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1 题,其中:
选择题 29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7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9 题
  1. 禹治水的传说最早见于春秋时代的作品《诗经•商颂》,提到禹只有简单几句,没说禹还干了其他什么事,治水的“水”仅指黄河。但是在战国成书的《尚书•禹贡》篇中,禹的贡献就大多了,不仅治水,还划分了“九州”和“五服”。出现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    )

    A.战国时期考古发掘的成果  B.实现统一的政治需要

    C.民族文化认同得到了加强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据《春秋左传》记载,春秋时期,国与国间种种来往,仍多少遵守着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一切礼文来维系。此种礼文,在当时乃为霸业所屏(凭)。这表明当时(   )

    A. 周礼具有国与国交往公法的性质

    B. 周礼对诸侯国仍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C. 周礼已沦为各国玩弄权术的工具

    D. 尊崇周礼是诸侯国称霸的决定因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从“政自天子出”到“政自诸侯出”,再到“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一系列的变化反映了(    )

    A.从分封制到集权独断的变化   B.封国制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

    C.中央集权制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D.战国时期中国政治的剧烈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孔子要求作为一个仁者,在消极方面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积极方面要“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    )

    A.后世民本思想的根源  B.意在缓和尖锐阶级矛盾

    C.顺应社会转型的调整  D.对统治者相互间的要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汉武帝一方面选派董仲舒出任江都易王刘非的国相,让其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另一方面又重用张汤,鼓励其以严刑酷法治理长安。材料主要反映了汉武帝时期(    )

    A.法家思想的重新崛起  B.儒、法思想并行发展

    C.封国威胁了专制皇权  D.诸侯王问题得到解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    )

    A.为了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的需要 

    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

    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D.为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董仲舒说“夫长吏多出于郎中、中郎”,又有郎官多出自“任子”(指二千石以上官员任职满三年,可举子弟一人为郎)或“貲选”(非有市籍的商人,家资满十万,文帝时减为四万,可任郎官)。为解决上述现象所反映的问题,汉武帝(    )

    A.实行察举制  B.颁布推恩令

    C.设刺史监察  D.建“内外朝”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汉代谶纬迷信盛行。谶是用诡秘的隐语、预言作为神的启示向人们昭告吉凶祸福、治乱兴衰;纬是用宗教迷信的观点来解释儒家经典。这种现象的出现(    )

    A.反映统治的没落         B.与新儒学紧密相关

    C.遭到统治者的禁止       D.导致西汉的覆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但资料显示,直到东汉(    )

    前期,选官中仍然有“俗吏繁炽,儒生寡少”、“儒者寂于空室,文吏哗于朝堂”的情况。据此可以推知,汉朝的选官

    A.体现以德取仕的鲜明意向

    B.更重行政能力和工作经验

    C.纯用文吏而儒生仅为点缀

    D.纯用儒生而文吏仅为陪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西晋时,一些佛教高僧主动与名士交游并模仿他们的言谈和情趣,名士也乐于与高僧交往,摄取佛教义理,交流文学创作上的心得体会。高僧与名士的互动(    )

    A.改变了西晋的宗教政策  B.巩固了儒学的主流地位

    C.弱化了佛教的社会影响  D.促进了佛教中国化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史学家邓嗣禹说:“历代名臣贤相,十之八九,盖从此孔(科举)穿过,不能谓未得人才也。然以盖世奇才,有不尽出身科场者。”这说明科举制(    )

    A.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B.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C.难以全面地选拔人才

    D.促进文化教育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史书记载:“行中书省……与都省为表里”,“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元后期文人中不乏行省“画地统民”之说。上述材料反映了(    )

    ①行省代表中央治理地方

    ②行省具有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并重的性质

    ③行省是地方的最高官府

    ④行省的设置使元朝中央集权程度高于前朝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清代定制,官员任命由军机处等机构简选,最后由皇帝朱笔圈定简放。但自太平天国运动以来,不仅司道以下官员的任命,皆由督抚奏定,而且邻省督抚的任命,有时也要征求有力督抚的意见。这表明(    )

    A.皇帝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统治危机冲击中央集权

    C.清政府已无力控制地方  D.地方政府掌握了行政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李约瑟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荣。”材料意在说明理学(    )

    A.本质是科学的

    B.确去伦理本体论以塑造崭新人格

    C.强调经世致用

    D.格物致知理论推动对物理的探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王阳明认为:“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出自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李贽也主张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并强调人的正当私欲。这说明他们(    )

    A.否定传统权威,倡导个性自由 

    B.没有辩证看待孔子的历史作用

    C.反对盲信孔子,主张顺时而变 

    D.批判了儒学对人们思想的禁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隋朝杨尚希上奏曰:“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具僚以众,资费日多;吏卒人倍,租调岁减。……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据此,杨尚希最有可能提出的建议是(    )

    A.扩大郡县面积        B.整顿冗官

    C.裁减郡县数量        D.减免赋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顾炎武弟子潘耒为《日知录》作序:“凡经义、史学、官方、吏治、艺文之属,一一疏通其源流,考正其谬误。至于叹礼教之衰迟,伤风俗之颓败,则古称先,规切时弊,尤为深切著明……异日有整顿民物之责者,读是书而憬然觉悟,采用其说,见诸施行,于世道人心实非小补。如第以考据之精详,文辞之博辨,叹服而称述焉,则非先生所以著此书之意也。”由此可知,顾炎武著《日知录》旨在(    )

    A.精详考据         B.博辨文辞

    C.借古讽今         D.明道救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有学者认为:“中古时代,天下佛寺无处不有,僧尼可达数百万,以此反映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虽为普通事实、人物,亦足以为历史事实;如多数碑碣之广泛叙述忠孝仁慈,千篇一律,虽为史家斥为毫无价值,但可见出社会心理趋向,亦可具有历史意义。”这说明了(    )

    A.存在数量大是社会现象成为历史事实的前提条件

    B.能反映社会重要趋向的普通事实可成为历史事实

    C.历史学家是普通事实能成为历史事实的决定因素

    D.反复出现但未经考古验证的文字记录无历史价值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辙(track)、火轮机(1iterature)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    )

    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

    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

    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数十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反思开始于‘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先进的中国人通过第二次反思得出的启示是(    )

    A.只引进西方技术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

    B.要用暴力革命方式推翻清朝封建统治

    C.要从根本上动摇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D.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梁启超在1901年的《过渡时代论》中写道:“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过渡时代者,希望之涌泉也,人世间所最难遇而可贵者也。”材料中的“过渡”应指(    )

    A.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

    B.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

    C.由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过渡

    D.由封建文明向近代资本主义文明过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表为某校高三同学整理的“晚清时期翻译西学书籍简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学习西学的趋势是(    )

    类别

    1860——1899年

    1902年——1904年

    数量

    比重

    数量

    比重

    哲学、社会科学

    123种

    22%

    327种

    61%

    自然科学

    162种

    29%

    112种

    21%

    应用科学

    225种

    41%

    56种

    11%

    A.从侧重科技到侧重人文

    B.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追求

    C.从持续高涨到趋于停滞

    D.从全盘西化到中西结合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梁启超指出:“研究儒家哲学,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是若把儒家抽去,中国文化恐怕没有多少东西了。”下列各项符合儒家思想主张的是(    )

    A.“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B.“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C.“民道弊而所重易也,世事变而行道异也。”

    D.“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孙中山早期提出:“中国有很坚固的家族和宗族团体,中国人对于家族和宗族的观念是很深的……由这种观念推广出来,便可由宗族主义扩充到国族主义。”孙中山这番讲话强调(    )

    A.实现民族统一和民族平等

    B.维护宗法体系的传承

    C.反对外来压迫,争取民族独立

    D.推翻满清政府,复兴汉族政权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蔡元培于1934年在《中山文化教育季刊》创刊号上发表的文章中写道:“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

    A.都提倡吸收外来文明  B.指导思想皆为理性主义

    C.内容都蕴涵人文主义  D.都主张古典文明的复兴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大削弱了,剩下的一点小小的力量,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自然要使同志们(作这样看法的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但若从实质上看,便大大不然。……这就是说,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上述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发表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延安时期          D.过渡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下列关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表述正确的是①面临者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②总结了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教训③继承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④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落后国家建设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路德认为,“上帝是全能的,但是,信者就是上帝”。“上帝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使他的意念服从于我们的意志。”上述观点(    )

    A.培育了精神生活中的个人自由倾向 

    B.树立起了躬行勤俭的个人神职观念

    C.以人的无上价值否定了上帝的存在 

    D.强调依赖上帝获得救赎的信仰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是西方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生长封建时代,所提倡之道德,封建时代之道德也;所垂示之理教,即生活状态,封建时代之孔教,封建时代之生活状态也;所主张之政治,封建时代之政治也。封建时代之道德、理教、生活状态、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何以明之?儒家之言:社会道德与生活,莫大于礼;古代政治莫重于刑。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之道与现代生活》

    材料二 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批判孔子最厉害者,几年后,陈独秀有所变化。其实陈独秀变化的是把孔子和专制主义区分开来,看到了孔子反对绝对专制的一面,这和当年不分青红皂白一概打倒孔子的说法是有区别了,而陈独秀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精神丝毫没变。专制主义和孔孟的原始儒家是有区别的,过去把孔子当作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其实是不很恰当的。后来的儒家和法家同流合污,是汉儒、宋儒之流的勾当。孔子不应该负完全责任。

    ——摘编自刘济生《重新发现历史——对中国传统文化软肋的剖析》

    材料三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们在世界上的经济、政治地位正在崛起,在这个时候我们拿什么去跟世界对话?还是要拿中华文化与人交流的。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国学热”现象的升温。当代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在强调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优秀成分,比如传统儒家思想的“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等等。这些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虽然是好东西,毕竟是我们的祖先用来处理过去的国家或人际关系的指导思想。如果我们只有这些东西,而不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更能说明现实世界的理论和思想,我们的文化吸引力还是比较有限的。

    ——摘编自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陈独秀批判儒家思想的着眼点及背景。

    (2)依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有了怎样新的认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始儒学与汉儒、宋儒的异同。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当代儒学复兴的背景?谈谈你对当代儒学复兴的认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山川形便原则是促成地方割据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从秦代一开始,统治者便有意识地采用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与之相抗衡。隋唐时期之所以强调山川形便原则,……元明清时期,这一原则更发展得淋漓尽致。另外,无论是基层政区还是上层政区,其地理分布变化的总趋势都是从北密南稀到南密北稀的逆转,由秦代北方是南方的两倍余,到隋代南北大致相等,到清中叶,南方政区近于北方的两倍。

    ——摘编自周振鹤《体国经野之道》

    材料二 1928年7月,国民政府立法规定“市”分特别市和普通市两种,特别市直属国民政府,普通市隶属于省政府。凡首都和人口满百万以上的都市,以及其他有特殊情形的都市,经过中央政府的批准,可以设为特别市。从有关市设置的资料来看,在相当长的时间中,人口和税收是国民政府批准各地设市的主要标准。……在民国时期设立的151个市中,人口规模的等级越高,沿海省份所占的比重也就越高,至于人口数量众多的大城市,可以说绝大多数都集中在沿海省份。

    ——摘编自吴松弟等的文章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基本原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变迁。

    (2)据材料二,简述近代中国政区变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原因。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