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单选题 24 题,非选择题 3 题
中等难度 17 题,困难题 10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24 题
  1. 孔子主张“礼乐征伐自天子出”,李斯则提出“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这折射出

    A. 法家吸收了儒家的思想

    B. “大一统”思想由来已久

    C. 法家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D.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中国古代著名家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都把农业看成稼、天、地、人诸因素的有机结合。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生产

    A. 强调因时因地制宜

    B. 对自然环境有较高要求

    C. 强调人定胜天的思想

    D. 重视对农业结构的调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颜真卿的《祭姪文稿》是追祭颜季明抗安禄山叛军被害的书法草稿,在中国书法史上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该作品的书法特点是

    A. 笔画详备,体正势圆

    B. 气象端庄,结构整齐

    C. 劲挺奔放,显英风烈气

    D. 线条流畅,实用性不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从嘉峪关到敦煌沿线的壁画中,魏晋时期的壁画多以被追逐的青羊、奔驰的骏马、《出行图》、《军帐》等内容组成,蕴含着动人心魄的“悲壮之美”;唐朝壁画既有反映贵族现实生活的狩猎、马球、乐舞,也有反映农业生活的捕蝉、插秧等题材,内容丰富、以形传神,典雅风格与雄浑气魄并存。这种反变化说明

    A. 北魏时期社会动荡不安

    B. 壁画艺术的题材丰富多彩

    C. 唐朝国富民强安居乐业

    D. 艺术之美源于生活的体验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美术通史《历代名画记》认为评绘画的标准是:“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之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材料中的绘画理论

    A. 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

    B. 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C. 与文人画的思想一致

    D. 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论语》在汉代不受重视,只被看作辅助读物,《孟子》在北宋之前不算经书,融合佛道思想的《四书章句集注》对其加以解释,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经典。这表明

    A. 理学是儒释道三教融合的产物

    B. 魏晋战乱使儒学传播被迫中断

    C. 传统儒学被赋予了新的内容

    D. “四书”为阐发孔孟思想而作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鸦片战争前,中国士人以文野区分华夷,自认为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视洋人为野蛮的“夷狄”。鸦片战争后,开始“师夷长技”“中体西用”,进而发展为借“西学”以救亡。这一变化反映了

    A. 传统士子向新知阶层转变的心理落差

    B. 全盘西化成为近代中国的主流思想

    C. 在中西文明碰撞中传统文化逐渐式微

    D. 中西方文明从冲突对立走向平等对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作为实行启蒙的新文化运动,真正凸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真精神。”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A. 弘扬了传统“民本”思想的精华

    B. 反映了“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的理想

    C.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爱国情怀

    D. 继承了“治国”、“平天下”的文化精髓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9. 鲁迅的白话小说《祝福》以充满同情的笔触描绘辛亥革命后生活在中国农村、勤劳朴实的祥林嫂受封建礼教、道德的压制和迫害,最后悲惨离世的命运;《祝福》发表后引发人们对中国妇女命运的反思和关注。材料反映了

    A. 国民性格的深刻性

    B. 鲁迅呼吁人性的回归

    C. 文学革命的深刻性

    D. 鲁迅小说的创新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材料表明孙中山倡导民族主义的内涵是

    A. 反对帝国主义

    B. 追求民主与平等

    C. 推翻君主专制

    D. 废除封建等级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延安时期毛泽东为中央学校大礼堂题词“实事求是”,今天“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被视为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

    ①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了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对这段话理解准确的是

    A. “两弹一星”研制取得巨大成功

    B. 核武器给世界带来了紧张和不安

    C. 表明中国政府对待科学的立场

    D. 科技实力决定了国家的国际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56年,由中国科学院和高等教育部召集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的生物学家针对遗传学问题进行座谈、讨论,各抒己见。这次会议

    A. 是对封建神学创世说的挑战

    B. 贯彻了“百家争鸣”的方针

    C. 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

    D. 为生命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我知道,科学、教育是难搞的,但是我自告奋勇来抓。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邓小平这番言论

    A. 启动了“希望工程”实施

    B. 扩大了高校招生与办学的自主权

    C. 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D. 强调“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但丁强调:“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天使的高贵”“人类生来就是为了高翔”。15世纪法国散文家蒙台涅说:“人的价值在于自身,而不在于他有一大队扈从和美丽的宫殿。”这表明他们

    A. 极力肯定人在社会中的价值

    B. 反对教会对于人的蒙蔽

    C. 歌颂美好情感向往真诚爱情

    D. 重视自身的教育和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自由不是无限制的自由,而是能做法律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自由了。因为其他的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最能体现这一理念的著作是

    A. 《哲学通信》

    B. 《社会契约论》

    C. 《论法的精神》

    D. 《纯粹理性批判》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学者丹尼尔·舍曼说:“没有哪幅作品比《空气泵里的鸟实验》更好地展现启蒙运动了。在漆黑笼罩的环境中,实验设备发出的光照亮了每一个人,给每个人以精神。”材料认为该作品

    A. 揭开了近代科学革命的序幕

    B. 描绘了电磁感应实验的现象

    C. 对天主教会进行猛烈地批评

    D. 蕴含着丰富的理性人文精神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斯塔夫里阿诺在《全球通史》中写道:“自然界好像一个巨大的机械装置,按照通过观察、实验、测量和计算予以确定某些自然法则进行运转。人类的各门知识都可分解为有理性的人所能发现的少数简单的始终如一的定律。人们不仅把‘理性’应用于物理领域,而且应用于人类社会。”对材料中的“理性”理解准确的是

    A. 用实验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B. 将物质守恒定律用于医学预防

    C. 用科学方法阐释人类社会

    D. 以科学精神否定了天主教神学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达尔文认为:“生物母体牲畜的众多后代,为攫取生活的必需条件而斗争,众多的后代不会绝对相同,其中优秀的物种在生存竞争中取胜了,其它的被淘汰。”材料主要提出了

    A. 开辟新航路的理论依据

    B.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

    C. 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主张

    D. 自然界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观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十九世纪30年代,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和“工厂”几乎指英国的棉纺织业。在英国人的观念里,新的《工厂法》所说的“工厂”,在十九世纪60年代以前主要指棉纺织厂。材料反映了

    A. 棉纺织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 英国工业革命领先世界

    C. 棉布成为当时的主要衣料

    D. 蒸汽动力普及非常缓慢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有学者说:“作为艺术的庇护人——中世纪和17、18世纪的交汇、王公贵族及富商已无影无踪了。新兴工业世界的首脑们过于忙碌,无暇顾及奏鸣曲、蚀刻画和牙雕,更不用说去关心创造这些艺术品的人了——这些人似乎也对他们所居住的社会毫无用处。”该学者意在批评

    A. 启蒙运动产生的副作用

    B. 艺术与生活的严重分歧

    C. 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轻视

    D. 工业社会人文精神缺失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英国戏剧表演领世界戏剧之风骚,传统与新潮的表演艺术形式并存,他们在演出某国著名剧作时,布景设计成荒郊一棵仅存几片枯叶的树,一群衣衫褴褛的流浪汉背负着沉重的背囊和绳索,透出生活压抑的沉重和挣扎的无奈。据此判断,该剧是

    A. 易卜生的《玩偶世家》

    B. 萧伯纳的《苹果车》

    C. 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D.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捷克作曲家斯美塔那创作的交响乐《沃尔塔瓦河》,深刻地融入了捷克民族的情感和意志,以律动性很强的优美旋律,抒发作曲家炽热的爱国情结和民族意识。该作品的风格属于

    A. 古典主义音乐

    B. 浪漫主义音乐

    C. 现代主义音乐

    D. 比博普爵士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近期热播的电影《至尊·梵高》采用动画与真人表演交错演绎的方式拍摄,借用了梵高的创作技法设计的动画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装饰韵味浓烈。由此可见,梵高的创作

    A. 强烈主张个性的抒发

    B. 强调素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C. 重视内心的自我感受

    D. 强调画面整体的完整和统一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钱钟书先生认为:“唐诗多以风神情韵擅长,宋诗多以筋骨思理见胜。”唐朝,最高统治者能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政治相对开明,诗歌成为科举考试的科目,诗人们敢于在诗歌中揭露社会矛盾,讽刺时政。唐诗出现了“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于气质”“若能掇彼清音,简之累句,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斌斌,尽善尽美矣”的文化整合局面。唐诗重在自然意象的运用和表现,追求自然与和谐,诗渗透在中华文明的各个方面,成了中华文明的特色,中国成为诗的国度。

    材料二宋代的活字印刷术,带来书籍普及的现象。宋人读书的范围拓宽,写诗、词更多地运用典故、化用前人的诗意和诗句。宋人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努力挖掘其中意蕴,编著人文意象的运用和表现,所以宋诗、词带有一种新的诗文生活气息。

    宋代城市的规模和手工业、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市民活跃,宋词的演唱作为佐欢修酒,适应了城市娱乐消费的需要发展起来。词人柳永考取进士却把全部身心投入适应市井需要的词创作,他把词引向俚俗,表现市民情趣,给词坛带来了新的气息、活力和趣味。苏轼以诗为词表现传统题材,辛弃疾、李清照等以词言志、表达对国破家亡的忧伤情感,使词取得和诗同等的地位和功能。

    材料三元代读书人的地位一落千丈,不能在政治上施展智慧和才能,与正统诗文产生一定的距离,他们选择了戏剧创作。元曲作为新兴的城市文化形式,适应了社会下层市民,包括工匠、商贩等的娱乐需求。元曲剧作家与演员互磋剧本、演技,通过演员的动作、曲词、对白来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在唱念做打各种因素中,以唱为主导。整个元朝弥满着戏剧气氛,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出现关汉卿的《窦娥冤》、王实甫的《西厢记》等传世之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诗繁荣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词、元曲成为流行文学形式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元文学发展的主要趋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在文化史上,文艺复兴出现了许多对立事物的综合与平衡。当时,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其罗等人竭尽全力地发挥文化想象力和理解力,以前所未有的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手法,在技术上运用几何学的空间透视法、解剖学知识、明暗透视法等设计创作的绘画、雕塑,以人体的优美、形式的和谐表达宗教题材的神圣与高贵,描绘出灵魂的神话境界和形象,称颂着罗马天主教思想的威权。梵蒂冈的圣彼得教堂、西斯廷教堂,既是教会伟大的纪念碑,也是西方文化毫无争议的至尊权威,罗马天主教会进入荣耀的顶峰。但是,文艺复兴初露端倪的、叛逆的、自我决定的个人主义精神,尤其是理智和精神的独立,使人文主义者对罗马教会宗教权威的腐化采取了激烈的批判立场。宗教改革针对罗马教皇制度和教会等级制度进行了一居功的社会政治的反抗,改革者第一次提出以个人的良心反对确定教会体系的信仰、仪式和组织。宗教改革强调个人自主的革命宣言促进文艺复兴继续发展——因而也成为整个文艺复兴现象内在的、具有反叛性的因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时代实际上是一个革命的时代,宗教改革只不过是发生在西方心灵和精神中一种更大的文化转型的突出表现形式而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宗教文化领域里出现的矛盾现象。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宗教改革主张与文艺复兴思想的内在联系。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进入近代社会,中西文明交冲对撞,中华传统文明史发生嬗变,更多地容纳吸取其他文明、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内容,中华文明更紧密地与世界其他文明体系相融合相同步。同时,仍在固守着自己的民族特色、生生不息地传承着传统文明的某些成分。中华文明在变法图强的历史大背景下发生转型,从古代文明向近代文明转型。

    甲午战争后,中国思想界发生重要的转折,中国迈进比较自觉理智地向外国学习的历史进程,国人对西学的领悟从感性的“力”的浅层次,深入到理性的“智”的层次,表现出对近代文化精神——近代人文主义和启蒙精神的觉悟,进而引起西方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第一次大融合——维新思想的产生。挽救国家危亡必须从唤醒国人的觉悟开始,启蒙与救亡成为一代戊戌人的双重历史使命。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围绕“维新变法思想”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