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0 题,其中:
选择题 3 题,单选题 19 题,null 3 题,非选择题 5 题
简单题 14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 题
  1. 梁柏力在《被误解的中国》一书中曾对中西(欧)商业状况进行了对比,一方面指出歧视商贾并非中国独有的传统,明清时期中国富商的社会地位并不低微。另一方面又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与英国代表的西方存在不少明显不同,并对英国商人势力强的原因有如下一些文字介绍:“英国数百年来都处于战乱之中……英国要与其他欧洲国家争霸……”。照此推断,梁氏认为明清时期中国商贾势力不及西方的原因可能是)

    A. 儒家思想含有明显的抑商倾向   B. 商人的社会地位有了显著上升

    C. 禁止商人买卖土地和科考入仕   D. 社会相对安定对商人依赖较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卢梭提出:“在国家里没有什么基本上不能废除,社会契约本身也不例外,因为假如所有公民一致同意破坏契约,无疑的这将是合法的破坏。”这主要反映的是

    A. 社会契约论

    B. 人民主权说

    C. 自由平等

    D. 三权分立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甲骨文中的一个“衣”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衮、裹、裔、襄、亵、裕、卒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

    A. 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

    B. 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

    C. 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

    D. 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9 题
  1. 朱熹在论述“理”与“气”的关系时说,“理未尝离乎气,然理形而上者,气形而下者……”,“……若理,则只是个净洁空阔的世界,无形迹,他却不会造作。气则能酝酿凝聚生物也。但有此气,则理便在其中”。这里朱熹强调

    A. 理与气缺一不可

    B. 气是万物的本原

    C. 理直接生成万物

    D. 理与气同属第一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说:“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这表明,在儒家思想的发展进程中

    A. 孔子的思想本意遭到肆意歪曲和篡改

    B. 儒学思想的演变具有主观性和时代性

    C. 儒学思想适应了不同时代社会的需要

    D. 儒学体系在不断批判中得到发展完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隋文帝时期,社会事务繁多,尚书省和各部门向皇帝的报告大量增加,甚至连营造细小之事、出给轻微之物,也要向他报告,皇帝只好早起晚睡。这反映出

    A. 隋文帝对大臣不够信任

    B. 政务运行机制尚不健全

    C. 君主专制集权空前强化

    D. 政府部门无任何决策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费正清曾断言:辛亥革命建立的新政体是覆盖在旧中国上的薄薄的一层皮,它距离中国民间社会极其遥远。可见,该学者认为当时

    A. 中国民主革命力量不足   B. 辛亥革命缺乏群众的支持

    C. 中国应该实行社会改良   D. 共和制难植根于中国社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图是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的简牍(局部),上有“再拜上书太后陛下”等文字。下列从中得出的结论最合理的是

    A. 西汉末年出现了太后干政的局面

    B. 简牍中的文字是秦朝的标准字体

    C. 海昏侯在书法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D. 当时可能还未普遍使用书写用纸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唐代后期,以门阀政治和偏安王朝的政治形态为基础的六朝骈文受到文人鄙视,而三代两汉时期的古文受到尊崇。这种“古文运动”实质上体现了(   )

    A. 科举取士对文学的影响

    B. 文人阶层志趣的改变

    C. 文人渴望国家真正统一

    D.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题文)宋代的农业亩产量比唐代提高了1.5倍,租佣关系盛行。宋代佃户拥有人身自由,与地主地位平等。地租形式分为分成租和定额租。分成租随产量而波动,定额租则佃农在交够地租的前提下可以完全自主经营。这反映宋代农业发展的原因是

    A. 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B. 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

    C. “不抑兼并”政策的推行

    D. 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顾炎武在《肇域志•江南九》中说:“地产木棉,衣被天下,而民间赋税,公私之费, 亦赖并济。”材料主要反映了明末清初江南地区

    A.农耕经济已包含了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

    B.商品性农业和手工业占据经济中重要地位

    C.赋税主要来源于棉花种植业以及棉纺织业

    D.发达的棉纺织业中已经产生资本主义萌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观察下面的江南制造局支出(1867~1894年)表,从中可知江南制造局

    支出项目

    金额(两)

    占总计百分比

    薪工膏火口粮、购地造房

    2048433

    12.78

    华洋工匠工食

    4209619

    26.26

    购买机器

    1055143

    6.58

    订购物料及预付各洋行定银

    7934732

    49.50

    购买军火

    720745

    4.50

    译书及办舆图经费

    61117

    0.38

    注:根据魏之荣《江南制造局记》卷四的有关材料计算编制

    A. 管理上体现出以洋为师的特点

    B. 已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 为参与市场竞争做好了准备

    D. 经营上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康有为认为:“ 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主张“泯中西之界,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康有为的意图是

    A.完善“中体西用”思想

    B.传播近代政治思想

    C.反对革命派的共和主张

    D.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

    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

    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C.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

    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在当时

    A.充实银行,促进官僚资本的形成

    B.为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C.为改变民族工业布局提供政策支持

    D.稳定金融市场,有效防止白银外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二战时,当驻华美国空军和活动于太平洋上的美国海军航空队战机受损或发生故障需要弃机时,跳伞的飞行员降落到八路军、新四军等中共领导下的抗日军队控制区都能迅速获得他们的营救。这种情况的主要影响是

    A.宣传了中共抗战的决心

    B.扩大了中共的国际影响力

    C.可得到英美盟国的支持

    D.促进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有专家指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没有走土地私有化的道路,而是实行家庭作业、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该专家意在强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的阴影   B. 保留了计划经济残余

    C. 体现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D. 大大提高了农业产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为1820~1913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表(%),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20年

    50

    15—20

    ——

    10

    1870年

    32

    10

    13

    23

    1896-1900年

    20

    7

    17

    30

    1913年

    14

    6

    19

    36

    A. 法国的工业发展始终呈现为倒退状态

    B. 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德国开始发展工业

    D. 科技水平是影响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20世纪30年代,西方不少国家出现了“妇女回到家庭去”“妇女的天职在教养子女”等口号。这主要是由于

    A. 西方国家重视教育

    B. 经济危机增大就业压力

    C. 西方国家完善了社会保障制度

    D. 科技发展提高了生产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B.“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内部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指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B.大国决定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方向

    C.国际体系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D.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大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近代某画家的油画中这样描绘:画面中央矗立着天主教堂,它的塔尖直指天空;画面下方是一群卑微的人,正在河边工作;右边是幽静的小镇和高高的拱桥;天上的云彩和落日似乎在保佑着教堂和小镇。这一切让人显得格外渺小。有学者认为,该画充满对自然的赞美,富有宗教神秘感。据此判断这幅画属于

    A. 浪漫主义流派

    B. 现实主义流派

    C. 印象主义流派

    D. 现代主义流派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null 共 3 题
  1. 1953中共中央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指出要通过互助合作实现农业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化,这样做的背景是

    A. 工业化发展急需粮食和原料

    B. 要学习苏联农业集体化模式

    C. 逐步建立起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引导农村逐步走向共产主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者冯天瑜说:“西周的封邦建国实现了以姬姓为主的贵族阶层、被征服的臣仆、封地土著三种人的结合,突破了(以前)纯粹的血缘组织框架。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 分封制奠定了地缘政治基础

    B.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疆域领土

    C. 分封制保证了周统治的成功

    D. 分封制强化了血缘宗法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汉谟拉比法典》中称其条文是太阳神的旨意,《摩奴法典》被称为摩奴神的旨意,《古兰经》被称为真主的旨意。而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是“十人立法委员会”制定的,并未称是神意,相反,其中还有调整宗教关系的条文。这表明罗马法

    A. 否定宗教和神学

    B. 重实际而不尚理论

    C. 体现自然法精神

    D. 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5 题
  1.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关羽,字云长。三国时期蜀国大将,戎马一生,忠勇过人,但也刚愎自用,后败走麦城,被擒身亡。魏晋南北朝时期关羽故事已在民间流传,但基本忠于历史原貌,以英雄义士而非神人、圣人形象出现。唐中期,荆州民众开始自发兴建庙宇奉祀关羽,但诗人们咏三国故事还是以诸葛亮和刘备为主,很少有诗涉及关羽。北宋时期关羽的忠义勇武精神受到重视,统治者一路加封,关羽由“侯”而“公”而“王”,成为护佑国家的最高武神。而正一派道士编造关公战蚩尤的故事,关羽又成了道教的财神。元代时关羽又成为皇帝参加的“镇伏邪魔护安国”法事的“监坛者”,人们相信关羽的驱邪镇魔的作用。明中叶以后,其庙与“孔庙”并称,关羽成为知名度超过孔圣人的“武圣”。每年五月十三,国家和民间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加上宋元以来戏曲小说的影响,关羽信仰日盛,明末清初“关帝庙”遍及全国大小城市和村落,成为全民各个阶层特别是游民和行商所接受和崇拜的“关帝”,而且随着华侨走向世界。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中华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概括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过程中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上关羽崇拜形成发展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理学大厦的创建)不是偶然的。宋代经济、文化、科学相当发达。有学者统计,宋代士人在全部人口中占有一定比例,通过科举而做官的不少。……历经元、明两朝,理学逐渐失去活力,而朱熹《四书集注》成为学人取得功名利禄的敲门砖。这种思想呆滞局面,由于明、清朝代的交替而引起学人们的思考。由明到清这样的“变局”应当由谁来负责?以往的思想文化有什么误区?中国传统思想中的儒、道和其他学派应如何评价?应怎样估量佛教的传入等等重要思想理论问题,让人不得不去研究、思考,并提出应有的答案。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基于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我们的先人不仅早就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等创新理念,而且发明了造纸术、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创造了天文、算学、医学、农学等多个领域的累累硕果。……立足当代,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取得的科技成就,但也正视我国科技创新基础还不牢、自主创新特别是原创力还不强、关键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的客观现实,力倡创新发展。

    ——2016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思想的三个“支撑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与明清之际进步思潮在思想主张方面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思想创新在中国现代史不同领域中的成就及其意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民族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运动,它包含了对民族的理性认知,也蕴含了巨大的非理性的情感表达”。它往往从本民族的认同、归属和利益出发,充分肯定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排斥或否定其他民族的利益。因此民族主义呈现出两面性,一方面它具有反对民族歧视、争取民族独立、维护民族利益的理性情感,而另一方面它的非理性即自私、狭隘、利己和排他性却盘根错节于民族主义的肌体。这种二律背反,使得民族主义在国际格局中的演变中始终起着“双刃剑”的作用。

    ——刘玉华《论民族主义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晚清政府为筹措军费开设了厘金局。厘金就是过路费和交易税。“近来内地局、卡林立,往往数十里之遥,其间多至数卡……过一卡有一卡之厘。经一卡抽一卡之厘”。各省厘局,但有厘局之名,实则抽分抽钱,有加无己。凡水陆通衢以及乡村小径,皆设奉完抽厘旗号,所有行商坐贾,于发货之地抽之,卖货之地又抽之,以货易钱之时,以钱换银之时又抽之。资本微末之店铺,肩挑步担之生涯,或行人之携带盘缠,女眷之随身包裹,无不留难搜括。”官员在征收过程中,随意勒索,如山东高达20%,而其他省份也在5%甚至10%之上。

    诚如时人所云:“中货有厘金,而洋货全无之,于是洋货之价日贱,中货之价日昂,价贱则购用日多,价昂则销售日少”。广东三水、佛山等地本是手工业发达的地区,“工艺之目,成萃于此”,但“军兴以来,创设厘税,遇卡抽验,勒索万状。自三水设厘卡,而市面为墟矣。佛山一埠,而百行亏折矣”。

    ——摘编自张宏《关于近代中国厘金制度的思考》等

    (1)根据材料,概括晚清厘金制度的特点。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厘金制度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1950年6月25日凌晨爆发冲突的时候,毛泽东和他的同事们显然没有预见到这是他们要直接关心的问题,1950年6月初颁布军队部分复员的命令,6月30日在朝鲜战争开始后第5天被认为中国革命主要支柱的土地改革法公布,这使得西方评论家们认为“没有清楚的证据表明中国人参与了朝鲜战争的策划和准备”。……6月27日美国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9月15日联合国两栖部队在北朝鲜后方仁川登陆,10月1日南朝鲜部队跨越“三八”线边界,1950年l0月25日,志愿军入朝开始首次战斗,11月4日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发表,宣言声称:“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没有参与朝鲜战争的策划与准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最终出兵朝鲜战争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