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1 题,其中:
现代文阅读 2 题,名句名篇 2 题,其他题 1 题,选择题 1 题,文学作品阅读 1 题,诗歌鉴赏 1 题,文言文阅读 1 题,语言应用 1 题,命题作文 1 题
简单题 3 题,中等难度 8 题。总体难度: 简单
现代文阅读 共 2 题
  1. 阅读下面这篇小说,完成下题。

    一块有思想的石头

    王伟锋

    这是一块褐色的石头,外表看上去很普通,内里却蕴藏着美玉。它躺在山间的一条小溪边,寒来暑往,卧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

    一年又一年,褐色石享受着阳光,闻着花香,听到淙淙的流水之声,真好啊,褐色石觉得,这就是幸福人生的至高境界了。

    每天一觉醒来,褐色石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诸般美好。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一天,地理学教授跟随驴友团登山,在小溪旁歇脚的时候,他对一块带花纹的石头敲敲打打了许久,蓦地大叫起来——这里有一块璞玉!他庄重地把花纹石抱起来。由于石头太大,他把包里许多东西都丢弃了。

    花纹石被带出了大山,这让褐色石很是替花纹石的命运担忧。一块石头,远离大山,远离阳光、花香和流水,是一件多么可怕而不幸的事情。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却让褐色石始料未及。地理学教授走后不久,漫山遍野突然来了黑压压许多人,疯狂地在山上找寻着,挖掘着……为了争抢一块石头不惜互相谩骂,甚至打得头破血流。

    花纹石真的是一块璞玉啊,可以想象,它现在是多么风光!那么,自己也是一块美玉,怎么没有人发现自己的价值呢?褐色石为自己鸣不平,它大喊大叫起来,希望引起人们的注意。但没有人理会它,狂热的人们在它身上踩来踩去,就是没有人弯腰捡起它。也有人满怀希望地看它一眼,立刻飞起一脚把它踢开——什么破玩意儿!

    褐色石成了出气筒,被人踢来踢去,伤痕累累。世间万物皆有尊严,何况一块蕴藏美玉的有思想的石头!褐色石简直气疯了——这些人真是有眼无珠!

    不知过了多久,山里终于安静下来。人们散去了,有的满载而归,有的失魂落魄,还有人把性命丢在了山里,成了孤魂野鬼。

    望着天上那轮残缺的月亮,褐色石抚摸着身上的伤痕,暗下决心:自己一定要像花纹石那样走出去,见识大世面,出人头地;谁要能把自己带出山去,一定好好报答人家!

    难挨的等待中,机遇终于降临。一个瘦弱的小男孩上山来了,他把褐色石随意地捡了起来,连同其他几块石头一起带了下山。

    小男孩想把石头卖给玉器厂,老板不屑一顾,要赶他走,但经不住小男孩的苦苦哀求,只好让工人打开。当褐色石的外皮打开时,人们瞬间惊呆了——居然是一块颜色纯正、精美绝伦的翡翠!

    小男孩欢呼起来,他上高中考大学的费用没问题了。褐色石对小男孩充满了感激,它也打开心扉,实实在在地报答了人家。

    就这样,褐色石——不,如今它已经是一块翡翠了,被玉雕大师精心雕琢,成了一件举世无双的艺术品,在五光十色的华丽灯光下接受络绎不绝的掌声与赞美。

    但好景不长,它被一个富豪收藏家买下,安置在地下室,锁进了保险柜,还用厚厚的防弹钢板做成安全罩,严严实实地罩起来。收藏家每年只打开保险柜一次。褐色石头再也见不到阳光了。

    它大喊大叫地抗议,但没有人理会它,四周只是一片深沉的黑暗。

    它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它常常在梦中回到那个阳光灿烂、花香馥郁、流水淙淙的山中小溪。可是,那样自由自在的日子,一去不返,它永远也回不去了。

    (摘自《2015年中国微型小说精选》,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叙述褐色石头的遭遇,揭示了命运的多边性,表达了对世人盲目逐利行为的批评。

    B.“褐色石简直气疯了”的根本原因是:人们在山里疯狂地挖掘石头破坏了自己的生活。

    C.褐色石感激把自己带出大山的小男孩,实实在在地报答人家,这体现了它的知恩图报。

    D.小说采用拟人的手法,从褐色石的角度展开叙述,赋予褐色石“人”的情态,构思新颖。

    2.结合语境,品味下面语句,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游鱼在清澈的溪水里嬉戏,飞鸟倏忽间掠过水面,鱼儿们立刻抱头鼠窜;蛐蛐在草丛里专注地歌唱;梅花鹿蹦跳着跑来溪水找水喝;小松鼠调皮地在它身上蹭痒痒,蹭得它忍不住浑身也痒痒。

    3.小说叙写花纹石被带出大山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写到褐色石想不明白“自己应该感到幸运还是悲哀”,你认为它是幸运还是悲哀?请结合文本,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下题。

    2016文化热点看什么

    这是一个巨变的时代,一个繁荣的时代,一个活力大爆发的时代……这里我们选取了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展望2016中国文化。

    ——编者

    实体书店,会持续回暖吗

    在所有人都在为书店之死而惋惜和哀叹的时候,2015年,实体书店竟然渐渐回暖。亚马逊,这家曾经给实体书店沉重打击的网络书店宣布要开设1000家实体书店,而首家书店已经开业。亚马逊的中国同行当当网也应声宣布未来要在全国开1000家实体书店。书店怎么又成了香饽饽?

    因为书店已经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了,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卖服装、开咖啡店、办活动、做APP……实体书店带给读者的体验日益舒适和丰富;线上线下的结合将更有利于网络书店巨头吸引客户、培育读者的忠诚度;遍及全国的书店体系将有利于整合资源,开辟新的销售通路……实体书店不是负担,而是财富。这样的观念正在改变投资者的态度。而且,政府对实体书店的大力扶持也会使这一趋势保持下去。2015年,天津市已经宣布未来3年,每年投入25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实体书店发展,推动建设书香社会。因此,2016年,实体书店还将继续回暖,更多时尚温馨的书店将出现在读者身边。

    电视剧,会更年轻吗

    如果你对电视剧的理解还停留在仅在电视台播出的连续剧,那肯定是落伍了。随着与互联网相伴成长的一代观众的文化消费能力越来越强,电视剧中“小鲜肉”的魅力逐渐盖过了“大叔”,娱乐性盖过了严肃思考和说教。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2015年的热剧《瑯玡榜》、《花千骨》和《伪装者》。

    年轻观众的喜好决定了电视剧市场的变化,电视剧从“中老年人专属娱乐”转向面对更多年轻观众,这意味着题材要更加多元化、内容要更有新鲜感、与观众的交流和互动要越来越强,同时也意味着仙侠玄幻题材受到更多追捧、叙事节奏更加紧凑、画面细节更加精致、演员“颜值”更加考究……

    显然,在这场电视台与互联网关于电视剧的博弈中,互联网的优势非常明显:它们本身的机制更灵活、资本流动性更大、播出方式更多样、盈利模式更多元……互联网正在重塑文化产业,电视剧行业也不例外。2016年,除了“小鲜肉”,一定还有更多新鲜给你好看。

    老人跌倒,会有更多人相助吗

    老人跌倒扶不扶,这样一个简单的事情,近些年竟然已经成为一个问题,不断在讨论,但就在一些人不敢扶、一些人远远观望、一些因此而产生的纠纷闹上法庭的同时,依然有许多人毫不犹豫地向老人援之以手。在“中国好人榜”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好人。2016年,眼见倒在地下的老人究竟扶不扶,是不是仍旧成为一个问题?而且,是扶的增多,还是观望的增多?

    尽管扶不扶问题的产生有其特殊原因,老人跌倒不扶的事情也难保将来不会再次发生,但随着社会舆论对这类问题监督的成熟化,更随着各种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台,好人有好报依然会是社会主流。在各级道德模范的评选中,在“中国好人榜”上,被表彰的见义勇为行为就包括扶助跌倒的老人;有的地方还发出《在公共场所主动扶助老年人的倡议书》,其中就明确提出对主动扶助跌倒老年人的市民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相信在今年,帮扶跌倒老人的人会越来越多。

    (选自2016年1月7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取与群众日常文化生活息息相关的三个问题,乐观展望2016中国文化。

    B.实体书店受网络书店的冲击,曾一度成为投资者的负担。

    C.电视剧因为题材的严肃思考和说教,而不被年轻观众所喜欢。

    D.文章正文的第三部分重点论述了“老人跌倒扶不扶”问题产生的特殊原因。

    2.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充完整。(每处不超过20字)

    现象

    原因一

    原因二

    实体书店持续回暖

    实体书店正在变得时尚和复杂起来

    (1)

    电视剧更年轻

    (2)

    互联网对电视剧行业的重塑

    老人跌倒有更多人扶

    社会舆论监督的成熟化

    (3)

    3.请简要分析本文小标题的特点及作用。

    4.结合文本,简要评论实体书店“卖服装”“办活动”的现象。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名句名篇 共 2 题
  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竹,其叶四季常青,清丽俊逸;其干虚中有节,挺拔凌云;其形千zī  (1)  百态,情趣盎然。漫步于青青竹林之中,便觉神清气爽,心kuàng  (2)  神怡。竹,既美化了人的生活,又陶yě  (3)  了人的情操,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古诗文名句默写。

    (1)种豆南山下,          。(陶渊明《归园田居》)

    (2)正是江南好风景,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3)           ?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          ,斜晖脉脉水悠悠。(温庭筠《望江南》)

    (5)晏殊《浣溪沙》中“                   ”两句,无奈与欣慰交织,蕴含着某种生活哲理。

    (6)杨绛先生曾说:“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这种面对“淡定与从容”,需要有“                    ”的豁达胸襟。(填写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名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其他题 共 1 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

    (1)天柱折,地维

    (2)菊之爱,陶后有闻。

    (3)会天大雨,道不通,已失期。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选择题 共 1 题
  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哈姆雷特》《吉檀迦利》《繁星》《诗经》都是诗歌作品。

    B.《论语》《大学》《孟子》《左传》都是儒家经典,并称“四书”。

    C.《马说》《伤仲永》《记承天寺夜游》《醉翁亭记》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D.《名人传》《格列佛游记》《简·爱》《培根随笔》都是英国作家的作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学作品阅读 共 1 题
  1. 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从下列两部作品中任选一部,结合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

    《朝花夕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诗歌鉴赏 共 1 题
  1.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虞美人 梳楼

    [宋]蒋捷

    丝丝杨柳丝丝雨。春在溟濛处。楼儿忒小不藏愁。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

    天怜客子乡关远。借与花消遣。海棠红近绿阑干。才卷朱帘却又、晚风寒。

    【注释】①溟濛(míng méng):形容烟雾弥漫,景色模糊。②忒(tuī):太。

    1.这首词中作者选取了绵绵的细雨、___ 和___ 等自然景物,描绘出江南春天的景致。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思归念远之情,请选取你感受最深的一处进行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文言文阅读 共 1 题
  1. 阅读下面这篇文言文,完成下题。

    愚溪诗序

    [唐]柳宗元]

    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余以愚触罪,谪潇水上。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土之居者,犹龂龂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节选自《古文观止》,略改动)

    【注释】

    ①灌水:水名;后文“潇水”也是水名。

    ②家:安家。

    ③龂龂(yín yín):形容争辩的样子。

    ④见……于:古代汉语表示被动的一种格式。见辱于愚:被愚这个名称污辱。

    1.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灌水之,有溪焉   本在冀州之南,河之北

    B.故之为愚溪      湖中焉得有此人

    C.皆山水之者      邑人之,稍稍宾客其父

    D.大舟不入也      潭中鱼百许头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3.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4.“是溪”“名莫能定”的原因是什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5.作者文中说自己“愚”,他的“愚”和《愚公移山》中愚公的“愚”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语言应用 共 1 题
  1. 语言运用

    家住湖州市中心的晓华(化名)同学,家里来了一位中美交流生汤姆。晓华想利用双休日在家长的陪同下带汤姆出去游玩。晓华的家长建议去三个地方(见下图),感受湖州的“山水清丽,文化悠远”。请你根据下面的图片资料,帮助晓华设计“二日游”行程,并用文字表述出来。要求:行程设计合理,有主题;语言表述简洁,有条理;120字左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命题作文 共 1 题
  1. 请以“欣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2)不少于600字。

    (3)文中不得出现含考生个人真实信息的地名、校名、人名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