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37 题,其中:
选择题 31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27 题,中等难度 6 题,困难题 4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31 题
  1. 约翰·罗伯茨说:美国的三个中心之中,在这个地方发生的事,与国会大厦、白宫内有些不同。有些事对我们政体运行来说,非常重要。“这个地方”可能发生的事情是

    A. 宣布总统法令违宪

    B. 协调内阁各部门工作

    C. 监督国会行使权力

    D. 制定和通过各种法律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祖先崇拜从远古时代起就一直是中国宗教独有的重要特征,对一个人的姓十分重视与这一点有密切的联系。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名字之后。中国人的祖先崇拜(   )

    A.推动了宗教的产生           B.强化了家庭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C.是宗法制的必然结果          D.调和了贵族在爵位继承上的矛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魏晋时期,北方游牧民族逐渐涌入中原,农牧经济格局受到冲击,牧业开始向南推进;随着西晋的灭亡,游牧民族如潮水般涌入内地,畜牧带大幅度向南推移。由此推断魏晋时期(   )

    A.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B.北方生态环境相对恢复

    C.少数民族接受农耕文明         D.南北经济的互补性增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有学者认为,中国的经济形态,从先秦到汉初是贵族经济,演进到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成为世族经济,进入隋唐后,日渐呈现出“士商合流”的趋势,到宋代,终于定型为士绅经济。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贵族经济的基础是井田制         B.门阀政治依赖于世族经济

    C.士商合流表明隋唐放弃了重农抑商   D.士绅经济强化了农民人身依附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唐代置十道按察使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地方诸道按察使有的是由有朝畿的省、寺职衔者担任,有的是以驻在州刺史的身份分领按察使,从而监察官与地方官融为一体。道从此成为真正的监察区。这表明(   )

    A.行政官员兼任监察官成为趋势   B.监察制度的变革推动了地方机构的调整

    C.分道监察须扩大监察官行政权    D.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有助于强化中央集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丝路商贸活动可谓奇货可点、令人眼花缭乱,从外奴、艺人、歌舞伎到家畜、野兽,从皮毛植物、香料、颜料到金银珠宝矿石金属,从器具牙角到武器书籍乐器,几乎应有尽有。而外来工艺、宗教、风俗等的随商进入更是不胜枚举”。材料说明古代“丝绸之路”(   )

    A.更重要的作用是加强了思想文化的传播与沟通

    B.商贸活动内容的不断丰富促使商人改变了初衷

    C.商贸活动承载了风俗习惯,所以推动文化相互融合

    D.商贸活动加快民族融合,到元朝新的民族回族形成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康熙帝曾说“朕生来不好仙佛”,他多次在他的宫廷教师面前“斥责了佛教和道教”,但另一方面,“康熙帝保护了喇嘛教,频繁地拜谒佛教的圣山(五台山),并且修建了大量的佛教寺庙。”康熙帝这一行动,最主要出于(   )

    A.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B.争取社会政治势力的支持

    C.通过宗教手段控制思想言论       D.对宗教的态度和认识发生了变化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8. 黄仁宇在《放宽历史的视界》中写道:明朝借助血缘关系维系的商业组织,其投资者道德义务可能超过其经济利益。执商业资本之牛耳的徽商、晋商,其汇兑业务的运转全赖个人操守及道德观念,“亦不能与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以民法及公司法之作保障者相提并论。”由此看来,16、17世纪中国商业(   )

    A.重视道德义务漠视经济利益        B.主要采取重血缘的家族式经营方式

    C.传统观念固化影响商业发展        D.因缺乏现代法制作保障而举步维艰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元代设立陕西行省,将一直属于巴蜀故地的汉中地区划入陕西行省,使汉中进入以西安为中心的文化辐射圈。经过几百年的发展,今汉中地区虽然仍保留一些蜀地旧俗,但其西北关中氛围也更加明显了。对以上材料解释最合理的是(   )

    A.区域文化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重要原则

    B.行政区划有利于增强行政区内的文化认同

    C.区域内的文化趋同有利于行省制度的推行

    D.行省制度有利于扩大元朝的统治疆域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42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96.94万英镑,1845年就上升为239.48万英镑。但以后却开始下降,1846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跌到120万英镑,其后大多年份在160万英镑左右徘徊,1854年还降至100万英镑以下,外国商品大量积压在口岸仓库中。这一现象的出现(   ):

    A.导致中国在对英贸易中开始出现逆差

    B.刺激西方列强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

    C.表明传统的经济结构仍没有发生变化

    D.是中国实行关税保护政策的必然结果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世纪60年代,汉族地主官僚为核心的清朝统治集团发起了洋务运动,史称“同光中兴”;1898年力主变法的光绪帝被囚,百日维新流产;1911年“皇族内阁”的诞生导致清廷汉官离心,空前孤立。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

    A.地主阶级严重阻碍中国近代化进程   B.权力结构的变动影响近代化进程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   D.统治集团对西学的认识逐步加深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在(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京师大学堂 ④开平煤矿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3. 1874年,法国人米拉在中国引进了日本人力车,车身一律漆成黄色,故又名黄包车。在20世纪20至30年代,它的数量远超过汽车,达到五六万辆之多,在城市中来往穿梭。材料从侧面反映出(   )

    A.近代中国交通业发展比较缓慢      B.黄包车促进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近代中国交通呈半殖民地色彩      D.黄包车较大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1870年以后,日本已经开始在全国实现工业化,但在中国,工业化仅仅是在有数的几个城市中得以实现。”与日本相比,中国工业化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

    A.遭受外来侵略民族危机严重   B.民族企业先天不足难以自立

    C.缺乏中央政府的领导与推进   D.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强力抵制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5. 列宁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以此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功绩,正确的是(   )

    A.把中国人由皇帝的臣民变为国家的主人   B.推倒了封建帝制,根除了中国的封建势力

    C.建立了独立自主、民主共和的新社会     D.推动了中国的社会变迁和民族进步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6. 黄仁宇在总结国共两党十年对峙的历史博弈时说:“毛泽东的成功归功于他打破城乡之间的沟通障碍……当毛泽东的话语延伸到小村落时,被孤立在城市的国民党绝对没有机会赢得中国。”据此可推知材料(   )

    A.夸大了毛泽东话语的作用         B.肯定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C.有意抬高毛泽东的政治地位       D.认为国民党对农村统治薄弱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7. 20世纪30年代,蒋廷黻、胡适等自由主义知识分子陆续加入他们之前一直在批评的国民政府;而梁漱溟认为当时共产党“博得国内大多数的同情拥护和期待”,主要是因为共产党“放弃对内斗争,倡导团结抗战”。材料说明(   )

    A.蒋、胡等人放弃了自由主义立场     B.梁漱溟主张共产党服从国民政府

    C.民族矛盾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矛盾     D.国共对立导致了知识分子的分裂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8. 1935年10月,蒋介石发表演讲:“今后的外患,一定日益严重……但是我们可以自信:只要四川能够安定,长江果能统一,腹地能够建设起来,国家一定不会灭亡,而且一定可以复兴!”材料表明(   )

    A.国民政府大力推动民族工业的发展   B.国民政府做好了发展西部的规划

    C.蒋介石已经有持久抗战的战略意图   D.抗日战争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9. 天津历史档案馆现存袁世凯对“二十一条”的朱批原件中,针对日本提出在内蒙古课税、开埠、合办工农业等要求,袁批:“办不到”;他还写道:“各条内多有干涉内政侵犯主权之处,实难同意。”但最终部分接受,签订《民四条约》。这反映出(   )

    A.袁世凯拒绝接受“二十一条”      B.日本侵华的野心被遏制

    C.民国初年外交受制于实力         D.北洋政府对日政策强硬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0. 在1985年拍摄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国民党师长王铭章在战斗中英勇牺牲后,蒋介石亲自主持了追悼会。这时,天空上有日本侵略者的战机飞来扫射轰炸。面对危险,蒋介石临危不乱,发表讲话,镇定自若。这说明(   )

    A.中共彻底推翻了原来对蒋介石的历史评价

    B.“一国两制”已经得到两岸人民的共同认可

    C.肯定蒋介石在抗战中的贡献

    D.国民党放开台胞探亲政策产生了重大影响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1. 孙中山说:袁世凯以为中国人民知识程度低,必不能共和。呜呼!牛尚能教之耕,而况人乎?而中国人民今日初进共和,亦当有革命政府以教之,此训政时期,入共和之过渡所必要也。孙中山认为(   )

    A.中国建立共和制度过程曲折反复      B.中国确立共和制度为时尚早

    C.要为共和制的真正实现创造条件      D.开民智是建立共和制的前提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2. 19世纪末,中国自建铁路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而20世纪30年代,南京国民政府新建的铁路主要集中在南京周围。这表明影响近代铁路布局的因素之一是(   )

    A.列强的经济侵略   B.政治中心的转移

    C.经济布局的变化   D.政治局势的稳定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3. 邓小平指出:“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下列各项能贯彻邓小平这一思想的是(   )

    A.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参加由亚非拉国家组成的不结盟运动

    C.发展同各国友好关系,反对霸权主义  D.发展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4. 公元前4世纪末,雅典公民芒提特乌斯当选五百人议事会成员,其后的资格审查中,因受控在支持僭主统治的骑兵中服役而被取消资格。这说明资格审查的主要目的是(   )

    A.确保官员忠于民主政体          B.维护公民内部的平等

    C.监督官员维护平民利益          D.实现公民的轮番而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5. 罗马帝国时期,活着的皇帝从来不被神化,而总是被看作是一个人,尽管他在法律上居于最高地位。因此如果他随其所好地提出新的法律规范的话,一旦作出决定,他自己也受其支配。这表明罗马帝国时期(   )

    A.皇权受到法律制约              B.民主政治得以完善

    C.公民反对宗教迷信             D.皇权神圣不可侵犯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6. 1702年英国国王威廉三世去世,安妮女王即位,当时议会内部存在两个党派,安妮厌恶占多数席位的辉格党,于是解除了辉格党人的行政要职,代之以托利党人。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             B.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

    C.内阁制已基本确立             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7. “16世纪以前,最重要的项目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和朝相反方向运的金银。但渐渐地,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其商业价值增长。这些产品包括新的饮料、染料、香料和食物。英国的贸易从1698至1775年的这一时期中,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都增长到500%至600%之间。欧洲的总的贸易在增长。”上述现象反映的是下列哪次“革命”的后果(   )

    A.价格革命      B.商业革命     C.工业革命     D.科技革命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8. 对于哥伦布及其事业的评价,现在更多的人认为,不能站在当时印第安人的立场上,也不能仅从对西欧某些国家资本主义利弊得失的角度出发,应将其置于“世界大探险时代”和人类历史长河中进行宏观考察。这一观点从整体上认为哥伦布(   )

    A.发现新大陆开创了近代人类文明新时代   B.环球航行使人类历史具有了全球性规模

    C.发现新大陆造成了东方从属西方的格局    D.为西班牙对拉美展开殖民掠夺奠定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9. 1651年英国制定了《航海条例》,1849年英国宣布废除《航海条例》,这种政策上的变化原因是(   )

    A.海外贸易兴盛,实行重商主义政策   B.工业革命完成,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C.垄断组织建立,加紧对外侵略扩张  D.三次英荷战争,英国确立海上霸权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0. 1799年,在“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的工厂中,70%的工人在18岁以下,其中绝大多数是13岁以下的儿童,这在当时是一种普遍现象。按照保守估计,当时的英国工厂,特别是纺织厂中,50%以上的工人都是儿童。这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

    A.工厂主追逐利润最大化         B.新兴行业存在“用工荒”

    C.工业革命导致社会对立         D.童工成为工业化的主力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1. 美国在杜鲁门政府的主持下,对全社会中各个领域、各种力量和资源实施全面深入地动员和统筹,开始确立一整套协调国内政治、经济、军事资源以及意识形态和知识资源的体制。材料反映出(   )

    A.战后美国总统行政权力加强       B.“冷战”使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确立

    C.美国希望全国人民对抗苏联       D.二战后美国积极推行“冷战”政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现代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是以工业化为核心引起的全面变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从全球角度看,在思想革命、科学革命、政治革命与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西方国家已在从农耕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的路径上高歌猛进。由于明清两朝统治者未能认清时代潮流,采取了逆大势而行的政策,社会转型因此难以启动。直到鸦片战争爆发,在西方坚船利炮的逼迫下,中国才开始艰难地探索现代化的路径。

    ——摘编自徐小宁《中国古代历史中的社会转型》

    材料二  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究竟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针对这一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出现了“斯密派”和“马克思派”。“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其分歧在于,市场竞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美的,该在何种程度上实行自由的市场竞争以及随之产生的影响。“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材料三  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才以主动和积极的姿态全力推动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转型,我把它叫做中国社会转型的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社会转型包括从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转变、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转变、伦理社会向法理社会、(民主)制度社会转变等。

    ——郑杭生《中国与西方社会转型的显著的不同点》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难以启动”的原因和结果

    (2)依据材料一、二,对于英国在工业化上“高歌猛进”的缘由,你赞成哪一派别的观点,请结合史实说明你的理由。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史实分析1978年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有利形势?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高三学生绘制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思维导图

    ——据鲁东海、李真直《做两个逻辑统一的历史教学》

    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图所示内容提出两项修改意见(包括增加、删除、替换、完善等),并说明理由。(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逻辑严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当日圣祖因二阿哥(康熙嫡长子)之事,身心忧悴,不可弹逑。今朕(雍正)诸子尚幼,储一事,必须详慎。……朕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索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成宜知之,或收藏数十年亦未可定。

    ——摘编自《清世宗实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皇位继承改革的意义。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美国建国后不久久发生了两条发展道路的论争。论争中形成的“杰佛逊传统”和“汉密尔顿传统”在美国历史上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材料  政治上,汉密尔顿主张建立强有力的联邦政府和联邦军队。政治上崇拜制度,主张法治,反对平民政治,认为人性本恶,有利益之争,需要有效率的政府主持公共福利;经济上主张建立有效的联邦银行体制以及税收、信用制度、保护关税制度,反对自由放任主义;主张建立多元经济体,农工商并存,大力发展工商业。汉密尔顿的思想归根结底是以工商立国,仿效英国再造一个工商业繁荣的新国家。……杰弗逊则力主小国家、小政府,主张维护州权,害怕中央政府的大权力吃掉各州的小权力。特别反对宪法中没有保护人民的基本权利的条款;经济上力主以农立国,以独立的农场主经济为基础立国,反感发展工商制造业;认为独立的农民才是独立的、诚实有道德的人,农民参与政治可以保证政治纯洁;而工业社会造成拥挤的城市和财富分配不均。斐逊想要在新生的北美打破欧洲的旧制度,走独立自耕农的农业发展道路,建立和平、安宁、民主的世外桃源式的理想国。在现实中则是代农场主立言,他本人就拥有一个不小的农场。

    ——据董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1)根据材料,指出汉密尔顿与杰佛逊论争的主要分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者治国策略形成的社会背景。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5.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 罗斯福的中国大国地位观集中体现了他的国际关系理念——集体安全的思想,……与威尔逊国际联盟不同的是,罗斯福倡导的联合国是以“警察委员会”作为支柱,他设想把世界划分为几个地区,每个地区都有一个或几个大国维持秩序,这些大国在本地区具有特殊的权利和责任。……罗斯福认为,美、苏、英、中四个国家可以担当大国的角色,……中国在亚洲,尤其在远东地区发挥作用,而有关全球性的和平和安全问题,四大国将共同协商解决,这就是罗斯福的“四警”制思想。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材料二 依照罗斯福的对华军事思想,中国军事力量的强大不仅是战时的需要,也是维持战后亚洲和平与安全的需要。由于中国在对日作战中的重要性,在美国的援助下,中国将不仅为反日本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而且也将因此崛起为一个军事强国,成为美国在远东的军事屏障。

    ——摘编自赵志辉《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中国观》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罗斯福在“集体安全”上的主张及其实现的途径。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说明罗斯福扶植中国“大国地位”的表现。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戴安澜(1904—1942年),安徽无为县人,国民革命军第五军第200师师长,著名抗日将领,以远征缅甸闻名。1925年黄埔军校第三期毕业,翌年参加北伐。1939年12月赢得著名的昆仑关大捷。1942年3月戴安澜率第200师西出云南远征缅甸,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5月16日戴安澜于指挥所部撤退逢中,不慎中弹负伤、逝世,享年38岁。

    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异邦打击侵略者,自甲午战争以来,这还是第一次。但中国远征军用出色的战绩证明,他们的英勇顽强不在盟军之下。正如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为戴安澜签署颁布勋章的命令中写道:“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达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中国远征军的苦战虽未能挽回缅甸防御战的颓势,但中国远征军首次出国与盟军协同作战及其在缅甸防御战中的重要作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抗日战争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安澜将军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授勋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戴安澜将军远征缅甸的影响。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