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9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7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春秋战国时期,子产在郑国铸刑书,临终前对他的继任者说:“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由此最有可能得出的结论是

    A.子产主张德政,宣扬儒家思想

    B.子产的治国理念违背时代潮流

    C.子产主张严刑峻法

    D.子产最早提出了民本思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汉文帝五年(公元前175年)贾谊指出,国家掌握货币,“钱轻(购买力低)则以术敛之,重(购买力高)则以术散之”,“以临万货,以调盈虚,以收奇羡(有余)”, “……官富实而末民(工商业经营者)困。”贾谊的论述,说明

    A.政府既抑商又利用商业来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B.政府通过重农抑商政策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

    C.政府鼓励商业流通收取商业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D.政府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日本学者内藤乾吉认为:“唐代的政治并非是君主独裁政治,而是综合天子和贵族意志实行的贵族政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形成了最高统治者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局面

    B.这种观点是基于唐代皇权与三省分权的关系而言

    C.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已基本解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王阳明说:“虽经日做买卖,不害其为圣为贤。”在此王阳明

    A.主张“工商皆本”

    B.主张商人也要修身养性

    C.强调的是“致良知”

    D.关注百姓的生计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马克思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曾称太平天国为“中华共和国”、“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1902年,孙中山则说“太平天国一朝为吾国民族大革命之辉煌史……为今日吾党宣传排满好资料。”马克思、孙中山对太平天国的评价

    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

    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

    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

    D.符合文明史观,立场不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世纪70年代中期,在中国本土已经推行了十多年的洋务运动,在台湾也展开了。台湾的洋务运动奠定了台湾近代化的基础,也改变了清政府的治台政策,即由“以防台而治台”变为“以防外患而治台”。关于台湾的洋务运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B.导致了“台独”势力的形成

    C.有利于增强清政府的国防力量

    D.可以驳斥“日本是台湾近代化功臣”的观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规定,“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若学堂不读经书,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者,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矣。”这一规定表明清末教育改革

    A.体现“中体西用”的理念

    B.依旧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C.是戊戌变法的继续发展

    D.带有明显的专制烙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分田到户、包产到户在那些已经使用机械生产的平原地区显然是倒退。因为单干就要废弃机耕,实行畜耕和人耕,而农业现代化的表现就是耕作机械化。但是,农民宁愿出力出汗也愿意分田到户。材料强调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增加了农业生产的管理成本

    B.使农业耕作方式出现了倒退

    C.恢复了小农经济的单干模式

    D.充分调动了小农的生产积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种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比例代表制     B.任期制

    C.抽签选举        D.议会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西班牙海外事业的最后结果是进一步刺激西北欧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经济,而在伊比利亚半岛,它仅仅提供了足够的财富,以阻挡早该实行的基本制度改革的压力。这就是帝国繁荣数十年后突然地、无可挽回地衰落的根本原因。”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海外殖民活动使西班牙积累了大量财富

    B.海外殖民活动是西班牙走向衰落的根本原因

    C.海外殖民活动延缓了西班牙的社会变革进程

    D.海外殖民活动推动了英荷等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快速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经济规模日渐增大,其内容日趋复杂,这就使中央指挥一切的做法变得日益困难,日益无效”。这种现象存在于

    A.20世纪30年代的苏联       B.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

    C.20世纪50年代的苏联       D.20世纪50年代的英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不以描绘具体物象为目标的抽象艺术,通过线、色彩、块面、形体、构图来传达各种情绪,激发人们的想象,启迪人们的思维。”此类艺术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

    A.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

    B.工业革命后社会的剧烈变革

    C.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激化

    D.第一次世界大战引发的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是历史发展的趋势。

    材料一  在现代民主形成时期,古代民主受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待遇。法国革命者热情讴歌雅典,力图以古代民主的原则和精神来重建现代民主;而美国的建国者则对古代民主的原则和制度深怀疑惧,极力建设一种使民众远离政治决策过程的新型“人民政府”。最后的结果无疑很有戏剧性:崇奉古代民主的法国革命者,并未能成功地建立现代民主;而怀疑和排斥雅典的美国建国精英,反而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李剑鸣《世界历史上的民主与民主化》

    材料二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一大”期间,孙中山起草、手订《国民政府建国大纲》二十五条,规定“国民政府本革命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以建设中华民国”;还规定了国民政府建设的程序依次为:军政时期、训政时期、宪政时期;在宪政时期开始后,中央政府当完成设立五院,以试行五权之治,其顺序为: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各院院长皆归总统任免并督率之。

    ——《孙中山全集》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法国革命者与美国建国精英在国家治理上的不同点。并说明美国如何“成了现代民主的奠基者”。

    (2)依据材料二,比较孙中山的五权宪法与西方三权分立有什么不同。分析孙中山不直接运用三权宪法而设立五权之治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后期至清初和晚清时期书籍翻译对比

    时期

    明后期至清初

    晚清时期

    翻译者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

    丁韪良(美国传教士)、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广学会,福州开设船政学堂等等

    内容

    涉及宗教、天文学、数学、物理学、机械工程学、军事技术、舆地学、生物学、医学、文学等领域。代表作有《欧几里德几何》、  《几何原本》、 《泰西水法》、 《奇器图说》、 《万国全图》等等。中国的《老子》、《易经》也有了第一批欧洲译本。

    《万国公法》、《星轺指掌》、《公法便览》、《公法会通》、《国际法》公法类书籍达40部以上。工程、农学、矿学、工艺、商学、格致、算学、电学、化学、声学、光学、天学、地学、医学类即有70多种。

    比较两时期书籍翻译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两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所指出的不同之处要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5年12月,美国政府颁发了题为《关于如何对待日本工人组织问题》的文件,明确要求日本政府采取保障工会发展的措施。日本国会审议通过了《工会组织法案》并由日本当局颁布,基本内容是:1、保障工人的团结权和争议权;2、资方不得歧视工会会员和阻止工人加入工会;3、工人正当的争议行为不承担刑事和民事责任。1946年9月,日本国会通过的《劳资关系调整法》规定,劳资双方出现争议时,要实行由争议双方自主解决的原则,其进一步为调整劳资关系提供法律依据。1946年8月,日本两大工会组织“全日本产业别劳动组合会议”和“日本劳动组合总同盟”先后宣告成立。若1935年工人实际工资指数为100,那么这一数字在1955年为119、1965年为172。工人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和与之相应的消费的扩大,使日本国内市场相应扩大,使市场商品结构出现明显变化。

    ——摘编自冯玮《解构日本战后经济民主化改革“三大支柱”》

    (1)根据材料,概括日本进行工会改革的背景和措施。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工会改革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宪政主义不仅重新分配了权力,而且也改变了人们对国家的认识。国家不再是统治者的领域,而是法治的领域,君主和政府都要接受国家的统治。宪政主义并不一定体现人民可享有最高权力的想法,但是最终表明分享最高权力的并非是一个人,也并非是一个阶级。

    一系列的改革法案改变了英国议会,议会不再是贵族和乡绅聚会的场所,议会也有中产阶级的代表,而且1867年起也包括富裕工人的代表。在欧洲的边缘,奥斯曼帝国和俄罗斯帝国费尽周折才阻止了宪政主义。••••••新兴的拉美国家在19世纪独立时无一例外都照搬别国的宪法,但是宪法往往流于形式,掩盖了军事强人、独裁者和寡头变相统治的实情。不过,在北美的东南部,在德国传教士和充满领袖魅力的酋长西科亚的推动下,切诺基人在美国的旁边建立自己的共和国,用自己的语言确定了代议制机构和法律。切诺基国一直兴旺发达,直到美国在19世纪30年代将它摧毁。

    ——摘编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世界:一部历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宪政主义思想。

    (2)根据材料,评述19世纪世界宪政主义的发展。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后初期,随着美苏冷战的愈演愈烈,一向被美国政府视为“边远地区”的东亚也逐渐被纳入冷战体制,成为美苏较量的重要战场。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我们必须完全控制日本和太平洋;必须复兴中国,在那里建立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在朝鲜我们也应当这样做。”这实际上确立了二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政策的基调。

    材料二  侵越战争表明美国的全球干涉政策走到了极点,也使美国陷入内外交困的境地,给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国际地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在国内,通货膨胀加剧,反战运动不断高涨,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整个国家处于分裂的边缘。在越南,虽有装备精良的50多万美军,但仍取胜无望。由于深陷越战泥潭,美国与苏联和盟国的力量对比正在发生不利于美国的变化。……1970 年2月18日,尼克松向国会提交了关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外交政策 的长篇报告,强调:“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定全部方案,拟定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起保卫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赵学功《冷战时期美国东亚政策的演变》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国东亚政策的具体表现。

    (2)依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的亚洲政策的变化及影响这一变化的因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福泽谕吉被日本人奉为 “日本的伏尔泰”.他的代表作有《劝学篇》、《脱亚论》,在日本影响巨大。下图是《劝学篇》(发表于1872-1876年)中的部分篇目。作为当今之策,我国不应犹豫,与其坐等邻国的开明,共同振兴亚洲,不如脱离其行列,而与西洋文明国共进退。对待支那、朝鲜的方法,也不必因其为邻国而特别予以同情,只要模仿西洋人对他们的态度方式对付即可。

    ---《脱亚论》(1885年发表)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在序言中张之洞写道:“窃惟古来世运之明晦,人才之盛衰,其表在政,其裹在学。……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内篇九:曰同心……曰教忠……曰明纲……曰知类……曰宗经……”“外篇十五:……曰设学……曰广译……曰阅报……曰变科举……曰农工商学……曰矿学……曰铁路……”今日愤世疾俗之士……于是倡为民权之议,以 求合群而自振。嗟乎,安得此召乱之言哉!

    ----《劝学篇•正权第六》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福泽谕吉和张之洞的主要观点。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史实分析这些思想对中日两国历史发展的不同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