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6 题,其中:
单选题 12 题,非选择题 4 题
简单题 2 题,中等难度 11 题,困难题 3 题。总体难度: 中等
单选题 共 12 题
  1. 在湖北郭店楚墓中发现的战国儒家文献中,“德”被看作是“率民向方”的有效途径,“德”被具体化为以礼乐教化百姓,“先人以德,则民进善焉”。这表明了当时的儒家

    A. 以关注社会秩序为重要内容

    B. 把克已复礼作为封建统治主要手段

    C. 符合了普通百姓的实际需求

    D. 促使教育对象朝着平民化方向发展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西汉以前,以室中西南隅为族中尊长所居,故皇(王)宫多设在都城西南隅,坐西(南)朝东为尊;东汉以后,天子定在都城南郊祭天,表明“承天”而治理天下,故皇宫位于都城正中央,以坐北朝南为尊。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宗法族群观念受到重视

    B. 统治疆域由东向南扩展

    C. 君臣政治关系得到强化

    D. 帝王宫殿模式基本定型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唐代,大运河将长安、洛阳与江淮地区的漕渠、汴水和淮南的官河连接起来,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赋以存立”的唐王朝生命线。据此可知,唐代大运河

    A. 加强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

    B. 密切了中央与地方联系

    C. 推动了各地之间的文化交流

    D. 促进了全国政治的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初,朱元璋废中书省的同时,有意提高六部地位,使六部成为皇帝直接领导下的行政管理部门,六部尚书参与全国性的大政大狱研究,不再像过去那样凡事都必须向丞相汇报请示。这一举措

    A. 有效保障了皇帝决策的正确性

    B. 扩大了六部权力范围

    C. 有助于提高中枢机构行政效率

    D. 缓和了君相之间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如表:1843--1850年间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表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年代

    白银兑换制钱文数

    指数

    1843

    1656.23

    123.93

    1847

    2167.44

    162.16

    1844

    1724.12

    128.96

    1848

    2299.34

    172.02

    1845

    2024.74

    151.51

    1849

    2354.98

    176.19

    1846

    2208.36

    165.22

    1850

    2230.32

    166.86

    推动白银与制钱比价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 清王朝实施银本位制度

    B. 政府镇压农民运动

    C. 民众对制钱需求量增大

    D. 白银大量流向外国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从1901年到1907年六年间,维新知识分子把政治小说作为详介域外文学文体的首选,其中有《未来战国志》(1902年)《游侠风云录》(1903年)、《美国独立记演义》(1903年)、《多少头颅》(1904年)和《苏格兰独立记》(1906年)等。据此推断,维新知识分子翻译政治小说的主要目的是

    A. 激发民族主义意识

    B. 为推翻清政府提供理论依据

    C. 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D. 从文学角度革除国民旧观念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关于百团大战,日军在记录中写道:共军“一齐向我交通线及生产地区进行奇袭,炸毁铁路、桥梁及通讯设施。此次袭击,完全出乎我军意料之外,损失甚大,需要长时期和巨款方能恢复”。这说明了百团大战

    A. 延缓了日军“南进”的速度

    B. 收复了华北广大的失地

    C. 增强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决心

    D. 迫使日本改变侵略策略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61年,邓小平负责起草的《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明确规定企业对国家要实行“五保”:保证产品的品种、质量和数量;保证不超过工资总额;保证完成成本计划;保证完成上缴利润;保证主要设备的使用期限。由此可知,该条例的主旨是

    A. 减轻人民公社化带来的损失

    B. 调整企业生产秩序

    C. 阐明国家实施计划的必要性

    D. 优化工业经济结构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古罗马法规定,家父是家庭财产的唯一所有人,他不仅可以随心所欲地处置家庭财产,家子取得的财产不论来源,原则上均归家父所有。然而对于家子之债,家父却不一定有责代偿。这反映出古罗马法

    A. 注重人伦关系的渗透

    B. 突出男性成员的法律地位

    C. 保留了野蛮的习惯法

    D. 用血缘亲情维护共和体制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下图是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农民围着罗斯福跳舞》(WPA公共事业振兴署;PWA公共工程管理局;AAA农业调整法案)该漫画表明新政

    A. 完善了政府公共设施

    B. 解决了农民失业问题

    C. 推行救济措施获得民意支持

    D. 突破宪法规定扩大总统权力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一方面通过给予资产阶级和上层中产阶级选举权,赢得了新兴社会阶层的忠诚;另一方面,成功地抵制了来自中下阶层的压力,令工人阶级的激进运动陷入孤立境地。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

    A. 民主政治迈出了艰难的第一步

    B. 工人的经济状况没有改变

    C. 工业革命的开展助推社会进步

    D. 社会阶层裂痕进一步拉大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85年,欧盟委员会制定了盟歌和盟旗。盟歌采用欧洲人熟悉的贝多芬《第九交响乐》,盟旗以蔚蓝为底色,中间由12颗金星环绕成一个圆,“12代表圣经中的12使徒,罗马的12铜表法,圆形排列代表了联盟”。这反映了欧盟委员会

    A. 采取宗教措施促进欧洲联合

    B. 努力构建欧洲文化认同

    C. 借用古罗马法宣扬法制精神

    D. 试图兼顾欧洲各国利益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非选择题 共 4 题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继承了西周“六艺”教育的传统,在德才方面有严格要求。汉武帝时期,逐步实行“独尊儒术”,改革选士制度,开创太学。唐代推行“重振儒术”的文教政策。宋太祖宣称“宰相须用读书人”,并规定:“进士须通经义,尊周孔之礼。”中央设国子监,招收“京朝七品以上子孙。”据统计,宋朝书院共有203所。长江流域占74.6%,珠江流域占21.53%,黄河流域占3.52%,民办多于官办。南宋朱熹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序。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规定“一切军民利病,农工商贾皆可言之,唯生员不可建言”。“生员所作文章,不许妄行刊刻,违者治罪”。

    ——摘编自郭家齐《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各科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凡民间通行之教科书,其中如有尊崇满洲朝廷及旧时官制、军制等科,应由各书局自行修改。初等小学校,可以男女同校。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小学手工科,应加重视。中学以健全国民为宗旨。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大学应国家需要为宗旨,分文、理、法、商、医、农、工七科。规定“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南京临时政府《普通教育暂行办法》(1912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教育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古代教育相比,南京临时政府的教育制度有哪些发展,并加以简要评价。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由世世代代无数个人的活动造就的。任何历史人物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活动,历史条件对于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同样起着制约作用,历史人物都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历史人物,特别是伟大人物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着特殊作用:他们是历史规律的发现者和历史任务的提出者。人民群众则是历史规律的最终实现者,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

    ——摘编自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自行拟定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定的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汉代刑罚制度的改革是汉文帝、汉景帝当政时期所进行的废除肉刑的活动,又称“文景废肉刑”。汉初统治者建立政权后,认为秦以“专任刑罚”、“重刑制民”的做法,使民生积怨,愤而反抗。因此,将“黄老之学”作为治国施政立法的基本指导思想,采取轻摇薄赋、约法省刑、与民休息的统治政策。据《汉书•文帝记》记载,文帝二年和十三年两次实行收“今年田租之半”,有时甚至“除民田之租税”,以至于“天下殷富”,百姓安居乐业。西汉初年的《九章律》虽然废除了秦朝的一些严刑峻法,但继续对犯人使用鲸、劓、斩左右趾等肉刑。文景之治时期,进一步革除了以上肉刑,接着废除“连坐收孥法”,坚持只惩罚犯罪本人,不株连亲属。后又废除“诽谤妖言法”,使皇帝能听到各种不同意见。

    ——摘编自孙光妍《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背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刑罚制度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题文)(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于谦,明景帝统治时期的当权重臣。土木之变后,于谦坚决主战,加强防御,使明朝转危为安。1450年,大同参将许贵上疏主张与瓦刺讲和。于谦指出“和不足恃”,主张“选将练兵,养威蓄锐。贼若来侵,则相机而剿杀”。他告诫边将:“中国之驭夷狄,不论彼之强弱,顾我备之有无。”在防备瓦刺当中,于谦重点加强北京附近关隘的防守,放弃明初设置的东胜诸卫,使大同、宣府等关孤悬塞外。在严密防范的同时,于谦也主张对瓦刺采取适当的怀柔政策,“振之以兵威,抚之以恩信,所以折其强而结其心也。”恢复与瓦刺的通贡互市。1449年,贵州苗族起义。于谦派遣吏部尚书何文渊前往贵州宣布“朝廷恩威,赏劳土官土人。候西北胡寇宁息,另行计议”。1456年,湖广武冈州苗民起义,于谦即令右都御史王来等“调度官军,设法剿捕”,“不许顾望迁延,致贻害一方之患”。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于谦的边防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谦的边防政策作简要评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