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2 题,其中:
单选题 25 题,填空题 2 题,实验题 2 题,简答题 2 题,流程题 1 题
简单题 17 题,中等难度 15 题。总体难度: 简单
单选题 共 25 题
  1. 空气、水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中PM2.5含量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好

    B. SO2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 为保护水源,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D. 无色透明的地下水属于纯净物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蒸馏水   B. 氯化钠   C. 金刚石   D. 汞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 金刚石硬度大—切割玻璃

    B. 生石灰能与水反应—作食品干燥剂

    C. 铜有导热性—作电线

    D. 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作致冷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木炭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 点燃棉纱线,产生烧焦羽毛气味

    C. 硝酸铵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显著降低

    D.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后,瓶口出现白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下列四个家庭小实验,其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 用石灰水检验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B. 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C. 用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D. 用竹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分类”可以使人们有序的研究物质,以下分类正确的是             (   )

    A. 合金:生铁、锰钢、青铜

    B. 碱:纯碱、烧碱、消石灰

    C. 盐:氯化银、氯化钠、氯化氢

    D. 合成材料:塑料、合成纤维、铝合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瓶液体长期放置后不出现分层,该液体就是溶液

    B. 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 食用油加入水中,振荡后可形成溶液

    D. 溶液一定是无色、澄清的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下列说法或做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

    B. 房屋着火可以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说明此时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变大了

    D. 质量和质量分数均相等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充分反应,所得溶液呈碱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组成中含有碳元素的物质都是有机化合物

    B. 淀粉、纤维素都属于糖类

    C. 人们从食物中摄入蛋白质,在体内先要转化成各种氨基酸才能被吸收

    D. 工业酒精中含有甲醇,不能用于勾兑饮用酒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内壁缓慢注入浓硫酸中

    B.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将pH试纸直接伸到待测溶液中

    C.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然后再装入药品

    D.用胶头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将其伸入液体内,然后挤压胶头取液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生成的丙、丁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B. 乙、丙、丁均为氧化物

    C. 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下列关于工业炼铁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主要原料为铁矿石、焦炭和石灰石等

    B. 主要设备为电炉

    C. 主要反应原理为3CO+Fe2O33CO2+2Fe

    D. 主要产物为生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下表列出了除去物质中所含少量杂质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氯化钠和硝酸钾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常用冷却结晶的方法从氯化钠溶液中获得其晶体

    C.40℃时,将35 g硝酸钾晶体放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9.0%

    D.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6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忽略水分蒸发)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国产大飞机C919机壳采用了先进的铝锂合金材料。已知金属锂(Li)的活动性比铝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铝锂合金硬度大、密度小

    B. 铝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C. 锂能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气

    D. 锂能与氧气反应,生成的Li2O中Li显+2价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四个实验方案,理论上正确、操作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的是

    A.

    B.

    C.

    D.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由于发现了青蒿素,因此荣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为无色针状晶体,味苦,在水中几乎不溶,熔点156~157℃,水煎后分解。下列关于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青蒿素可配制成水混悬注射液(悬浊液)

    B.青蒿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青蒿素受热易分解

    D.青蒿素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的内部含有带电的微粒,但原子不显电性

    B. 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C. 物质的三态变化,主要是由于构成物质微粒间的空隙大小发生了变化

    D.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2018·苏州市张家港市中考模拟)下列有关“守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后,生成物的质量跟原镁带的质量相等

    B. 在反应3Cu+8HNO3=3Cu(NO3)2+2X↑+4H2O中,X的化学式是NO2

    C. 加热24. 5gKClO3和4gMnO2的混合物,反应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24. 9g,则生成O2的质量为3. 6g

    D. 某纯净物在氧气中燃烧后生成CO2, SO2, CO,该物质中一定含有C,S,O元素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部分知识网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S、P在氧气中燃烧均会产生大量白烟

    B. Fe在Ⅰ、Ⅱ两类反应中的产物不相同

    C. Ⅰ、Ⅱ两类反应均体现了氧气的可燃性

    D. Ⅰ类反应放出热量,Ⅱ类反应吸收热量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它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 稀HCl、稀H2SO4、Na2CO3 、Ba( NO3)2

    B. NaOH、NaCl、稀HNO3、FeCl3

    C. BaCl2 、Mg SO4、K NO3、NaOH

    D. CuCl2 、稀HCl、NaNO3、AgNO3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下列推理合理的是

    A. 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 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 酸和碱发生中和反应时有热量放出,所以有热量放出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 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向CuCl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得滤液和滤渣.取滤渣少许,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滤渣部分溶解,有无色气体产生.根据上述实验作出的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

    A. 金属活动性:Fe>Cu

    B. 滤渣含有铁和铜

    C. 滤液中不含Cu2+

    D. 滤液质量比原溶液质量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填空题 共 2 题
  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锌和稀硫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症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锈的铁器用稀盐酸“酸洗”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工业上通过电解饱和食盐水得到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________________。

    (5)放置在空气中的装有澄清石灰水试剂瓶口白色固体的形成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使用煤气时会发现铁锅被熏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化学的视角看,给泉水加热煮沸既可以消毒杀菌,又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硫煤燃烧会产生大气污染,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

    (4)利用海水进行“晒盐”,其原理是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实验题 共 2 题
  1. 完成下列实验。

    (1)用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 18g·mL-1)配制200g 10%稀盐酸。

    ①配制的主要步骤为:计算、_________、溶解。

    ②设豁浓盐酸的体积为V,请列出V的计算式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必算出结果)。

    (2)请完善实验室除去粗盐中泥沙等难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

    ①操作Ⅰ所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______________。

    ②在蒸发过程中,待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指导下制取、干燥、收集氨气,并探究氨气的一些性质。

    资料卡片:氨气通常情况下是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易液化,液氨可作制冷剂。 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氨气。如要快速产生氨气,可以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得到。

    (1)利用A装置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将浓氨水滴加到生石灰中快速产生氨气,发生装置最好选用________(选填装置编号)。

    (2)干燥氨气可以将气体通过装有_____(填化学式)的装置D。

    (3)兴趣小组计划用E装置收氨气,简述判断氨气已经集满的方法____________。

    (4)按下图连接仪器后,计划在纯净水塑料瓶内引发“喷泉”,你会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

    (5)试验后为处理纯净水塑料瓶内存在的氨水(NH3·H2O)可以加入少量稀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简答题 共 2 题
  1. 以饱和NaCl溶液、饱和NH4HCO3溶液为原料制备NaHCO3的原理为:NaCl+ NH4HCO3=NaHCO3↓+NH4HCl(已知: NH4HCO3在40℃时受热易分解)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中的四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35℃时,比较A、B溶解度的大小:A_________(填“<”或“>”)B。

    ②图中表示NaHCO3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___(填“A”或“B”)。

    (2)为探究NaHCO3析出的最佳条件,某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下表中的几组实验:

    ①实验c和d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表格中 的数值可能为_______(填字母)。

    A. 85.8          B. 86.8         C. 92.1         D. 93.1

    ③在相同反应时间内,40℃时NaHCO3的产率比35℃时低的原因是_______。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电导率是衡量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溶液电导率大小变化可以反映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变化。下图是向100mL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稀H2SO4溶液和稀Na2SO4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电导率随时间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a(OH)2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若在图中A-E各点对应的溶液中滴加酚酞,则溶液呈红色的有____________。

    (3) D-→E的反应过程中,溶液中数目始终增多的微粒有___________。

    (4)经测定,B点时消耗稀H2SO4溶液50mL,且过滤后滤液质量为147. 67g。请计算原B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各种稀溶液的密度都可看成1g·mL-1)。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流程题 共 1 题
  1. 黄铜矿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 CuSO4及H2SO4,如图所示实验可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

    (1)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括:

    ①Fe2(SO4)3+Fe =3FeSO4,②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Ⅱ中加入一种试剂可实现其转化,该试剂可以是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Ⅲ回收铜的实验操作包括:①过滤,②洗涤,③加足量稀硫酸,④干燥。正确的操作排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