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26 题,其中:
选择题 23 题,判断题 1 题,综合题 2 题
简单题 23 题,中等难度 2 题,困难题 1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23 题
  1. 张德坚所编太平天国运动的情报集《贼情汇纂》记载:“惟各处俘获贼书皆成捆束,独无此书(《天朝田亩制度》),即贼中逃出者亦未见过,其贼中尚未梓行耶?”材料说明《天朝田亩制度》

    A.实际上没有发行     B.没有号召作用

    C.太平军中没有普及   D.不能反映农民的愿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大汇合,加速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没有了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这一评价(   )

    A.未揭示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灾难,是对西方殖民行为的开脱

    B.认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是建立在殖民掠夺的基础之上的

    C.用辩证的方法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D.较为客观的分析了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召集各诸侯国于葵丘会盟,盟约中提出:不准把水祸引向别国;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该盟约反映了各诸侯国(   )

    A.积极拥戴周天子     B.维护宗法统治秩序

    C.互相协作促进统一   D.走上了和平共处之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

    A.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   B.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

    C.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   D.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元朝行省的划界原则,一改前代以山川形便为主的做法,明确以犬牙交错为主导,如河南行省统辖黄河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但在黄河下游则以沂蒙山南麓为界与中书省直辖区“腹里”相邻,无险可守。元朝这样划分行政区域主要是为了(   )

    A.促进行政管理方便   B.加强军事上的控制

    C.便于各地经济交流   D.促进区域经济平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清顺治帝曾说:“尔等(大学士)职司票拟,一应章奏有成规者,尔等不过照例拟旨,凡有改正者,皆朕亲裁,未能俾尔等各出所见佐朕不逮,是皆朕不能委任大臣之咎,以致尔等俱未获尽展才猷。”据此判断清初(   )

    A.处理章奏完全依靠成规   B.内阁大臣辅佐皇帝不力

    C.皇帝裁决国家军政要务   D.顺治皇帝不能知人善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伯尔曼认为:“以色列、古希腊、古罗马变成西方文明的精神原形,主要的不是通过一个保存或继承的过程,而是通过采纳的过程,即西方把它们作为原形加以采纳。除此,它有选择地采用了它们,在不同时期采用了不同部分”。在这里他主要强调了(   )

    A.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渊源

    B.没有古希腊文化及罗马帝国所奠定的基础,也就没有现代的欧洲

    C.古希腊罗马的文明对近现代西方文明的重要性

    D.近现代西方文明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下框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反映了罗马法(   )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父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辨前,暂定无罪。

    A.重视人的基本权利         B.限制原告的权利

    C.强调原告被告双方自由平等   D.使原告的利益不受侵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l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 l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D.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日本1870年的地理教科书《舆地志略》中对比中日两国:“贵古贱今,妄自尊大,自称中华,视外国为夷狄禽兽,屡失信于外国,虽蒙其侮辱,却依然固守旧习……止步于数千年前之开化之域”;“方今我邦,朝纲一振,转为开化之方向,国势将大为隆盛,是东洋诸国中,绝无仅有之类”。这段文字(   )

    A.客观分析了中国的旧习弊端     B.体现出强烈的海外扩张意识

    C.尚未突破传统的儒学华夷观念   D.显示出西方文明观念影响日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观察下面某战争形势示意图,图中所示战争发生在(   )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国共第二次合作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1928年,布哈林(当时任共产国际执委会主席)在中共六大上说,中国的红军会“像一个肥胖的大肚子的女人,坐到某一个地方,便在那里大吃大嚼个精光”,甚至会把老百姓的 “最后一个老母鸡吃了”。他认为,红军应该“分散到各个地方,经相当的时间,再转一个地方,到这个地方住一些时间,杀一杀土豪劣绅,吃一吃饭,喝一喝鸡汤,再到另一个地方,照样杀土豪吃鸡,过了相当时问再前进”。这表明(   )

    A.共产国际和中共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他要求重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建设

    C.他认识到农民阶级力量的重要性

    D.他反对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970年,美国正式宣布从韩国撤走一个师即缩减2万人。作为补偿,尼克松批准在五年内向韩国提供15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帮助韩国军队实现现代化。这反映出(   )

    A.美国调整了在亚洲的战略   B.美国放弃了全球称霸战略

    C.美国用军援取代在韩驻军   D.美国将战略重心重新转向欧洲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马里代表团副团长布巴卡·坎特在某次联大会议上指出:“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的胜利将是联合国的胜利,换句话说,是我们大家的胜利。我们将手挽手地继续在我们这一组织为人类的彻底自由和解放而进行的艰苦战斗中争取胜利。”出现布巴卡·坎特所述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   )

    A.新中国在联合国中合法席位的恢复

    B.美国被迫放弃了敌视中国的政策

    C.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和觉醒

    D.新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到众多国家的认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尽地力之教”、“多粪肥田”、“地力常新壮”“时至而作,竭时而止”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   )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讲究因地制宜

    C.注重精耕细作      D.强调自给自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战国时期流通货币种类有刀、布、钱和爰金,刀币是齐国货币。考古发现在古代赵、燕及辽东和朝鲜北部亦有大量刀币流通,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   )

    A.齐国铸币业发达      B.这些地区经济交往频繁

    C.齐国征服了燕赵等地   D.刀币较其他钱币易于携带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1659、1703及1736年松江府先后三次就布商字号仿冒诉讼纠纷立碑告示:“众商各立号记,上供朝廷之取办,下便关津之稽查,取信远商,历年已久,向有定例,不容混冒。”如有“复行假冒,起衅生端,上误国课,下病商民”,则“正法施行,决不轻贷!”这反映出当时(   )

    A.松江棉布生产全国领先   B.仿冒商标成为普遍现象

    C.政府重视维护市场秩序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摒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读图可知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对华贸易(   )

    A.改变了对华贸易逆差局面   B.并未真正完全打开中国市场

    C.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      D.造成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中国一城一邑,一岁一市之中,有怀一端之事思告白于人而无由遍诉者,常贴墙阴屋角间罗,而致之不可枚举。然多旋贴旋扯,往往十无一二经人之眼者,……盖有新闻纸出,而民之情不至拥于上闻矣。”材料揭示了(   )

    A.城市民众诉求的变化   B.报纸报道贴近民众生活

    C.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   D.报纸成为民众参政的渠道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1930年秋,泰戈尔对苏联进行访问,他指出苏联经济建设的办法是治病的办法,短期是有效的,但“这种疗法不能持久”。“不能持久”主要原因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了农民的不满

    B.苏联工业落后制约了农业的持续发展

    C.新经济政策中允许外国资本经营引发社会动荡

    D.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一部编年史如此描述二十世纪80年代世界局势的变动:“经过20年社会、政治的剧变, 一种新的政治浪潮在西方世界逐渐抬头。这可说是一种反革命,开始于1979年撒切尔夫人出任英国首相,但直到l980年底里根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浪潮才真正发挥力量。”文中所说“新的政治浪潮”的主要经济政策是(   )

    A.凯恩斯主义  B.福利国家

    C.新自由主义   D.新民主主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下图是l950~1998年美、英、日、苏四国人均GDP水平(1990年国际元)比较,代表日本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伊朗儿童和未成年人知识发展研究院主任马杰德·格德里按照对伊斯兰女孩的期望,设计出萨拉娃娃。他说:“芭比像一匹特洛伊木马。她腹中藏着西方文化,比如化妆和不合礼节的服装。一旦它进入了我们的社会,就会对我们的儿童施加这种影响。”材料主要说明(   )

    A.伊朗对经济全球化持否定态度   B.伊斯兰文化落后于欧美文化

    C.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无法共存   D.不同价值观念之间冲突明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判断题 共 1 题
  1.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各地有计划、有领导的陆续开放了50年代后期关闭的集市贸易,在一些大中城市也出现了一些农副产品自由市场。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探索多种所有制的共同发展

    B.缓解生活资料产品供求矛盾

    C.彻底纠正经济上的左倾错误

    D.开始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2 题
  1. 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9年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概况

    阶段

    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概况

    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60年代末

    1955年,中国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华约组织活动。1956年,中国、波兰、苏联等国组织了铁路合作组织。中国还参加了世界民主联盟(总部设在匈牙利布达佩斯)、国际学生联合会(总部设在捷克斯洛伐克的布拉格)等组织的活动。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末

    70年代以加入政治性国际组织为重点,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后,逐步加入联合国专门组织和附属组织,并与国际奥委会、欧共体等建立合作关系。

    80年代,参加国际经贸和科技组织的活动剧增,先后加入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亚洲开发银行等组织。中国还开始参加联合国裁军谈判会议,逐步签署了一系列裁军、军控文件和协议。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

    以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为标志,中国已参加了所有重要的全球性国际组织,并于同年发起创立上海合作组织。截至2009年,中国累计已有1.4万多人次参与联合国多个维和行动。

    ——据王逸舟《中国外交六十年》、王玲《世界各国参与国际组织的比较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1951年5月2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自从联合国大会非法通过诬蔑我国的决议后,联合国已断然自绝于中国人民,此次联合国大会又非法通过美国这一提案,只是再一次证明联合国已日益不可挽救地变成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扩大侵略战争的工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1951—1953)》第二集

    材料三  “中国是联合国财政体制的索取者而不是贡献者,因为它从联合国获得的多边财政和技术援助远远超过了向联合国缴纳的会费和承担的维和费用”。

    ——塞缪尔·金《中国与联合国》

    (1)概括从1949年到60年代末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参与国际组织活动有哪些新发展?推动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评述中国在参与国际组织活动中的作用。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清律例》规定,凡国人在蕃托故不归,复偷漏私回者,一经拿获,即行正法。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凡有华民情甘出国,或在英国所属各处,或在外洋别地承工,俱准与英民立约为凭,无论单身或愿携带家属,一并赴通商各口,下英船只,毫无禁阻”,中法《北京条约》也做出了类似规定。1866年,清政府与英、法分别签订以总理衙门提出的文本为基础的《续定招工章程》,其中规定:“期满如欲回国,彼处必将合同所注之水脚路费若干,按数备全交付,便船送回中华”。总理衙门设立之初,法国股负责法、荷等园的交涉事务,主管传教、华工出国及中越边界事项。1864年增设美国股,负责美、德等国的交涉事项,兼管华工保护等事项。由洋务大员主持签订的护侨条约,除《续订招工章程》外,还有中美《蒲安臣条约》(1868年)、《中秘会议专条》(1873年)等等。据估计,l9世纪上半叶出国华工约为32万人,从l850年到l875年间,出国华工人数猛增到l28万人。1893年,清廷准驻英大使薛福成《请豁除海禁招徕华民疏》,谕令“嗣后良善商民,无 论在洋久暂,婚娶生息,概准由使臣领事馆给予护照。任其回国治生置业,并听随时经商出洋,毋得仍前籍端讹索。”长达200多年的海禁条例从此废除。

    ——摘编自刘华《评1868年中美<蒲安臣条约>——以华工出国及华侨保护问题为视角》

    (1)依据材料概括晚清侨务政策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促成中国海外移民增长的原因。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