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单选题 10 题,科学探究题 4 题,实验题 2 题,推断题 1 题,计算题 1 题
简单题 15 题,中等难度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10 题
  1. 下列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 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化石燃料

    B. 过滤和煮沸均可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C. 农业上使用滴灌和漫灌均可节约用水

    D. 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均属于空气污染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冬季是森林火警高发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大风能降低可燃物着火点,加大火势

    B. 消防员用水灭火,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C. 森林中的枯枝、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可燃物

    D. 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是使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列各选项中,事实与解释不符合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食物变质

    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B

    金刚石很坚硬,石墨却很软

    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

    酒精可做温度计内的填充物

    温度改变,酒精分子的体积发生变化

    D

    液氧和氧气均能使燃着的木条烧得更旺

    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取用少量稀硫酸   B. 将铁钉放入试管内

    C. 连接仪器   D. 处理废弃固体药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某同学利用蒸馏的原理设计野外饮用水简易净化装置(如图),对非饮用水经阳光曝晒后进行净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净水过程中水蒸发发生化学变化

    B. 水蒸气在上层的塑料膜冷凝成液态水

    C. 一次性水杯中收集到的液态水是混合物

    D. 该净化过程与自来水生产过程原理相同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图是钠元素与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与其相关的粒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钠、氯都属于金属元素   B. a和c粒子均表示阴离子

    C.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5.45 g   D. 氯化钠是由a与d粒子构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下图为利用固碳酶作催化剂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物质丙(乙烯)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物质丙的化学式为CH2

    B. 反应①的反应原理为CO2+C==CO

    C. 该转化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D. 固碳酶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发生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分类法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选项符合如图关系的是

    选项

    a

    b

    c

    d

    A

    含氧化合物

    高锰酸钾

    氧化物

    干冰

    B

    单质

    C60

    化合物

    氯化钠

    C

    化合反应

    石蜡燃烧

    分解反应

    微热碳酸溶液

    D

    纯净物

    冰水混合物

    混合物

    碳酸钙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和原理正确的是

    A. CO2(H2):2H2+O22H2O   B. N2(O2):2Cu+O22CuO

    C. Al(Fe):Fe+2HCl==FeCl2+H2↑   D. KCl(KClO3):2KClO32KCl+3O2↑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将两份m1g的镁条和足量氧气分别置于密闭装置和开放装置中充分反应,实验过程中固体的质量(m) 随加热时间(t)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 0<t<t1时,有氧化镁生成

    B. m1与m2质量之差等于反应被消耗的氧气质量

    C. m3< m2是因为散逸的白烟中含氧化镁小颗粒

    D. m1与m3质量之差等于散逸走的氧化镁的质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科学探究题 共 4 题
  1. 定性和定量结合既是化学的重要思想,也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以氧气为核心分组展开了一系列调查研究. 第一组同学就“空气中的氧气”进行如下探究:

    (1)定性角度

    举例证明空气中含有氧气:_______(写一条)。

    (2)定量角度

    小组同学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将装有足量铁丝的量筒倒扣于水槽中,量筒内液面处于 9.0mL 的刻度处;放置一周后,可观察到铁丝变_______色,同时量筒内的液面上升到约_______mL, 刻度处,测得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第三组同学进行“影响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的因素”的探究按下表进行燃烧实验,记录反应现象

    (1)实验的现象还有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2)欲证明可燃物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需进行的对比实验为_________(填序号);通过实验和对比,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

    (3)相同条件下,氧气浓度还会影响可燃物是否完全燃烧,举例说明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第四组同学从“制备氧气”方面展开探究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如下图所示,完成下表内容。

    气   体

    氧气(O2)

    药   品

    高锰酸钾

    过氧化钙(CaO2)、水

    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

    ________

    药品状态、反应条件

    _________

    固体和液体、常温

    发生装置

    A

    _________(填标号)

    收集装置

    F、_________(填标号)

    检验与验满

    (以排气收集法为例)

    均可使用带火星的木条,操作不同处为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第七组同学在探究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又发现影响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的因素。探究过程如下:

    (1)甲同学分别取等量的稀硫酸与足量的相同大小的三种金属进行如右图所示实验。该实验可通过观察是否产生气泡及产生气泡的快慢,判断金属活动性为Zn>Fe>Cu。同时可说明化学反应剧烈程度还与______有关。

    (2)乙同学用一只试管,取一次稀硫酸和足量的铜片、铁片、锌片, 通过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进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判定。填写下表内容: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① 取少量稀硫酸于试管中,插入足量铁片,充分作用

    __________,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② 在①反应后溶液中插入______________,充分作用

    无明显现象

    ③ 在②所得的溶液中插入______________,充分作用

    ___________,溶液由浅绿色变成无色

    写出实验步骤③中涉及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3)丙同学认为在乙同学设计的方案中,只要补充一个实验,还可得出Zn>Fe>H>Cu的结论。丙同学要补充的实验是_____。

    (4)丁同学认为不必做补充实验,只需在乙同学方案中调整插入金属的顺序,即可得到Zn>Fe>H>Cu的结论,你认为调整后插入金属的实验顺序是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第二组同学利用横口管(如图a)等仪器设计装置探究“氧气的性质”

    (1)如图b,将注射器内液体甲注入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利用此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横口管底部盛有的固体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

    (2)完成(1)实验后,在固体乙上方放一块红热的木炭,再套上一个横口管进行“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如图c),为证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液体丙应为___________(填名称),液体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第六组同学对上述部分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进行了称量,发现有的反应后物质质量增加、而有的质量减少。对此,该组同学展开进一步的定量探究,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如图所示,实验前天平平衡。

    ① 将注射器中适量的稀盐酸注入锥形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观察到天平的指针_____(填“偏左”、“偏右”或“在标尺中央”,下同)。

    ② 上述实验的反应结束后,松开锥形瓶上的橡皮塞,天平的指针__________。

    结论: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若有气体参与或生成的实验必须设计__________(“开放”或“密闭”)装置进行探究。

    (2)某同学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研究物质W的组成。一定条件下,W在密闭容器内发生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图所示:

    图中X =_______g。物质W由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填最简比)。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推断题 共 1 题
  1. 第五组同学利用氧气及其它物质构建如图所示知识网络(A、B、C、D、E、F代表六种不同纯净物, “→”表示经一步反应的物质转化,“—”表示两物质间发生反应)。

    (1)常温下,A、B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液态物质,A为________则“B→C”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2)常温下,E、F为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态物质,D为_______(填化学式);则“C—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计算题 共 1 题
  1. 第八组同学对产生氧气的光合作用进行定量计算。请计算:

    若工厂排放出 220kg 二氧化碳,全部被植物光合作用吸收后,能释放出氧气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光合作同的原理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