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3 题,其中:
选择题 3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8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0 题
  1. 有学者指出,“冷战是两个远房表兄弟之间就实现这个世界的现代化和全球化最好的道路问题而展开的竞争,不是现代化与全球化的朋友与敌人之间的竞争。”由此可知(    )

    A.意识形态分歧是美苏冷战的重要因素

    B.冷战下的各国关系是伙伴而非敌对

    C.冷战的目的是实现现代化与全球化

    D.冷战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明朝,徽州人多地少,且自然条件恶劣,土地贫瘠,故几乎家家经商,但徽州贫瘠的土地价格上涨幅度却居全国之首,形成“田少而值昂”的情形。这一形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徽州富商“以末致富,以本守之”

    B.徽州出现了许多特色作物种植区

    C.商品经济开始向徽州农村渗透

    D.北方农民因战乱大量南迁推高地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学者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承,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是指(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

    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

    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据《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明代江南封建经济继续发展,但也潜伏着诸多的社会危机,对下表解读正确的是(    )

    弘治、嘉靖年间江西的人口户数及朝廷在江西的征税统计表

    时间

    人口户数

    官民田地

    夏税米

    农桑丝

    折绢

    秋税米

    弘治年间(1488—1505)

    148.7万户

    399270顷

    86600石余

    3970斤余

    3175匹余

    2560270石余

    嘉靖年间(1522)

    130.3万户

    398566顷

    82965石余

    4264斤余

    3411匹余

    2576888石余

    A.明弘治、嘉靖年间农业税收方式未反映出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B.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人口减少政府税收也相应大幅削减

    C.明弘治、嘉靖年间江西成为朝廷最重要的税收来源地

    D.明弘治、嘉靖年间社会经济凋敝,农业衰退显著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670年,康熙颁布十六条箴言,意在总结儒家思想的道德价值。“圣谕十六条”强调社会关系的等级秩序,以及仁慈、服从、俭约、辛勤工作的美德。康熙又挑选一群满汉大学士,与之精研四书五经。皇帝研读儒家经典、勤练书法的消息被“走漏”给群臣知悉后,群臣盛赞康熙是“圣君”。该现象背后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清初巩固和扩大统治基础的迫切需要

    B.传统儒家文化强大的同化功能

    C.康熙帝对儒家思想的尊崇

    D.实行文化专制以加强君主权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    )

    A.求善而不存真

    B.缺乏理性精神

    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买办原意是采买人员,指清朝末期的1800年—1910年,受雇于外商并协助其在中国进行贸易活动的中间人、经理人。买办是外国资本家认为忠实、得力的人物;买办为外国资本家服务,受到外国资本家的“培育”;买办违法犯罪,因受雇于外商企业,可以在治外法权庇护下,逃避中国法律的制裁。据此可知买办(    )

    A.大大促进了中国近代化 

    B.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充当了列强侵华的工具 

    D.在政治、经济、法律上都是独立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世纪初,中国一些学者引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社会问题,如1919年《浪潮》月刊刊登了“家族制度与孝道公式计算一图”,作者套用数学公式来探讨传统伦理道德问题,其意图是(    )

    A.用科学来启迪民智

    B.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

    C.普及科学知识

    D.强调道德与家族制度的重要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06年革命派在江苏创刊《复报》,革命党田桐撰文说:“(法国革命)虽惨祸之来,骇人耳目,要皆彼迫胁我而为之者,我同胞又安敢辞哉?语曰:流血者,自由之母也;立宪者,革命之产儿也。”田桐强调的是(    )

    A.革命的必然性、建设性

    B.革命是追求民主自由的唯一道路

    C.法国革命的血腥性、破坏性

    D.法国革命对辛亥革命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孙中山提倡的、一直被有身份的中国人当成非法行动来回避的武力推翻清王朝,这个时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支持。”这一情况出现在(    )

    A.甲午中日战争后          B.黄花岗起义后

    C.“预备立宪”后           D.义和团运动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23年陈独秀指出:“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瞿秋白在同年提出:中国的民族运动“得最宜于组织最易团结的无产阶级之猛进”,要“联合小资产阶级”,“督促资产阶级而行民族革命。”陈、瞿两人的主要分歧在于(    )

    A.民族资产阶级是否具有双重性

    B.是否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C.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的先后问题

    D.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问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近代有人在一场战役前分析:“上海是中国的文化经济中心,外国租界多,是国际观瞻的战略要地,不打就退,政治影响太坏,弄不好就会被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江浙水网地区,敌军的现代化武器用不上。还有人说,我们在上海打起来,可以使敌军整个战略轴线发生改变,让敌军从‘由北而南’的俯攻之态改变成‘由东向西’的仰攻,丧失其主宰战场的时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B.该战役使我军战略初步实现

    C.该战役发生时列强对华武力干涉

    D.该战役以我军胜利告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1941年,毛泽东以《实事求是》为题作过报告,并要求“不尚空谈”。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符合此精神的事件有(    )

    ①召开遵义会议②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③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④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1949年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规定:“在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委员会内,实行少数服从多数制度。各下级人民政府均由上级人民政府加委并服从上级人民政府。全国各级人民政府均服从中央政府。”这说明当时(    )

    A.新中国的法律制度不断发展

    B.新中国国家政权组织原则得以确立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日臻完善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统一战线组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刘少奇:“这是中国人民100多年英勇斗争的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近代关于宪法问题和宪政运动的历史经验的总结。”此讲话的时间可能是(    )

    A.改革开放时期         B.十年建设时期

    C.文革时期             D.过渡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到,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田福堂的“痛苦”是缘于其不理解当时(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家伙对他的背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1985年6月,邓小平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根据对世界大势的这些分析,以及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分析,我们改变了原来认为战争的危险很急迫的看法。”小平同志作出以上“世界大势”的判断,其主要目的是(    )

    A.更好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B.集中精力抓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迎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发展的需要

    D.缓和与苏联持续紧张的外交关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2004年,陈水扁在就职演说中说:“台湾的民主发展与台海的和平稳定,一直备受国际关注。个人要代表我国政府及人民再一次表达由衷的感谢。面对海峡对岸持续增加的武力威胁,盼望国际社会继续关注并协助维护台海的和平与亚太地区的稳定。”这一演说(    )

    A.取得了国际势力对台湾独立的支持

    B.是对大陆“一国两制”的歪曲和误解

    C.逐步地改变了海峡两岸的力量对比

    D.严重违背了两岸达成的“九二共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雅典人四处寻找富于人情味的改革者,终于,他们找到了梭伦。他一面颁布解负令改善平民的经济状况,组建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提高平民政治地位;一面确立财产等级制度,一定程度上保护贵族政治特权。由此可见梭伦改革的主要特点是(    )

    A.提高平民地位  B.调和社会矛盾

    C.保护贵族权益  D.未改善奴隶的生存状况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在罗马自然法中,合法的婚姻在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缔结:他们是罗马市民,男性确实适婚,而女性具有结婚的自然能力,根据法律的规定结合,不论他们是家父还是家子,但在家子之情形下,他们需要得到他们处于其权力下的尊亲的同意。这一规定体现了罗马法(    )

    A.对市民的婚姻自由进行限制  B.提倡不同等级间的市民通婚

    C.要求在婚姻关系中尊亲敬老  D.仅仅保护公民间的婚姻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论语》载:“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与这场对话体现的观点最接近的是(    )

    A.知识即美德  B.认识你自己  C.因信称义  D.人非工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阅读并分析下图,其中导致英国麦价快速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

    A.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价格革命”

    B.国际市场对英国小麦的过度依赖

    C.英国在殖民争夺中取得初步胜利

    D.英国在与荷兰的贸易竞争中获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光荣革命前,英国海外贸易经营权历来由国王颁发特许状授予各大公司,光荣革命后,各公司纷纷请求议会通过法案予以确认。1690年,哈德逊湾公司宣布:“不管以前无执照商人如何看待我公司的特权,现在这些特权已成为我们国家的法律了。”这反映出光荣革命(    )

    A.推动了法律地位的提高  B.剥夺了国王的行政大权

    C.使议会获得完全立法权  D.提升英国商人国际地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反映以下三项特征的法律文件是(    )

    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

    行政首脑对议会负责

    法律的制定体现了工业革命对政治的推动

    A.《权利法案》         B.美国《独立宣言》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国《1875年宪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有学者认为:罗斯福新政是对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和美国盛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重要修正。这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指(    )

    A.重商主义  B.种族主义  C.自由主义  D.殖民扩张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1890年7月,美国国会通过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规定:“凡托拉斯或其他形式成立合同,联合或共谋限制州际贸易或对外贸易者,均属非法;任何人如缔结此类合同,或从事任何此类联合或共谋,均应认为是犯罪;任何人如垄断、企图垄断……均应认为是犯罪”。这一法案有利于(    )

    A.维护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改变自由竞争的基本原则

    C.阻止生产资本的集中趋势

    D.保障资本主义的正常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十月革命不仅产生了一种具有“世界性影响的新的思想意识”,而且还“深刻地影响了战后数十年世界历史的模式”。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下列能体现苏联成为“世界历史的引领者”的是(    )

    A.否定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

    B.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C.开辟了一条独特的工业化道路

    D.民主制度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世界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在未来几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具体而言:亚洲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将年平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平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平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平均增长2%,亚洲新兴经济体有望成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这一发展趋势(    )

    A.体现了世界经济多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B.得益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瓦解

    C.是世界经济重心转向亚洲的必然结果

    D.将进一步动摇世界经济现有格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10分)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窗口,透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人类社会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开封位于汴水(汴河)两岸,汴水北通黄河,南通淮河、长江,因此开封市场上有来自江淮的粮食、沿海各地的水产、辽与西夏的牛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酒、果品、茶、书籍,还有日本的扇子、高丽的磨料、大食(阿拉伯)的香料和珍珠。名闻遐迩的东京相国寺的庙会集市,各地来的商品琳琅满目,大山门内出卖飞禽走兽;第二座山门内出卖各种杂货;广场上出卖家用器物,……;近大殿处,出卖老字号名牌产品……大殿后、资圣阁前出卖书籍、古玩、……

    ——樊树志《国学十六讲》

    材料二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出现了一些城市,如棉纺织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陵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陵绸之聚亦且十倍,……盖其繁埠喧盛,实为邑中诸镇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封商业繁荣的原因。以相国寺的庙会集市为例,分析当时集市贸易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清时期新兴城市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4分)近代日本两次大规模侵华战争,两次打断中国现代化进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最初历程十分相似。但不同的是,为了适应新的外部条件,日本吸取中国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教训,很快地进行了自身调整,比较快地进入社会经济的转型时期,并且学着西方列强的样子,通过对外扩张,满足了这种转型所需的资本积累。通过甲午战争,日本不仅强占了中国的台湾,还向中国索取了2亿两白银的战争赔款,后来又逼迫中国交出了收回辽东半岛的3000万两白银赎金。……中国被迫开始向西方列强大举借债,而日本却用这笔战争赔款建立了现代化的八幡制铁厂和国民教育。

    ——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

    材料二 在全面侵华的8年间,日本占领了中国城市总数的47%以上,其中包括大城市的80%以上。这些城市聚集着中国几乎全部的现代化工业。这些工业,有的直接损毁于炮火之中,有的因战争而失去运转的条件导致关闭,有的被迫内迁损毁于途中。在沦陷区,日军不仅任意掠夺公私财产,还截留税收,把持金融,并建立起依附于日本的以掠夺中国资源财富为目标的殖民地经济体系。据1995年中国政府公布的数字,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直接财产损失是1000亿美元,间接损失是5000亿美元。

    ——荣维木《抗日战争的历史启迪》

    材料三 1937年8月10日,松沪会战爆发前三天,就有146家工厂、重15000吨的设备,随同2500多名技术工人,在弹火纷飞下从上海向西部转移……1937年,后方仅有工厂63家,1938年增至219家,1940年为571家,1941年达到1138家。……与此同时,中国现代大学的内迁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此外,大批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投奔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通过与工农大众的结合,在参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建、发展与巩固的同时,也把现代文明的因素带到了中国最偏远、落后的传统乡村。

    ——陈勤《重估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原载于《中国改革》2005年第8期

    材料四 在抗战最艰苦的岁月里,中国共产党在其领导的各敌后抗日根据地身体力行地进行着民主政治的实践,不仅普遍建立了“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还创造性地发明了“豆选”等民主选举的形式,让目不识丁的农民也有了行使自身民主权利的途径。在中国历史上,这是第一次把民主、自由等现代理念带到最偏远落后的传统乡村。这一时期是中共积累建政经验最丰富的一个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抗日民主政权实际上是建国后中共领导下的全国政权的一个雏形。

    ——杨圣清《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1)根据材料一,分析日本国家现代化的起步和加速与中国有什么关系?(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4分)

    (3)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抗日战争为中国的现代化探索积累了哪些新的有利条件?(6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6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重要环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创深病巨唤起了改革旧物的最初意识,过去久被置于眼界之外的“夷务”,在林则徐手中开始成为一门学问。由此,以儒学修、齐、治、平的入世精神为宗旨,并归宿于国计民生的经世致用之学,内容上发生了重大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甲午战后(六年间),列强对中国的侵凌,空前凶猛,中国的反应亦随之激烈。反应有两种类型,动机虽均为自救,而所循途径则大相径庭。一为外察大势,内求诸已,认为必须大事变革,与人并驾并驱,结果形成政治改制运动;一为昧视时代,仍要返回中国中心之世,与外界绝缘,结果演为暴力反洋运动。

    ——郭廷以《中国近代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40年代的经世之学与传统经世之学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种变化。(8分)

    (2)列举材料二中“反应有两种类型”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种反应类型对于造成当时中国民族危机的原因和挽救民族危亡途径的不同观点。(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