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5 题,其中:
选择题 10 题,单选题 1 题,简答题 3 题,连线题 1 题
中等难度 10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选择题 共 10 题
  1. 在宋代理学兴起的过程中,出现了尊孟排荀的思潮,宋代学者,特别是理学家对荀子多持否定态度。这是因为

    A. 理学家以孔子儒学为正宗

    B. 两者对人性的认识不同

    C. 佛教思想影响了理学形成

    D. 荀子主张把握自然规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汉初期,陆贾在其天人学说中,把阴阳家的“天人感应”说引入了进去;叔孙通等人把“礼”与形而上的“大一”“天地”“阴阳”“四时”联系在了一起;贾谊在其《新书·道德说》中则公开用《老子》的宇宙观作为其儒家道德论的依据。这表明,当时儒学

    A. 具有成为汉代官方正统思想的趋向

    B. 奠定了汉代新儒学的发展基础

    C. 继承了先秦诸子思想的精华

    D. 开始融合道家及阴阳家的学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爱日斋丛抄》中记载"大概唐末渐有印书,特未盛行,遂以为始于蜀也。当五季乱离之际,经籍方有托而流布于四方,天之不绝斯文,信矣!"据此可知

    A. 活字印刷术在唐末开始使用   B. 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

    C. 刻板印刷技术已经传入西方   D. 造纸技术出现了重大的改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A. 专制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韩非子·解老》:“凡法令更则利害易,利害易则民务变,民务变谓之变业。故以理观之,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宰;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由此可知

    A. 法家思想力图以变法推动社会进步

    B. 法家思想中存在着民本成分

    C. 法家思想阻挠变法以维护自身利益

    D. 法家思想重稳定而不重变革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顾炎武在《亭林文集》中写道:“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顾炎武意在强调

    A. 风俗关乎国家命运

    B. 政治改革的条件

    C. 君主专制黑暗腐朽

    D. 社会教化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淸初、思想家唐甄说:“人之情,孰无所欲!得其正而安之,不得其正而弃之,是为君子。”陈确说:“真正无欲者,除是死人。”但“人欲正当处即是理。”费密说:“欲不可纵,亦不可禁。”由此可知他们的共同主张是

    A. 彻底打破理学的禁欲主义

    B. 理性地把握人欲与社会秩序的关系

    C. 把程朱理学作为统治思想

    D. 顺应资本主义萌芽要求构建新思想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汉字独特的象形、表意等功能,使它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及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汉字把广大地域内的居民拉近,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这主要体现了

    A. 汉字重意境的特征   B. 各地文字完全一致

    C. 中国语言的多样性   D. 中华文化的内聚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孟子认为:“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士之失位也,犹诸侯之失国家也”。这表明他主张

    A. 知识分子应重视农事

    B. 知识分子应参与政治

    C. 统治者应维护分封制度

    D. 统治者应该有民本意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单选题 共 1 题
  1. 明清鼎革之际。学者转入对儒学典籍的辑佚和校勘,以“礼学”代“理学”,希望重塑原始儒家关于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的礼乐秩序。这种现象

    A. 助长了心学空谈心性之风   B. 体现了儒家学者的理想诉求

    C. 加剧了思想专制和文字狱   D. 导致程朱理学丧失统治地位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3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规模的都城营建活动对关中地区的森林造成了毁灭性破坏,而且随着关中地区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日益紧张。农业生产的过度开发,加剧了关中地区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造成了农业经济的停滞甚至衰退。唐高宗在文告中说,因长安粮食供应困难,而洛阳有运河,运输方便,故建为东都。自唐高宗时到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间,皇帝均住在洛阳。五代时期,除后唐都洛阳外,其他朝代均都开封。宋太祖赵匡胤建都非在洛阳、长安,而在河南开封。北宋大权集中于中央政府,鉴于中央政府消耗大,又鉴于长安离江淮太远,洛阳虽较佳,但开封更好,故建都于开封。

    ——摘编自全汉羿《中国社会经济通史》等

    材料二

    朱元璋定都南京,为中国统一后建都江南的第一个皇帝。居于长江下游的南京,山川险固,气象十分雄伟。但是,北方边疆的防御问题,北方元朝残余势力的存在等,都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南京远离要防,不便用兵,对北方的控制鞭长莫及。朱元璋曾有迁都的意向,但终未成行。明成祖朱棣,出身燕王,对政治中心脱离军事中心的危害很有体会,成功的迁都北京。北京虽然远离全国经济最发达的江南地区,但有京杭大运河联接江南经济中心,还可以通过海运从东南补给京师。明朝对国都的选址问题,争论一直非常激烈。

    ——摘编自李传永《论中国历代都城之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朱棣迁都北京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工业革命”是一个颇有争议的概念。汤因比在1880—1881年间的一系列讲座使“工业革命”一词流行起来。汤因比的观点代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传统观点,他强调历史的非连续性或断裂,用“革命”来表达英国经济和社会质的变化:旧有的秩序由于蒸汽机和动力织机的强大打击而突然地瓦解成碎片,各种经济技术的革新“毁灭了旧世纪,创造了一个新世界”。

    然而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对上述观点提出质疑。质疑者强调历史的连续性,认为英国的所谓“工业革命”并非短时间完成的。克拉潘在他的名著《现代英国经济史》中提出:“1830年以前英国没有一种工业已经度过了全面的技术革命”,“我们发现工业革命进行了两个世纪。之前还准备了两个世纪”,“一场持续了150年,而且又至少为之孕育了150年的革命,看来真的需要一个新标记了”。

                ——摘编自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等

    评材料中关于工业革命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难度: 极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安史之乱后,唐代漕运遭到极大破坏,更使中央财政空竭。当时的漕粮都是散装散运,不仅沿途消耗量大,而且便于沿途官吏的截留和盗窃。漕运都由地方承办,纳税户均出脚钱,从民间无偿征发船工与船只,委托富户为“船头”。他们对船工虐待勒索,以致“人不堪命”。漕船因征自民间,窄小破旧,极易损坏。

    为了解决漕运的问题,盐铁转运使刘晏对漕运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命“囊米而载以舟”,把米装进麻袋,再上船起运。又立纲运之法, “十船为纲,每纲三百人,篙工五十,自扬州遣将部送至河阴。”同时,他在淮河以北列置巡院,在扬州设置漕转院,由国家训练船工水手,漕务完全由中央管理,漕船也由国家制造。从此漕船坚固,使漕粮得到了安全。此外,再利用盐利的收入,分别雇用船工进行漕运,并由国家直接管理。此次漕运改革,成效十分显著,成功地解决了安史之乱后财政调拨上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问题。

                 ——摘编自叶振鹏《中国历代财政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晏漕运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刘晏漕运改革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1 题
  1.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司马昭是西晋王朝的开创者之一,是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公元260年,魏帝曹髦率宫人三百余人讨伐司马昭,司马昭马上派兵镇压,其手下将领成济将曹髦刺死,后来司马昭以“大逆不道”罪诛杀成济一族。后人多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带有贬义色彩的评语来评价他。公元264年司马昭平定蜀国,采取措施进行治理。他下令“特赦益州士民,复除租赋之半五年”,缓解百姓的困境,如果迁到中原地区的,官府供给二年的粮食。为了防范蜀汉政府的残余势力在益州东山再起,司马昭把蜀汉政权中非益州籍的文武官吏,全部召回到中原地区,赐以官职,有的还赐以爵位。为了争取益州地主集团的归附,司马昭对蜀主刘禅采取了安抚笼络政策,使其在政治和经济上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司马昭死后,280年西晋完成统一。

    ——摘编自朱子彦《论司马昭》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后人多以贬义色彩的评语评价司马昭的原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司马昭治理蜀地的措施及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