵了。作为我国节日文化之一的春联,的确应体现健康的审美趣味和追求,也最好体现个性;但它主要是为突出新春的喜庆气氛,主人也借此表达对未来的美好追求和向往。整体来看还是不错的,这就好比美玉不会被瑕疵掩盖,           ,真金不会被沙砾埋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阅读材料,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一群人抛开束缚,一有机会就走出去,并为自己起了一个特别的名字――“穷游”。

    “穷游”人,追求一种不同以往的行走方式。背上行囊,清爽上路;风餐露宿,简朴行走;读山阅水,心灵自由。他们的足迹,可以踏入还未被开发的地方;他们的梦想,就是要穷尽想游之地。有时,还会无计划、无目的,买一张车票,潇洒出行。

    时下,强劲的“穷游”风,刮进了校园。不少家长对此表示忧心。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