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起筛选 ↑
试卷详情
本卷共 18 题,其中:
选择题 12 题,综合题 6 题
简单题 12 题,中等难度 4 题,困难题 2 题。总体难度: 简单
选择题 共 12 题
  1. 春秋楚国相孙叔敖主持兴办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达到“灌田万顷”规模;吴王夫差为与中原诸侯争霸,开通运河——邗沟,首次沟通长江和淮河。材料体现了(    )

    A.封建政府发挥国家公共职能的作用

    B.服务于兼并战争统一国家的需要

    C.有助于江淮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

    D.为地主阶级掌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2. 大将军曹爽当政时, 曹冏上《六代论》,论夏、商、周、秦、汉、魏六代兴亡之事,建议分封宗室子弟,授以军政实权,以抑制异姓权臣,否则政权可能转入他人之手,曹爽未采纳。过了六年,司马氏果然轻易夺取了曹魏政权。材料能够说明当时(    )

    A.分封制长期不能从思想上根除

    B.主张实行分封但要加以约束限制

    C.封建中央集权制度弊端的体现

    D.曹魏政权未行分封最终导致灭亡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3. 南宋高宗绍兴末年,知徽州洪适在《户部乞免发见钱札子》中说:“小郡在山谷之间,无积镪(钱串)之家,富商大贾足迹不到,货泉之流通于鄘肆者甚少,民间皆是出会子往来兑使。”这一记载表明南宋时期徽州地区(    )

    A.贸易发展受阻                 B.农村金融业快速发展

    C.税收种类增多                 D.商业交换手段的变化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4. 明朝永乐至成化年间,文坛上出现一种所谓“台阁(内阁与翰林院)体”诗:思想情感“雅正平和”, 心态陶然悠然,以“施政教,适性情”为目的 ,应制、唱和之作数量非常之多。这反映了(    )

    A.拯救封建专制陷入危机的情感

    B.诗人缺乏关怀生活与艺术创造的热情

    C.对程朱理学和道学家们的抨击

    D.复古与追求古代优秀山水诗歌的前奏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859年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指出,“治国必先立政”,立政的关键“在乎设法用人之得所当”,强调“国家以法制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能动性遵行而后有法制,有法制而后有国家”。这一思想(    )

    A.把法制建设提高到国家兴衰存亡的高度

    B.符合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现实

    C.为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政治体制指明方向

    D.是西方民主思想与儒家思想融合统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934年2月蒋介石在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号召全体国民的全部生活(衣食住行等)合乎和体现“礼义廉耻”,使国民生活军事化、生产化、艺术化,从而改造社会、复兴国家。这一活动的实施(    )

    A.促进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B.在于防共剿共、巩固统治秩序

    C.克服了新文化运动的局限性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根基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7. 1963年12月至1964年2月,周恩来总理率中国代表团对亚非欧14个国家进行友好访问,历时72天,行程10.8万公里。这一外交活动(    )

    A.为中国赢得了重要的国际战略转机

    B.是中国推行不结盟政策与和平外交需要

    C.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寻求政治声援

    D.彻底打破美国遏制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8. 1988年9月,中共十三届三中全会提出,今后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国务院决定第一目标是压缩基本建设,从这里打开压缩社会需求的突破口,10多位副部长带队工作组开赴全国各地,1.8万个在建项目被勒令停建缓建,仅一年时间,全国投资规模减少近500亿元。这一措施表明我国(    )

    A.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

    B.城市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C.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

    D.探索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宏观调控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9. 有学者认为:从制度上来说,现代西方的民主制并非来源于雅典的民主制,而是来源于罗马的共和制,“现代西方人重新定义了民主,民主的古典意义已经被放弃了”。这一说法表明现代西方民主制(    )

    A.是排斥大多数人的极少数人的统治

    B.精英阶层反对普通公民掌握政治决策权

    C.政治决策和政治管理要向民众负责

    D.个人利益从属共同体利益防止独裁统治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0. 1877年5月,法国总统麦克马洪写信责备温和共和派总理西蒙,迫使内阁辞职。在众议院抗议他任命保守派组阁时,麦克马洪竟解散了众议院。1879年1月,由于议会参众两院要求解除保守派行政、司法官员和反动将领职务,麦克马洪不能容忍触动军界,遂宣布辞职。这一过程主要体现了(    )

    A.为法律上正式确立共和政体奠定基础

    B.封建专制独裁与民主共和之争

    C.议会逐步成为法国政坛的决定性力量

    D.党派斗争的关键在于军权之争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1. 1945年世界银行成立之初,任何重要的决议必须由85%以上的表决权决定,而美国就占有35%的投票权份额。2010年世行投票权作了最新修订,与2004年相比,美国仍为15.85%,中国由2.77%提高到4.42%,发达国家整体投票权下降了3.13%,发展中国家整体投票权从44.06%提高到47.19%。世行投票权的变化主要反映了(    )

    A.美国以绝对经济实力控制着世行

    B.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的有效挑战

    C.折射出世界经济政治版图的变化

    D.世界经济朝体系化制度化发展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12. 以奥地利卡夫卡《变形记》为代表的表现主义文学,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主义诗歌的特点是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的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它的戏剧经常采用内心独白、梦景、假面具、潜台词等手法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现主义文学应属于(    )

    A.古典主义文学流派             B.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C.现实主义文学流派             D.现代主义文学流派

    难度: 简单查看答案及解析

综合题 共 6 题
  1.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哲学家杨朱的哲学理念已经具备了现代人权理念的萌芽。《列子·杨朱》曰:“古之人,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杨朱希望建立人人为自己而又不侵犯别人的社会,并批判儒家“礼治天下”的政治设想,排斥尧舜等圣人传说,重视个体价值。杨朱也反对墨子的“兼爱”,主张“贵生”“重己”,重视个人生命的保存,反对他人对自己的侵夺,也反对自己对他人的侵夺。然而杨朱的“人权梦”只是在历史进化过程中毫无例外的输给了现实政治。

    ——摘编自刘杨青《杨朱哲学与先秦人权思想》

    材料二     自1776年以来,世世代代美国人都深信不疑,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黑人运动史上绵延不绝的线索之一就是一直是为了让黑人包含到美国经济及政治的主流中去。然而《独立宣言》避而不提黑人奴隶制,1787年宪法在分配众议院各州代表名额时,黑人人口按3/5的人口折算。……直到1954年美国最高法院才认为设立种族隔离学校本身是不平等的,但到1960年取消学校隔离斗争始终末获得任何成果。1973年全国有2621名黑人当选官员,比1969年增加121%,但却只占当选总官员的5‰。1969年黑人家庭收入为白人家庭61%,1970年降到59%,黑人青少年失业率从69年1/4增至72年1/3,而白人只有13.3%。    

    ——摘编自乔安妮·格兰特《美国黑人斗争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杨朱的“人权梦”与美国黑人的“美国梦”的主张。(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朱的“人权梦”和美国黑人的“美国梦”受阻的原因。(1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2.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姓名

    原来身份或仍兼有身份

    官衔或实职

    创办和参加投资的企业数

    张謇

    官僚

    翰林院修撰、商部头等顾问官

    27

    祝大椿

    买办

    二品顶戴花翎道

    8

    朱志尧

    买办

    8

    沈云沛

    官僚

    邮传部侍郎(署尚书)

    13

    严信厚

    官僚

    道员

    14

    宋炜臣

    商人

    二品顶戴候选道

    7

    李厚佑

    商人

    郎中、议员

    8

    许鼎霖

    官僚

    二品顶戴候补道

    10

    周廷弼

    商人

    三品御候补道

    8

    楼景晖

    官僚

    四品御候选州同

    3

    曾铸

    商人

    花翎候选道

    3

    朱畴

    官僚

    道员

    7

    张振勋

    华侨

    头品顶戴太仆寺卿

    11

    庞元济

    官僚

    四品京堂

    6

    (注:表列14人,共占有企业136家,其中1895年之前设立4家,1895—1900设立23家,1900年以后设立109家。)        

    ——摘编自林增平《近代中国资产阶级论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该表格蕴含的信息中拟定两个不同的主题,并简要分析该主题产生的原因。(所拟定的主题及原因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3.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为缓解政治人才危机,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令“郡国举孝廉一人”,公元前128年又下诏:二千石“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形成的天子对策(策试)制度,初选名单由武帝审核,并亲览对策,最后决定等第。还批准了博士弟子每岁课试的方式——射策:试题写在简策上,由试者投射取而答之,按答题优劣,上者为甲,次者为乙,分授不同官职。同时武帝打破了商人不能为官的旧传统,并特别注意选拔重用精通农业、商业、水利、科技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延续四百余年的汉朝能够长治久安,应该说与汉武帝的选官用人制度的改革密切相关。       

    ——摘编自王国民《从“功臣政治”到“贤臣政治”》

    唐太宗即位之初,百废待兴,曾说:“致安之本,唯在得人”。 中郎将常何所陈二十余事,很有见地,太宗一问,方知是常何家的食客马周代写,一连四次派人催促急见马周,面谈深喜,即令入直门下省,旋任监察御史。“玄武门之变”后,太宗不计前嫌,宽宏大度,授魏征谏议大夫职,信任有加,为左右近待。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使贞观年间涌现出一批名垂青史的贤相良臣。

    ——摘编自基督山《唐太宗的用人之道与纳谏气度》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汉武帝、唐太宗用人的主要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唐太宗用人制度改革的共同历史影响。(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4.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中共成立后20多年革命斗争中,党内先后出现的错误使许多人对真假马克思主义还分辨不清……抗战以来共产党员由4万多人猛增到80多万人,大批农民及其他小资产阶级分子入党……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和与中共意见的重大分歧,皖南事变使新四军遭受惨重损失,为避免重蹈覆辙,毛泽东决心尽快改变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因此,如何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成为当时摆在党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而延安整风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

    随着党中央所在地陕甘宁边区的形势比较稳定,同时毛泽东高瞻远瞩的正确思想逐步赢得了同志们的信任,因而在1942年2月毛泽东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反对宗派主义、反对党八股的整风任务,并阐明了整风的宗旨和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通过延安整风,使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干部在思想上大大地提高一步,使党达到了空前的团结。同时也确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广泛、生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

    ——摘编自卢毅《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展延安整风运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10分)

    (2)概括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风运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积极作用。(5分)

    难度: 中等查看答案及解析

  5.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宣告成立,从此开始了反对以色列入侵的武装斗争。多年的战争使双方认识到,谁也无法消灭谁,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巴以双方开始寻找政治解决的途径。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召开,会议构筑了中东和谈的基本框架,确立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基本原则。1993年9月,巴以双方签署了第一个和平协议——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

    1996年内塔尼亚胡执政后,以色列背弃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强调以“安全换和平”的原则取而代之。2000年7月在美国戴维营举行巴以美三方首脑会晤,因涉及耶路撒冷地位、边界划分、犹太人定居点前途、巴难民回归以及水资源分配等棘手问题,会谈未能达成协议。同年9月,以色列强硬派领导人沙龙强行进入伊斯兰圣地阿克萨清真寺,引发了巴以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流血冲突。2001年沙龙政府上台后,巴以关系更加恶化。巴勒斯坦一些激进组织针对以色列人制造了一系列“恐怖活动”,致使以色列采取了强烈打击报复,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

    ——摘编自张淑清《试论巴以冲突的历史根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勒斯坦自治《原则宣言》达成的原因。(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以双方至今未达成永久性和平协议的原因。(8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

  6.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公元1546年,时年18岁的戚继光听闻山东沿海一带遭受倭寇的烧杀抢掠,写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诗句。1555年赴任浙江后,戚继光前往金华、义乌招募矿工和农民,将其练成一支精锐的部队,后称“戚家军”,并根据南方多沼泽的地理特点制定阵法——鸳鸯阵,又给他的部队配备火炮、兵械、战舰等装备。嘉靖、万历年间,在人民的支持下,戚继光率戚家军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与福建总兵俞大猷、广东总兵刘显等,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终于扫平倭寇之患。

    当重用戚继光的内阁大学士张居正死后即被弹劾免职,回乡后不久病死。他撰写的兵书《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都被收录《四库全书》。相传戚继光曾率军于中秋之夜抗倭获胜,次日军民补过中秋佳节,至今浙江台州一些县市仍将中秋节定为八月十六;戚家军穿绳扎于腰间充战时干粮的“继光饼”,仍是今天闽浙沿海一些地区民间常见的面食。闽浙鲁一带还设有戚公祠或纪念馆。

    ——摘编自《明史·戚继光列传》白话译文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戚继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的原因。(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后世纪念戚继光的原因。(5分)

    难度: 困难查看答案及解析