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3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7 题,中等难度 6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0 题
  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基本上局限于社会上层,参与其事和直接受其影响的多半是文化人、城市富有者以及几任教皇、红衣主教等高等级神职人员。这主要表明(  )

    A.文艺复兴的参加者是社会上层

    B.文艺复兴运动处于萌芽时期

    C.文艺复兴运动的影响十分弱小

    D.文艺复兴缺乏广泛社会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儒学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基本文献,这六部书后被称为“六经”。政府表彰“六经”,开始提升儒学地位可能出现于(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这反映出(  )

    A.该言论鼓励了社会暴力革命   B.科举制促进了社会知识进步

    C.中国古代对政治学科的重视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巴金在其著作《家》中描写了孔教会会长冯老爷遭到以觉慧为代表的新知识青年的猛烈批判。这一历史现象可能发生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孙中山曾讲:“现在是民国,是以民为主的,国家的大事人人都可以过问。这就是把国家变成大公司,人人都是这个公司的股东,公司内无论什么事,大家都有权去管理。这便是民权主义的精义。”(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这反映了孙中山(  )

    A.具有直接民主倾向       B.学习西方的代议制民主

    C.具有现代企业思想       D.主张社会精英治理国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56年2月后,毛泽东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先后听取了中央34个部委有关经济建设问题调查研究的汇报。同年4月25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报告的背景是(  )

    A.“一化三改造”取得阶段性成果

    B.调查研究方法的科学运用

    C.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鼓舞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84年新中国成立35周年的国庆游行时,北京大学学生打出了“小平您好”的横幅。这实质上反映了人民群众(  )

    A.崇拜党和国家的领导人

    B.希望“文化大革命”早日结束

    C.拥护邓小平理论的提出

    D.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宗教改革的遗产是多方面的,它引发了不同教义间的冲突和互不相容,并导致了一系列血腥的宗教战争。由此造成西欧基督教世界的解体,迫使各宗教派别认识到任何一种教派要获得垄断地位是不可能的,因此各教派也都逐步学会了宽容……当然这一过程进展得很慢也很艰难,以至于到现在都还没有完成。”作者意在说明宗教改革(  )

    A.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肯定人的价值、地位

    C.使各教派认识到宽容的必要       D.解放宗教束缚中的人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有不少学者对爱因斯坦的学说持怀疑态度。1919年后,爱因斯坦的理论却无人质疑,并且全球掀起了爱因坦热斯,世界各地纷纷邀请他前去讲学。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  )

    A.量子力学理论被实验验证   B.广义相对论被实验验证

    C.爱因斯坦的大力宣传推广   D.战后人们渴求科学技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2013年,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2014年1月,其墓志全文在最新一期的《考古与文物》期刊发表。以前史书记载上官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上官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这印证了(  )

    A.胡适的“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B.陈寅恪的“从事物的演化和联系考察历史,探究史料”

    C.王国维的“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

    D.梁启超的“对旧史不可轻信,十之七八应取存疑态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题目。

    材料一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序》

    材料二  清末以来汉字汉语变革的根本原因不是语言自身,而是语言之外的社会文化变革的要求。中西方自明末开始交流以来就时有冲突,但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落败,特别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则使中国人的自信心受到沉重打击。面对西方列强的攻势,中国一方面是抵御、自保,另一方面也开始反思,进而痛苦地向西方开放,向西方学习。反思的路向和进程最后认为文化也不如西方——原因在于教育不发达、国民素质不高等,可以说是由表及里、由浅及深,开始时认为器物不如西方,后来又认为政治制度不如西方,于是发生了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社会和文化就此发生了现代转型,于是有了中国现代社会、现代文化。清末汉字汉语改革就是在这种反思过程中发生的。

    ——高玉《汉字简化思想:百年历程及其反省》

    (1)在材料一中李斯提出了什么建议?分别说明该建议的实施对秦朝和后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民初汉字(汉语)改革的原因,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中国的汉字和汉字改革。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赴欧洲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现在,假如你的父母将去欧洲进行历史文化寻踪游,请你以导游的身份写一篇解说词,对欧洲近代的某位思想家进行介绍,语言尽量简洁,字数控制在10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籴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在各地设市易司或市易务,平价收购市上滞销的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将常平仓、广惠仓的储粮折算为本钱,以百分之二十的年利率贷给农民、城市手工业者。

    王安石于熙宁四年规定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

    王安石于熙宁二年(1069年)规定各地兴修水利工程,工料由当地居民分派。

    王安石于熙宁五年(1071年)下令各地清量土地,按土地肥瘠定为五等,以此为依据收税。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王安石,两次任宰相,两次被罢免,历来颇具争议,褒贬不一。宋高宗赵构“王安石自任己见,非毁前人,尽变神宗法度,上误神宗皇帝。天下之乱,实兆于安石,此皆非神祖之意。”列宁说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对他的改革高度赞同。1944年,美国华莱士说青苗法对1929年的美国经济危机扭转有参考价值。

    ——百家讲坛:唐宋八大家之王安石

    (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并分析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

    (2)请从材料二历史人物对王安石的评价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看法。 综合上述材料给予王安石身份评价,你认为恰当的说法应是?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