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7 题,其中:
选择题 24 题,综合题 3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3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4 题
  1. 荀悦曰:“夫土地者,天下之本也。春秋之义,诸侯不得专封(指封建土地私有制),大夫不得专地。今豪民占田,或至数百千顷,富过王侯,是自专封也。买卖由己,是自专地也。”作者认为土地兼并的原因是

    A.封建经济的发展           B.土地自由买卖

    C.地主巧取豪夺            D.政府不抑兼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这种冶炼方法,利用生铁的铁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能使碳分较快的、均匀地渗入……再经反复锻打,就可炼成质量较好地钢铁”。这种金属冶炼方法开始于我国

    A.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下图是描绘的是隋唐时期农民耕种场景。它反映出当时

    A.开始使用铁器  

    B.注重精耕细作

    C.井田制依然存在 

    D.租佃关系出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唐代后期盐铁使刘晏推行新盐法,只在产盐区设置盐官,收购盐户所煮成的食盐,“粜(转卖)商人,纵其所之”;在非产盐区设常平盐仓以调剂盐价。这一改革

    A.取消了政府对盐政的监管         B.导致了商人任意抬高盐价

    C.形成了官商分利经营机制         D.增加了盐政机构行政成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司马光在一篇《论财政疏》中指出:“臣窃见……左右侍御之人,宗戚贵臣之家,第宅园圃,服食器用,往往穷天下之珍怪,极一时之鲜明。……以豪华相尚,以俭陋相訾。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据此可知司马光是在

    A.批评社会上的奢靡风气           B.主张发展商品经济

    C.倡导手工业产品的更新           D.主张收集天下珍宝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会馆大量存在于全国很多城市,既丰富了当地文化内涵,也是珍贵的历史见证。据下图可知

    ①明清时期会馆建筑特色       ②明清时期乡土观念浓厚  

    ③雇佣生产关系已经出现       ④广东地区经济发展迅速

    A.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①③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该史料揭示了

    A.明末倭寇严重的原因               B.明朝海禁的原因之一

    C.明社会经济落后的原因              D.重农抑商的原因之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两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私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列强取得了关税协定权

    C.列强控制了前清设置的江浙闽海关       D.华商对洋人的妥协退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A.中国旧生产方式解体的苦难有来自于外国侵略  

    B.作者认为中国旧生产方式解体积极作用为主

    C.作者对中国旧生产方式解体持否定同情态度

    D.作者看待历史蕴含了现代化史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为中日甲午战争前我国新式企业资本构成状况,对该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私人资本比重低于国家资本

    B.国家资本仅用于洋务派军事工业

    C.反映资本主义工业的成熟形态

    D.新式企业资本构成的多元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图表民族工业生存发展的情况,据表格读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发展基于国内稳定 

    B.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C.战争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破坏性   

    D.民族工业的发展一直呈现下降趋势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41年,我国西南5省推广冬耕面积为847万余亩,利用荒隙地243万余亩,利用夏闲田315万亩,减糯改粳139万亩,推广再生稻306万亩,总计相当于扩大耕地面积1548万亩左右。这一时期西南地区农业发展的背景是

    A.东南沿海农业主产区相继沦陷          B.中共在该区域开展土地革命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中国农业科技的巨大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宣传画、宣传标语是一种信息传递和舆论造势的手段。贯穿三图的主题是

    A.舆论造势大力推动思想解放

    B.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C.社会主义建设防右更要防“左”

    D.向共产主义社会高歌前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1978年上半年,谷牧副总理率领由六个省部级干部组成的30多人的代表团,前往西欧五国考察。这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次向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派出国家级的政府经济代表团。他们外出考察的主要目的是

    A.为深化对外开放寻求借鉴  

    B.了解认识西方,为改革开放作准备

    C.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D.了解贸易自由化和市场经济规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20世纪90年代初,诸如黑龙江鹤岗市机制灵活的南山胶合板厂经济效益很好;1993年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永久上市,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自行车企业;原黄石棉纺厂经过改制后,企业得到快速发展等报道屡见报端。其直接背景是

    A.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决策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起步

    D.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下图为20世纪后半期我国东南沿海局部示意图,下列关于这一地区说法正确的有

    ①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源地②最早设立经济开放区③拥有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④“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区

    A.①③④   B.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从1993年3月到1998年2月,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通过了40多个相关经济法律,例如《公司法》、《商业银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这实际上是

    A.以法律手段调控市场经济                 B.鼓励建立现代企业

    C.限制市场的激烈竞争                   D.规范商业银行的运作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是作者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分为《1500年以前的世界》和 《1500年以来的世界》两册。之所以这样分册的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萌芽把世界分为两个文明时期 

    B.1500年作为世界历史的中轴线

    C.新航路把世界分为分散和联系两个时期 

    D.1500年世界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要证明“荷兰在17世纪被称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这个结论,下列史实能够成为直接证据的是

    A.1588年,荷兰联省共和国宣布成立

    B.经由好望角前往东印度群岛的航道的发现

    C.1651年,英国议会颁布《航海条例》

    D.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打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图是某国农业人口的比例的变化表。这个国家最有可能是

    A.英国

    B.美国

    C.中国

    D.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观察下面关于美国石油工业发展历程,反映了19世纪后期美国工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石油行业竞争激烈          B.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据估计,16世纪,英国一些富裕农民从贵族手中承租大片土地,再雇工经营,其收入达到土地租金的10倍。大约同时期的中国,地主雇工经营所得收入不足以超过地租收入,甚至不如地租收益。较之于中国,当时的英国更易于

    A.抑制农村社会的贫富分化         B.推广大农场经营方式

    C.迅速平衡城乡人口的分布         D.稳定农村社会阶级结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伦敦建立,公司募集基金3万多英镑,共由101份股份构成。由一名总裁和24名董事组成的董事会,负责开往东印度的远航船队,其盈利收入按入股多少进行分配。该公司在商业组织形式上的本质特点是

    A.认购股票,定期分红               B.合伙经营,收入均分

    C.商业投资与经营管理分离             D.合股集资、风险共担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在由于……流水线生产而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量的(美国)福特工厂里,1914年1月,一位工人的妻子给福特写信说:“你所使用的生产线是一种奴隶驱赶装置,我的上帝!福特先生。我丈夫回家后一头卧倒,不吃晚饭,他太累了,难道不能够改进?”这反映出福特公司的生产方式

    A.废除了自由放任式的企业管理   

    B.极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使人异化为机器的附属品

    D.加剧了企业间的无序竞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宋李焘的《续资治通鉴长编》说:“(北宋)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劵,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六户主之。其后富者资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数起。”1023年后交子改归官府发行。鉴于纸币方便流通,崇宁四年(1105),北宋朝廷“令诸路更用钱引,准新样印制,四川如旧法。”

    下图中文字为: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

    (1)根据材料叙述纸币在北宋的发行和使用情况;判断右图是否是“交子”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  明清时期四大名镇(佛山、景德镇、朱仙镇、汉口)一览表

    居民构成

    四镇居民大都是冶铁、制瓷业工人,还有坐商行贾。

    行政管理

    佛山自明代至清雍正初年,不置一官;朱仙镇隶属祥符县,直到光绪年间清廷也没有在此设县。

    手工业状况

    佛山冶铁业有三种经营方式:家庭小作坊、家族大作坊和商人经营的大作坊。景德镇官营手工业作坊就是御器厂,私营手工业作坊是民窑,个体手工业者指的是大量的家庭制瓷手工业者。早在明万历时,民窑佣工已“每日不下数万人”,比御厂人数多几十倍;清乾隆时,景德镇有“民窑二、三百区”,民营瓷业的年产总值高于御器年产总值约七十几倍。

    商业状况

    佛山镇、汉口镇的工商业均超过省会的广州和武昌,成为各省货物交流的一大枢纽;朱仙镇是华北最大的水陆交通联运码头;景德镇的陶瓷生产在全国同行业中岿然居首,而陶瓷又是清代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明清时期四大名镇的特点及成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8年8月30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道:“人民公社的特点有两个,一为大,二为公,叫大公社。人多,几千户,一万户,几万户;地多,地大物博,综合经营,工农商学兵,农林牧副渔。农林牧副渔,农业合作社原来就有的。工农商学兵,是人民公社才有的。这些就是大,这个东西可了不起,人多势众,办不到的事情就可以办到。公,就是比合作社更要社会主义,把资本主义铲除,比如自留地、自养牲口都可以逐步取消。”

    ——转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人民公社初期的弊端。

    材料二  出于对人民公社失败的反思,中共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最终放弃了农业集体化的实验,重新复活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就产生了两个问题:第一,这种成功与化肥、良种的关系如何?第二,这种成功能证明“制度重于技术”吗?既然小农经济是一种落后的生产方式,它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复活后创造出的经济上奇迹又如何解释?主流的观点对“制度优先于技术”的命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我的看法则不同,我对此的解释是:它与中国农村的生产力状况是吻合的。)

    ——赵磊《“三农问题”的市场经济理论解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与“技术”两个角度分析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业发展的原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完成下要求。

    材料一  但“对习惯于家庭劳动的或者习惯于小作坊工作的工人来说,工厂纪律是不能忍受的。”因为他在家里没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要“自由”得多,但在工厂则不行,劳动者必须接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第一代工厂主常常感到很难招雇到人员”。纺织工厂主想到的办法是,大量雇佣妇女,尤其是儿童。纱厂工作容易学会,而且只需很少的体力。对于某些工序来说,儿童的矮小身材及其手指的纤细成为机器生产最好的助手。儿童的软弱是温顺的保证。他们的工钱非常低,相当于成年工人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不等。儿童还受到学徒合同的约束,合同使他们要留在工厂里直到成年为止。

    ——根据保尔·芒图《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早期纺织工厂主雇佣童工的原因;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材料二  (德国政府)1883年颁布疾病保险法令,保险费30%由雇主,70%由工人缴纳。工人患病期间可从保险费中支取半薪和医疗费,死后支取丧葬费。1884年颁布工伤事故保险法,规定保险费全部由雇主缴纳;视工人受伤程度决定领款数目,死者家属可领相当亡者20%工薪的津贴。1889年颁行的残废和老年保险法,保险费由国家、雇主和工人缴纳,领者初为70岁,后改75岁。1887年保险总额为近一亿马克,1900年增至近五亿马克,这一年领社会保险费的人数达500万人。

    ——摘自丁建弘著《大国通史·德国通史》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意志第二帝国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