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选择题 35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9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5 题
  1. 南宋绍熙四年(1193年),文人周必大在给友人的信札中写道,“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板,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下列对材料有关信息理解有误的是(   )

    A.《玉堂杂记》最早记载了活字印刷术

    B.材料有助于研究印刷术的发展历程

    C.沈存中是活字印刷术的积极推广者

    D.宋代时科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频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如果说人文主义者因此而发起一个崇古运动,那是由于他们看到其中有与自己相仿的精神。”英国史学家帕尔默在此所评价的思想解放运动(   )

    A.为西方近代科学的兴起创造了条件

    B.从根本上打破了天主教会的一统局面

    C.为理性社会的建立提供了理论构想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最基本的理论依据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中国近代史上,各派人士在是否向西方学习和学习什么的问题上长期争论不休,斗争激烈,下列观点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是(   )

    A.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B.中国文明未进步,工商未发达,故社会革命易

    C.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D.内篇务本,以正人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他:“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胡适认为:“吾意以为诸子向老聃,孔丘并于韩非,皆忧世之乱而思有以拯救之,故真学皆应时而生”。胡适对于社会变化与思想状况之间关系的分析是

    A.完全错误          B.正确

    C.不完全错误         D.表面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被董仲舒发挥了的儒学的大一统思想,能被汉武帝采纳,实际上是因为它吸收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孔子的思想        B.荀子的思想

    C.韩非子的思想       D.墨子的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史学家张岱称:“阳明先生创良知之说,为暗室一炬。”文中的“良知”是指

    A.内心世界       B.自然规律

    C.社会规律       D.天的意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明清之际,外国传教士借历算、地理和火炮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顺势利用当时中国哪种思潮?

    A.程朱理学        B.阳明心学

    C.经世致用之学      D.考据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两千年来皇帝皆盗贼。”唐甄这种政治思想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①封建制度日趋腐朽

    ②商品经济发展

    ③个性自由开始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④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被推翻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历史最为久远的是

    A.印刷术          B.火药

    C.造纸术           D.指南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宋代的陈亮在《送叔祖主筠州高要薄序》中写道:“自科学之兴,世之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作者指出了

    A.传统科技的影响           B.儒家思想的弊端

    C.科举制度的局限           D.八股取士的危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8

    造成上述情况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经济        B.儒家民本思想

    C.手工业发达        D.重农抑商政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马克思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的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

    A.中国古代文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

    B.西方资产阶级将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

    C.三项伟大发明蕴含着资本主义因素

    D.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明太祖朱元璋发布圣谕,要求百姓“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可见其治国思路是(  )

    A.强化王权服务专制       B.顺其自然各安生理

    C.君权神授服从天命       D.提倡儒家尊崇伦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的_______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_______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_______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_______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上述空白处应依次填入

    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

    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西汉董仲舒倡导“天人合一”思想。参考下面表格,指出下列不属于这一思想的是( )

    天人合一思想

    形体上

    人的生理结构与天同类

    意识上

    人的道德情感源自上天

    政治上

    君主权力源自上天赐予

    A.天下之昆虫随阳而出入,天下之草木随阳而生落

    B.君臣父子夫妇,皆取诸阴阳之道

    C.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

    D.天子受命于天 天下受命于天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孩提知爱长知钦,古圣相传只此心;大抵有基方筑室,未闻无址忽成岑。”这则材料隐含的哲学主张是(  )

    A.万物源于天理       B.心即理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经世致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上言论属于(  )

    A.李贽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黄宗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对古代封建制、郡县制的评论说明他(  )

    A.具有离经叛道的“异端”思想        B.大力提倡个性自由

    C.努力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D.猛烈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明末时,人们将西语“science”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这说明

    A.程朱理学适应近代需要       B.古代传统被发扬光大

    C.理学始终居于统治地位       D.理学被用于科学传播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某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时,很难确定下题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求助。你的正确建议是(  )

    A.“司南”最早出现于西周时期      B.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出现于西汉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元朝时出现计算工具算筹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某校布置中国传统文化展览,在《盛唐气象》部分做出下列解说,其中明显与史不符的是

    A.书法艺术出现创作高峰       B.形成雍容华贵的画风

    C.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期       D.古代戏剧达到成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古希腊学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自觉守法      B.安提丰基本属于智者学派

    C.希腊学者自主意识的觉醒       D.希腊学者具有理性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表明罗马法

    A.维护平民利益          B.保护私有财产

    C.袒护贵族特权          D.具有人文精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15世纪中期,阿拉伯商人到意大利经商,他发现当地人热衷于讨论(  )

    A.知识与美德       B.人性与神性

    C.民主与法制        D.教会与上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马丁·路德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灵魂便可以获得拯救;约翰·加尔文宣传先定论,认为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只能通过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去证明上帝的决定。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两者都否定《圣经》的绝对权威

    B.两者都不利于人文主义的发展

    C.两者都体现新兴资产阶级的信仰要求

    D.两者都破除教权与世俗权力的束缚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泯神性破禁锢理性领风骚;下联:灭王权反专制民主掀骇浪。此联语的最佳横批应是(  )

    A.人文主义         B.信仰自主

    C.理性万岁         D.精神觉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某一科学理论问世后曾被评价为“亵渎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这一理论是(  )

    A.经典力学        B.进化论

    C.量子论         D.相对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某大学举办了一次学术交流会,列出下列讨论课题:狄更斯的文学创作、《人间喜剧》赏析、托尔斯泰和《战争与和平》、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魅力等。据此确定,这次学术交流会的主题是(  )

    A.异彩纷呈的现代主义          B.现实主义文艺的魅力

    C.启蒙运动的学术精品          D.杰出的浪漫主义文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魏源认为“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这说明他(  )

    A.主张革故鼎新          B.提倡师夷长技

    C.强调中体西用         D.否定礼乐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是(  )

    A.全面学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B.仿效物质文明,排斥政治制度

    C.重视政治文明,忽略物质文明      D.照搬物质文明,选用政治文明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2. 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现代价值的重建”指的是(  )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政治革命取代文化改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3. 梁启超经常处在“今日之我与昨日之我战”的状态,康有为、严复、孙中山等很多人也是主张、观点不断变化,思想“多变”,这几乎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普遍现象。这种文化现象说明了(  )

    A.中国的现代化突飞猛进           B.西方侵略的冲击日益深入

    C.近代社会剧变催人猛省             D.旧民主主义革命任重道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4. 严复晚年说:“垂老亲见……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这表明严复(  )

    A.抛弃了进化论思想

    B.认识到了西方文明的本质

    C.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D.欲从传统思想中寻找出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5. 近代某著作“完全推翻了孔子‘信而好古’、‘述而不作’的旧偶像,而以资本主义新文化的思想材料改铸孔子形象。”该著作的作者应为(  )

    A.谭嗣同         B.李鸿章

    C.康有为         D.陈独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世事在变化,历史学的任务就在于把握和阐释这些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渐变之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性,并不意味着中国社会停滞,社会总还是在变化的。这种变化,因为微小,仅以前后相接的两个朝代而论可能不太明显,但隔开几个朝代加以比较,是能够看得出来的,可以说:代代相承,变化微渐。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亟变之中国

    甲午战后,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己,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齐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代代相承,变化微渐”的说法是否准确?试以古代社会主流思想为例说明你的依据。

    (2)从材料二看,中国社会“亟变”的原因和具体表现各有哪些,作者比较推崇哪一变化?为什么?

    (3)二则材料展示了哪些史学方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学校伴随社会的发展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郑国人习惯在学校聚集,并常常议论朝政。有人建议关闭学校,大夫子产不同意,说:“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

    ——据《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材料二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三 严复在1895年发表的《原强》中指出,中国积贫积弱的根源在于“民力已苶(nié,萎靡不振),民知已卑,民德已薄”。救亡图强之根本“统于三端:一曰鼓民力,二曰开民智,三曰新民德。为今之计,惟急从教育上着手,庶几逐渐更新也”。

    (1)据材料一,郑国的学校具有什么特殊功能?对此,子产持什么态度?对后人有何借鉴?

    (2)材料二认为学校应具有哪些社会功能,这一主张有何积极意义?

    (3)据材料三,概括严复的教育改革主张,并分析其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