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9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单选题 1 题,连线题 4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21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下表为182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年

    50

    15—20

    ——

    10

    1870年

    32

    10

    13

    23

    1896—1900年

    20

    7

    17

    30

    1913年

    14

    6

    19

    36

    A. 法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状态

    B. 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开始发展工业

    D. 科技水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文献通考》对古代农业生产有过如下一段描述:圩田、湖田多起于(北宋)政和以来……大概今之田昔之水,徒知湖中之水可涸以耕田,而不知湖外之田将胥而为水也。”这说明

    A. 宋代农业生产技术得到极大的提高

    B. 古人对过度开发具有一定的警醒和反思

    C.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土地的开垦开发

    D. 宋代政和年间出现了较严重的水患灾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4世纪末,欧洲市场的利息率为20%到30%,而到了16世纪中期,利息率己不及这个数字的一半;到了18世纪,利息率有时甚至降到3%以下。上述历史现象

    A. 促使了欧洲物价的急剧下降

    B. 加快了西欧社会性质的转变

    C. 导致了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

    D. 提高了封建地主的社会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8世纪后期19世纪初叶,“大部分科学进步不是像在17世纪那样来自牛津、剑桥和伦敦,而是来自利兹、格拉斯哥、爱丁堡、曼彻斯特,尤其是伯明翰”。这一现象表明:

    A. 科学进步的速度明显加快   B. 科学进步决定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C. 工业革命推动了科学进步   D. 工业革命受科学进步的影响较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A. 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

    B. 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

    C. 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

    D. 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据记载,清代棉花的价格从康熙年间每斤五十至八十文上涨至道光年间的每斤二百至三百文。据此推测,当时:

    A. 棉花产量大幅下降   B. 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

    C. 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D. 中外贸易的迅猛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新航路的开辟让欧洲各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出现了新的名称如“黄金的漏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者”、“新航路的受害者”等。下列与其对应的国家分别是

    A. 西班牙、英国、法国

    B. 意大利、法国、荷兰

    C. 英国、意大利、荷兰

    D. 西班牙、荷兰、意大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表为“1721~1820年清代刑部档案中农村雇工案件统计表”。该统计表反映了:

    年代

    案件总数

    长工案件

    短工案件

    雍正

    1721—1740

    40

    19

    21

    乾隆

    1741—1760

    81

    37

    44

    1761—1780

    93

    43

    50

    1781—1800

    131

    48

    83

    嘉庆

    1801—1820

    283

    107

    176

    A. 小农经济逐步走向解体   B. 人地矛盾比较突出

    C.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 清朝租佃关系产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分封制是建立在方国联合体上的血缘性国家,秦以后才是地缘性(即民族性)国家。”此观点的主要依据是(   )

    A. 最高统治者的行政权力不同

    B. 地方行政的组织方式不同

    C. 能够直接统治的区域不同

    D. 选拔官员的途径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北宋初期,行使检察职能的御史大夫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至北宋中期,御史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君主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B. 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C. 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对等

    D. 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强制手段加速大家庭的分【解析】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这种做法

    A. 导致传统宗法关系开始瓦解

    B. 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C. 反映了统治者推行严刑峻法

    D. 增加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图所示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Δ初期对地方行政设置做出重大调整

    Δ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Δ中国丝绸远销亚洲、欧洲

    Δ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

    A. 汉朝   B. 宋朝   C. 唐朝   D. 明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战国以来,中国只有皇权爵位是嫡长子继承,而家产包括土地的继承,则实行的是诸子均分制。古代中国这种土地继承制度客观上:

    A. 维护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 保障了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C. 保障人民过上安定富裕的生活   D. 导致古代农业未形成规模化经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清朝乾隆年间,官员刘方霭在奏折中提到了农民“无田可耕,则力佃人田;无资充佃,则力佣自活”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了:

    A. 商品经济较快发展   B. 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C. 先进生产力的推广   D. 江南地区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增长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罗马法规定:野兽鸟鱼,即生长在陆上、海里和空中的一切动物,一旦被人捕获,即属于捕获者;无主之物,归属最先占有者。这反映了罗马法:

    A. 认可变更最先占有者的财产所有权   B. 认为劳动使人类获得财产所有权

    C. 依据传统的习惯法确定财产所有权   D. 运用自然理性来界定财产所有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同等的人交互做统治者也做被统治者”,因此“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的情形在雅典是不存在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权力制衡确保社会秩序长期安定   B. 抽签选举有助城邦公平正义风气

    C. 人人平等现实奠基民主自由社会   D. 轮流坐庄促成贵贱等级差别消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十五世纪早期,一公斤胡椒在印度产地的价格达1至2克白银,在亚历山大港的价格达10到14克白银,在威尼斯达14到18克白银,在欧洲各国则达到20到30克白银。这反映了:

    A. 东西方之间的陆路贸易通道被阻断   B. 欧洲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大量香料

    C. 商业危机是新航路开辟的重要因素   D. 价格革命导致欧洲商品价格的暴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伴随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在英国诸如茶叶这种原本供贵族消费的奢侈品逐渐平民化、大众化。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 尊卑观念逐渐被平等观念所取代   B. 贵族式的绅士风度盛行

    C. 极力追捧东方的生活方式   D. 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往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有学者指出,16世纪初,占西班牙人口3%的商人、下级牧师和自由职业者都够不上中等阶级,而富人渴望的却是分享贵族头衔,对投资工业望而却步。材料反映出西班牙

    A. 封建等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B. 封建贵族成为核心力量

    C. 资本萌芽因素尚未发生作用   D. 没有进行资本原始积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面是经济发展与环境关系图,符合其逻辑关系的是

    A. 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

    B. ①是古代农耕文明时期,②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19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D. ③是18世纪工业革命时期,④是20世纪信息文明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60年至1913年间,世界工业总产量至少增加了6倍,1851年至1913年间,世界贸易额增加了12倍。由此可知

    A. 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

    B. 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C. 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

    D. 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独立战争胜利后,美国人在建立民主自治的州政府上很快达成共识,而中央政府只作为松散的协调机构,以至于英国政府拒绝礼节性地向美国首都派遣官员。这一现象:

    A. 促成了1787年宪法的诞生   B. 表明邦联政府须听命于各州

    C. 体现了分权制衡的原则   D. 显示了民主共和体制的弊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恩格斯在论述19世纪初某思潮的历史条件时说:“在这个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间的对立还很不发展。……如果说,在1800年左右,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的冲突还只是在开始形成,那么,解决这些冲突的手段就更是这样了。”该思潮指的是:

    A. 人文主义   B. 理性主义   C. 空想社会主义   D. 马克思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亨廷顿曾说“欧洲的疆界结束于基督教的范围终结、伊斯兰教和东正教范围开始的地方”。1994年春,欧盟明文规定,除信奉基督教波罗的海诸国以外,排除所有信奉东正教的前苏联共和国入盟的可能性。上述现象共同说明

    A. 欧盟内部冷战思维严重阻碍其东扩

    B. 欧盟现今各成员国皆为信奉基督教国家

    C. 欧洲的联合具有一定的文化认同基础

    D. 欧盟各成员国都表现出很强的文化优越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2017年初,教育部下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具体反映出

    A.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

    B. 历史史实的不确定性

    C. 历史评价取决于时代的现实需要

    D. 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的转变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类历史的大多数时候都是文明的历史而不是国家的历史,文明的历史意义比国家的意义更大。人类文明的交流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时期,而19世纪末到20世纪则是相互作用时期。从影响来看,19世纪西方的冲击,几乎没有给中国的政治体制、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带来任何影响,真正的近代化遥遥无期。

    ——据亨廷顿(美国)《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

    请你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评析材料中关于19世纪西方冲击的观点(说明:可对该学者观点表示赞同、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世界著名经济史学家贡德.弗兰克认为:“11世纪和12世纪的宋代,中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最先进的地区……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商业化、货币化和城市化方面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方。”

    材料二:据《东京梦华录》等记载,宋代都城多见“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出售凉食和专向客商出租铺席宅舍等现象。

    材料三: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

    材料四:明清时期,形成了一个积累大量财富的商人群体——淮扬盐商。乾隆年间,“奢靡风气创于盐商,而操他业以致富者群慕效之

    ——《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材料一中的观点。

    (2)结合材料二、三、四,说明商品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植物、粮食作物、动物、人口和病菌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和其他欧洲水手的远航探险以后,在全球范围内开始传播。“哥伦布交换”比早先的物种文流有着更为深远的意义。与早先的物种交流不同,哥伦布交换涉及了很多根本不同的动植物品种与疾病。因为几千年来,东西半球与大洋洲的物种都是独立地沿着各自的轨迹进化的。欧洲的航海探险在这些生物地域之间建立了联系,引发了物种的交流以及世界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的永久性变化。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1759年,两广总督李侍尧在一份奏折中说:“外洋各国夷船到粤,贩运出口货物,均以丝货为重,每年贩运湖丝并绸缎等货,自二十余万斤至三十二三万斤不等。统计所买丝货,一岁之中,价值(白银)七八十万两,或百余万两。至少之年,亦买价至(白银)三十余万两之多。其货物均系江浙等省商民贩运来粤,转售外夷,载运回国。”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他类似的交流相比,“哥伦布交换”有什么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中期中国对外贸易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501年,第一批非洲奴隶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英国人霍金斯贩奴至美洲;

    1631年,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和超过了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

    请回答:

    (1)指出英国在世界奴隶贸易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际、国内因素。

    (2)奴隶贸易对英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1807年,英国为什么要废除奴隶贸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