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选择题 8 题,现代文阅读 4 题,文言文阅读 2 题,书写 1 题,作文题 1 题
中等难度 16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8 题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褓(qiǎng)  狡( xiá)   怒不可( è)   辛苦恣( jū)

    B.梁(jǐ )    渎(xiè)   不及防( cù)   成吉思(hán )

    C.笑 (shěn)   桑(xīn )   爱分明(zēng)   强不舍(ɡuō)

    D.挑(xìn)   桥(jiàn )  谷忘反(ɡuī)   面面厮( qū)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

    B.试跳成功,紧接着,一对对斑羚凌空跃起,在山涧上空画出了一道道令人眼花缭乱的弧线。

    C.从他语无伦次的话里,他们终于明白,这个苦命的人由于摔了一跤或者由于巨大的痛苦已经疯了。

    D.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签,以免重蹈覆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一气”指声气相通,志趣和性格相投合。)

    B. 等死,死国可乎?(“死国”指为国事而死。)

    C.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折断腰。表现出一代代英雄的激烈斗争和相继崛起。)

    D. 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会”是“定将,一定会”的意思,表达自己要报效国家的决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加点词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原意的一项 (   ) (3分)

    A.当福楼拜激情演说完之后,佐拉就抑扬顿挫地开始说话,声音总是很平静,句子也很温和。(不慌不忙)

    B.刘家两兄弟自三十年前失散后,各无音信,今天在杭州久别重逢,两人激动不已。(破镜重圆)

    C.中华民族曾经经历磨难,饱经沧桑,但我们愈挫愈勇。今天特大的地震灾难同样不能击倒坚强不屈的中国人民。(饱经风霜)

    D.见到神往已久的敦煌石窟中的壁画,他心中涌起一股不可名状的爱国激情。(莫名其妙)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这句话的主语是(  )

    A.名词                   B.偏正短语

    C.主谓短语               D.动宾短语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是(     )

    A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帐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C.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D.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亲戚之所顺,攻天下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万物复苏气温回升的情景。

    B.人们都爱秋天,爱它的秋高气爽,爱它的云淡日丽,爱它的香飘四野。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强调了秋天的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

    C.夜深了,皎洁的月光倾泻下来,就像透明的轻纱笼罩着大地。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地写出了月光清澈、柔美的特点。

    D.老师严肃地说:“这样糟蹋粮食太不像话了,难道你不知道这些粮食来之不易吗?”

    理【解析】
    这句话运用反问的修辞方法,表现了老师在批评学生浪费粮食这种现象时的严厉的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之一。

    B.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的《名人传》,叙述了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C.  “母亲啊!你是荷叶, 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是著名作家冰心深情歌颂母爱的诗句,她的《繁星》《春水》以母爱、童真、自然为主题,净化了许多读者的心灵。

    D.经典名著《水浒》,成功地塑造了“花和尚”武松、“及时雨”宋江、“黑旋风”李逵、“智多星”吴用等人物形象,被金圣叹赞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形状,人有其声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现代文阅读 共 4 题
  1. 阅读《谈生命》中一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穿危岩,破险阻,曲折迂回,奔流入海……(有删改)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而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岸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日光,在雨中  ①  ,在风中  ②  。他也许受着大树的荫遮,也许受着大树的覆压,而他青春生长的力量,终使他穿枝拂叶地挣脱了出来,在烈日下挺立抬头!他遇着骄阳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蜂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听见黄莺清吟,杜鹃啼血,也许还听见枭枭的怪鸣。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庇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芳馨。秋风起了,将他叶子,由浓绿吹到绯红,秋阳下他另有一番的庄严灿烂,不是开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后的宁静和怡悦!终于有一天,冬天的朔风,把他黄叶干枝,卷落吹抖,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他  ③ ④  ,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莺的歌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之一滴。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第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等于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要经过常变的四时,有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痛苦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更多的了。

    1.文中①②③④处所填动词恰当的一项是(  )

    A.吟唱  跳舞  消融了 归化了  B.跳舞  吟唱  消融了 归化了

    C.吟唱  跳舞  归化了 消融了  D.跳舞  吟唱  归化了 消融了

    2.“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要经过常变的四时”用来证明的一项是(  )

    A.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     B.生命中不是永远痛苦。

    C.痛苦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D. 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3.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把生命比做一江春水,描绘出奔流入海的壮观画面,豪放中又不失浪漫。

    B.生命的历程应当有欢乐和痛苦,这样才能使人走向成熟。

    C.作品结尾暗示人们,生活中有很多不幸和痛苦,它为编织美丽的人生创设了机遇。

    D.我们个人的生命是渺小卑微的,因而也是痛苦和美丽的。

    4.对“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第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即使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C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D生命的意义在于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5.下面对这篇散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用充满哲理的语言,对生命过程作了形象的描述,抒发了一位世纪老人对生命的独特感悟。

    B.文章借小树长成大树,最后落叶生根的生长过程,来比喻一个人从童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直至死亡的生命历程。

    C.文中说“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流露出人生苦短,应珍惜光阴,及时行乐,享受今生的思想。

    D.本文结构严谨,注意前后照应,如末段中“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就与前文江流入海、叶落归根的叙写相照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中国石拱桥》中的节选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这个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就连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唐朝的张族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1.下面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要说明的是赵州桥的外形和设计施工特点。

    B、从选段可以看出赵州桥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点。

    C、引用张的赞语“出月初云,长虹饮涧”是为了说明赵州桥构造奇特。

    D、文中加点的“在当时可算”不能删去,“当时”是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经过限定的结论才更符合实际情况。

    2.赵州桥比其他石拱桥结构坚固的主要原因是:(   )

    A、非常雄伟,全场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B、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像一张弓,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

    C、打工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工,这样就减轻了桥身的重量和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大拱的28道拱圈,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

    D、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的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

    3.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A.列数据  举例子 作比较        B.打比方  作诠释  下定义

    C.打比方  作比较  下定义       D.列数据 打比方   作诠释

    4.根据赵州桥第2、3两个特点,可以概括出中国石拱桥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是:(   )

    A.用途广  形式美  年代久      B.构思新  无陡坡  工艺精

    C.用料省  结构巧  强度高      D.跨度长 技术高   耐冲击

    5.文段在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时说明顺序是:(   )

    A.先主后次  B.先概括后具体   C.先大拱后小拱   D.先总后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范进中举》,完成后面小题。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老太太慌了,慌将几口开水灌了过来。他爬将起来,又拍着手大笑道:“噫!好!我中了!”笑着,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把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众人大眼望小眼,一齐道:“原来新贵人欢喜疯了。”老太太哭道:“怎生这样苦命的事!中了一个甚么举人,就得了这个拙病!这一疯了,几时才得好?”娘子胡氏道:“早上好好出去,怎的就得了这样的病!却是如何是好?”众邻居劝道:“老太太不要心慌。我们而今且派两个人跟定了范老爷。这里众人家里拿些鸡蛋酒米,且管待了报子上的老爹们,再为商酌。”

    1.以上文字描写的场面是(        )

    A.范进发疯  B.范进乐极生悲  C.范进得病  D.范进喜极至疯

    2.对下列语句的评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看了一遍,又念一遍 (信疑参半,如在梦中,又看又念,方才确信)

    B.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 (喜不自禁,得意忘形,不由自主,失常变态)

    C.不由分说,就往门外飞跑 (昏厥初醒,惊魂未定,夺门而出,喜传捷报)

    D.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 (疯走狂奔,不辨东西,狼狈不堪,丑态毕现)

    3.下面对文中刻画人物的方法与表达效果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范进动作、语言、细节等描写,嘲讽了那种如痴如狂追求功名的读书人。

    B.通过对众人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反映了社会上各色人等趋炎附势的心态。

    C.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表达了对范进的深切同情。

    D.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揭露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心灵的摧残和对社会的毒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五个南瓜窝子  刘正权

    ①吃完团年饭,刚生燃火盆,雪就一团一团砸下来了。

    ②我猫在火盆前烤火,双手夸张地在火苗上抓来抓去。新婚才三个月的妻偎在我身旁,把手笼在袖子里。妻是城里人,正月初五要上班,妻不想让同事闻见她手上烤过火的柴火味儿。

    ③爹烤了会火,又咳嗽了一通,开始脱我给他买的大头靴,换上一双大胶鞋。我问爹,下这大的雪,换鞋干啥去?

    ④爹没言语,娘插了句,能干啥,挖南瓜窝子呗!我想起来了,老辈人传下的规矩,三十吃了团年饭挖的南瓜窝子,第二年结的南瓜又大又圆,家里有几个人就挖几个,来年一家人才会幸福大团圆。

    ⑤ 爹扛了锹出门,雪风一下子灌进院子,我抱了一下膀子,看了眼妻,妻不说话,只是偎得更紧了。

    ⑥ 咳嗽声渐渐被风雪淹没了。

    ⑦ 我磨磨蹭蹭找了双旧胶鞋套上脚,顺着爹的脚印走了出去,爹的脚印很淡,很轻,像是怕惊动谁似的。找到父亲时,父亲正挖好了三个南瓜窝子,第四个挖了一半。我接过锹来,说,年年不是只挖三个吗?

    ⑧ 爹咳了一下,风雪不失时机地钻了进去,爹砸了一下嘴,“你媳妇不算家里人啊!”

                                                          

    ⑩“我信!”爹横了我一眼,腰一弯,咳嗽加剧了。

    ⑪“我挖,我挖不行吗?”我嘟嘟哝哝甩开膀子干了起来。

    ⑫没十分钟我就挖好了,抬起头,爹已在寻第五个窝点了。

    ⑬我说回去吧爹,爹犹豫了一下,要不再加一个小的?小的?我一怔,跟着明白了爹的意思,“您不怕别人笑啊,孙子还在肚子里,没影的事呢!”

    ⑭年一晃就过去了,五月端午时,我的儿子出生了,八个月,早产,乡下有说法,叫养七不养八,说是八个月的孩子不如七个月的好养。爹娘眉头不展的,爹说,要死死我吧,冲一下孙子的关煞。又是乡下的迷信说话,人要戴重孝才能免灾,孙子戴爷爷的孝,当然是重孝了。

    ⑮爹竟真的过世了,身体不好加上忧虑孙子,就像饱经风霜的枯枝,加上雪雨一欺,“咔嚓”一声就折断了。

    ⑯爹死前拉着娘的手,只说了一句,记得挖南瓜窝子呀!爹过世不久,我把乡下房子变卖了,把娘接进了城,挖南瓜窝子,哪儿挖去!

    ⑰有娘在身边的日子真好,洗衣机都成摆设了,娘还买了砂罐给妻煨汤喝,喝得妻的嘴一天比一天叼。

    ⑱日子有滋有味地过,转眼又是腊月三十了,依然下着雪,吃了团年饭,我和妻躲在卧室里逗小家伙看电视,娘在客厅和厨房穿梭着。

    ⑲我喝多了黄酒,尿急,出来上卫生间,一看,娘没了,人呢,我寻到阳台上,看见娘正弯腰在地上鼓捣着,阳台上不知什么时候多了四个小花盆,娘正用铲刀翻土,往里面点种南瓜子。

    ⑳风雪在没有封闭的阳台肆意飞舞着,娘没有发现我。我退了回来,从口袋里摸出一包烟,走进娘的睡房,爹的遗像前,我用打火机点燃三根烟,竖在桌子上。我知道这是迷信,但我想像爹正有滋有味抽着它们,我甚至都听见了爹的咳嗽

    1.文章写了父亲所做的“迷信”的两件事,请你分别概括出来。(4分)

    2.请你从词语的角度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

    (1)爹扛了锹出门,雪风一下子灌进院子,我抱了一下膀子,看了眼妻,妻不说话,只是偎得更紧了。

    (2)爹的脚印很淡,很轻,像是怕惊动谁似的。

    3.结合前后文,在第⑨段划线处补写“我”当时的神态和语言(3分)

    4.联系我们学过的《阿长与〈山海经〉》,说说你对文中父亲、母亲迷信做法的看法。(3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后面小题。

    小石潭记(柳宗元)

    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记乃记之而去   岳阳楼记           B.见 明灭可见    才美不外见  

    C. 以以其境过清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D.许 潭中鱼可百许头   先生不知何许

    2.下列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写出了发现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子明写游鱼,暗写潭水的清澈,这种衬托的笔法极其巧妙。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作者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写出了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凹凸不平,犬牙相错的特点,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D.“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这种原始的悄怆之景,衬托出了作者那种渴望热闹的心境。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现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同游者。

    B、本文是一篇写景佳作,作者写“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感受,意在突出小石潭景色的特点:幽静。

    C、“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句,明写游鱼暗写潭水清澈,笔法妙极。

    D、“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此句运用比喻句的守法描写小石潭的远景,十分形象逼真。

    4.下列几首古诗词中写到被贬心情的一首是(   )

    A.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B.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C.柳宗元《江雪》                   D.文天祥《过零丁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鸣机夜课图记

    [清]蒋士铨

    铨四龄,母授四子书①数句。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②波、磔(zhé):汉字书写笔画。③组绣纺:即编织结线。④夏(jiǎ)楚:用于责打的大条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母授四子书数句(     )            ⑵儿幼不能执笔(     )

    ⑶无误,乃(     )                ⑷与轧轧相(     )

    2.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⑴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⑵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

    ⑶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3.蒋母严于教子的做法,与孟子关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观点是相通的,你赞成这样的做法吗?为什么?(4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书写 共 1 题
  1. 请将下面一句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作文题 共 1 题
  1. 写作(二选一),按下面的要求作文。(其中卷面和书写占3分)

    一、病中的老王送的香油和鸡蛋,温暖了杨绛苦难的岁月;阿长奔波于街巷买来的《山海经》,快乐了鲁迅的童年;信客忍受风霜苦旅的艰辛,传递着城市和乡村的期盼。善良犹如三月的春雨,在岁月的长河里浇灌出生命的花朵。

    请以“善良”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二、对幸福的理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有人说,幸福是一首歌,旋律奏响,心怀期待;幸福是一扇窗,定格美丽,收藏记忆。有首歌唱道,幸福在辛勤的工作中,在艰苦的劳动里,在精心的耕耘中,他在知识的宝库里,在我们晶莹的汗水里,在我们闪光的智慧里。也有人认为,幸福可以传递,幸福是心灵的感应,我们有了幸福也要知道珍惜幸福。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同志说,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2011年以来,温家宝总理响亮地提出“幸福的标准”问题,他说,如何让人们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这是最为重要的。于是,“幸福”理念深入民心。请以“幸福”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要求: 1.题目自拟。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果需要,请用“XXX”代替。3.字数不少于600字。提示:命题者倡导朴实的文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