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连线题 3 题
简单题 11 题,中等难度 12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此处“天下一大变局”的本质内涵是

    A.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B. 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C. 分封制向郡县制的转变

    D. 君主专制取代了宗法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大秦帝国时代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这里“现代化”的内涵是

    A. 国家管理制度化

    B. 从人治到法治

    C. 礼仪与政治分离

    D. 为民主政治奠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①晋国是姬姓封国②晋燕两国可以通婚③晋宋两国可以通婚④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代。其中与“封建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宋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古代家国同构的共性,成为国人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这种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台湾学者许悼云在描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说:“帝国时代延续两千年的奥秘即在于,君主专制的刚性与官僚高度流动的柔性相结合。”这一论断说明了中国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

    B. 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相结合

    C. 宗法制和分封制结合

    D. “家天下”与“公天下”共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春秋时期,许多诸侯国国君认识到“士”的重要性,甚至公卿大臣也礼贤下士。著名的事例有齐桓公礼聘管仲、勾践出车行舟四处访贤逢士“必问其名”,等等。诸侯公卿对人才的渴求

    A. 加剧了诸侯之间的纷争

    B. 冲击了世卿世爵制度

    C. 形成了尊重人才的风气

    D. 导致了分封制的瓦解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秦廷有集议之制,……君臣集议,犹与春秋列国贵族世卿之世略似。……亦非一君权专制独伸之象。”材料认为秦朝集议制度

    A.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B. 承继先秦的分封制度

    C. 有效解决了皇权相权的矛盾

    D. 强化君主个人独裁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 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 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 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 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左传·宣公三年》记载:“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该故事反映了

    A.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

    B. 西周宗法观念淡化

    C. 周王室以仁政治国

    D. 礼制等级关系松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禹征三苗时,“乃会群后,誓于师”,启征有扈氏“乃召六卿”。商王盘庚迁殷“命众悉至于庭”,还经常出现“天子乃与公卿大夫共饬国典”。这些历史现象表明当时

    A. 分封制在夏商时期开始推行

    B. 专制主义思想显露苗头

    C. 原始集体议事方式影响尚深

    D. 贵族议会制度不断完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左传》隐公十一年载:“礼,务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利后嗣者也”,而《礼记·礼运》中记载“坏国丧家亡人必失去其礼”。夏商西周时期的“礼”主要指

    A. 礼仪

    B. 社会秩序和社会制度

    C. 风俗

    D. 贡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有人指出“宗法分封,诚然有其制度设计巧妙之处,却也有先天带来的弊病”。“先天弊病”是指

    A. 贵族执政

    B. 层级严密

    C. 尊卑有秩

    D. 代远情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商朝的王位继承,自第二代以下,以兄终弟及为主,王子无嫡庶之分,皆有继位的资格,至无弟可传,然后传子。这一继承制度

    A. 与分封制互为表里

    B. 使政权趋向严密

    C. 有利于社会稳定

    D. 易导致权力纷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初并天下后,秦王嬴政自称“始皇帝”,想把王位的宝座千万世的传下去;汉王刘邦做了皇帝之后,约定:“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这表明

    A. 君主专制得以不断强化

    B. 宗法制决定帝王治国思想

    C. 分封制的基础依然存在

    D. 帝王借宗法血缘维护统治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雅典的梭伦改革都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巨大的进步影响,它们共同特点是

    A. 加强了中央集权

    B. 缓和了社会矛盾

    C. 打破了世袭特权

    D. 推进了民主进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 君权神授,皇位世袭

    B. 君父同伦,家国同构

    C. 强干弱枝,中央集权

    D. 男尊女卑,君父一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道:“秦……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为得也。”这一现象出现的背景是

    A.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 贵族体制向官僚体制的转变

    C.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

    D.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中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唐朝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材料表明柳宗元

    A. 抨击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 认为郡县制度优于封建制

    C. 反对家天下的皇权专制

    D. 主张公正合理的选拔人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 宣扬托古改制

    B. 承袭华夏传统

    C. 突出个人功业

    D. 标榜君权神授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连线题 共 3 题
  1.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十分重视修订“家谱”。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流传至今的家谱至少仍有三万多种,其内容之丰,价值之高,很值得我们今天去了解与认识。“隐恶扬善”是修纂家谱的一条基本原则。

    材料二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敌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材料三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说:“欲考族制组织法,欲考各时代各地方婚姻平均年龄,平均寿数,欲考父母两系遗传,欲考男女产生两性比例,欲考出生率与死亡率比较……等等无数问题,恐除了族谱家谱外,更无他途可以得资料。”为此他提出广收家谱并对家谱进行研究。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是所学知识,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

    ——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

    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

    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有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

    ——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产生的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除了军事与经济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德的意义。

    ——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周颂·我将》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我将》所蕴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