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3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淮南子·修务训》云:“神农乃始教民播种百谷,相土地宜,燥湿肥墝高下。”材料主要说明(   )

    A. 中国农业历史悠久               B. 农作物品种丰富

    C. 出现个体农耕                 D. 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图是对我国古代经济一次重要转变的描述,这一转变(   ) 

    A. 铁犁牛耕的使用是实现这一转变的前提条件 

    B. 标志着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形成

    C. 奠定了我国古代产业结构的基础

    D. 以井田制为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图一是商周时期的骨耜,图二是魏晋墓砖画——牛耕图。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   )

    A. 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B.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C. 经济结构的变化                  D. 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春秋战国时期推动淮河流域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

    A. 芍陂      B. 郑国渠      C. 漕渠        D. 都江堰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左传》记载:“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秋七月,初税亩。”具体方法是“公田之法,十足其一;今又履其余亩,复十取一”。这实质上表明当时(   )

    A. 周天子加强对土地的控制       B. 诸侯权力增强

    C. 税收制度得到国家确认         D. 土地私有权得到认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能反映秦汉时期已经出现租佃关系的是(   )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

    C.“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D.“上米贸银,别以下中者抵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宋代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

    A. 财产平均分配              B. 禁止土地买卖

    C. 实行土地国有化             D. 土地所有权转移频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四川三星堆遗址的青铜器工艺可媲美中原青铜器最鼎盛的(   )

    A. 夏商时期       B. 商周时期       C. 周秦时期       D. 秦汉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在下列出土文物中,可以推断中国丝织技术出现的最早时间的文物是(   )

    A. 记载祭祀蚕神内容的甲骨        B. 新石器时代遗存中的绢片和丝带

    C. 出土的商代遗物中的玉蚕        D.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褝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收藏的三件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布衣”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葛亮在《出师表》中也曾以“布衣”自称。在诸葛亮生活的时代,“布”的主要材料是(   )

    A. 丝         B. 毛          C. 棉           D. 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吕氏春秋·召类》中写道:“吾恃为鞔(指鞋)以食三世矣,今徙之,是宋国之求鞔者不知吾处也,吾将不食。愿相国之忧吾不食也。”这里的“吾”的身份是(   )

    A. 官营手工业者               B. 民营手工业者

    C. 家庭手工业者               D. 雇佣手工业者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下列古代出现的商业现象,按照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私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流通领域出现纸币

    ③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④大量商业市镇兴起

    A. ②③①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③②       D. ③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宋代吴处厚曾说:“蜀有痎市,而间日一集,如疟疾之一发,则其俗有以冷热发歇为市喻。”这段话反映的是(   )

    A. 宋代蜀地疟疾流行

    B. 宋代的集市贸易十分繁荣

    C.“市坊”制度已经被彻底打破

    D. 宋朝经济没能均衡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晋商曾自豪地说:“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一商人群体活跃于(   )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 明清时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北宋首创“钞盐法”,商人用现钱向政府部门“榷货务”购置通行证,然后凭证至产盐地支盐,运至规定地区销售。这表明北宋时期(   )

    A. 政府直接从事食盐产销          B. 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

    C. 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          D. 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有学者认为,直到康乾盛世,中国的小农经济历经千年发展,已到了辉煌的极致。中国的GDP在晚清甚至达到了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然而这却是一种“没有发展的增长”。这说明此时中国(   )

    A. 经济总量与劳动生产率在增长

    B. 经济总量在世界处于落后地位

    C. 经济增长以传统的方式来实现

    D. 经济类型和总量实现新的突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迪亚士曾说:“(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表明新航路开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   )

    A. 掠夺黄金      B. 掠夺原料     C. 开辟海外市场     D. 传播天主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下图反映了西欧某国的早期殖民扩张,该国是(   )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兰

    D. 英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出现以后,工厂不必建在水流湍急的地方。”这充分说明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工业发展中的(   )

    A. 动力问题      B. 资金问题      C. 市场问题       D. 劳动力问题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中,还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可是1895年,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6-1907年,则达107000人。这主要说明(   )

    A. 德国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

    B. 德国就业率不断提高

    C. 电力工业是德国日益重要的新兴产业

    D. 世界各国进入了“电气时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工厂制和垄断组织出现是近代生产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这两大生产组织形式都(   )

    A. 推动了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B.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C. 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D. 杜绝单个资本家生产的无计划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史载:“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万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B. 自然经济的彻底解体

    C.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            D. 国人崇洋媚外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京师大学堂   ④开平煤矿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国民党统治区的3758家工厂中,有590家在1937年就存在,有3168家是1938-1942年创办的。这些工厂大多数设在四川、湖南、陕西。材料表明(   )

    A.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B. 中部和西部地区成为当时中国经济重心

    C. 抗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抗战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工业布局的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及在兰州办的西北毛纺织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

    A. 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B. 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C. 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D. 毛纺织厂、火柴厂等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清政府积极顺应潮流改革服饰

    B. 民国时期洋装盛行取代了传统服饰

    C.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兴起不缠足运动

    D. 辛亥革命以后准许百姓自由剪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A. 唐胥铁路开通                 B. 街上路人互行握手鞠躬礼

    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          D. 观看电影《歌女红牡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   ) 

    A. 电报电信业     B. 水运业     C.航空业      D. 铁路运输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年

    1876年

    1934年

    天气预报

    1856年

    1873年

    1939年

    电话

    1876年

    1882年

    1912年

    电灯

    1881年

    1882年

    1906年

    汽车

    1886年

    1901年

    1928年

    无线电

    1896年

    1909年

    1928年

    A. 中国科技近代化具有地域不平衡性

    B. 中国吸收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C. 中国引进西方科技的时间逐年缩短 

    D. 中国民族工业主导两地的近代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

    ——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材料二  民有不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承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

    ——《欧阳文忠公全集》

    材料三  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耳。 

    ——董煟《救荒活民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封建国家对小农阶层政策的特点及由此给封建统治带来的影响。(5分)      

    (2)根据材料归纳小农阶层的社会地位。(3分)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社会问题,举例说明统治阶级试图解决该问题而采取的措施, 并分析原因和结果。(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5分)16世纪以来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来往不断扩大并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投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它们根本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规模愈来愈大地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历史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世界各个地区都已卷入到资本主义的商品关系之中……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及它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垄断地位,意味着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

    ——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材料三  在19世纪五六十年代,卷入世界市场的大多是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国家,它们共同围绕着一个巨大的工业中心——英国。英国消费它们的原料,同时供给它们必需的工业品。 1900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为:英国19%,美国12%,德国13%,法国9%。从1870年至1913年,原料和工业制成品的贸易额都增加了两倍多,这说明发达国家和初级产品生产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世界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都加强了。

    材料四   世界贸易总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的重大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中叶“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主要原因及影响。(5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发展的基本特点。(6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犹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其原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数倍。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选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 

    ——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

    材料二  机器缫丝创于简村堡陈启沅,名曰“丝偈”,以其用机器也,又名“鬼偈” ……丝比用手纺更细洁光滑……每间丝偈大者丝工六七百位,小者亦二三百位。每日每工得丝三四两不等。启于光绪壬申之岁(1872年)期年而获重利,三四年间,南海、顺德两邑相继起者多至数十家。……计每丝偈以五百位为率,每年发出女工银约二万六七千元,远近胥蒙其利。

    ——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下册

    材料三  1913—1922年,中国进出口面粉值变化表(单位:海关两)

    年份

    出口

    进口

    出超(+)入超(-)

    1913年

    3 384 088

    11 094 775

    -7 710 687

    1918年

    10 080 756

    947 420

    +9 133 336

    1922年

    663 290

    18 059 756

    -17 396 466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谈谈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其企业性质。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

    (3)从材料三中可以看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怎样的发展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